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跳河自殺,真相刺痛數億人:我們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了自己的孩子

2021-02-18 教育營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令人悲慟的新聞。

10月13日清晨,江蘇泰州高二學生朱健,留下一封絕筆信,走出超市,走上了橋,投河身亡。

遺憾的是,花樣年紀,赫然消逝;

震驚的是,悲劇背後,少年一心赴死的決然和絕望。

「要是三天沒人聯繫,就給媽媽打電話,電話是XXX。」

一句話,20個字,簡單交代了後事,只希望家人找回「自己」,其他並無多提。

得知消息,朱健的母親痛不欲生。

她不敢相信,馬上滿18歲的兒子,就這樣平白無故地走了;

她更不敢相信,一封孩子生前留下的遺書,暴露的駭人真相。

「誰會沒有自尊呢?你和菊花一起笑我的時候,我真的好想一頭撞在牆上。」

「朱健我不想看見你的,你怎麼又出現我面前。」

「……」

寥寥數語,簡單幾句,卻將17歲少年心結的起源和盤託出。

朱健的母親回憶道,今年9月,孩子的屁股曾經被老師打腫,無法正常下坐。

她還詢問兒子的同學,聽到更多老師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和精神打壓的聲音。

「長得不帥,個子也不高。」

「她喜歡你也是眼睛被屁打了。」

……

一字字,一句句,不傷身,卻誅心。

這樣剜心的話語,陪伴著朱健,熬過了165天。

明裡暗裡,課堂內外,少年被老師處處針對,時時詆毀,變著花樣謾罵侮辱。

而這一切,只因朱健沒有參加班主任老師的補課。

網友評論很戳心:

「孩子固然脆弱,但肯定受到了老師的語言暴力。」

「老師看學生不順眼,不斷人身攻擊,孩子該有多難受?」

……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心理學指出:

成長在經常實施語言暴力的環境中,未成年人會出現自我否定、懷疑、消極、不會處理正常人際關係等行為。

冷漠的語言,是一種暴力。

它沒有任何痕跡,但卻可以摧毀一個人。

你滿嘴是愛,卻滿目猙獰

吉林松原,一位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情緒低迷,精神不如從前。

起初,家長只是以為孩子生了病,便帶孩子去看醫生;結果,醫生診斷孩子患有心理疾病。

父母慌了,好端端的孩子,怎麼突然就病了呢?

保險起見,他們買來錄像設備,讓孩子隨身攜帶。

這一帶,沒想到錄下老師打罵孩子的情形:

「你是不是沒長腦瓜子?」

「學不了是咋的?」

……

視頻裡,但見老師言辭激烈,對孩子還有推搡行為。

家長果斷向教育局進行了檢舉。

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當下對孩子的體罰已經不是主流,語言暴力才是泛濫成災的罪魁禍首。

知名藝術家謝勇,有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語言暴力》。

我們經常對孩子說的「豬腦子」「廢物」「丟人」……通過演繹變化,拼接成刺向孩子的武器。

大人一句辱罵,堪比扎在孩子身上的利刃。

看似是愛,實則是害。

上周五,張姐去幼兒園開家長會。

有一個環節是,家長、孩子匿名寫小紙條;內容是,對方什麼言行最讓自己難過?

家長的答案從「淘氣」「不聽話」到「愛打人」「喜歡撒謊」,不一而足。 

孩子的答案,卻驚人的一致。 

「就你這樣子,長大了也沒出息!」

「怎麼養了你這麼個東西!」

「說我很差勁,跟別的孩子不能比……」

隨後,老師選了幾個孩子,讓他們模仿父母。 

一個女孩伸出右手食指,用力地戳著旁邊孩子的額頭,皺著眉,黑著臉,朝他吼:

天天就知道吃和玩,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笨得跟豬似的!

