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窮人苦的許家印:大善無言積極回饋社會

2021-01-10 中原網

摘要:許家印又獲得了一次中華慈善獎,這個在人民大會堂頒發的獎勵,是十年以來慈善領域的國家最高獎,而許家印已經連續八屆獲了獎。

許家印又獲得了一次中華慈善獎,這個在人民大會堂頒發的獎勵,是十年以來慈善領域的國家最高獎,而許家印已經連續八屆獲了獎,同時,今年的福布斯慈善獎他也是得了第一,這已經不算是什麼新聞了,一年復一年,但是,正是這一年復一年的堅持,讓水皮覺得難能可貴。

人這一輩子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得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一件好事不難,一個階段做好事也不難,難得的還是一輩子堅持做好事,我們從小也都是這樣被教育的,但是,能真正做得到的人並不多。

許家印為什麼能夠堅持做慈善,水皮是可以理解的,吃過貧困的苦的人才知道生活在貧困中的人有多苦,許家印從小生活在河南一個貧困的家庭,少年的苦難讓他生成了強烈的對貧困人群的同情心,所以,他掙錢了之後回報社會的願望就是特別的強烈。

許家印那一代企業家,應該說他們的成功,或多或少和貧窮的經歷有關,只不過有的人在貧困面前屈服,但極少數人在貧窮中習得了面對貧窮堅毅向上的品格。對貧困體會的越深,對擺脫貧困,創造財富,進而去幫扶貧困的願望就越強烈。

許家印就對貧困有非常深刻的體會,他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那麼走了,許家印成了半個孤兒。從小到大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的,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讀小學時,在村裡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裡面,用泥巴臺子做的課桌,外面下大雨,裡面就下小雨。讀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高中畢業後,許家印想找份每個月10塊錢的搬磚頭的活都找不到,「當時,我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非常渴望能夠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面。」

一個沒有被貧困壓垮的人,就有可能抓住一切機會,用許家印自己的話說就是,「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

能吃得了大苦,才能創造的了大的財富,許家印大學學畢業後,先在國企打工十年,然後又在民企打工五年,1996年成立恆大,公司從開始的七八個人,發展成為現在有14萬員工的世界500強企業,許家印說是「趕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但是,遇到好政策的企業家那麼多,偏偏是許家印他們那一批人最成功。

從發布的消息來看,恆大成立22年,已經累計交稅1850多億,各種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現在每年可以解決就業260多萬人,作為八屆「中華慈善獎」獲得者,許家印已成為現金捐贈額累計最高、榮獲該項殊榮次數最多的愛心人士。

我們看到,不斷做慈善不斷捐款捐了這麼多,即便是在自己公司事業項目不順的情況下,也是一直再堅持做,這一點就非常可貴,堅持做難,無論什麼環境下都堅持做更難。能夠這種做,只能證明許家印做慈善的心態,就是為了慈善,為了幫助貧困回報社會,並沒有參雜更多的東西。

有的人做慈善,難免存有一種做交換的心態,的確自己也有做慈善的意願,也願意回報社會,但是多多少少,做慈善還是為了一些慈善之外的多出來的想法,不管是為了得到承認,官方的承認或者民間的承認,還是為了得到做生意的、經營上的便利,這種帶有目的性的慈善還是多多少少存在於做慈善者的潛意識裡的。

但是,從許家印身上水皮看不到這一點,他做慈善,是一種相對純粹的慈善,這麼多年來,許家印做慈善非常的低調,極少拿慈善當作一種榮譽在地產開發和銷售當中四處招搖,除了我們在國家民政部發布頒獎消息的過程中得到一些相關的資訊之外,幾乎看不到相關的信息,很少看到許家印把做慈善的事情拿來當做光環或者說是說辭。

許家印在意的,倒是一份責任心,作為民營企業,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為國家多交稅收,為社會多解決就業,這是一個企業家的責任心,在此之外,堅持扶貧濟困,把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當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當然也是自己的責任,這還是一個成功企業家的責任心。

低調,純粹,持之以恆,日復一日,這就是許家印做慈善的特徵,大隱隱於市,大善善無聲。

以下為許家印的大會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愛心人士:

大家下午好!能夠榮獲中華慈善獎,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中華慈善獎是表彰善行善舉、弘揚慈善文化的國家最高獎。這項殊榮,不僅僅是對我們巨大的褒獎,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人人為善、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的正能量。

