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假期生活 傳承苗族文化

2020-07-30 四川農村日報
豐富假期生活 傳承苗族文化豐富假期生活 傳承苗族文化

為做好苗族文化傳承,豐富苗鄉留守兒童假期生活,7月22日,興文縣大河苗族鄉峰巖村苗族文化傳承培訓班開班。峰巖村苗族人口佔全村人口的92.2%,苗族文化傳承培訓班開辦於2015年,今年共有35名苗族孩子報名參加,安排了苗族語言、苗族習俗、苗族禮儀、苗族舞蹈等為期20天的課程。朱雨琪 攝

相關焦點

  • 傳承非遺文化 豐富精神生活
    近幾年來,楊夢喜一直致力於傳承傳統非遺文化,義務教授孩子們學習傳統音樂。為了讓孩子們有個深入了解、免費學習傳統文化的地方,同時也為了能將傳統音樂更好地傳承下去,楊夢喜走上了義務教授傳統音樂的道路。每逢寒暑假前夕,楊夢喜都要親自到鎮裡的小學去宣傳,向學生們介紹南音樂會,介紹傳統音樂。
  • 【宜賓】筠連縣:傳承民間手工藝苗族「蠟染」進校園
    蠟染,是我國少數民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為豐富校園課外生活,傳承民族文化,積極展示筠連縣作為少數民族待遇縣的文化特色,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展,筠連縣中學校把苗族蠟染工藝作為校園文化發展和建設的一部分,將「蠟染」文化引進校園,開設蠟染社團,組織學生開展「蠟染」第二課堂活動。
  • 苗族踩花山:獨特的文化符號
    原標題:苗族踩花山:獨特的文化符號    蘭天明 /文  熊玉林 /圖    苗族是中國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 據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雲南省有苗族人口120萬人,其中廣南縣有93369人,佔全省苗族總人口的7.76%,屬雲南省苗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
  • 傳承千年的「幾何圖形」,解密丹寨文化
    丹寨縣,地處貴州省黔東南州西部,全縣總人口17.8萬,其中苗族佔總人口的78%,是苗族原生文化的集聚地。縣內自然生態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66.8%,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鬱,苗族節日眾多,苗族原生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苗族賈理、苗族錦雞舞、古法造紙等7項國家級、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6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特色縣」、「中國最具民族風情縣」。
  • 走進中國蠟染藝術之鄉,感受濃鬱苗族風情,丹寨非遺文化體驗
    它民族文化非常豐富,擁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賈、苗族苗年、苗族服飾、苗族芒筒蘆笙祭祀樂舞。想要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可以到丹寨非遺小鎮。非遺小鎮是一座以苗族、侗族傳統建築風格為基礎,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侗少數民族文化為內核,全方位了解體驗苗族蠟染、刺繡、古法造紙、銀飾鍛造等非遺項目。丹寨是中國最著名的蠟染藝術之鄉,苗寨中的女性學習蠟染技藝,著裝精美,繡有古色古香的苗繡圖案,極為耀眼。進入丹寨這些苗族鄉村中,會體驗到濃鬱的苗族風情。
  • 霸州非遺傳承人楊夢喜 傳承非遺文化 豐富精神生活
    近幾年來,楊夢喜一直致力於傳承傳統非遺文化,義務教授孩子們學習傳統音樂。為了讓孩子們有個深入了解、免費學習傳統文化的地方,同時也為了能將傳統音樂更好地傳承下去,楊夢喜走上了義務教授傳統音樂的道路。每逢寒暑假前夕,楊夢喜都要親自到鎮裡的小學去宣傳,向學生們介紹南音樂會,介紹傳統音樂。
  • 苗族水鼓舞的生產性保護初探
    水稻種植對水的需要在水稻打苞時尤為關鍵,因此,每到農曆六月時分,當水稻處於打苞灌漿的關鍵時期,民眾便抬出木鼓,在水田或沼澤地中踩鼓而舞,以祭祀祖先的儀式祈求天神降足雨水,保證水稻的順利成長,久而久之,這種祈求活動就逐漸固態化為有「水鼓舞節」,使得水、鼓、舞融合為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舞蹈樣式。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苗族水鼓舞是中國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也是農耕文明最為精美的舞蹈之一。
  • 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蠟染流行於苗族、布依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貴川湘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貴州分布最為密集,又被稱為「蠟染之鄉」。貴州的苗族蠟染有多種類型,因地理位置和支系信仰差異而形成各自的風格。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織金型蠟染,其圖紋多取材於自然界的動植物、民間故事、龍紋等。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顯得樸實大方、清新悅目,應用於服裝和各種生活實用品。
  • 第二屆全國苗族民間文化匯演大賽圓滿結束
    全國150名苗族文化愛好者們國慶期間在彭水蚩尤九黎城相互融合,不僅切磋苗族技藝、探尋苗文化,還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苗族式中秋節。奚秀蘭老師親切地說:「很高興在彭水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欣賞到這麼純正的苗族歌舞和一些非遺民間技藝,也希望更多這樣的活動能舉辦以弘揚和傳承我國少數民族文化」
  • 「四大主題」活動豐富學生假期生活
