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你的,不僅是大腦,還有數千億個細菌

2021-01-15 好心情平臺

很多患者在得病之後,會一直問自己:「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是我的腦子出問題了嗎?」

常識裡,情緒、行為、精神狀態,這些都是受大腦控制的,我不開心、沒精神、煩躁、過於亢奮,都是大腦在搗蛋。但精神心理疾病,不僅是腦子的事情,因為,腸道菌群也能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

腸道菌群:看不見的「主人」

腸道菌群是寄居在人體腸道內細菌構成的集體,人體內90%以上的細菌都棲息在這裡。腸道菌群構成複雜,種類多達1000多種,數量高達100萬億,約為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

有些人聽到這裡就很害怕:這麼多細菌,這也太「髒」了!不用恐慌,腸道裡的細菌種類雖然很多,但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共生菌群、條件治病菌群和治病菌群,其中共生菌群佔到了腸道菌群的99%以上,主要有擬桿菌、梭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它們已經在長久的進化過程中與我們充分磨合,和平共處,其中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更是廣為人知的」益生菌「,可以輔助我們消化各種食物,而我們吃的各種食物,則為它們提供賴以生存的營養。

我們體內的這些腸道細菌:(左上)雙歧桿菌,(右上)乳酸桿菌,(左下)腸球菌,(右下)大腸桿菌

另外,它們在我們體內,並不只是「清道夫」。我們都知道,意識和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大腦內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其實腸道內也有一套神經系統,腸道細菌產生許多化學物質,可刺激腸道神經細胞,產生電子信號,並將這些信號傳送至大腦,以此影響大腦(腸道菌群-腸-腦軸);另外,研究發現,腸道內腸道菌群與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炎症性腸炎、胃腸道癌症、免疫性疾病等都具有一定相關性。

腸道菌群這個「寄人籬下」的小東西,有它自己的小心思,怪不得有微生物學家調侃:「人類只不過是個會走路會說話的細菌培養基。」

腸道菌群與精神心理疾病

我們經常將自己的情緒變化和行為異常歸因於身邊的人和事:被人嘲諷的時候,又羞又惱;冬天好冷,總是精神懶散;但很少有人想到,這可能跟藏在你腸道裡的這些看不見的小東西有關。

現有研究已經證明,腸道菌群與大腦之間存在「菌群-腸-腦軸」的雙向調節軸作用,情緒可以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同時,腸道菌群的改變也會影響人們的情緒。

以抑鬱症為例,19年的一項最新歐洲研究顯示,與正常人相比,抑鬱症患者腸道內的腸道菌群多樣性更少,缺少幾種菌群;同時,有科學家讓抑鬱症患者飲用含某些細菌的飲料,發現他們某些腸道炎症或腸道微生物群消除了,患者的抑鬱症狀有所改善。

腸道菌群與自閉症的相關研究則走得更遠,研究者將自閉症患者的腸道菌群移植到無菌小鼠身上,結果發現,本來活潑好動的小鼠,也逐漸表現出自閉症患者類似的群體活動、發聲減少等症狀。

腸道菌群真的就像我們肚子裡的「蛔蟲」,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更能左右你。當然,因為現有檢測手段等原因,腸腦互動對精神心理疾病具體發病機制的影響尚不夠充分,但我們對疾病的認識都是循序漸進的,相信畫出疾病全貌的這一天也並不遙遠。

如何調教好腸道菌群

既然腸道菌群如此重要,那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調教好自己肚子裡的這個朋友,讓它多多配合我們呢?

研究發現,每個人的腸道菌群並不一樣,且相對穩定,想要改變,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基於現有研究,我們推薦以下3種方法:

01 吃~吃~吃~

腸道菌群的生存,依賴於我們吃下去的食物所提供的營養,以及腸道環境,腸道微生物會很大程度上受到飲食習慣的影響,研究發現,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伴侶,因為飲食習慣趨同,腸道菌群的相似度比,比兄弟姐妹之間還高。

所以,多吃一些會讓腸道菌群喜歡的食物吧,畢竟,你開心它不一定開心,但它不開心了,你一定開心不了。

盤點一下自己的日常食譜,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肯定是不行的,食物纖維是腸內細菌的食物,缺少膳食纖維,會餓著腸內細菌,而糙米、燕麥、水果、蔬菜、豆類這些天然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吃起來。

