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一首經典之作,短短的八句話,卻讓人深受啟發

2020-12-25 品詩賞詞

春天裡,漫步在林間和田埂,到處都能看見繽紛燦爛的各色野花。它們非常渺小,好像一陣風就可以將其吹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野花卻耐得住嚴寒與酷暑,讓無數詩人為之抒寫讚歌。

唐代的宰相詩人張九齡就曾謳歌,「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也讚美,「微有寒些春雨好,更無尋處野花香。」作家沈從文的筆下就描寫過一位如野花般的婦女,揭示了現代社會人們的矛盾心理。下面介紹的是徐志摩的一首經典之作,短短的八句話,卻讓人深受啟發。

《朝霧裡的小野花》

作者:徐志摩

這豈是偶然,小玲瓏的野花!你輕含著鮮露顆顆,怦動的,像是慕光明的花蛾,在黑暗裡想念著焰彩,睛霞;

我此時在這蔓草叢中過路,無端的內感,惘悵與驚訝,在這迷霧裡,在這巖壁下,思忖著,淚怦怦的,人生與鮮露?

這首詩創作於1924年12月,當時徐志摩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了《現代詩評》周刊,自己還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他也忙著擔任翻譯。但是徐志摩在那時仿佛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氣,所以他雖然很忙,卻依然積極地進行詩歌創作。

詩人都喜歡大自然,也願意深入生活,並善於用其特殊的眼光,發現並捕捉到寫作的靈感。有一次徐志摩外出講學,因為天氣不好,一路上霧氣很重。他正感到有點鬱悶,忽然發現不遠處有一株小野花,花片上滿是露水。

它看似非常不起眼,在寒風中搖晃著柔弱的身子,卻在黑暗中依然開放得極其璀璨。徐志摩忽然間就覺得有些感動,於是一回到家就創作了這首小詩。

宋代詩人趙蕃曾留下一首好作品,其中兩句也是描寫野花,「野花吐芳不擇地,幽草吹馥寧只春」,作者讚美了野花的自信和堅強,即使無人欣賞,也從不彷徨。徐志摩當然也被眼前這個小生命震撼了,他感覺這就是上天有意展現給自己,讓他也要一直堅強,所以他說,「這豈是偶然,小玲瓏的野花!」

作者心中湧起一份感動,於是也感到下筆如有神。詩人賦予小草花以動感和頑強的特點,「你輕含著鮮露顆顆,像是慕光明的花蛾。」朦朧的情感,卻是對小草花最真摯的禮讚,充滿了別致的味道。而比喻手法的運用,更彰顯出小草花不懼孤獨的品質。

詩人緩緩地走過蔓草叢,心中既有「悵惘」,也有「驚訝」。他悵惘小野花雖然如此嬌豔,卻無人欣賞;他驚訝野花的生命力如此頑強,即使在「迷霧裡、巖壁下」,也從未對未來失去信心。詩人又從眼前之景,想到了生命的價值,頓時就有點「淚怦怦的」!

千年之前的曹操就創作了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唐代的溫庭筠也曾感嘆,「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徐志摩看見這野花和露珠,更加有點「內感」,小草花看似平凡,竟是如此溫柔而又頑強,孤寂卻又自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也顯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更綻放出自己的光彩,實現了生命的價值。

徐志摩作為一位新月派詩人,他觀察細緻,描寫逼真,令人深受啟發。作者將小草花比作「慕光明的花蛾」,無畏渺小和黑暗,堅定地尋覓著「焰彩」和「晴霞」,讓小草花有了一種不屈的靈動感。它舒展花翅,衝破迷霧,追逐著清風與陽光,也讓讀者對如小草花一樣的人,充滿了敬愛之意。

不過草花畢竟身處險惡的環境,如果缺少陽光和養分,也無人關愛,長期以往,也會熬不過嚴寒與秋霜。就像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在丈夫與林徽因、陸小曼的愛恨風雲中,早已成為被忽視的弱者,她只不過是詩人與才女、名媛之間風流韻事的點綴品,甚至還不如那巖壁上的野草花。所以說,孤獨有時雖然很令人憂愁,但自由和尊嚴卻更加值得珍惜。