    8月15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今年暑期,東區聚焦「文化、紅色、陽光、健康」四大主題,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抓手,充分發揮線上線下教育資源,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為主要內容,讓孩子們的暑期「七彩綻放」。
  • 苗文化的綜合載體——苗族服飾
    她們製作服飾常常是隨心所欲地選擇農耕生活題材,從簡單的牛馬豬羊、花草樹木,到複雜的勞動場面以及家庭生活,自由無羈,熱情奔放,洋溢著飽滿濃鬱的生活氣息,是古代農耕文化的形象展示。銀窠高聳項圍圈,花帕紅繩正鬥妍。八尺布裙遮不住,一雙赤腳似飛仙。——清代佚名《服飾》(向民航 攝)苗族服飾是民族歷史的載體。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鄧啟耀的《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一書中說: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以龍圖案作為服飾的主要裝飾紋樣。以水利化農業佔主導地位的民族,總要尋找一個文化象徵或崇拜徽記,不管它是牛龍還是蛇龍,或是別的什麼。它們一旦被某一群體所認同,便具有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凝固、現身在祭壇、神殿、文字、圖像、服飾等一切可以保存、傳達這一信息的文化符號之中。
  • 丹寨苗族蠟染文化特展開展 再現千年「窩妥」古韻今風
    郝燁 攝  中新網石家莊9月30日電 (高紅超 郝燁)千年窩妥——丹寨苗族蠟染文化特展30日在河北博物院開幕,一件傳承了數代人的「窩妥」(蠟染衣)及其流傳千年的旋渦形紋樣、丹寨縣蠟染技藝傳承人的代表性作品及融合現代時尚元素設計的蠟染文創產品,向觀眾展現了千年「窩妥」的古韻今風。  在苗語中,「窩」者,衣也;「妥」者,蠟染也,「窩妥」即指蠟染的衣服。
  • 這是四川興文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
    01今日故事苗女刺繡刺繡是苗族婦女的特長,很多作品都具有技術高超,造型奇特,想像豐富,色調強烈,風格古樸的特點。苗族刺繡色彩鮮豔,構圖明朗,樸實大方的刺繡圖案在某種程度上承擔了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紡織品就是苗族人的編年史,苗族刺繡圖案包含諸多神秘古老的紋樣,記載了苗族的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倫理、社會變遷,也體現了苗族人民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意識,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 集美區:挖掘特色民俗 豐富文化生活
    (鳳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供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林桂楨通訊員許啟明黃妙)  這個清明假期,雖然不能外出祭掃,但集美人將以別樣的方式度過——或「網上祭掃」追思先人、緬懷英雄,或與家人一起包春卷、做清明粿,或朗誦清明詩歌、講述家風故事……集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節日傳統融入現代文明的表達方式,結合移風易俗,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同時,也營造了文明祭掃的社會氛圍
  • 四川瀘州首個苗族文化博物館明年上半年將投用
    央廣網瀘州12月19日消息(記者韓民權)記者今天從四川瀘州市相關部門獲悉,瀘州市首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館——「古藺苗族文化博物館」已初具雛形,博物館主體工程、周邊及廣場附屬工程已經完工,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預計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 苗族飲食文化特色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麥、燕麥等為主食。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採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 苗族的蝴蝶紋,你有怎樣的理解和認識?不妨一看!
    苗族圖案表現了苗族祖先遷徙的歷史,描述了苗族人生活的各個方面。豐富絢麗的苗族服飾是苗族圖案的主要載體,雖然苗族人生活條件比較艱難,但苗族圖案卻絢麗多彩,表達了苗族人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紋樣造型與其他民族最大的差異在於紋飾圖案的多變。苗族服飾的圖案紋樣表現形式大致分為三類:具象形紋樣、半抽象半具象形紋樣、純幾何形紋樣。
  • 特色課堂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8月15日,在市民文化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開展的免費書法繪畫及茶藝課堂,吸引了眾多孩子參與,豐富孩子假期生活的同時,一起感受特有的親子快樂。在茶藝公益課堂上,共有20組家庭參加。課堂上,茶藝師從識茶、品茶、茶禮儀、茶具的名稱及功能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示範,同時茶藝師帶來了精湛的長嘴壺茶藝表演,孩子們目不轉睛地觀看,深深地被茶藝之美所吸引。
  • 古老民族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古裝
    本文乃作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服飾是苗族藝術的結晶,它熔蠟染、刺繡、挑花、織錦、織帶等多種傳統工藝於一爐。表現了苗族婦女獨特的審美意識觀念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