說完,女孩機靈地連翻白眼,不屑一顧,拍拍身上的灰,逕自走開。 

另外一個男孩模仿自己的父親。

只見他一邊假裝用力扇孩子的臉蛋,一邊大聲呵斥:

要你有什麼用,學習不好,小事也辦不好,長大後也是廢物!

男孩一邊表演,一邊說粗話。

表演結束,孩子們的行為驚呆了在座家長。

一位被模仿的媽媽,甚至悄悄抹了抹眼淚。

這一刻,他們才醒悟過來:

那些以愛為名說出的話語,情急之下發洩的情緒,對孩子來說,只意味著痛苦和傷害。

毀掉一個孩子多簡單?

說他「沒用」就好

曾有心理學者團隊對「語言暴力」相關課題進行過採樣調查,結果顯示:

平均每 20 個人中,就有 1 個人遭受過語言暴力。
每 50 個人中,就有 1 個人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

青少年時期,語言暴力帶來的深刻創傷,即便在成年階段,也如影隨形。

電視劇《門第》中的張華,就是這樣。

作為一名北漂,張華在北京晃蕩了5年,住著地下室,每天擠地鐵。

日復一日,他總是習慣性問自己:「我究竟能幹成什麼?」

有一次,張華與上司發生肢體衝突。

只是因為他業務量排名靠後,被上司指著鼻子罵:「你怎麼這麼沒用!」

一句話,徹底將張華激怒,他揮手就揍了過去。

原來,張華的父母從小喜歡拿他跟別的孩子比較,只要他做得不好,父母就會罵:

「你怎麼這麼沒用!」

以至於,張華漫長的童年裡,這句話成了夢魘一般的存在。

如芒在背,如鯁在喉,難以忍受。

直到他決定北漂,依舊生活在「沒用」的巨大壓力之下。

害怕與人說話,因此人際關係不好;極度敏感自卑,別人說的話,好像都是在貶低自己……

語言暴力就像是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狠狠拉上一道,有的人要用一輩子去治癒,有的則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一如張華,寧可選擇漂泊異鄉,也不願留在家鄉,甚至隔斷與父母的一切聯繫。

不禁想起,前幾天帶孩子到公園玩耍,遇到一位媽媽。

無論孩子做什麼,媽媽都是單純的否定:

「都5歲了,啥都不會」「怎麼這麼笨?真愁死我了!」……

當我的兒子主動示意,想與他一起玩,那個孩子怯懦地撒開兒子的手,羞澀地跑到媽媽身邊。

孩子不像成年人,他們正處於三觀是非成型時期。

這個時候,大人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都將影響孩子一生。

我們都不完美

請相互包涵

在豆瓣上看到一個高贊評論:

「在我剛開始接受心理諮詢的時候,我也曾想過怪父母。

但是後來,我聽到一個阿姨說了一句話:

你是第一次當兒子,我也是第一次當媽。」

是啊,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既然都是「初學者」,那就彼此理解和擔待一下,邊走邊學,一起成長。

1.學會控制情緒

作為成年人,勢必承受著來自社會的種種壓力,也必定會積累一些負面情緒。

當情緒得不到釋放,就會很容易傳染給身邊人,尤其是孩子。

網上看到一個段子。

成年人最享受的是哪個時間?

高贊回復是,下班回家,走到樓下,坐在車裡抽一支煙。

一支煙的時間,將白日負面的情緒及時排遣,讓自己多安靜一會兒,與自己對對話。

最終,以嶄新的面孔與家人和顏悅色。

你看,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誰活得容易。

如果控制不了,那就遠離孩子,避免孩子成為炮灰。

再如果,沒忍住說了不該說的話,要第一時間跟孩子道歉。

2.允許孩子犯錯,每個錯誤都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前幾天,被一個小女孩感動。

因為爺爺生日,媽媽專門預定了螃蟹火鍋,給老人慶壽。

在趕來的途中,女兒趁母親不備,將自己喜歡的甜甜圈、棉花糖通通煮到了火鍋裡。

等到媽媽發現,火鍋已經「毀於一旦」,面目全非。

在問到女兒原因時,孩子天真地回答:

「我想讓爺爺也嘗嘗好吃的。」

透過「糟糕」的一幕,孩子身上閃現的真善美,令人動容。

她只是想把最好的,留給最親的人。

有的孩子犯錯,是主觀故意;有的孩子犯錯,是客觀偶然。

這時候,家長可以試著蹲下來和孩子耐心溝通,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的真相。

必要時,及時給予肯定。

父母真正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是充滿愛和尊重的語言。

3.學會「換位思考」

幾天前,看到一個視頻,很有感觸。

媽媽與孩子到商場購物。期間,孩子央求媽媽抱抱自己。

起初,媽媽不以為意,覺得孩子矯情;沒想到,孩子不依不撓。

她這才蹲下來,和孩子面對面。

從孩子的身高角度看過去,只看到一雙雙大人的腿。

這時,她才恍然大悟,也明白了孩子為什麼總是提一些「過分」要求。

那些要求,不過是孩子內心的需求。

同樣,和孩子說話也是一樣。

試著從他們的角度想一想,孩子為什麼這樣說這樣做;

試著站在他們的位置好好思考思考,孩子這樣做的背後,是否隱藏了其他被忽略掉的秘密;

試著用他們易於接受的語言,拋開成見,耐心傾聽,善加引導。

溝通是橋梁,也是找到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道路的鑰匙。

語言是養分,蘊藏著大人的肯定與支持。

只有「施肥」得當,孩子才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願每一個孩子,在積極陽光的環境中,收穫愛與幸福,詩與遠方。

共勉。

要說這段最常提起的「大語文」學習,肯定繞不開《史記》這本書。無論是從助力孩子成長、幫助孩子積累文學素養還是提高文史成績方面,《史記》都堪稱經典中的經典。有爸媽可能要問了《史記》通篇文言文,孩子不易讀怎麼辦?今天妙媽就要向大家推薦一套《寫給孩子的史記》(全5冊)這套書是資深國學專家特別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的。取材《史記》原典,全新編排,用通俗的語言,講述孩子們看得懂的歷史故事。整套書5冊分別為《天子與諸侯》《謀臣與名將》《國難思良將》《諸子與百家》《士人的絕唱》。從人文初祖黃帝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從楚莊王問鼎中原到勾踐臥薪嘗膽,從絕世英傑韓信到天才將軍衛青,從投江報國的屈原到千古英雄荊軻……

《寫給孩子的史記》巧妙地幫助孩子搭建起一個連貫的歷史脈絡,讓孩子理解朝代的更迭和歷史的演變過程。還有「知識加油站」「讀史啟示錄」等模塊,助力孩子文史成績提高...

