遊戲裡的謎題設計遵循著怎樣的邏輯?

2021-02-15 機核

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機核平臺立場。



本來這一篇文章只是想聊一下《GRIS》的,但最近剛好玩了一款解謎類遊戲《彩虹墜入》,整個遊戲體驗下來有點一言難盡,裡面的許多謎題設計我覺得都存在一點問題。所以就打算結合一下我玩過的一些有解謎要素的遊戲,聊一下謎題的設計,以玩家的解謎過程作為介入點,通過分析一些謎題案例來看一下設計思路。

提前預警一下,因為要分析謎題案例,所以本文有某幾個謎題案例會劇透謎題答案,請大家諒解。

通常玩家在進行解謎時,會經歷以下這個過程:

下面就來看一下每個階段的謎題設計點。

理解

玩家在進行解謎的時候,首先要對整個謎題有大致的理解,這也是一切解謎活動的前提。

設計點:謎題目標展現

玩家最先需要了解的是謎題的目標。《遊戲設計藝術》一書關於謎題的章節中寫到一個謎題原則:

讓目標變得簡單易懂:為了讓人們對你的謎題感興趣,他們必須知道他們該幹什麼。

《割繩子》裡面的目標是讓糖果落到小怪物嘴裡;《時空幻境》裡面的謎題目標是拿到拼圖碎片;《見證者》裡面的謎題目標是按要求從起點連線到終點……這些目標都非常簡單易懂,並且貫穿整個遊戲。

清晰的目標有利於玩家理解謎題,而目標不清晰則容易讓玩家感到困惑甚至是錯過謎題。《塞爾達傳說 織夢島》裡面多數謎題的目標是拿到小鑰匙,但是許多小鑰匙卻被隱藏起來,所以玩家在第一次玩織夢島的時候經常會因為錯過一些謎題而卡關,比如下面這個房間:

這裡只談謎題目標對玩家的影響,關於塞爾達系列的設計理念什麼的就拋開不談了。很多玩家在初次經過這個房間的時候都以為只是一個普通的怪物房間,沒有發現謎題。而在玩家拿到「羅盤」這個道具以後,進入鑰匙房間也會有聲音提示從而讓玩家發現謎題目標。很多在前期錯過了謎題的玩家在找到謎題目標之後,才會重新審視這一個謎題。這裡就體現了謎題目標對於玩家理解謎題的重要性。

再來看看《彩虹墜入》裡面的一個眼睛謎題,目標也是非常不清晰:

謎題的目標其實是讓玩家破壞掉牆上所有的眼睛。但是遊戲卻沒有告訴玩家這個目標。在前面的所有關卡中,根本沒有出現過「破壞眼睛」的機制,也根本沒有出現過「眼睛」這種謎題機關,玩家要先破壞第6隻眼睛才能發現謎題的目標,這就導致玩家屢次嘗試卻都無功而返。

而且因為《彩虹墜入》是一款完全線性的解謎遊戲,玩家只要解不開這個謎題就只能一直在這裡卡住,我看到有些實況主甚至在這個謎題卡了十幾分鐘,體驗比較差。

來看一下清晰展示目標的例子,《GRIS》 的謎題目標通常只有兩個,收集光球或者通過一片區域。而且如果遇到一屏放不下的謎題,鏡頭就會拉遠,在一個屏幕內展現整個謎題,讓玩家能看到謎題的目標:

隨著鏡頭的變化,玩家的視線也被吸引到了界面延伸的方向,剛好能看到謎題的目標。同時鏡頭變化也是作為一種信號,告訴玩家要準備好解謎了。個人覺得這種設計 十分精妙。

設計點:謎題規則提示

規則是謎題的基礎,玩家對謎題的推導也是基於他們對謎題規則的理解。所以要確保在玩家遇到謎題時,或遇到謎題前,把謎題的規則展現給玩家。這其實也是在提示玩家,引導玩家做推導。

這裡以《GRIS》的一個謎題作為例子。玩家在玩第四章時,在前期會遇到一個天平機關:

不久之後玩家就會遇到一個天平機關的謎題:

玩家只要記得不久前遇到的天平機關,那麼這個謎題機關的機制就很容易理解。兩邊的高低差也暗示著玩家謎題解法。而即使玩家不記得之前遇到的天平機關,依然可以從場景裡獲得一些提示來理解謎題:

可以看到玩家在天平上跳動時,天平會有一點抖動,提示玩家可以變成石頭往下砸。設計者通過運用多重的提示,讓謎題清晰易懂。玩家可以輕鬆理解謎題,然後快速地進入推導階段,這也大大地提升了解謎的流暢度。

推導

玩家在推導階段做的事情就是整合在理解階段獲得的所有信息,然後推導出一個謎題解法(不一定是正確的解法)

設計點:誤導玩家

誤導玩家聽上去像是個貶義詞,但是我覺得在謎題設計裡,誤導玩家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其實是會促進玩家思考,讓玩家對謎題的理解更為深刻。比如《時空幻境》裡面的一個非常簡單的殺敵謎題,玩家需要把房間裡的六個敵人全部踩死:

玩家第一次玩的時候,根據對謎題目標的理解,很有可能推導出一個結論:把敵人一個個幹掉就行了。如下圖所示:

但是玩家按照這個順序幹掉敵人後, 發現自己無法幹掉剩下的兩個敵人了,因為跳躍距離太短,跳不上平臺:

這時玩家就會重新意識到,應該利用之前關卡裡用過的規則——從高處踩敵人可以跳得更高。然後推導出新的結論:一開始要避開第二個敵人,然後從高處把它踩死。就像下圖一樣。

第二個敵人就是一個誤導點,目的就是為了讓那些沒有仔細觀察場景和嚴密思考的玩家犯錯。經過這一次犯錯,玩家在後面的解謎裡也會更仔細地觀察地形。而即使有的玩家沒有被誤導,順利地解開了謎題,這些玩家也會在行動的時候因為自己發現了這個陷阱而洋洋得意:「果然和我想的一樣」。這就是誤導的作用,讓被誤導的玩家吸取教訓補充認知,讓沒被誤導的玩家感覺自己很聰明,增加了解謎信心的同時也強化了記憶。

行動

玩家根據對謎題的理解推導出一個結論後,會依照自己的結論開始行動,也就是行動階段。

設計點:錯誤反饋

其實絕大多數的玩家會在推導出一個簡單的結論以後,馬上進行行動驗證。有些時候,在玩家不理解謎題的情況下,甚至會跳過推導,直接嘗試行動。這種試錯行動在解答謎題的時候非常常見。所以對於謎題設計來說,要仔細考慮玩家做出錯誤行動時,謎題給予的反饋。而一個優秀的錯誤反饋,可以幫助玩家重新理解和推導,達成下圖這樣的良性循環:

錯誤反饋必須是明顯且強烈的,因為錯誤反饋首要目的就是告訴玩家——你這樣做不對。這樣玩家就不會使用同一種錯誤解法多次嘗試。

像《Limbo》和《Inside》這兩款遊戲,多數謎題的錯誤反饋就是「主角會死亡」,角色死亡對於玩家的衝擊力是巨大的,也讓玩家深刻地意識到不能再使用這種解法,促使玩家重新理解和推導整個謎題。

《彩虹墜入》裡面有一幕是擋路的木偶用力地推開主角,這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錯誤反饋,告訴玩家「此路不通」:

被木偶推開的這一幕給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個下面成就的獲得比例也可以看出多數玩家在被木偶阻推開以後,後續的解謎也會選擇避開木偶:

設計點:防止玩家暴力破解

說到謎題,總是離不開暴力破解法。暴力破解法是指玩家在不理解謎題的情況下,通過窮舉所有可能來解開謎題。這種解法在尋物解謎類遊戲中最為常見,玩家發現不了物品時可能會在遊戲界面裡亂點一通,希望能碰巧找到物品。這時玩家就陷入了下面這種循環,只是在重複勞作,完全體驗不到思考的樂趣。

