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另一大V發表文章醜化自己人格 優米網王利芬名譽權案開庭

2020-12-18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背景連結

王利芬,原央視資深欄目製片人兼主持人,優米網創始人。

2018年1月,創業者茅侃侃自殺事件曝出時,王利芬在其自媒體平臺發表一篇名為「茅侃侃的離世,掀開了創業殘酷的一角」的十萬餘字的網文,很快該網文傳播達到了10萬+。

隨即王利芬發微博稱這篇評論茅侃侃離世的文章閱讀量已經達到了十萬+,並稱「速度要比我想像中快很多,先高興一下」,從而遭到部分網友的批評,王利芬隨即刪除微博並道歉。

2017年1月,丁辰靈在微博發表文章「關於王利芬老師,我想揭露她的無恥行徑」,引發上述紛爭。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 因認為某微博大V丁辰靈所發表內容醜化自己人格,侵犯了自己名譽權,原央視資深欄目製片人兼主持人王利芬遂將其告上法庭,要求判令他立即刪除侵權微博,連續七天在媒體顯著位置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及賠償精神損害5萬元。今日上午,該案在北京市朝陽法院開庭審理。

原告:評論措辭含人身侮辱

據了解,丁辰靈是新浪微博加V實名認證的微博博主,新浪認證的個人身份信息為「REDBANG網紅商學院創始人 天使投資人 微博籤約自媒體」。

王利芬稱,2017年1月26日,丁辰靈在新浪微博發表「關於王利芬老師,我想揭露當初她的無恥行徑!」捏造她在2013年創辦的《贏在中國藍天碧水間》活動中給「多位選手各種下套;引導他們出醜」,讓「江蘇衛視虧了6000萬」「吃人血饅頭」等,並且措辭具有明顯的人身侮辱性質,超出了正當評論、批評的範圍。

王利芬還稱,自己創辦的《贏在中國》電視節目,在業界有良好的口碑,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並且榮獲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2013廣播電視創新創優欄目」獎,丁辰靈的侵權微博公然醜化了自己的人格,且微博的粉絲量高達70餘萬人,必將導致她的社會評價嚴重降低,侵犯了她的名譽權。

被告:所發微博均為客觀事實

然而,微博大V「丁辰靈」則表示,自己不同意王利芬的訴訟請求。他認為,自己所發布的微博均為客觀事實,並未侮辱、誹謗王利芬。且自己的言論並未造成王利芬的社會評價降低,其要求自己承擔侵權責任無法律依據。

丁辰靈表示,即使王利芬的社會評價有所降低,也與自己發布的微博無因果關係。

王利芬自身因茅侃侃自殺事件發布的文章,被網友批評,導致社會評價有所降低,此情況並非由自己所致,且王利芬於2018年1月26日10:24發布的道歉微博轉發、評論總量達到10344條,該微博下網友對其評論較差,足以證明其名譽權受損並非自己的微博所致。