對於貧困,我是有非常深刻體會的。我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我1歲零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病,沒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這麼走了,我就成了半個孤兒。從小到大我是吃地瓜和地瓜面長大的,鋪的、蓋的、穿的都是補丁摞補丁。讀小學的時候,在村裡面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裡面,用泥巴臺子做的課桌,遇到下雨天氣,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讀中學的時候,離家比較遠,每星期背一筐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瓶鹽去學校,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黑窩頭,喝一碗鹽水。夏天天熱,半天黑窩頭就長毛了,洗一洗再吃。高中畢業後,我想找份每個月10塊錢的搬磚頭的活,都找不到。當時,我是非常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非常渴望能夠有一份工作,非常渴望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面。就在這個時候,國家恢復高考,我考上了大學。因為沒錢讀書,沒錢吃飯,每個月是國家給了14塊錢的助學金,我讀完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在國企打工十年,在民企打工五年。96年成立恆大,趕上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公司從開始的七八個人發展成為現在有14萬員工的世界500強企業。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所以,我和恆大的一切,都是黨給的,國家給的,社會給的。飲水思源,我們一定要回報社會,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一定要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當前,脫貧攻堅是我們國家的頭等大事。恆大和全國其他企業一樣,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2015年12月,恆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我們抽調2108人組成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無償捐贈110億,建設50個新農村、12個移民社區,從大山深處搬出5.2萬貧困戶,從大山深處移民出22.18萬貧困群眾;為畢節全市七縣三區的貧困群眾建設6萬多棟蔬菜大棚,90多萬畝中草藥、經果林和蔬菜瓜果大田基地,建設447個肉牛養殖基地,調配、改良了60多萬頭基礎母牛,為各個產業引進了79家上下遊龍頭企業,解決8萬多人就地就業,打造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瓜果基地和肉牛養殖基地。到2020年,在畢節各級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協助畢節各級政府,幫扶全市103萬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恆大成立22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累計為國家交稅1850多億,各種慈善公益捐款100多億,現在每年為社會解決就業260多萬人。多年來,我一直認為,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企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多創造財富,為國家多交稅收,為社會多解決就業,這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