更重要的是,這套書原價128元,妙媽限時團購僅售49元平均一冊還不到10塊錢!心動的家長趕快點擊下方圖片購買吧👇

今夕何夕,一介布衣,執筆天涯。關注家庭雜誌(ID:jiatingzazhi),專為愛家愛生活的你打造的閱讀平臺。

相關焦點

  • 高二學生跳河自殺,真相刺痛數億人: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了孩子?
    10月13日清晨,江蘇泰州高二學生朱健,留下一封絕筆信,走出超市,走上了橋,投河身亡。遺憾的是,花樣年紀,赫然消逝;震驚的是,悲劇背後,少年一心赴死的決然和絕望。「要是三天沒人聯繫,就給媽媽打電話,電話是XXX。」
  • 我們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了自己的孩子
    寥寥數語就可以概括事情經過,但卻概括不了少年的絕望和痛苦。語言,是可以給人溫度的。冷漠的語言,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方式,沒有任何痕跡,但是它就是具有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力量。到底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知乎網友鹿丘說:「在你今後對我好的日子裡,都像錯覺。」
  • 江蘇高二學生跳河自殺,曾在網上稱自己被班主任「逼死」
    10月12日凌晨,留下一封遺書後,江蘇泰州高二學生朱劍跳河自殺。
  • 高三女生跳河自盡,班主任疑似背後推手,校園精神暴力何時停止?
    一名高三女生疑似不堪忍受班主任的語言暴力,選擇了跳河自盡結束年輕的生命。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大家對校園暴力的熱切關注,相比大家廣為熟知的校園暴力事件,這起事件中的暴力更多的是來自於精神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軟暴力。
  • 女子逛黃色網站發現自己,暴打前男友後跳河自殺,法律如何評價?
    這天晚上,翠花在瀏覽黃色網站時候,居然發現自己的照片被掛在顯眼的的位置上。已經被數十萬人瀏覽下載,翠花還發現自己和前男友大牛的開房的視頻也被放在網站上。翠花非常生氣,於是立刻找大牛,大牛承認因為翠花和自己分手,出於報復於是把視頻和照片掛在黃色網站上。翠花將大牛暴打一頓,打成重傷。事後,翠花抵不住周圍人的議論,最終選擇跳河自殺。
  • 語言暴力對一個人傷害有多大?看看那些被毀掉的人
    語言是世界上一種奇妙的事物,也是我們重要的溝通工具。語言對於我們有著無法言表的重要性,語言用得好可以救人,用得不好亦可以傷人。世上能夠傷人的東西千千萬,不好的語言就是其中傷人不流血,且傷人後難以癒合的一種武器。
  • 高二學生跳河自殺,家屬稱因早戀被班主任針對,你怎麼看?
    本身為人師自己思想都是一團糟糕,何德何能去育人。學生早戀也是正常,為師者加以引導教育又何妨,言語侮辱教育他人後必學之,德才不具備者為人師最為過。也是目前教育界悲哀,也是我們人類未來的悲哀。家長不想想自己的孩子是個什麼樣的人,現在官二代不多,富二代就太多了,在家不用幹活不能受委屈,老師罵的狠說明學生自做聰明跟老師對著幹,老師罵的越多說明老師對學生越負責啊!
  • 老師語言暴力摧毀多少孩子?維護孩子身心健康家長,該怎麼做?
    家長的語言暴力傷害孩子內心,影響心理成長,那麼老師們對孩子的言語會造成怎樣的傷害呢?典型《老師好》由于謙等人出演,劇中好老師,壞學生和好學生的形象發生了很多轉變,也勾起了我們對自己學生生活的回憶。而影片中的苗宛秋,就是一個實打實的權威人物。
  • 父親一句話,兒子當場自殺:語言暴力有多可怕?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
  • 舒淇自曝童年被虐待:暴力語言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語言暴力是隱形的傷人利器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很多人對於身體上的暴力有所察覺,但卻對語言暴力的危害意識不足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 17歲少女跳河自殺,全網都在罵警察:這一點,才是最該關注的真相啊!
    少女·凋零安徽望江縣17歲高中女生跳河自殺的悲劇,吵吵鬧鬧好幾天了,相信很多朋友也都看到了:寒風呼呼刮著,穿著棉服的女生,站在水中欲自殺,旁邊圍觀了很多人,拿著手機拍攝錄像。讓我們一起回到事件本身來探討——3.父母·困惑這個17歲的女孩,名叫周某珺,是安徽望江中學高二的學生,也是家中的獨生女,學習成績非常優秀。她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都在望江縣城打工。
