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米創始人王利芬發微:今日頭條用任何內容都如入無人之境

2020-12-18 ZNDS資訊

  導讀:今日頭條的核心價值不在於算法,而在於平臺上的內容,通過內容今日頭條最終實現了用戶停留,商業變現等等,因此內容是關鍵,而平臺內容的整體價值,也是今日頭條價值所在。

  今天凌晨5點多,大多數人還在睡夢裡,知名前媒體人、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發了一條微博,吐槽道:「我從沒見過一個視頻公司有如此牛,它用任何內容都如進入無人之境,信手拈來毫不費力,無需自己生產也沒有任何版權觀念,從央視的節目到鳳凰的歷史片再到國外的音樂會,西瓜視頻取材只依據用戶喜歡然後掘地三尺把所有能找到的內容第一時間推送出來,並毫不猶豫打上自己的臺標,即便你是付費內容他也果斷截取三幾分鐘。」

  王利芬說:「在十九大報告出臺,把加強網絡內容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的氛圍下,還有這樣的奇葩公司我實在是不明白。」這個帽子扣下來,估計今日頭條是不敢戴上的,內心是瑟瑟發抖的。

  讓王利芬憤慨和抨擊的西瓜視頻是今日頭條旗下的短視頻項目。根據她發的多張截圖,在今日頭條的視頻欄(見上圖),今日頭條未經優米方面知情和同意,把優米的採訪視頻上傳到西瓜視頻,並在視頻右上角打上了西瓜視頻的水印。這些都是優米採訪王石、雷軍、史玉柱、馮侖等企業家的視頻,屬於優米獨家付費內容。王利芬說(微博的截圖)「還只是這幾天的一小部分」。

  王利芬最後連續發出幾個天問:「有了大數據和算法推薦就可以明目張胆的把人家內容上個圖標變成自己賺錢的工具嗎?這是科技的進步還是墮落啊?這還是要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嗎?」

  今日頭條公關負責人楊繼斌回應虎嗅:「西瓜視頻已經下架了侵權視頻,也處理了侵權的作者。西瓜視頻馬上會出一個聲明。」

  從楊繼斌的回應來看,侵權視頻不排除是頭條註冊用戶上傳到西瓜視頻的,而非今日頭條自動抓取而來。根據今日頭條的登錄規則,用戶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帳號登錄西瓜視頻,而無需重新註冊。

  微博大V、某知名前臺長劉春在王利芬微博下面調皮地說:「我們不生產內容,我們只負責搬運。哼!」王利芬回復春春:「被搬運的可就慘了!即便刪除,其實流量也有了,然後再刪,然後再上傳,再帶流量再刪,這些流量都會成為銷售收入,這就是商業模式。」

  另一位網友「小麥筆記」評論道:「今日頭條的視頻是開放式的,這個不能談得上今日頭條侵權,只能怪他的審核機制不夠完善,什麼視頻都往上傳,他們肯定是有責任的!作為創業者我們希望看到這些大佬的指導和引領,但是真心覺得搞三期來賣錢沒啥意思。我們希望看到的是《贏在中國》能夠走近我們,哪怕像《藍天碧水間》那種真人秀也不錯!」王利芬回應他:「搞原創內容收費是我們的商業模式,你要覺得沒意思沒關係,這跟侵權是兩碼事。」

  不巧的是,國慶節前,今日頭條剛因算法推薦的問題被人民網的三評關心過,國慶假期期間又被人民日報關心了一下。一時之間,仿佛算法推薦成了今日頭條的硬傷。

  其實,關於今日頭條在抓取內容方面一直遭人詬病,虎嗅作者「首席發言者」在9月14日發表的《灰色內容與版權紛爭,今日頭條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一文中認為:

  今日頭條的核心價值不在於算法,而在於平臺上的內容,通過內容今日頭條最終實現了用戶停留,商業變現等等,因此內容是關鍵,而平臺內容的整體價值,也是今日頭條價值所在。

  算法本身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通過算法將一些低俗、獵奇、情色、造謠類內容推送給用戶,並形成用戶的時間停留,這是平臺在縱容灰色內容的出現。

  除了算法推薦的問題,在內容抓取上,今日頭條也遭遇了不少同行的狙擊,比如9月10日晚,今日頭條對用戶推送消息稱,將在近期關閉新浪微博的帳號登錄服務。在此之前,微博封掉了今日頭條內容抓取接口。雙方對內容的爭奪愈演愈烈。

  而對於今日頭條或西瓜視頻未經許可就抓取內容的行為,或許,虎嗅首席評論員伯通在此前文章中的那句話可以平復王利芬的心情:「不能因為這是家年輕的公司,就對今日頭條還有什麼道德和價值觀上的幻想。」