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和廣大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一道,助推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貢獻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許家印返鄉背後的故事:苦孩子的自強與企業家的擔當
    原標題:許家印返鄉背後的故事:苦孩子的自強與企業家的擔當 在陽光燦爛的冬日裡,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聚臺崗村這些天熱鬧非凡。闊別家鄉多年後,許家印偕同妻子、老父親回到了昔日的成長之地。 當下,許家印有著諸多耀眼的標籤。其中,他是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之一,他是中國首善。出身寒門,許家印自強不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闖出了天地。而身處高位,許家印飲水思源,不忘回報家鄉和社會。這樣的勇氣與擔當,為企業家精神作出了一個生動的註腳。
  • 許家印一年捐42.1億成首善 稱企業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
    如果說世界500強榜單,是對企業跨越式發展的見證;那麼福布斯慈善榜,則是對企業和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認可。左手企業,右手慈善,許家印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中國企業家應有的風範。1、許家印為何如此慷慨?在以許家印為代表的中國民營企業家身上,不僅能看到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而且還能看到不忘初心回報社會的責任情懷。與西方企業家的慈善實踐有所不同,這一代中國企業家大多都有貧困的人生經歷,所以更加懂得公益慈善所能帶來的改變之力。這一點,在許家印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 「中國首善」許家印,憑藉40.7億排名第一,比第二名多出30億元!
    現在很多經濟學者都認為,對於一家企業而言,營收和利潤將不再是衡量價值的標準了,社會責任才更重要。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企業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才能實現基業長青。都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雖然馬化騰一直被很多人吐槽「最會賺小學生的錢」,但馬化騰在慈善方面做出的貢獻也不容忽視。我們都知道,馬雲對於慈善事業也十分熱衷,之前還憑藉2600億元成為全球華人首富,並在全球富豪榜中上升四位,排名第22位。而這次慈善榜中,只排名第20位,這是為什麼呢?畢竟馬雲對於慈善事業的熱衷也是肉眼可見的,就連支付寶中的螞蟻森林都是非常不錯的慈善項目。
  • 陳卓林:「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
    原標題:陳卓林:「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近年來雅居樂在集團創始人陳卓林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自身的同時,也積極的從事於公益事業,為社會各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許家印的發家史
    許家營—南國地產「公益第一人」這裡有一組數字清楚地記錄著許家印先生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的業績:1998年,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他以個人名義捐資數十萬元,支援災區人民重返家園。1998年至今,他出資撫養數十名生活貧困的孤兒,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 許家印回鄉看望父老鄉親 再捐贈6.5億支持家鄉發展
    看看老家,關注家鄉的發展,為此,許家印專程考察了捐贈10多億元為家鄉建設的4所學校、1所醫院及1個農業基地。自幼家境貧寒常常面臨輟學的許家印,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許家印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還在農村;沒有國家的14元助學金,我也讀不完大學。所以自創業以來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尤其關注,更是多次給家鄉捐贈學校,完善教育基本設施。
  • 國僑辦主任:希望在美僑胞積極融入並回饋社會
    新華社芝加哥2月23日電(記者汪平 徐靜)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22日在芝加哥與美國中西部九個州(芝加哥總領館下轄的九個州)的華僑華人代表舉行座談會時說,希望廣大華僑華人積極融入美國社會,回饋當地社會,為當地作貢獻。
  • 真實許家印:感性親和的鐵腕領袖
    許家印,一個人的遠見和膽識 成就一個超級企業航母的跨越發展 1996年在內外部環境嚴峻的年代,許家印創立恆大。白手起家,瞄準房地產,抓住當時即將取消福利分房、實現住房商品化的機遇。在2006年房地產即將進入全國範圍的黃金期,恆大開始全國拓展。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要拓展方向,成功搶佔了剛需這個最大的市場。
  • 許家印背後最重要的女人:默默支持其創業24年,沒有她就沒有恆大
    許家印背後最重要的女人:默默支持其創業24年,沒有她就沒有恆大推薦語:提到許家印想必大家都認識,他是中國恆大集團的董事長,是中國著名的企業家。他1996年創立了恆大集團,其於1996年組建廣州恆大實業,13年後帶領公司上市,一度成為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目前恆大市值為2198億,是我國地產界的龍頭企業之一。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一定有一個默默理解支持他的女人」。
  • 積極回饋本土社區, 英敏特中國公司榮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傳播獎
    (原標題:積極回饋本土社區, 英敏特中國公司榮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傳播獎)
  • 許家印陪伴老父親,回家看望父老鄉親!
    許家印陪伴老父親,回家看望父老鄉親!今年12月15日,許家印陪伴著96歲的老父親回到河南老家,去看望鄉親父老,並且許家印還考察了自己捐贈十多億的四所學校,一所醫院以及一個農業基地,還決定再捐出6.5億幫助家鄉更好的發展。
  • 東營醫藥人宋偉偉:取之社會 回饋社會
    「企業取之於社會,也將回饋於社會。這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我的心之所向。」東營康美藥業董事長宋偉偉告訴記者。2004年,宋偉偉在東營區六戶鎮開設了她的第一家門店。「那時候特別苦,環境條件也不好,但我還就堅持下來了。」
  • 不斷積極回饋社會 金沙鄉喜來健希望小學已正式竣工
    喜來健致力於打造百年企業,在企業發展的同時,不斷積極回饋社會,讓愛傳遞下去,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莊嚴承諾。  對喜來健人來說,健康和愛,是我們的目標。從進入中國的第一天起,喜來健就一直堅持投身公益事業,並通過健康百歲等活動,號召更多的經銷商和顧客參與到公益事業中。喜來健還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和山東大學設立了「助學金」,資助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們完成學業。
  • 許家印榮登新首富!回村發錢給父老鄉親,網友:實至名歸
    而榮登富豪榜新首富的,是來自恆大的許家印。年初的時候恆大公布2017毛利潤超過1100億。作為一家擁有超過130萬員工的企業,它涵蓋了房地產到體育等不同領域。根據榜單數據,許家印今年的個人資產有367億美金。
  • 富人和窮人的思維差距:窮人該花錢的3個地方,看完你就懂了
    富人和窮人的思維差距:窮人該花錢的3個地方,看完你就懂了我們有時候經常看到有人說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距特別大。兩者由於本身的認知和物質基礎本身就不在一個層面。所以有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對於未來的發展和規劃是可以多多考量的。
  • 金信網:回饋社會,心系公益
    基於窟窿山小學孩子們的實際情況,金信網等企業共同為窟窿山小學的孩子們捐贈了書包、筆記本、文具盒、畫冊、尺子、彩鉛等文具和學習用品,希望他們能在學習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翱翔;冬季來臨,金信網等企業還為孩子們捐贈了帽子、圍巾、手套等物品,讓孩子們在更好地禦寒的同時,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愛心和溫暖。
  • 同心回饋社會 各地海歸行動
    孫國徽攝 哈爾濱弘揚慈善 塑造光明周樣樣「我們醫院的口號就是『熱愛家鄉,回饋家鄉』,留學歸國人員對家鄉有著一份特殊的情誼。」從俄羅斯回國的焦宏偉把慈善當成事業的一部分,自2006年創辦哈爾濱焦視眼科醫院的那一刻起,他就下定決心,將慈善進行到底。他坦言慈善不易,但用行動回饋社會,他覺得特別光榮。
  • 解密許家印:足球大亨的決勝前夜
    天河體育場的普通入場券已被黃牛炒到千元以上,最高檔的Vip票在黑市上標價過萬。更多球迷已經準備好,決戰夜站在體育場外,通過大屏幕為球隊助威。  這場比賽的勝負容納了太多內容。它關乎足球實力、迎合政治氣候、甚至還摻雜著國家尊嚴。  觀戰的並不只有普通民眾。
  • 從出身寒門到捐款超百億 許家印獲獎感言道出公益初心
    9月13日,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許家印等愛心人士榮獲這一慈善領域的國家最高獎。作為連續八屆「中華慈善獎」獲得者,許家印在表彰大會上作了代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