可以加入下面的幾個設定防止玩家用暴力法解開謎題:

1. 限制玩家行動的次數。

有一些解謎遊戲會有類似「體力條」的設定,進行錯誤的行動時會扣去一定的「體力值」。這種機制要求玩家在有限的行動次數內解決謎題,玩家在行動之前就會仔細推導避免犯錯。

以前玩過一款叫《口袋偵探》的遊戲,就有「心情值」的設定,玩家在詢問犯人和指證犯人時會使犯人的心情值下降,如果心情值降到0則不能再詢問,指證也會失敗。這種設定其實也就是讓玩家在有限的行動次數裡推導出正確的答案。

2.儘量不要使用交互「點」,把玩家可交互的區域變大

謎題的解法其實是讓光線照射槓桿,形成的影子與樓梯影子重合即可通過:

這個謎題其實總共就只有兩個放置槓桿的地方,另外一個機關用來控制光的角度,光線也只有兩個角度可以變化:

在看一些實況主在玩這個謎題的時候,我看他們的感受就是「這地方好像不對,放到另一個地方試試看,哦,成了」

個人覺得如果改成下面這樣,把放置道具的點和光源點改成推車的形式,加大玩家可操控範圍,可以讓玩家去思考「要把道具和光源推到哪個位置才能讓影子與樓梯重合」這個問題,而不是讓玩家「試試這裡,不行就試試另一個地方」。

3. 增加選項組合數

這個設定在破譯密碼或者找規律之類的謎題比較常見。比如像《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裡面的雙子神廟:

雙子神廟裡,玩家要正確輸入一個5位數的密碼,總共有3125種組合,而且玩家要將五位數全部輸入完畢才知道答案是否正確,所以玩家不可能靠暴力法去解答(除非玩家有這樣的毅力)

來看一下《彩虹墜入》裡面的眼睛謎題,本質上其實也是一個破譯密碼的謎題,謎題規則就是:牆上的眼睛會按順序發出光線。然後玩家只需要依照順序走到相應的眼睛前面,就能破解。

看上去答案總共有7*6*5*4*3*2*1=5040種可能性,但其實不是這樣,這個眼睛謎題有一個非常致命的設定:只要玩家走到正確的眼睛前,眼睛就會被永久破壞掉:

也就是說玩家可以用暴力法,在7隻眼睛裡面選中正確的那一隻,隨後在剩下的6隻眼睛裡面選中正確的那一隻,以此類推……其實玩家最多只需要選7+6+5+4+3+2+1=28次,運氣好的玩家甚至只需要嘗試10次以內就能破解。所以我看到很多實況主一邊說著「這個好像不行,試試另一個眼睛」一邊解謎,直到解開謎題也沒有理解規則。

設計點:識別玩家的解謎狀態

暴力法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直重複勞作,十分乏味。我覺得大多數的玩家也不會主動用這種方法來解謎,除非他們真的是一籌莫展,面臨崩潰。如果系統可以通過玩家行為識別到玩家的解謎狀態(比如連續快速的點擊、解謎長時間沒有進展……),然後介入(通常以NPC解說或者角色心理獨白的形式)給予一點提示,就能有效地把玩家拉回正常的解謎狀態。

像《曠野之息》裡面的火神獸Boss戰,第二階段Boss會進入一個無敵狀態,玩家需要用炸彈去攻擊Boss。

這本質上是一個觀察謎題。如果玩家一直沒有發現答案,一段時間以後,NPC就會提醒玩家:注意觀察Boss的準備動作。如果玩家依然一籌莫展,再過一段時間NPC甚至會直接提醒玩家「試試用炸彈」。第一次提示其實是引導玩家重新思考,第二次的提示則是更具體的答案,讓玩家可以直接行動起來。

對於玩家來說,被劇透的體驗還是會比卡關更好一點。就像《遊戲設計藝術》一書中提到的:

有時當玩家灰心並厭惡地準備放棄你的謎題時,一個恰好時機的暗示可以重新燃起他們的希望和好奇心。雖然這樣使解謎的體驗某種程度上「掉價」,解開一個帶提示的謎題也比完全解不開它要好得多。

解決

通常遊戲在玩家解決謎題後都會給予玩家一點獎勵,比如「解鎖新的能力」,「獲得道具」,「推進劇情」等等…… 具體的獎勵每個遊戲有著自己的設定,不過每個優秀的謎題都應該讓玩家在解決謎題後,強化其對遊戲元素的理解與記憶,為下一個謎題做好準備。

設計點:在謎題裡重複利用一種遊戲元素

任天堂對於謎題的設計就深諳此道,經常把一種遊戲元素用到極致。這樣做的好處是玩家建立了認知後,遇到有相同或相近元素的謎題時,很容易就能理解謎題規則,快速進入推導與行動階段。同時,這也可以讓玩家感受到自己對遊戲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就像我在《曠野之息》裡面解謎時,總是會驚嘆「原來還能這樣啊」。

《GRIS》裡面也有同樣的設計,紅蝶作為解謎的元素多次出現,玩家對紅蝶的運用也越來越熟練:

反觀《彩虹墜入》有很多謎題在整個遊戲中只出現了一次,玩家遇到這些新的謎題就要重新建立認知,而解決了這些謎題後,獲得的對謎題元素的理解又完全在其他地方用不上,感覺不到自己在進步,所以很容易就喪失遊戲動力。

總結

先用下面這一張圖來簡單總結一下遊戲謎題的設計點:

當然了,不是說所有的謎題都應該包含上面的所有設計點,不同的謎題運用的設計點也有所不同,比如考驗玩家動作技巧的謎題一般不需要用到防暴設計(但可能需要用到防bug設計)。這些設計點也只是我根據個人的理解歸納出來的,可能不夠全面,如果有遺漏和錯誤,還請各位大佬幫忙指正。

這裡特別提一下《彩虹墜入》這個遊戲,雖然我在文中用了很多《彩虹墜入》裡的謎題作為反面案例,但我並不是想貶低一個遊戲,只是感覺這些謎題的問題點比較突出,所以才拿出來分析。其實這個遊戲裡面還是有一些設計出彩的謎題,也期待製作組以後能做得更好吧。玩過的玩家可以在評論裡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大家交流一下。