(你喜歡吃什麼不重要,腸道菌群喜歡吃什麼才重要)

腸道菌群種類很多,益生菌則是對我們更有益的種類,酸奶,奶酪,紅酒,酪乳,豆豉,開心果,甚至韓國泡菜,這些食物都能幫我們補充益生菌。有些食物則會直接提高腸道菌群的豐富度,比如,對比研究發現,食用牛油果的被試,他們便便中細菌的種類,變得更豐富了。

02 養寵物

腸道菌群的會受到周圍環境和生物的影響,但我們生活的環境往往相對固定,這該怎麼辦呢?不如養個寵物。研究發現,你的菌群多樣性,會因為養了小動物而增加,然後在彼此陪伴的過程中,你和你家貓主子狗主子的菌群相似度,也會跟你們之間的愛一樣升高。

所以,如果你是抑鬱症、自閉症這類,體內缺幾種細菌的患者,不妨抱一隻貓咪或狗狗試試。而且,心情不好的時候,擼擼貓,遛遛狗,還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呢!

03 移植健康人的「便便」

患者的腸道菌群移植到小鼠身上,會讓小鼠生病,那科學家就開動腦筋了,如果將健康人的某些功能菌群提取出來,移植到患者患者胃腸道內,不就可以幫患者重建新的、接近健康的腸道菌群了嗎?現在,這種治療方法(腸微生態移植,FMT)使用的功能菌群,主要是從健康人的糞便中提取出來的,但在倫理、療效和存在的不良事件依然存在爭議,而且現有應用主要在胃腸道疾病,建議大家等有明確研究證據再嘗試。

三種方法裡,我們建議第2種>第1種>第3種。飲食習慣如果那麼好改變,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感嘆減肥艱難;但是養寵物就不一樣了,雖然貓主子偶爾傲嬌,狗主子可能拆家,但它們可愛啊!甚至,擼貓遛狗似乎會讓人「上癮」,君不見,那麼多原來口口聲聲不喜歡寵物的人,養起來寵物後,天天擼天天喂,每一個有肥胖問題的寵物,背後都有一位深愛它的主人。

說回疾病和症狀本身,原來被不受控制的症狀困擾的時候,我們總是怨自怨自艾,怪自己的腦子不聽話,下回察覺到自己症狀的時候,就不要總怪自己這不好那不好,沒準是你最近吃東西太放肆,讓你的腸道菌群不開心了呢~

參考文獻:

[1] Emeran Mayer.第二大腦:腸腦互動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決策和整體健康[M].機械工業出版社.

[2]NHK.醫學革命——腸道細菌[EB/OL].2016.

[3]郭慧玲,邵玉宇,孟和畢力格,張和平.腸道菌群與疾病關係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15,42(02):400-410.

[4]The neuroactive potential of the humangut microbiota i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J]. Nature microbiology,2019.

[5] Sharon G , Cruz N J , Kang D W , et al.Human Gut Microbiota from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romote Behavioral Symptomsin Mice[J]. Cell, 2019, 177(6).

[6] Dill-McFarland, K. A., Tang, Z. Z.,Kemis, J. H., Kerby, R. L., Chen, G., Palloni, A., ... & Herd, P. (2019).Close social relationships correlate with huma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Scientific reports, 9(1), 1-10.

