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錫崖溝30年修路精神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

2021-01-10 慧金文化

錫崖溝,是山西省東南部一個地地道道的小山村,它坐落在太行山南麓晉豫兩省的交界處,與河南省的輝縣僅一山之隔,今天我就給各位領導講一講這個偏僻山村發生的故事。

翻開《陵川縣誌》,對錫崖溝有這樣一段描述:「東有馬東嶺之屏障,西有樺山之阻隔,北有王莽嶺之險峰,南有青峰巍之對峙,四山夾隙之地曰錫崖溝,因地形險惡,絕路,溝人多自給自足,自生自滅,偶有壯俠之士捨命出入」。壁立千仞的險峻地勢把錫崖溝人祖祖輩輩鎖困在了群山之中。

正如縣誌記載的一般,壯俠之士出入竟然要捨命而行,錫崖溝地勢的險惡可想而知。一個「險」字,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禁錮在了山底。世世代代的錫崖溝人,就在這方圓不足8平方公裡的山溝溝,過著自生自滅原始人一樣的生活,他們被世界遺忘了,被時代遺棄了。大家在山溝裡無助又無奈的開荒、種地、植樹、放牧、砍柴,貧窮在心底焦灼,閉塞的生存環境,讓錫崖溝人與世隔絕。山裡的水果成熟了,卻因為沒有路運不出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爛在地裡;大量的藥材無法銷售出去,只能狠心的漚了糞、燒了火;成群的豬羊趕不出山,生了急病的人們抬到半路就咽了氣;山外的姑娘打死也不往山裡嫁,除了換親,所有的男人都只能打光棍。許多人從生到死都沒能走出大山一步,對他們來說,外面的世界是帶著無限渴望的遙遠夢境,每逢大雪封山,吃上一頓帶鹽的飯菜,都成了老百姓一個極大的奢望。

能有一條通往外界的路,是錫崖溝人日思夜想的一個夢。路,是壓在錫崖溝人心頭另一座沉重的大山。

為了走出大山,擺脫困境,幾代錫崖溝人整整30年,用最原始的方法,最簡陋的工具,奇蹟般的在懸崖峭壁上摳出了一條「之」字形的山路,被世人稱謂「掛壁公路」,這條掛壁公路全長7.5公裡,它蜿蜒隱現於絕壁天塹之上。穿行其間,俯瞰是萬丈深淵,仰望是千尺高崖,步步驚魂,不寒而慄,給人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敬畏之情會不自覺的油然而生。這是錫崖溝人寒來暑往三十年,浴血奮鬥開鑿出來的生命之路;這是錫崖溝人不畏艱險,戰天鬥地拼闖出來的英雄之路;更是三代共產黨人為擺脫貧困,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前赴後繼,用血肉之軀對抗巍峨山嶽,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勇於奉獻」的錫崖溝精神,創造出的一個舉世聞名的人間奇蹟。在南太行之巔立下了不朽的豐碑!

沒有路以前,錫崖溝發生過一串串浸透血淚的故事:

當時,村民外出,可是一件壯俠之舉,攀崖出山的小路叫椿樹爽,順崖而下去河南走的是螞蟻梯。錫崖溝人戲稱,咱這個山溝溝啊,真是一個摔死松鼠跌死猴,神仙到此也發愁的地方啊!

有一年臘月,「壯俠之士」郎萬林爬出山,天黑了,看到山外的人屋裡還是明晃晃的,於是他用了一把野黨參換了30斤煤油往回背,想讓家裡人也過一個亮堂年,誰知背到半山腰的時候,在一個拐彎處沒踩穩,摔下了萬丈深淵。

當光棍當怕了的村民林守義,好不容易從隔山的河南說了一門親事,就在成親的當日,新娘子因沒走過山路,在迎娶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掉下了深山,喜事辦成了喪事,村裡的光棍個個哭紅了眼。發誓,一定要打通山路,走出大山。

還有年僅21歲的村民董秋安,有一天突然肚子疼,大家急忙七手八腳的剛把他抬上山嶺,他就帶著一肚子的疼痛告別了這個可愛的世界。

時間到了1962年秋天,時任陵川縣委書記邢德勇到當地下鄉,當他登上陡峭的王莽嶺山頂後,盤桓了半天,都沒有找到下山去錫崖溝的路。他愁腸百結,他無法想像,千百年來這個進也進不去,出也出不來的錫崖溝,老百姓是過著怎樣貧困交加的生活啊。回到陵川縣以後,邢書記就從緊缺的財政資金中撥出了3000元錢,用牛皮紙包好拿繩子吊給了錫崖溝人,牛皮紙上寫著兩個醒目的大字「修路」。錫崖溝老支書董懷躍收到這3000元錢的時候,滿山溝裡的瘋跑,見人就說共產黨還念著咱呢,念著咱呢。把這麼嶄新的票子拿來讓咱修路,咱可不能忘了黨啊。從此,錫崖溝開始了艱難而漫長的修路歷程。