最後謝謝大家有耐心讀完我這一篇文章,下一期想講一下《叛逆機械師》這個遊戲的一些影響我遊戲體驗的地方,我們下一期見。


相關焦點

  • 解謎遊戲謎題設計研究(一):物品類謎題設計
    解謎遊戲是一類以謎題設計為核心思路,以解開謎題,推動劇情發展為核心玩法的遊戲。作為一名忠實的解謎遊戲愛好者,筆者從小學就開始玩各種解謎遊戲,從那時候至今大概玩了有50部以上的解謎遊戲了。撇開解謎遊戲的劇情和美術風格不談,筆者發現其實解謎遊戲的謎題設計大部分都極其相似,以至於可以將它們進行歸類,並且添加到個人的遊戲設計工具庫中。
  • 解謎遊戲謎題設計研究(二):機關類謎題設計
    機關類謎題可以在不同的遊戲中重複使用,和遊戲場景、劇情的關係都不是很緊密,可以方便地嵌入遊戲中,也因此成為了許多解謎遊戲為了增加遊戲難度,延長遊戲時間而使用的「萬金油」。相比較尋物類謎題,機關類謎題的形式更加多種多樣,謎題的原型可能來自於各種人們熟悉的桌上遊戲、小遊戲,甚至有許多著名的數學謎題也被加入到機關謎題中。
  • 專為6-12歲孩子設計的《康思謎題》,讓孩子愛上數學和邏輯
    康思也是咱們的老朋友了,奇石迷陣、縱橫海島-數橋謎題這些燒腦的教具,都來自它家,孩子和家長認可度都非常高。它也是世界領先的邏輯謎題提供方,早在1997年就開始設計謎題,每年提供的謎題數量超過25000道,這意味著平均每0.7秒就有一個謎題在世界各地印刷。
  • 解謎遊戲謎題設計研究(三):推理類謎題設計
    前文回顧:解謎遊戲謎題設計研究(一):物品類謎題設計解謎遊戲謎題設計研究(二):機關類謎題設計
  • 開團 | 世界級謎題提供方專為中國孩子量身打造的邏輯謎題,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孩子們在學習邏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科技的巨大進步。《邏輯的樂趣》這部紀錄片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讓每個人了解到了邏輯的重要性,它與我們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 1974 年的基礎學科分類裡,將邏輯列為第二門,僅次於數學,也足見其重要性。
  • 暢銷智力遊戲書第三部《中世紀謎題》,《圓桌騎士冒險謎題》《達·文西謎題》返團!
    有沒有鍛鍊數學、邏輯或推理方面的解題書,別太枯燥那種?有有有!!!繼之前開團在平臺廣受好評,爸爸媽媽都很喜歡的暢銷燒腦智力遊戲書《圓桌騎士冒險謎題》和《達·文西謎題》之後,新的謎題書《中世紀謎題》終於千呼萬喚的出來了!
  • 《齒輪迷局》評測:極其走心的謎題設計,浮於表面的朋克設定
    但遊戲並非只是單純的強調上述這些較為「老套」的玩法,玩家在遊戲中的解謎,甚至需要延伸到與場景的互動中。「魂動天下」十分巧妙的將一些謎題的線索放置在了遊戲的場景之中,或是遊戲的背景貼圖,或是其他相關的文字資料。遊戲中,當劇情推推進到可以進入爺爺房間進行探索時,就有一個令筆者印象極為深刻的謎題。
  • 《康思謎題》獲獎網友名單公布
    他們每年為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數以百萬的謎題愛好者設計超過25000道邏輯謎題,其書籍雜誌、移動應用、電子遊戲和桌面遊戲風靡全球。康思謎題是謎題愛好者的優質謎題庫,出版物遍布全球!而在今年,康思謎題帶著專為6~12歲孩子設計的邏輯謎題來到了中國!
  • 荒誕派解謎遊戲《弗蘭茲·卡夫卡》,在搞笑情節裡蘊藏著頭腦風暴
    荒誕的遊戲謎題設計,讓玩家打開頭腦風暴遊戲的謎題都是結合了劇情來設計的,劇情上玩家會隨著K去經歷很多奇怪的事情,會有人向K求助,去解決一些看似簡單但是很難找到解決方法的事。在所有的關卡裡,玩家都不可以用平常的邏輯思維去解謎,謎題上的描述指引並不是解題的途徑,玩家需要進行多維度的思考,從各個方面去看待遊戲中給出的謎題,去尋求一個解謎方法。荒誕遊戲和荒誕文學作品一樣,沒有絲毫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遊戲的難度非常大,在遊戲的評論區裡,玩家也紛紛對遊戲的難度進行了吐槽,認為在遊戲的時候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 《Supraland》主線謎題有哪些 全主線謎題提示一覽
    導 讀 《Supraland》是一款非常好玩的動作冒險遊戲,遊戲中玩家會碰到一系列的謎題,這些謎題都需要玩家認真觀察地圖上的一些線索來解決
  • 法國一項大型尋寶遊戲玩了22年 至今無人解開謎題
