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汗古麗和她的漢族棄嬰

2020-12-23 中國青年報

    在新疆喀什,維吾爾族市民熱依汗古麗收養漢族盲嬰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成為當地民族團結的一個縮影。古麗已將棄嬰視為自己的兒子,7年來,她始終不離不棄,為治療「兒子」的眼疾奔前忙後,感動了很多人。

    公園裡收養棄嬰

    2002年5月23日,山東聊城市的公園內,一群大人將一個襁褓中的小嬰兒團團圍住,衝著他指指點點。

    「老婆子,公園裡有個棄嬰,我問了一圈兒人,沒人知道他的父母,他好像快不行了,你說怎麼辦啊?」

    「那可是一個生命,快抱回來啊!」

    一通電話讓這個奄奄一息的嬰兒有了暫時的落腳地。

    通電話的這對維吾爾族夫妻是新疆喀什人,來山東聊城做生意已經4年了。夜幕下的老車站夜市,阿里烤肉攤在眾多攤位中頗為顯眼:香菸嫋嫋的烤肉架上,阿里嫻熟地將孜然和辣椒麵撒在被木炭烘烤得焦嫩金黃的羊肉串上,渾厚的叫賣聲穿透街巷,很多路人駐足於此。

    當阿里把嬰兒帶到妻子面前,身材矮胖、熱情開朗的熱依汗古麗眼神頓時溫柔起來,小嬰兒被暗紅花圖案的破被子包裹著,古麗一眼看到嬰兒白皙的大腦門,「他肯定聰明極了」,打開被子,綁著紅線的幼嫩腳丫卻髒得能揭下「一層皮」。

    懷著對嬰兒的憐愛,古麗小心翼翼地為他清洗,餵牛奶,哄他入睡。小嬰兒長得白白嫩嫩,古麗越看越喜歡。

    即使是盲嬰,也不放棄

    鄰居們聽說古麗家抱了個棄嬰,紛紛跑來觀看,卻發現了異樣:「眼珠怎麼老往上翻?」最重要的是,不管大人在孩子面前怎麼逗他,小傢伙好像始終都感覺不到。

    鄰居們開始勸古麗:「他是個瞎子,怪不得被拋棄了。」「古麗,把他送福利院吧,他以後會成為你們的負擔。」

    古麗不相信,她試著在嬰兒眼前搖擺手掌,還是沒有反應。但她仍然不願意相信鄰居的判斷:「他的眼睛又大又亮,怎麼會是瞎子?」

    為了專心地在出租房照顧這個不足百天的孩子,古麗把烤肉攤的生意全撇給了丈夫。沒有母乳餵養,為保證孩子的營養,她跑到商場買了最貴的奶粉和米粉。而這些好東西,她的那對已經10歲的雙胞胎女兒卻從來沒嘗過。

    40天後,意外發生了。

    「我的孩子失蹤了,誰把老天送給我的心肝寶貝帶走了?」一大早,大顆的淚珠在古麗的眼裡沒斷過。她顧不得梳妝打扮,穿著睡衣一次次敲開鄰居的家門,「不知道」的回答讓她傷心欲絕。

    善良的古麗甚至為此開始「撒潑」,她徑直跑到聊城市政府大樓,邊抽泣邊向過往行人大喊:「我是一個維吾爾族婦女,準備收養一個漢族棄嬰,卻被別人偷走了,你們要幫我找回來!」

    傍晚,關係要好的女鄰居只好把已經送到福利院的嬰兒又接了回來,古麗這才孩子似的破涕為笑。她知道鄰居心疼她,怕以後負擔太重,才瞞著她,但她已經離不開「兒子」了。

    她要為孩子正名。按照維吾爾族的禮節,阿里宰了只肥羊,請來阿訇、街坊鄰居,為嬰兒的誕生舉行隆重的搖籃喜禮,取名艾賽都拉江,意為「天堂的獅子」。

    孩子慢慢長大了,古麗發現他一走路就會跌倒,眼睛看不見東西。「他的眼睛又大又亮,不可能啊!」古麗的倔脾氣又上來了。

    山東、上海、北京、河南,只要是有點兒名氣的眼科醫院,古麗都抱他去看過。一次次,醫院的診斷幾乎一樣,「先天性視神經堵塞,治癒希望不大」。就這樣,還沒真正治病,就已經花了5萬多元。