截至記者發稿之時,該案仍在庭審中。

相關焦點

  • 大V「作業本」和加多寶醜化邱少雲案開庭,法院未當庭宣判
    大V「作業本」和加多寶醜化邱少雲案開庭,法院未當庭宣判 張炎良/中青網 2016-07-16 07:42 來源:澎湃新聞
  • 法院公開審理的離婚案,實名指出第三者,是否侵害其名譽權?
    在開庭之前,審判長對二人是否申請不公開審理進行了詢問和說明。二人均表示不申請,法庭遂依法對該案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法院依法進行了審理認為:首先,李鳳具有侵害他人名譽權的主觀故意。所以我國法律規定,如果認為案件的審理可能涉及到個人隱私,當事人任何一方均有權向法庭申請不公開審理。而李鳳明知可能涉及到他人隱私,仍明確表示不申請不公開審理。
  • 關於名譽權糾紛的裁判規則 | 中國司法案例研究中心
    理論介紹1.名譽權的概念名譽權是指民事主體所享有的保護自己的名譽不被以侮辱、誹謗等方式加以醜化的權利。案件:指導案例99號-葛長生訴洪振快名譽權、榮譽權糾紛案(2016)京02民終6272號來源:中國法院網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院認為:洪振快發表的《小學課本〈狼牙山五壯士〉有多處不實》、《「狼牙山五壯士」的細節分歧》兩篇案涉文章,以考證「在何處跳崖」、「跳崖是怎麼跳的」、「敵我雙方戰鬥傷亡」以及「
  • 業主在群裡攻擊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譽權
    近日,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由微信群聊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件……案 情 簡 介張某與王某均系江蘇省無錫市某小區業主,張某曾擔任該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該小區有3700餘戶業主,建立了多個業主微信交流群。
  • 方舟子告「老羅英語」 二審上午開庭
    今天上午,此案在北京市一中院開庭進行二審。上午的庭審,方舟子與老羅公司的董事長羅永浩都沒有現身。在上訴書中,方舟子辯稱:自己的微博原文是「打假鬥士方舟子承諾終生揭露的英語培訓機構下流品質——羅流氓保障」,而視頻廣告中的文字被羅改為「打假鬥士方舟子承諾終生免費監督質量的培訓機構」。在廣告中,自己照片被PS,配以圖文等惡劣行為進行醜化惡搞。
  • 微信朋友圈詆毀他人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
    錢某遂以侵害名譽權訴至法院。  【分歧】本案在處理過程中對徐某某的行為如何定性,產生以下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徐某某在微信上發表言論,系其自由行為,雖然在網絡上發了照片、有一些過激的言語評論,但並未直接提及該幼兒園的名稱及錢某的姓名,徐某某的行為不構成侵害名譽權。
  • 在微信抖音發不當言論 侵犯同行一家名譽權被判賠禮道歉
    段玉在其微信朋友圈、抖音上發表了一些不當言論,並附上梅蘋蘋一家人的視頻和照片。梅蘋蘋及其家人發現後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段玉撤回這些信息,並在網上公開賠禮道歉,以及賠償名譽損失費1萬元。近日,融安縣人民法院審結這起案件。梅蘋蘋在融安縣開了一家母嬰用品店,隔壁是段玉經營的母嬰用品店。2017年4月10日,梅蘋蘋與段玉因為生意上的事情發生肢體衝突,兩人都受傷被送進醫院住院治療。
  • 王寶強離婚案二審今日開庭,最終兩案均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2018年2月11日下午,王寶強訴馬蓉離婚案、馬蓉訴王寶強名譽權案分別在北京朝陽法院不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最終一審判決駁回了馬蓉的訴訟請求,法院認為馬蓉與他人存在婚外不正當關係,違反夫妻忠實義務,並判決婚生子由王寶強撫養,婚生女由馬蓉撫養;馬蓉名譽權案法院認定王寶強不構成名譽侵權。
  • 弦子訴朱軍性騷擾一案將開庭 事件始末過程回顧
    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軍性騷擾一案,將於12月2日在海澱區人民法院開庭。當事人弦子在個人社交平臺中,發布了開庭的時間信息,並表示開庭當日她會出席到場,也期望朱軍本人不要逃避。據悉,2018年7月底,有微博名為「麥燒同學」的網友爆料稱,著名主持人朱軍曾在4年前試圖性侵一名女實習生弦子。8月,朱軍方發聲明斥該事件是謠言,並表示要採取法律手段處理。
  •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借小說貶損他人,邊界在哪?
    小說發表後,給王某生活及工作造成惡劣影響。隨後,王某以該小說侵害其名譽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魏某在其小說中故意以其形象為描述對象,歪曲並捏造事實,損害其名譽,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賠償損失。  法條  行為人發表的文學、藝術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為描述對象,含有侮辱、誹謗內容,侵害他人名譽權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該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 高鐵吃泡麵男子是否侵犯了罵人女子的肖像權和名譽權?