    原標題:法國一項大型尋寶遊戲玩了22年 至今無人解開謎題   「寶藏獵人」可以拿這座銅像兌換一座由藝術家貝克設計的真正「金貓頭鷹」,據說它周身以金銀和鑽石製成,價值估計達15萬歐元。   中新網8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法國最大尋寶遊戲推出22年,數以萬計的「寶藏獵人」都相信一尊「金貓頭鷹」就埋在法國境內某處,而答案在11道文字謎題裡,卻如霧裡看花,至今無人破解。   報導稱,這個遊戲是由尋寶遊戲設計師瓦倫坦於1993年5月15日公開,他設計了11道謎題,全部解開就能得出一個地點,在那裡可挖掘出一座貓頭鷹銅像。
  • 《Gone Home》:以「家」為設計核心,為解謎遊戲創造新的環境
    在眾多推理解謎作品中,兇殺現場似乎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環,圍繞案件,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兇手是誰"、"作案動機是什麼"、"作案手法是什麼",從案件出發總能創造出眾多謎題,對於玩家也更具吸引力。從這一層面來看,難道流血成為了推理解謎遊戲的標配?
  • 《南瓜先生2九龍城寨》:26000平方米裡謎題編寫的生命讚歌
    以一位九龍城寨原住民作為引子,遊戲在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會是一個描繪九龍城寨美好一面的故事,說的是這片土地上,一群人的一段平凡時光,他們有著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相同的是,他們都在這裡,努力的追求著自己的生活。而我們,則是要循著他們的生活軌跡解開一個個謎題,從入口到出口,追尋城寨裡的龍。
  • 從《BABA IS YOU》探索遊戲創意設計
    畢竟在當今遊戲作品中頻繁出現的圖案,你仍然可以找到背景圖片,所以要創作出這樣的「粗糙」作品並不容易。不過,只要經過幾分鐘的體驗,心中的文字完全可以被腦洞大開的遊戲理念打敗。說實話,市面上不應該有一款同樣銷量的遊戲。不僅如此,這也是我玩過的最具創意的益智謎題之一。這個重頭戲的核心是簡單的易懂推箱子。
  • 在超市裡怎樣培養孩子的邏輯分析能力?
    超市裡琳琅滿目的商品是對幼兒進行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培養的好機會。邏輯分析能力,主要是指幼兒在生活中學會觀察、比較、猜想、分析、歸納總結等,會合乎邏輯地、準確闡述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孩子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才會非常有主見,做事靈活不死板,性格活潑開朗,對事物的認識就會非常客觀,做事嚴謹,不丟三落四。
  • 聖誕謎題配置要求 趣味數學小遊戲
    Fill and Cross Christmas Riddles是一款聖誕節題材的解謎遊戲如果你是一位掃雷或者數獨的高手,那麼這樣一款遊戲絕對適合你。首先呢是這款聖誕謎題的配置要求。
  • 《尼克利數獨V 珠玉之12謎題》公開 消磨時間佳作
    遊戲概述:  本作是Hamster與Nikori共同聯手製作的休閒遊戲,在遊戲中包含「數獨」在內共有12種鍛鍊智力的遊戲。
  • 靠父親遺物中208頁的遊戲攻略 女兒通關了25年前的解謎遊戲
    大家好,這裡是一機菌,每天為各位帶來最深刻和有趣的遊戲內容。將遊戲的秘技記錄在小本子裡,或許是很多玩家童年最珍貴的回憶。在那些不能玩遊戲的上學的日子中,和小夥伴們聚在一起,交流著手上的遊戲攻略,同樣也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唯一需要擔心的,只有會不會有突然出現的老師,將這些小冊子作為玩物喪志的證據沒收而已。
  • 遊戲設計師都需要的邏輯方法:分清目標和手段!
    導語:在遊戲設計中,玩家的目標和遊戲創作者的目標並不是一回事,也完全可能是不一致的。本文將詳細分析面對遊戲產品中涉及的不同目標,我們該以怎樣的邏輯和思路來尋找最佳的實現手段。
  • 從0到1品牌設計:一個遵循漏鬥運行邏輯
    01從0到1品牌設計 遵循漏鬥運行邏輯品牌設計是一個漏鬥邏輯,最上層是關注看見,然後是感興趣,接著產生渴望,最終購買,再轉化口碑。然後再進行大眾定調,定調權最好掌握在甲方手中,不要讓媒體或KOL搶先,因為這個調性一旦被公眾認可,將會在很長時間裡影響品牌形象。不管是新消費品牌,還是網際網路產品,可持續的產品力是核心,營銷只是控制傳播節奏與用戶預期,對抗品牌生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只有產品力有保證的情況下,品牌才得以生長,共識才愈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