    「我要為兒子治病,不可能治不好」

    憑藉過人的經營頭腦,阿里的夜市攤點日漸擴大,日子越過越好。但沒想到,一場災難卻突然降臨。

    2006年11月的一天,凌晨3時,夜市打烊後,當員工把烤肉爐子搬回店裡鎖上店門時,並不知道爐內的火炭並未完全熄滅。火苗就勢沿著放置在一邊的木條燃燒起來,1個多小時後,阿里的烤肉店就被燒得一片黢黑。

    付清員工工資和店面租金後,阿里一家坐火車回到喀什市帕依那甫社區父母居住的老房子時,身上僅剩500元。

    為維持生計,阿里和古麗開始打零工,兩人定下規矩:決不能同時工作,家裡必須留一人照顧艾賽都拉江。

    兒子的眼睛一直是古麗的心病。

    今年10月16日,她帶著7歲的兒子來到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聽到醫生「治不好」的結論,古麗哭了。

    拿著喀什市民政局的介紹信,古麗來到烏魯木齊市盲校,收養艾賽都拉江7年的經歷讓盲校校長劉家君感動得落下淚來。劉家君決定讓孩子免費就讀。

    「艾賽都拉江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能明顯感受到他被濃濃的愛包圍著。」盲校團委書記湯文君說,因為家庭背景不同,一些盲童患有自閉症,不願與陌生人交流。但艾賽都拉江能歌善舞,聽覺靈敏,性格開朗,所有人都喜歡他。

    看著艾賽都拉江在盲校學習得很用功,古麗才放下心來,繼續打工賺錢。「我要為兒子治病,他的眼睛又大又亮,還有光感,不可能治不好!」

    