相關焦點

  • 腸道細菌是如何與我們的大腦對話的?
    健康的大腦是離不開健康的腸道,腸道細菌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腸道細菌不僅參與了腸道與大腦之間的溝通交流,而且在預防和促進生理和心理疾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腸道細菌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和行為。
  • 人工智慧改造:從細菌蛋白到大腦監測儀
    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化學遞質,在大腦控制思想和感覺的方式中起著關鍵作用。許多抗抑鬱藥就是通過改變神經元之間的血清素信號傳遞生效。在最近發表於《細胞》雜誌的一篇文章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研究人員說明了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基因工程技術將細菌蛋白轉化為精確監測血清素傳遞的新型傳感器。
  • 研究稱大腦中也會存在細菌,或許是從腸道中進來的
    當羅伯茨和她的同事,夏琳·法默(Charlene Farmer)和考特尼·沃克(Courtney Walker),意識到組織玻片中的這些未知物體其實是細菌時,都感到非常驚訝。這些細菌中有許多剛好處在「舉步欲邁」的時刻,正準備進入神經元或穿過軸突。還有些細菌正處於分裂過程。它們還很挑剔,十分偏愛大腦中的某些區域,而周圍的大腦組織並沒有出現炎症跡象。
  • 綠茶不僅減肥 竟還有這些好處
    綠茶不僅能夠改善大腦功能,還能夠減少脂肪,能夠降低患癌症的風險等等一系列的好處。針對綠茶,究竟有多少好處呢?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吧!喝綠茶不止減肥 還有這麼多其它好處2)綠茶中的化合物可以改善大腦功能,讓你更聰明有人說綠茶可以讓你保持清醒,對,綠茶確實有這種功能
  • 腸道:你的第二個大腦
    你上班遲到了,錯過了一個關鍵的會議,現在你的老闆對你十分生氣。所以你在午餐時直接走過沙拉區,直奔那些特別油膩的食物。你控制不住自己——在我們倍感壓力時,大腦會鼓勵我們尋找「慰藉食物」。這一點已經眾所周知。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真正的罪魁禍首或許並不是那個藏在你顱骨裡的大腦,而是你的「另一個大腦」。
  • 心理學:是心控制腦?還是大腦控制內心?
    但是,上述症狀不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在經過了十年的治療之後,導致了右臂的麻痺,最終又蔓延到了右腿,最後的七年只能臥病在床。實際上,坦的舌頭並沒有麻痺,他不僅能咀嚼食物,在特別生氣的時候甚至還能說出幾句粗話。有一次,布洛卡不小把熱水倒在了坦的大腿上,坦就反射性地說了一句粗話所以,布洛卡就得出了「其實坦被麻痺的不是舌頭,而是控制舌頭的腦部」這一結論。而且,在失去了語言表述能力之後,手臂和腿部依次產生麻痺,這代表麻痺是從頭部向腿部方向蔓延的。
  • 無糖可樂,讓你更胖:增甜劑不僅影響腸道,還會讓大腦陷入「甜蜜陷阱」
    還在相信 0-卡路裡飲料能幫你控制熱量攝入嗎?實際上,這種看起來人畜無害的飲料對於你的減肥大計而言可是一個重磅炸彈。近幾年的研究發現,0-卡飲料中的甜味來源——人工增甜劑(Artificial Sweetener)能讓你的腸道菌群幫你從食物中吸收更多的能量,同時在你的大腦中填滿對甜食無窮無盡的欲望。
  • 控制你的大腦,先了解下什麼是多巴胺
    你可以玩遊戲或刷微博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而不打斷你的注意力。但是花半個小時時間去學習呢?這可能對你來說很難,或者花一個小時在你的副業上,這是難上加難,即使你知道學習、鍛鍊、創業或其他同樣高效的事情從長遠看會給你帶來很多的好處,但你還是更喜歡看電視、玩電子遊戲和瀏覽社交媒體,顯然簡單的活動不需要太多努力。但為什麼有些人對學習、鍛鍊或搞副業很有幹勁呢?
  • 科學家發現杏仁核不僅是大腦的情緒調控區域,還可以控制食慾
    就像交響樂的合奏一樣,我們的進食行為會受到多個大腦區域的協同調節。6月24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已經確定了這個「進食交響樂」的指揮者——杏仁核。杏仁核不僅是大腦的情緒調控區域,它還可以控制食慾。「我們發現了控制食慾下降(也稱厭食症)的神經迴路。」
  • 人類大腦中也有細菌群落?科學家這一發現駭人聽聞
    長久以來,這個最神秘的器官帶給我們很多與眾不同的問題,尤其是隨著外科手術的進步,人們有望解開關於大腦的更多謎團。在此之前,人們認為大腦是整個身體中最乾淨的部位,因為稍有細菌出現,就可能意味著疾病的存在,腦部疾病的風險遠遠大於其他器官。
  • 冥想不僅可以改變大腦結構,竟然還有這麼多好處……
    賈伯斯 當然,不僅是賈伯斯創辦的蘋果,Google、雅虎、Facebook、福特……幾乎你想得出來的諸多 500 強企業都會定期給員工提供冥想課程