  • 17歲女生跳河自殺,全網都在罵警察:這一點,才是被忽視的真相!
    據知情人士透露,跳水女子,今年才17歲,是當地一名高二的學生。一個花季女孩,就這樣凋零在這個冬天裡。這起本是一樁揪心的自殺事件,卻被某些無良媒體包裝成「17歲高中女生在警察注視下溺亡」的新聞後,以極其強烈的警民對立,火速傳遍全網,引發了很多人對民警的辱罵。
  • 蕭山一初三學生因中考失利跳河自殺?蕭山一外賣員被耳機線割喉?真相是……
    謠言一:蕭山一初三學生因中考失利跳河自殺?真相是死者為昨天凌晨從醫院出走男子昨天下午5點20分左右,蕭山民防海盟救援隊接到求助,瓜瀝黨山群益村有人溺水,需要救援。下午6點左右,落水男子被打撈起來,但由於溺水時間過長,已無生命體徵。
  • 【渡過·諮詢師專欄】青少年激情自殺的關鍵因素:暴力語言
    王駿/文張進/圖 近年內,國內發生多例中學生因暴力語言造成的自殺事件: 他們不一定知道這個理論,但長期的行政管理工作,知道這樣好用。當一定的時間內,一般人的大腦承受了過多的信息,又來不及篩選丟棄的時候,人的思維過濾機制進入短暫的空白期,外來的信息就可以直接灌輸進來,短時間內成為個體自己的思維認知。如上述事例,當離開老闆的辦公室,有的人在若干分鐘過後會明白過來,恢復之前的想法;有的人的恢復時間則更長。
  • 《西蒙的爸爸》:如何跳出「語言暴力」傷害下的情緒怪圈?
    他十分擅長把生活中的小事用意義豐富的片段表現出來,以小見大地描摹出生活的真實。小說中的主人公西蒙,在入學時受到同齡人的排擠和嘲笑。沒有爸爸的西蒙被看成一個違反天理的人,這使他備受欺凌。崩潰後的他想要投河自殺,脫離苦海,這時他遇到了工人菲利普,被安慰的西蒙希望他可以當自己的爸爸,這樣他就能夠擺脫嘲笑。
  • 江蘇一女學生跳河自殺身亡,遺書內容曝光
    現在這個年代不光是上班族壓力很大,其實學生的壓力也是很大,承受著老師的期望,父母的希望。每個家長都會有&34;的思想,就會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很多壓力,這也會導致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傷害。有的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孩子總是想,你是一個學生,學生的任務就是讀書,讀書有什麼壓力,父母的過多不理解,更是導致了孩子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就會導致很多孩子想不開,每年都會有這樣的新聞爆料出一些花兒一樣年紀的孩子因為想不開而自殺。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一日,根據網友在網上爆料,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海南中學一位初中的女孩子選擇跳河溺亡,目前該女孩生前留下的遺書已經曝光。
  •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這些語言足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在我得知演員喬任梁自殺的時候,第一次覺得原來語言暴力離我們這麼近,原來,我們每個人無心的幾句話,卻會把一個人推向深淵。喬任梁自殺的原因很簡單--抑鬱。對一個人的偏見及誤會,是語言暴力的「因」,而心理的扭曲,摧毀一個人的人生,是語言暴力的「果」。顯然,易遙和喬任梁都是吃到了這個「果」的,語言暴力看似不痛不癢,但是當我們成為「當事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人的一詞一句都像戒鞭一樣打在自己的身上,痛苦不已。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不,答案顯然並非父母所以為的這些「玩物喪志」行為,而正是父母自身施加於孩子身上的語言暴力。很少有孩子沒被家長罵過,在我們的成長記憶中,父母的責罵,是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糟糕回憶,甚至還要比體罰更難忍受。
  • 安徽17歲女生跳河自殺,全網都在罵警察:這一點,才是最該關注的真相啊!
    我們的媒體樂意通過製造對立,在網絡上掀起謾罵爭論,收穫一波又一波流量,卻鮮有人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安徽望江縣17歲高中女生跳河自殺的悲劇,吵吵鬧鬧好幾天了,相信很多朋友也都看到了: 寒風呼呼刮著,穿著棉服的女生,站在水中欲自殺,旁邊圍觀了很多人,拿著手機拍攝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