相關焦點

  • 維吾爾族大媽23年撫養漢族腦癱棄嬰 母愛無民族界限
    在新疆吐魯番,一位60多歲的維吾爾族大媽塞滿汗·達吾提在艱難環境下含辛茹苦撫養漢族腦癱棄嬰23年,23年來,塞滿汗細心呵護這個撿來的漢族女孩,並積極為她治療。為了這個素不相識的漢族孩子,塞滿汗傾盡家財,努力地和生活抗爭。這23年來,儘管腦癱棄嬰沒有叫過一聲「媽媽」,但是塞滿汗把全部的愛都無怨無悔地傾注在了漢族棄嬰身上。在她心裡,這個幾乎對她的愛撫沒有任何反應的漢族孩子是最美的月亮花。
  • 棄嬰島八百年:顧惜婦女自尊 呵護棄嬰生命
    圖為義大利佛羅倫斯於1445年建成的孤兒院,至今保存著的棄嬰輪盤(1875年關閉)。其碑文寫道:「四個世紀,棄嬰輪盤對慘遭苦難和恥辱者,愛心之門永不關閉。」由於棄嬰太多,令孤兒院在財務上難以承受,故五年之後,即1714年,這個棄嬰旋轉抽屜便停止了使用。此外,德國早期著名的棄嬰旋轉抽屜還出現在卡塞爾(1764年)和美因茨(1811年)。
  • 收養起因是棄嬰可憐沒人要 鄰居:她對孩子真好
    悲劇發生後,失火戶主、長期收養棄嬰和孤兒的「愛心媽媽」袁厲害一直沒有公開露面。經過多方努力,5日深夜,終於在一處賓館見到了這位「愛心媽媽」。  針對有人說她借收養棄嬰賺錢,袁厲害說,真是「賣小孩」 逮住了把我槍斃。  回憶 火從大廳裡面著起來  「失火的時候,家裡沒大人。我六點多起床,送孩子上學,然後順道在外面辦點事。
  • 棄嬰何處安放 盤點棄嬰收養五大困境
    並明確,「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以孤兒、棄嬰為服務對象的社會福利機構,必須與當地縣級以上政府民政部門共同舉辦。」其間,袁厲害以及她的「非法收養」被媒體大量報導。但至今,蘭考既沒有「優先」建設福利機構,使得一旦有棄嬰,人們就更願意選擇出名的「愛心媽媽」,甚至有警察也曾主動送棄嬰到其家。
  • 還記得4年前的「皮包骨棄嬰」嗎?24歲網紅收養她,現在還好嗎?
    現在基本不會出現什麼棄嬰的情況了,要麼就安全生了下來要麼早早就打掉了,但是在幾年前,還是會有很多這種大街上看到棄嬰的情況的。那個時候也有很多收養棄嬰的新聞,4年前有一位24歲的女孩收養了一個瘦得皮包骨的女嬰,她們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 ■這就是德國沃爾德弗雷德醫院的棄嬰箱。
    棄嬰箱與醫院建築的一個房間相通,箱裡放著圖案可愛的小蓆子和顏色親和的小毯子,附有保溫裝置,箱內正中央還放著一個白色信封,那是給那些準備拋棄兒女的父母的一封信。信裡倒沒有什麼苦口婆心或大義凜然的內容,只是一個提供諮詢服務的電話號碼和相關說明。一旦棄嬰箱從外面被合上,箱子就無法再打開了。嬰兒的重量與活動會觸發箱內的感應器,醫院會收到警報,被告知這個嬰兒的到來。
  • 濟南棄嬰島迎棄嬰最多一天:痛哭中22個孩子被棄
    但進入棄嬰島後,這名中年婦女遲遲不舍放下懷中的男嬰,在棄嬰島內大哭起來。哭聲持續一分多鐘,在工作人員「把孩子放下吧」的反覆提醒聲中,她才把孩子緩慢的放到嬰兒床上。然後繼續哭著為孩子仔細整理著包裹。「走吧」,在工作人員的催促下,她才緩緩走出了棄嬰島。
  • 「拾荒母親」張菲:一輩子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卻讓她寒心
    ,長大後孩子卻沒有看望她有這樣一個孩子,被父母遺棄在路邊,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這是一名健全的孩子,並不是有「殘疾」的,然而狠心的父母竟然殘忍的遺棄。在拾荒的時候,張菲偶然發現了一名棄嬰,因為自己的身世與小棄嬰有同樣的遭遇,所以就動了惻隱之心,但是一想到解決自己的溫飽都成問題,沒有錢來將孩子養活,就走掉了。
  • 「拾荒媽媽」終身未婚,撫養30多個棄嬰,孩子大後卻多半不聯繫她
    如果碰到的是一個棄嬰,你又會怎麼做?置之不理?還是倉皇而逃?對於「拾荒媽媽」張菲來說,她選擇將被人家遺棄的孩子帶回家自己撫養。她說:這是生命,不管他們,就會餓死。難道她就沒有別的愛好了嗎?是什麼原因促使著她一直做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大善事?這是因為張菲能夠感受到作為棄嬰的痛苦。拾荒媽媽何許人也,她本人也是一名可憐的棄嬰。不過運氣很好,她的養母家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小窩,她把她撿回家以後用一點點的粥水、奶粉把她慢慢餵大,按照張菲的話來說:媽媽是一個很好的人。
  • 收養了3名棄嬰的她,年逾古稀仍帶病擺攤只為這件事
    在安徽省壽縣壽春鎮新民街道,人們時常能看到一位擺地攤賣手工製品的老太太,她叫顧正清,今年已經74歲了。很難想像,就是這樣一位老太太,靠擺攤養大了九個孩子,其中三個是她收養的棄嬰。為了養家餬口,她和丈夫風雨不停,日夜勞作,日子雖然過得清苦卻也溫馨。02看到棄嬰就想給他一個家誰能想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顧正清還先後收養了3名棄嬰。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但說起當年收養他們時的情景,一切仍然歷歷在目。