1962年,拿著3000元修路款,黨支書董懷躍召集村委委員開了兩個通宵的會議,研究修路方案。而後,副書記楊文亮帶領青年修路突擊隊,身系大繩,凌空做業,歷時三年,在懸崖上鑿出一條小徑,勉強可以行走。因為這條路只限於肩挑驢馱,所以被人稱為「驢道」,就是這樣一條僅僅只能走毛驢的路,在當時都成了錫崖溝人眼裡的「好出路」,他們終於告別了捨命爬山的日子。就在那年冬天,食品公司捎話說要優先購買錫崖溝的豬,村裡選出了幾個最精幹的趕豬把式,趕著27頭豬從「驢道」出發,可是當他們走了一裡多路的時候就摔死了13頭,只好又把豬趕回來。錫崖溝人又一次直面了嚴酷的現實。

他們醒悟到只有打通一條能通汽車的大路,才能真正實現他們走出大山的夢。

1977年,剛喘過氣來的錫崖溝人,又換了一個方向開始修路,苦幹一冬天,只鑿出一條羊腸小道後,就再也無法前進。這條小路不僅不能行車,還因為接通了山頂,而將山上的狼引進了村子裡,人們自嘲的說,苦幹了一冬天,原來是給狼修的道,這條被廢棄了的路因此被稱為「狼道」。

1979年,被修路壓得喘不過氣來的錫崖溝黨支部,開了九天九夜支部大會,最後做出決定:既然繞山修不通路,那就打洞鑽出去。111名壯年共舉雞血酒,對天發誓:洞不通,人不回。黨支書董懷躍又一次帶領大家衝進大山,然而當山洞挖至36米時,卻因為洞內的硝煙沒處排,石渣沒處倒,被迫停了下來。村子裡好不容易請來了一個技術員,卻被告知「以你們錫崖溝的條件,80年也打不通,5代人也不能受益」。廢棄的山洞住進了山羊,最終變成了「羊窯」。

二十年的辛苦付出,是希望與失望的輪番煎熬,是汗水和心血的交替陣痛,屢戰屢敗,錫崖溝人絕望了。就在經歷了三次修路失敗,所有人都幾乎要放棄修路夢想的時候,「要想富,先修路」的發展理念隨著改革的春風吹進了錫崖溝,再一次點燃了錫崖溝人走出大山的希望。

1982年,錫崖溝黨支部又一次鼓足精神,再次擂響了劈山築路的戰鼓,他們吸取了「驢道、狼道、羊窯「的教訓,新上任的村支書趙全妞親自去請來了工程師,制定了沿王莽嶺山壁「依山就勢、順崖鑿洞、天窗排渣、螺旋上升」大膽創新的築路方案。沒有錢,村民們捧出了準備娶媳婦的積蓄,獻出了早年過門兒的陪嫁,捐上了苦心備下的棺材本,變賣了自己值錢的家當,就連村委會也賣掉了集體的樹木、牛、羊、飼養棚、僅有的幾間辦公室也作了信用社貸款的抵押。男、女、老、少、能上山的都上山了,這一次,錫崖溝人決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1984年秋,當3公裡的明路盤旋到山腰時,卻被大面積的巨石擋住了,當時唯一的辦法就只有用鋼釺和粗繩把人懸掛在半空中作業,稍有閃失就會葬身深淵。這時,趙全妞、林小寶等黨員幹部組成了黨員敢死隊,他們高喊著「不見閻王不撒手,見了閻王抬起頭」的口號衝在最前面,他們沒日沒夜的開山鑿石、打眼放炮。硬是用虎口拔牙的辦法鑿開了一個個洞口,硬是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條件下打通了130多米的第一個巖石山洞!