  對於今日頭條來說,提高審核標準,建立相對完善的內容審核機制,加大對侵權內容的打擊力度,已經迫在眉睫了。

  下午2時許,西瓜視頻在今日頭條上發出了一份官方回應,如下:

相關焦點

  • 130億《延禧攻略》被「分割」,愛奇藝和今日頭條開啟3000萬纏鬥
    經愛奇藝公司調查發現,字節跳動公司通過其運營的「今日頭條」手機端應用程式以短視頻的方式傳播影視作品《延禧攻略》,短視頻的內容系該作品的劇集內容,且短視頻單片播放量已超過80萬次。而且去年10月20日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就在微博指出今日頭條旗下西瓜視頻毫無版權概念,只依據用戶喜歡找到內容第一時間推送並打上臺標的侵權行為,西瓜視頻回應稱,西瓜視頻一直非常重視版權問題,深知版權對於創作者的意義。
  • 認為另一大V發表文章醜化自己人格 優米網王利芬名譽權案開庭
    背景連結王利芬,原央視資深欄目製片人兼主持人,優米網創始人。2018年1月,創業者茅侃侃自殺事件曝出時,王利芬在其自媒體平臺發表一篇名為「茅侃侃的離世,掀開了創業殘酷的一角」的十萬餘字的網文,很快該網文傳播達到了10萬+。
  • 王利芬:黃光裕的失敗緣自不走「陽光路」
    昨日,在阿里巴巴網商大會上,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就企業創業之路發表了主題演講。王利芬以黃光裕事件為例指出,企業如果想步入健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在創業之初就必須打好基礎,植入健康的企業基因。
  • 傳媒湃|今日頭條旗下頭條百科殺入中文網絡百科戰場
    傳媒湃|今日頭條旗下頭條百科殺入中文網絡百科戰場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嶽懷讓 2020-04-30 22:32 來源:澎湃新聞
  • 今日頭條算法構架師:「今日頭條」這名字是怎麼用數據取出來的?
    一般公司給產品取名字,都是頭腦風暴之後再投票,而今日頭條做了不一樣的事情:分析蘋果商店排名靠前的產品名字的共性,取出備選名字,然後在不同渠道A/B測試,最被用戶認可的名字就是今天的「今日頭條」。本文經混沌研習社(微信公眾號:dfscx2014)授權轉載,研習社是一所線上商學院,致力為創業公司培養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和全球化視野的創新人才。
  • 今日頭條再推電商!頭條小店開放申請 助力創作者內容變現
    作者|劉荻青 編輯|安心 5月22日,頭條號官方微信發文稱,為幫助創作者變現,頭條小店現面向全體創作者開放申請。即日起,所有今日頭條創作者均可申請開通頭條小店,通過內容變現增加收入。
  • 自媒體乾貨之今日頭條運營指南
    今天談談今日頭條自媒體即頭條號的運營,我想從兩部分講起--頭條文章和微頭條。1、頭條文章發布文章的功能一直伴隨著頭條號的成長,文章的創作也是今日頭條向海量用戶智能推薦文章的基礎,文章寫好了確實能得到官方的一筆廣告分紅或者補貼,那麼我們這些頭條號作者該怎麼做才能提高文章質量與熱度呢?
  • 用戶都在頭條看什麼?《今日頭條內容價值報告》解密
    巨量引擎商業算數中心近日發布《今日頭條內容價值報告》,詳細解讀了今日頭條內容生態,並抽絲剝繭挖掘了內容本身的影響力及價值。  6.5億人,8成網民都有閱讀資訊的習慣。  而頭條號是今日頭條旗下開放的內容創作與分發平臺,具有強大的內容創作和分發能力。
  • 今日頭條審核與推薦機制:創作的內容是如何推薦給用戶的?
    >一、當你創作的內容進入今日頭條「內容流量池」後,機器會按照「關鍵詞」去細分領域,並找到我們的內容標籤:如:我寫的內容裡面有流量、今日頭條、內容、關鍵詞......、標題裡面一定要給足關鍵詞如:今日頭條引流腳本全自動引流網賺必備頭條西瓜B站皆可用這個標題裡面有今日頭條、B站、西瓜、網賺等關鍵詞提供給機器~~當機器很容易提取到我們內容的關鍵詞時,更利於把你的內容歸類和收錄!
  • 今日頭條:人人都可以來,離開時也不會留戀
    5年的時間,張一鳴的今日頭條早已衝破了邊界的桎梏,從一開始的新聞客戶端,進化到後來的內容分發平臺,如今已是集社交、問答、視頻、信息分發於一身的龐然大物。一旁的程維和王興有異議:快是必要的,但太快,輪子會飛出去。兩人的背後矗立著估值已過千億的美團和滴滴,和今日頭條一樣,過去的五六年裡,他們用一種現象級的速度向外擴張,不斷打破邊界。