    也就是說,該批覆與《民法通則》有不一致的地方, 即該批覆認為,侵犯肖像權,只要是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論是否具有營利目的,都屬於侵權行為,筆者認為這個觀點是合理的,這個批覆是符合法理的。3.典型案例:南京養母虐童案之曝光者被訴侵犯肖像權案。還記得南京虐童案吧,這個案子後來很狗血,那個兒童的生母,把曝光的那個網友徐某某告了。
  • 長案釋法|行為保全制度在名譽權糾紛案件中的創新運用
    行為保全制度在名譽權糾紛案件中的創新運用——上海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訴廈門某文化有限公司名譽權案原告認為,被告在網上發布的前述文章惡意歪曲事實,損害原告聲譽,經多次通知,被告仍拒不刪除相關文章,故訴至法院,要求被告:
  • 侵權責任法視角下,名譽權與言論自由的保護機制
    前者須客觀上符合真實、客觀的標準,在規範世界中不屬於價值判斷,後者是行為人經過自身的價值判斷,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對客觀事實的認知、看法、評價,在規範世界中屬於價值判斷。事實表達行為人應能夠提供證據證明事實的存在或發生,觀點表達,對於公共的社會事件、熱點新聞等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使觀點表達上有消極的描述,甚至略帶抨擊和貶損,仍不構成侵權行為。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理解與適用
    1989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就該案作出《關於死亡人的名譽權應受法律保護的函》,針對該案答覆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吉文貞(藝名荷花女)死亡後,其名譽權應依法保護,其母陳秀琴亦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死者是否還享有名譽權的爭論並未停止。一種觀點認為:根據《民法通則》第9條的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 「眼癌女童」家屬訴網絡「大V」名譽權糾紛案宣判
    2019年12月2日下午,「眼癌女童」王某的祖父王太友、母親楊美芹訴網絡「大V」陳嵐名譽權糾紛一案在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閔行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兩原告訴稱,被告作為資深公益人士,在未核實真相的情況下,通過微博發表不實言論、洩露原告實際住址,並誤導網友對兩原告進行負面評價,致使兩原告名譽受到嚴重貶損。
  • 名人題材影視劇惹爭議,誰能討要名譽權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關鍵詞名人題材人格權●概述以名人事跡為原型的影視劇是影視劇的一個類型,因為人物的知名度、代表性等往往容易受到觀眾更多的關注。比如,京劇研究家齊如山家人要求柏林電影節撤銷《梅蘭芳》的參賽權;霍元甲後人不滿電影《霍元甲》中的滅門情節,狀告主演及片方……如何界定「正當的藝術創作」與「侵犯名人名譽權」的界限?名人傳記片需要誰的授權?名人後代究竟能否代表先人討要名譽權?民法典對部分問題進行明確。
  • 張藝興名譽權案二審勝訴背後,王源,吳亦凡,Angelababy深有同感
    今年8月13日,張藝興訴梁*名譽權案二審勝訴。該案被告在一審被判構成對張藝興名譽權的侵害,須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帳號「猩妃」的首頁置頂位置連續十日公開發表致歉聲明,向張藝興賠禮道歉,但被告不服該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今日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網絡大V在網上公開發言應更審慎
    河南女童王鳳雅親屬訴作家陳嵐侵犯名譽權案一審宣判網絡大V在網上公開發言應更審慎昨天,河南女童王鳳雅的母親楊美芹、爺爺王太友起訴上海女作家陳嵐侵犯名譽權一案,在閔行區法院一審宣判。法院判令被告陳嵐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向原告楊美芹賠禮道歉,連續置頂30日,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律師費5000元。法院認為,根據相關博文內容,文中所指家庭應當理解為王鳳雅及其父母,原告王太友與該身份不符,故駁回其全部訴訟請求。
  • 周立波、唐爽互訴侵權案二審開庭 公眾人物名譽權縮限尺度引爭議
    本社記者 賀宏飛 發自上海公民表達自由與名譽權的衝突如何平衡?公眾人物名譽權縮限尺度如何把握?2020年8月5日,周、唐互訴網絡侵權責任案二審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一審:判決唐爽賠付精神撫慰金,但認定其「周立波吸毒」言論系「個人認知」不構成誹謗此前的3月31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就唐爽訴周立波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和周立波、胡某訴唐爽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兩案,依法公開宣判。兩案中,雙方均主張對方多項言論構成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