  • 「拾荒母親」張菲:一輩子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後卻讓她寒心
    「拾荒媽媽」張菲:一生養育30個棄嬰,長大後孩子卻沒有看望她有這樣一個孩子,被父母遺棄在路邊,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在哪,這是一名健全的孩子,並不是有「殘疾」的,然而狠心的父母竟然殘忍的遺棄。
  • 中國「棄嬰島」:關門因東施效顰
    (baby box, or baby hatch),和古代的「棄嬰輪盤「已經完全不同,只是一種具體的救助設施,歐美棄嬰箱是最近十幾年內才出現的新興事物。2014年3月,廣州福利院嬰兒島運行48天後暫停,共接收262名棄嬰,男嬰148人、女嬰114人,三分之一的棄嬰年齡都大於1歲,最大的年齡為7歲。據美國媒體CNN報導,「(在濟南福利院)一個6歲小女孩被放在棄嬰島前,在她的口袋裡有2500元人民幣和一張寫著出生日期的紙。」
  • 垃圾桶內發現棄嬰最新消息,垃圾桶內發現棄嬰怎麼回事
    7月29日一早,有人在寧波奉化蓴湖吳家埠的一垃圾桶內發現了一名棄嬰。記者隨後趕到現場,從採訪中了解到,今天早上5點左右,吳家埠一村民竺女士外出鍛鍊時,經過垃圾桶邊的時候聽到有孩子的哭聲,時有時無,她四處找了一下,發現垃圾桶裡有個白色蛇皮袋,打開一看,竟有個剛出生的嬰兒,頭朝內腳朝外,胎盤用尼龍袋裝著,還帶著血。
  • 漢族「軍醫媽媽」和她的藏族「玉樹寶寶」
    5月19日,張紅娟和輾轉千裡前來探親的4名「玉樹寶寶」合影。在玉樹抗震救災的62天裡,張紅娟用愛心和精湛的醫術接生下73名新生嬰兒。張紅娟隨方艙醫院撤離玉樹後,時刻牽掛著這些「玉樹寶寶」。4年來,張紅娟先後3次回訪玉樹,累計行程1.6萬多公裡,尋找「玉樹寶寶」,持續關愛「玉樹寶寶」的成長。每當六一兒童節和春節,她都會購買衣服鞋帽、印有漢藏文字的識字掛圖、兒童智力開發玩具等幼兒啟蒙教育資料給孩子們寄去。
  • 民警值守「嬰兒安全島」 衢州棄嬰者全被勸返
    民政人員現身說法,打動一名欲棄嬰母親昨天早上9點,記者來到位於柯城人民醫院門口的「嬰兒安全島」,看到幾名遠道而來的當事人懷抱嬰兒,仍在「嬰兒安全島」旁徘徊。「我把孩子送來這裡,是為了給她找條活路。」一名年輕婦女為自己意欲棄嬰的行為辯解,「我希望通過『嬰兒安全島』,讓女兒進入社會福利院生活,和同類型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有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快樂。」「離開父母,她會快樂嗎?我從小就是一名孤兒,我最了解一個沒有父母的小孩是多麼的孤單和不快樂。就算給她再好的物質保障,也比不上在父母身邊溫暖地成長。你的孩子已經失去了健康,現在還要被你遺棄,讓她失去親情,實在是太殘忍了!」
  • 維吾爾族老人收養漢族棄嬰:他是真主賜給我的孩子
    新疆阿克蘇庫木巴什鄉託萬克喀日納斯村的幹部群眾都知道,維吾爾族老人阿不都熱合曼·託合提有個漢族兒子。 阿不都熱合曼·託合提,託萬克喀日納斯村的一個貧困戶,在他家中既沒有像樣的家具,也沒有漂亮的掛毯,他的妻子更是沒有工作。 來到在他家中,見到幾個孩子正用維語交談玩耍著,其中一名漢族兒童格外引人注意。
  • 德國推廣「棄嬰艙」惹爭議 此前發生多起殺嬰案
    存在法律和道德爭議  本報綜合報導 據英國媒體報導,「棄嬰艙」的確改變了部分母親,挽救了不少嬰兒的性命。這種「棄嬰艙」通常設在偏僻的角落,周圍有樹叢可以遮蔽路人視線,而且也遠離攝像頭的監視範圍。通過艙口一段緩緩的坡道,新生兒最後會滑到一張保暖的小床上。  事後,如果母親改變主意,她還可以在3個月內回到醫院要回孩子。
  • 南京棄嬰島被棄嬰兒數量驟增 外地父母開車把孩子送來
    近期的西安、南京,以及明年的深圳等地,各地棄嬰島陸續投入使用。南京社會兒童福利院的棄嬰島(正式名稱為「嬰兒安全島」)自12月10日啟用以來,幾乎每天都收到棄嬰,而據該院工作人員稱,最近幾日更是有外地的父母看到相關報導後,開車把孩子送過來。本來是為保障棄嬰生命的「安全島」,設立之後卻帶來了更多的棄嬰,現實與初衷的違背讓福利院方面顯得十分尷尬。
  • 為重病棄嬰哺乳 暖心行為感動全城
    直覺告訴她包被裡應該是個嬰兒,但奇怪的是周圍沒有大人。範佳佳觀察了10分鐘,確定沒有監護人之後將孩子抱起,發現嬰兒滿臉青紫,呼吸急促,她立即將孩子抱進急診一樓的搶救室。  「我們打開嬰兒包被發現是個女嬰,一個月左右大,腳底有很多針孔,應該是在別的醫院接受治療留下的。」搶救室護士黃淑雲還處在哺乳期,有一個九個月大的女兒,初為人母的她看到這個棄嬰,心裡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