50多歲的村民宋銀其在洞裡度過了三個年夜而不下山,許多家庭都是三代人在工地並肩奮戰,上不了修路一線的婦女們留守在村子裡縫補衣服做乾糧,艱難而倔強的扛起了錫崖溝的半邊天。

在修路進入最困難的時刻,轉業軍人宋志龍從老一輩手中接過了村支書的擔子,在錫崖溝,當幹部就是當修路幹部,接班就是接修路的班。全村經濟已經窮到了極限,宋志龍在疲憊不堪的鄉親們面前表態「我接班、我修路」!他帶著錫崖溝又一茬年輕人捲起鋪蓋,帶上鍋碗,索性住在了山上,從五個作業層面共同開工、齊頭並進,直攻地勢最險要的老虎嘴。

那是壯懷激烈的日日夜夜,口渴了,抓一把積雪潤潤嘴唇,胃空了,啃兩口乾糧填填肚子,燙熱的鋼釺烤爛了手心,揭起了皮,狠心的灑上一把土,拌著泥的血順著鋼釺一道道往下流,指甲蓋碰掉了,鑽心的疼,撕爛衣服纏裹一下繼續幹....

一年多的「山頂洞人」生活,他們的頭髮長到了脖根,鬍子蓋住了喉頭,臉龐也是一層層消瘦的起皮,但是眼前的山洞卻一寸寸沿伸著,伸出了1445米的山腰。

1990年農曆十一月初三,是一個讓所有錫崖溝人難忘的日子,在那一天,60多歲的老支書董懷躍在又一次推開眾人,只身前去排除啞炮的過程中,轟的一聲巨響,這位在錫崖溝人心目中份量最重的共產黨人倒在了血泊之中,而慌忙撲上去營救他的村民宋雙保,也在亂石橫飛中,血肉模糊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鮮血順坡而下,染紅了漫漫錫崖路....這位從1962年開始一直堅守在修路一線的老支書,將他全部的生命交給了絕壁懸崖。而年輕的宋雙寶,也終究沒能實現等路通了要去省城轉轉的小小心願。人們本想打通山洞過一個高興年,突然的驚天變故卻給已經窮到極點、幹到極限的人們傷口上加了一把鹽,雪上加霜,這個臘月,那年春節,全村人沒有一絲笑意,家家都傳出了哭聲,勝利又推遲了一個年頭。

春節一過,錫崖溝人抹去淚水,又進入最後一搏。

1991年6月10日,這條路終於打通啦,祖祖輩輩翹首盼望的時刻來到了,823口人一早就來到出山的洞口,靜靜望著黑乎乎的山洞深處。在山外的錫崖溝人董春安,以神聖而悲壯的心情開著早已等在外面的汽車,這是第一次汽車開進錫崖溝!這位出生於錫崖溝的司機早就發誓要開錫崖溝第一輛探險車,哪怕是要他粉身碎骨!

他噙著淚水啟動了那輛解放牌大卡車。第一個隧道,第二個隧道,一個隧道,一段邊崖路,「來了,汽車來了」!全村人在歡呼,通了,修了三十年的路真的通了。從沒有見過汽車的錫崖溝人頓時愣住了。那一刻,死一般的沉寂,突然「哇」的一聲,全村老少竟抱在一起失聲痛哭......那一天全村莊、全路上、全山溝,到處都響徹著鞭炮聲、慟哭聲與歡呼聲!

漫漫30年的修路生涯,錫崖溝人以幾代人的奮鬥結束了一段幾千年的沉重的歷史,僅憑著三尺鋼釺,一雙手,攀懸崖,鑿峭壁,硬是在懸崖絕壁上開鑿了一條空前的公路。他們奇特的築路壯舉,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山西日報》等眾多媒體爭相報導,以他們的故事為原型,先後拍攝了《路》、《走出大山》、《溝裡人》等多部影視作品。「錫崖溝人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砥礪前行、不懈奮鬥的縮影。」

現在這條明明暗暗7.5公裡長的掛壁公路,在山崖上曲折三層,以「之」字形攀上山頂,隧道外沿是蒼勁狂野的險峰峻岭,隧道內壁是犬牙交錯的裸露巖石,一處處人工開鑿的明顯痕跡,把錫崖溝人在絕壁上「摳路出山」的創舉,永遠銘刻在陡峭的山石之上。他們用生命創造的人間奇蹟,成為罕見的人文景觀,正在給錫崖溝人帶來文明、帶來生機、帶來富裕、帶來希望。

錫崖溝,是一個因路而悲,因路而生的故事。一條掛壁公路凝聚了幾代人的夢想,幾代人為掛壁公路奉獻了炙熱的鮮血與汗水。錫崖溝,一個千百年來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在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裡,成為一種精神、一種象徵、一種標誌,錫崖溝精神,就是頑強不屈,就是艱苦拼搏,就是奮發圖強,它正是我們今天再次崛起所必須的精神品質。《山西日報》曾對錫崖溝精神進行了最精彩的概括:錫崖溝精神,是百折不撓,水滴石穿的堅韌精神;是不畏艱難,愚公移山的無畏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是犧牲自我,造福後代的奉獻精神。