相關焦點

  • 席慕容的一首絕美之作,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像一棵樹一樣愛著你
    在這些人裡有我們熟悉的徐志摩、冰心、余光中、席慕蓉等,他們的詩作曾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現代女詩人席慕蓉。席慕蓉的詩題材很廣,包括了愛情、歲月、思鄉等,她的詩就像一曲清泉,總能在不經意間流進讀者的心田。
  • 徐志摩逝世一年後,林徽因心痛地寫下首悽美之作,從開篇美到結尾
    林徽因初識徐志摩時才16歲,那時候的徐志摩對她來說,就是一個少女的美夢,夢醒後她選擇了接受現實。後來他們還一直書信往來,但只限於交流各種學習心得和近況,此時的徐志摩是她的藍顏知己。1932年,徐志摩逝世一年後,林徽因心痛地寫下了這首悽美之作《別丟掉》,這是她想對徐志摩說的話,是她的心裡話。
  • 徐志摩的一首經典情詩,多次入選課本,老師卻不願提是寫給誰的
    愛情在人們看來一直都很美好,但是有很多人用「忠貞」去形容一段美好的愛情,其實這不符合現實。不論是古代、還是今朝,大家會發現一段感情難以匹配「忠貞」這樣的形容詞。因為有太多人的愛情,經不起「忠貞」的考驗。就像徐志摩,人們一提到徐志摩的時候,就會覺得徐志摩最愛的女人應該是林徽因。
  • 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
    懷念故人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親朋間感情深摯,可是因為世事無常,總有生離死別的事情發生,於是詩人們在感懷之餘就會賦詩紀念。元稹就有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令人讀之落淚。下面介紹杜甫解悶時寫的一首詩,憶物思人,劉禹錫讀後也深受啟發。解悶唐代:杜甫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王維才華橫溢,曾官至尚書右丞,他在陝西藍田有一座輞川別墅。
  • 《再別康橋》是不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
    徐志摩與妻子張幼儀《再別康橋》是近代詩人徐志摩的詩,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於是,一首《再別康橋》,把徐志摩熱烈、真摯、輕柔、細膩又略帶飄逸的浪漫主義個性,作了充分顯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 重溫經典詩歌丨徐志摩:雪花的快樂
    可惜,這一切不過是「假如」,在表面的歡樂和自由裡隱藏著的是淡淡的憂傷,是詩人靈魂深處的苦悶和囚禁之苦。今天分享一首徐志摩的《雪花的快樂》,一起走進他浪漫而又帶有淡淡憂傷的世界!本期音頻選自《再別康橋-徐志摩詩歌經典作品集》雪花的快樂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 魯迅假裝失戀寫下一首詩,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
    讀來捧腹大笑,實則是在諷刺徐志摩魯迅與徐志摩的恩怨糾纏可謂是翻臉無情卻又惺惺相惜:起初,二人還像朋友一樣禮尚往來,鬧掰之後各行其是,互相隱罵,而在徐志摩飛機墜亡後,魯迅又覺得惋惜。二人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1924年,徐志摩發表在《語絲》雜誌上一首譯詩,並在其後侃侃而談,抒發了自己對音樂的誇張理解,這讓很多人不爽了。二人從此結下梁子。所以魯迅的這首失戀詩,顯然也不是真的描述自己失戀了的,而是有所指。
  • 徐志摩贈日本人的十八首詩歌,如今僅剩這一首絕唱
    泰戈爾是亞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曾經三次訪華,與徐志摩建立了深厚友誼,情同父子。這首詩是泰戈爾最後一次訪華結束時寫給徐志摩的。泰戈爾將徐志摩和陸小曼稱為自己的兒子和媳婦曾為徐志摩和秦小曼留下了一幅自畫像並附詩一首:「山峰盼望他能變成一隻小鳥,放下他那沉默的重擔。」
  • 徐志摩最美的一首詩,不是《再別康橋》,而是這首
    《偶然》是一首情詩,但是這首詩的意境又超越了它本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詩人人生路上的感嘆曲。從詩歌的文本、結構、情感和意象分析,都可以感受到這首詩內涵豐富、意象精美、韻味雋永,表現了作者對唯美的追求。徐志摩作為我國新月派代表詩人,「愛」、「自由」和「美」成為了他詩歌永恆的主題。
  • 「卞之琳」他寫過一首詩、只有四行,但常有人發表成千上萬字評論
    上海浦東中學畢業後,卞之琳於1929年入北京大學英文系就讀,曾師從徐志摩,並深受賞識。徐不僅將卞之琳的詩歌在其編輯的《詩刊》上發表,還請沈從文先生為之寫題記。本文開頭的《斷章》,就是詩人創作於1935年10月的一首現代詩。據作者自雲,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於是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也由此而來。《斷章》一詩曾先後吸引無數學者和評論家撰文評述,短短的四句詩,詩評常常都是成千上萬字,而從中解讀出來的意思也紛紜不同。
  • 劉德華最經典的四首歌曲,第一首記憶猶新,最後一首堪稱巔峰之作
    這個大家並不陌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特的經典歌曲1.《忘情水》是劉德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陳耀川作曲、李安修作詞,收錄在劉德華1994年4月30日發行的同名專輯《忘情水》中。該曲是1994年上映的電影《天與地》的片尾曲,日後成為劉德華的經典代表作品。