  • 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構建你的元認知能力
    換言之,納什用他的傳奇一生向人們展示了,他是如何通過掙扎學會了控制自己的大腦,不再被自己大腦中的幻覺所控制。這非常地不容易,特別是對於身患精神分裂症的人來說,但是作為一般人,我們時常忽略自己擁有的這般能力。
  • 腸道細菌左右我們的幸福感
    因為在我們的身體上生活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它們影響著我們整體健康的方方面面。腸道細菌的健康平衡可以影響從身體到大腦的一切,包括一些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如你的心情,效率和幸福感!   那麼,腸道菌群究竟是什麼?它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等等。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起,這些微生物就開始在我們的身體上安營紮寨了。
  • 教你4個方法,不僅吃得好,還能控制體重
    那麼,晚餐到底該怎麼吃,才能控制體重呢?教你4個方法,不僅吃得好,還能控制體重,具體如下:1、與雜糧搭配食用如燕麥、蕎麥、紅豆、玉米、黑豆等,這些雜糧具有更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能夠提供較好的飽腹感。
  • 被忽視的過敏性鼻炎,最終報復的不僅是娃的耳朵,還有大腦
    新聞來源:福州日報要知道,過敏性鼻炎可是個磨人的小妖精,據統計,在我國兒童中,每6-7個寶寶中就有1個中招。為了解決媽媽們的燃眉之急,科大大馬不停蹄地趕來為大家支招了,大家搬好小板凳開課啦!嚴重時會導致中耳炎、影響大腦發育、破壞消化道正常運行,還會導致上頜骨變長、牙齒向外突,嘴唇變厚的「鼻病面容」。說得這麼嚇人,那要如何區分過敏性鼻炎和感冒呢?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貼心的科大大早就為爸媽們安排得明明白白了,一鍵保存下圖,別再傻傻分不清啦!
  • 兩種方案,讓孩子輕鬆控制情緒大腦和理性大腦
    通過攝像頭記錄發現,有一個女孩用頭髮遮住自己的臉,故意讓自己不去看零食;有一個男孩雖然盯著零食,但是他把鈴鐺推的遠遠的,這樣他就夠不到了;還有的男孩只是嘗試著舔了零食,但沒有真正吃。簡單來說就是控制你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是一種抑制衝動的能力。為什麼我們沒有完美的自控能力呢?這和大腦結構及運作機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人類的大腦可以區分為三個部分:腦核、腦緣系統、大腦皮質。
  • 孩子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不僅大腦發育快,更容易長高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又健康,最好還是個大高個,所以在生活中家長們會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想盡辦法開發智力。其實,父母想要孩子大腦發育好長高個,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充足的睡眠。對於我們成年來說,睡眠是為了恢復精力讓大腦得到休息,從而達到精神飽滿的狀態。
  • 大腦控制電腦 我們能用意識控制機器嗎?
    當格雷醒來後發現,他不僅失去了妻子,還發現自己四肢癱瘓,將在輪椅上度過餘生。後來,格雷被植入了由著名科技創新者伊隆·基恩(Eron Keen)設計的一款名為「Stem」的電腦晶片(如果伊隆·基恩的名字與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有任何相似之處純屬巧合),這讓格雷重新恢復了行走。
  • 寶寶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不僅大腦發育快,還更容易長高
    寶寶在這2個「黃金時間」睡覺,不僅大腦發育快,還更容易長高眾所周知,睡覺是人類重要的休息腿精,尤其是對於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來說,擁有良好的睡眠不僅能夠促進大腦發育,還有能夠保證孩子營養方面的吸收,幫助孩子長高個。
  • Nat Neurosci:大腦長期記憶形成新機制
    事實上,這一種久未被發現的新的大腦運作機制能夠對我們理解大腦工作方式起到幫助作用,以及能夠幫我們進一步理解神經推行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等的發病機制。人類的大腦中含有數千億個神經元細胞,每一個細胞與其它細胞之間都存在一萬個左右的突觸連接。而這些連接之間的信號強弱都取決於多種多樣的大腦工作機制,而這些機制則是長久以來科學家們試圖去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