走出大山以後,錫崖溝人的眼界寬闊了,思想解放了,他們沒有忘記共產黨的恩情,正緊緊跟隨黨中央的號召,緊緊圍繞各級黨委的部署,繼續秉承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開闢多種經營,發展旅遊事業,大力興辦教育,不斷加強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昂首闊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徵程上。

相關焦點

  • 錫崖溝精神感天動地
    (據山西日報 09月21日) 主要內涵百折不撓、水滴石穿的堅韌精神不畏艱難、愚公移山的無畏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犧牲自我、造福後代的奉獻精神  錫崖溝位於陵川縣境內晉豫兩省交界處為打破大山封鎖,1962年村黨支部帶領群眾開始修路,一任接著一任幹,屢經挫折而志氣不衰。至1991年,歷時30年,經過幾代人的奮鬥,最終在懸崖峭壁上用鋼釺、榔頭和雙手鑿出了一個個山洞,用生命和鮮血修通了一條7.5公裡長的「掛壁公路」,溝人終於走出了大山。為修築這條路,錫崖溝人義務投工12.3萬個,動用土石方23萬立方米,鑿通遂道1200米,老黨支書董懷躍、村民宋雙保,為築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 聆聽黨員故事傳承錫崖溝精神--山西青年報2019年07月15日03版:新...
    聆聽黨員故事傳承錫崖溝精神   本報記者 張麗 通訊員 申慶曉   為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傳承錫崖溝精神,發揚新時代的「愚公精神」和太行精神,近日,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不朽的精神,必將成為大山裡的一座無字豐碑
    陳瑞宏老師晚年照片陳瑞宏老師走了,走完了八十六個不平凡的春秋,坎坷的人生,沒留下耀眼的光環,卻給大山裡留下了一座無字的豐碑教師補課從沒有補課費,班主任沒什麼津貼,工作還是那樣認真,樂於奉獻,不求索取,積極向上,教書育人真正體現的是一種純樸的原生態的園丁精神。我非常珍惜這段經歷,他是我人生的一筆可貴的財富,最終成為了我能堅持i終生從教的精神源泉。
  • 【遊山西 讀歷史】錫崖溝:山崖上鑿出幸福路
    3代人用30年修出中國最早的掛壁公路距陵川縣東40公裡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王莽嶺,在其山腳下坐落著美麗的錫崖溝。
  • 中產階級的不朽豐碑
    中產階級是排除那20%-10%人的必經過程,中產階級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力量,樹立了社會穩定的一座不朽豐碑。通過這段時間的靜修,你是否思考這種憂慮的感覺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大體是你走向社會,面對生活開始的時候,「中產階級」的思想也開始萌芽。
  • 世界十大險峻公路之一的錫崖溝,恕我直言,簡直逆天了
    掛在牆上的道路是在山坡之間挖出來的隧道道路,通常因為山很陡,所以不能沿著山的斜面修路,只能在懸崖上建隧道修路,隧道建成後,山谷間的隧道路就好像在石牆上,外牆叫世界,山西太行山內地海拔2000米以下,群山相連,穿過內地太行大峽谷,深度數百米,峽谷裡滿是像刀一樣筆直的懸崖絕壁,這些峭壁像巨大的石牆一樣包圍著太行山的整個內地,當時,太行山的祖先為了看到這樣險峻的山區
  • 山西錫崖溝村掛壁公路帶頭人宋志龍書記的故事
    1992年春,我們在走出大山的喜悅中,錫崖溝打通了走向外的路,拓寬了生存空間,邁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面對本村實際情況,需要乘勝前進,往河南省輝縣交界處修路,便於農副產品和各種物流方便,更有利於本村經濟發展,與河南接軌,為此全村男女老少在黨支部、村委會的帶領下,發揚不屈不撓、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勇於奉獻的精神,經過兩年時間聯通了晉豫之路,方便了兩省群眾。
  • 【「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進行時】錫崖溝:老典型要有新作為
    「錫崖溝是一個老典型,在『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的熱潮中,老典型怎麼發揮新作用,引領村莊大發展,帶動群眾奔小康,這是我們當前正在全力以赴推進的頭等大事。」3月28日,站在聞名遐邇的錫崖溝「掛壁公路」前,錫崖溝村黨支部書記楊陽信心堅定地對記者說。  錫崖溝是陵川縣東南部的一個小山村,四面被南太行崇山峻岭所包圍,歷史上沒有通向村外的路。
  • 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主戰場陽泉獅腦山上聳立著一座不朽的豐碑
    紀念碑主碑高40米,形如一把鋒利的刺刀;還有三座副碑、一座鍛銅園雕、兩座題字碑以及峰火臺。「長城」圍繞主碑周圍和獅腦山公園的獅子閣、鍾亭、蘑菇亭相配套,形成一個宏偉壯觀的建築群。為紀念「百團大戰」的偉大勝利,緬懷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1985年4月中共陽泉市委、陽泉市人民政府報請中共山西省委批准,決定在獅腦山主峰興建「百團大戰紀念碑」。