  • 造地動儀的張衡寫下千古名詩,魯迅仿作一首,卻是為了諷刺徐志摩
    除了著名的《二京賦》,張衡還有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你可能沒有讀過全詩,但應該看過其中的句子:「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 民國文人的愛情傳奇:徐志摩、沈從文、魯迅的情書經典
    沈從文最出名的情書《湘行書簡》經典節選: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樂,就想應當同你快樂,我悶,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悶。我同船老闆吃飯,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徐志摩,民國時期的大詩人、散文家。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 劍橋大學徐志摩詩碑來歷:受一棵柳樹的啟發
    2008年,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國王學院,在劍河之濱的一塊草地上,為中國詩人徐志摩立了一塊白色大理石的詩碑。這塊詩碑,如今已成劍橋一景。  鐫刻詩句的石碑,被切出兩個平面,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前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和後兩句「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被放在參差錯落的兩個平面上。
  • 最美現代詩,徐志摩《再別康橋》和戴望舒《雨巷》,你選哪個?
    很多人對此很是不以為然,因為最經典的傳統文化的詩詞意境,都在古詩詞當中,今天的詩歌,即便是再有意境,再講究中西詩學的融合,也無法真正還原唐詩宋詞的魅力。古詩詞之美,今天的詩人很少能夠寫出來然而,現代的白話文詩歌,至少這兩篇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至少在現代文學史上,這兩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 徐志摩:好久不見(經典情詩)
    徐志摩:好久不見(經典情詩)時間:2018-08-19 19: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徐志摩:好久不見(經典情詩) 01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 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 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 不求曾經擁有, 甚至不求你愛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裡, 遇到你。
  • 在時光裡消瘦——徐志摩的傷感情詩
    疏影橫斜水清淺走著走著就散了作者:徐志摩走著走著, 就散了, 回憶都淡了;看著看著, 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聽著聽著, 就醒了, 開始埋怨了;回頭發現, 你不見了, 突然我亂了。徐志摩的才情在中國現代詩壇甚至當代詩壇是獨一無二的,即便是海子,顧城等人也要稍遜一籌。即便後來的汪國真先生,也略輸風騷。本來古往今來就有文無第一的說法,所以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還望諒解。認識徐志摩是在初中時,當時學的第一首詩便是《再別康橋》。當時沒有讀懂詩裡表達的意思或者作者想要表現出來的情感,但現在看來,卻叫人極心疼。
  • 【人物】民國大家之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政飛機北上,途中因大霧瀰漫,飛機觸山,不幸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早年經歷 明正德年間,徐松亭在硤石經商,家居於硤石,為硤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 [1] 。
  • 《再別康橋》《偶然》等九首徐志摩經典愛情詩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已授權人民網讀書頻道進行連載,禁止其它網站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出版社聯繫】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 (陳苑)《民國大師經典書系:煙花易冷,那些我們不曾懂得的愛情》精選了徐志摩、戴望舒、劉半農、
  • 1924年,泰戈爾送給徐志摩一首詩,早已看出他和林徽因的結局
    很明顯,他的這首詩是一首憂傷的詩,一個「唉」字道明了無盡的嘆息之意。寥寥二十四個字,包含了三個景物:天空、大地和微風。三個大物雖然同在一首詩裡,但是現實當中卻毫不相干。天空與大地雖然相望,卻從未牽過小手,它們就是永遠平行相視,從未有過交集。所以微風看了看它們,只有嘆一聲「唉」,便轉身離開了。詩意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