  • 今日頭條-用算法計算世界
    用今日頭條,不用打字搜索,只要滑一下,想看的內容都會被推到你面前。你看的越多,它就越懂你:你想看什麼?自媒體時代,生產內容不是問題,消費內容才是。算法不關注內容價值,只求效率。不管你的興趣是科技、汽車,等等,最后里面的內容都是貪痴嗔,這是欲望的陷阱。
  • 怎麼用頭條號變現?這些作者已經通過頭條付費專欄,收入百萬了!
    頭條付費專欄自2018 年 7 月上線,至今不過 1 年時間,卻有不少自媒體用頭條號開通付費專欄,輕鬆變現,收入百萬。頭條可以說是「對創作者最友好的平臺」,在與諸多入駐頭條的專欄創作者詳細了解時,完善的推薦機制、配備齊全的功能、平臺的大力扶持,都是他們提及的選擇在頭條開設專欄的理由。
  • 今日頭條未通過非廣告性質的視頻內容、並禁言,其內容審核待解
    藍鯨TMT頻道6月9日訊,今日晚間,驅動中國總編輯蘇椿在朋友圈透露,驅動中國入駐今日頭條的頭條號發布了視頻內容《高價低配「轟炸」線下!vivo來一生存的路徑還能走多遠?》,但被指「因含廣告信息,未通過審核」,同時,今日頭條號系統通知該帳號稱「因含有廣告信息,被扣10分、並禁言3天」。蘇椿向藍鯨TMT表示,此次發布的視頻內容是關於國產手機的視頻訪談節目,通過走訪和調研社會大眾對現有幾款手機的看法、購買選擇和使用感受等內容,是客觀公正的手機測評內容,並不涉及廣告信息。
  • 今日頭條的「一橫一豎」,像極了「內容萬物店」?
    一橫一豎,兩層破局首先,任何產品的商業法則都不是多多益善,頭條的產品擴張經常被定義為風口卡位,有流量,有用戶,有場景就是一切,其實仔細研究頭條的爆款流水線,你會發現這家公司的所有舉措都離不開「一橫一豎」兩條主軸,邏輯更多是順勢而為,並不是簡單的全家桶。
  • 今日頭條公布2017年度標題常用字:中國!
    【TechWeb報導】今日頭條官方帳號發布了2017年度120萬頭條號創作者畫像。「中國」,成為2017年度標題常用字。2017年度頭條號創作者畫像顯示,頭條號創作者目前包括100萬自媒體,14萬企業,7萬政府機構和1萬媒體。
  • 今日頭條助力專業創作者「出圈」之路,打造MCN新生態
    如何在這樣的局面下向專業化內容「轉型」,是頭條與MCN在今年不斷探索、發力的重點。今日頭條作者策略總監王琦的發言提到,過去一年中頭條MCN的發展呈現出不斷向好的趨勢。數據顯示,今日頭條生態內41個MCN月均總閱讀量超過1個億;916個MCN實現月總消費大於1000W的突破。
  • 被「遺忘」的今日頭條?
    相比之下,頭條搜索基於字節跳動內部的內容生態,並且相比傳統搜索形式,頭條搜索還加進了視頻形式的搜索結果,在內容上顯得更為立體。但現實依然骨感,頭條搜索至今一直沒做起來。2019年末今日頭條CEO朱文佳曾提到做好搜索的三個關鍵點:技術、內容和初心。前兩點更為務實,技術決定搜索的體驗,內容則是搜索的根本。
  • 淘寶加碼內容,要變成今日頭條、微博和知乎?
    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內容、不夠媒體,可以點入首頁的「淘寶頭條」,裡面簡直就是一個「今日頭條」,還能自由編輯和添加頻道。左圖是淘寶APP中二級界面「天貓」,右圖是京東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淘寶已經成為了一個集今日頭條、微博、知乎,甚至是微信公號的內容平臺。
  • 內容服務產品設計思考總結:今日頭條、UC大魚號、簡書、人人都是...
    以今日頭條為例,作為一個新聞資訊類內容服務平臺,其面向用戶的產品是今日頭條,為用戶提供新聞資訊,短視頻,微頭條,文章,圖集,問答等內容服務,號稱2017年營收達150億;而面向創作者的產品是頭條號,整合傳統媒體,新媒體和自媒體資源,為創作者提供一個通過內容創造便可以輕鬆賺錢的服務平臺。
  • 如何駛入今日頭條變現快車道?4位創作者揭示年入百萬方法論
    11月15日,2019今日頭條生機大會內容變現分論壇在北京舉辦,主題為「百萬贏家快車道」。如何將優質內容變現,是大多數創作者都關心的話題。本次活動不僅有兩位頭條平臺代表介紹頭條變現兩個核心賽道「付費專欄和「內容電商」的發展情況與作者扶持計劃,還邀請了4位在今日頭條年收入過百萬的創作者分享內容變現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