  • 晉城:弘揚錫崖溝精神 推動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陵川縣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鞏固「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成果,解放思想、先行先試,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弘揚好錫崖溝精神,自覺融入全市發展大局,以強烈的責任感努力奔跑,全面推動陵川縣高質量轉型發展進入新階段。  雨中的陵川,雲霧繚繞、群山如黛,宛如人間仙境。兩天的時間裡,張志川走鄉村、訪農戶、進企業、看項目,調研全面工作。
  •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向縱深發展——典型風採】把錫崖溝品牌擦得...
    上世紀60年代,面對橫亙眼前的綿綿深山,三代錫崖溝人在歷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下,歷時30年,在村西的大山裡硬鑿出來一條長7.5公裡的出山路,錫崖溝和錫崖溝精神從此名揚四方。  「一名村支書就是一面旗幟。」如今,80後村黨支部書記楊陽接過接力棒,正帶領全村繼續譜寫錫崖溝村新篇章。他說,每每仰望那條嶙峋的掛壁公路,就好像一面旗幟一樣立在心間。
  • 旅遊小住地——錫崖溝
    為什麼太行深處的錫崖溝這樣的讓我留戀呢?掛壁公路一:掛壁公路從王莽嶺下來要走7500米的掛壁公路,一個「Z」型的人工鑿出來的出山路,從上世紀的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足足30年才開鑿出來的人造「天路」。用最古老的、最原始的方法打通的。
  • 毛澤東:立起「三不朽」的世界豐碑
    原標題:毛澤東:立起「三不朽」的世界豐碑 專家簡介:曹應旺,《陳雲傳》《周恩來經濟文選》《周恩來大辭典》副主編,參加撰寫《鄧小平傳》;個人主要著作有《抗戰時期的毛澤東》《周恩來與治水》《中國的總管家周恩來》《開國財頭陳雲》《鄧小平的智慧》;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弘揚東圳精神 鑄就水利豐碑
    2020年是東圳水庫建成60周年,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十六字」治水方針、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昨日上午,由市水利局、市河長制辦公室、市文聯聯合舉辦的「弘揚東圳精神 鑄就水利豐碑——紀念東圳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攝影展」在市政府1號樓開幕。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桂芳到場觀展。
  • 山西實施希望工程30年最美貢獻者名單
    山西實施希望工程30年最美貢獻者名單 2020-12-25 1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每一個平凡的個人,都可以成為城市英雄!榮耀廣場,淄博新時代的精神磁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雪 淄博報導2020年10月10日,淄博榮耀廣場正式啟用。這項歷時6個多月,飽含精神鼓舞、彰顯禮讚敬意的「創作」,以「續寫榮耀 再塑輝煌」的境界,為我們留下了一處磅礴恢弘的文化地標,更為這座城市構築了一個錚錚前行、超越自我的精神磁場。
  •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新聞:80歲的橋堅強,是工匠精神的豐碑
    2018年廣東公務員考試時事新聞:80歲的橋堅強,是工匠精神的豐碑由廣東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廣東公務員考試,廣東省考,廣東省考資格審核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人事考試/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地主宅院裡不朽的紅色豐碑
    在「八百裡秦川」腹地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村,有一座地主大宅院吳氏莊園。其精美氣派,堪比喬家大院。這座老宅院裡曾上演過引人入勝的悲歡離合與財富傳奇。但是,任何一個大院無法與其相比的,是它在中國革命歷程和抗戰史上激蕩人心的紅色過往。
  • 晏陽初:平民教育的一座豐碑
    >兩千年前的孔子,開創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將教育引入到勞動大眾人群中,使老百姓有了受教育的機會,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裡程碑。而此時,出現了兩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和努力發展中國農村教育事業,主張平民教育思想,成為中國教育史上又一座裡程碑。這兩個人,一個是大家後來耳熟能詳的教育家陶行知,一個則是自20世紀50年代前往美國,從美國走到更多第三世界國家,長期致力於平民教育的晏陽初,他們並稱「南陶北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