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小吃,特色美味:《豆花泡饃》

2020-12-19 世界作家園林

豆花泡饃

文/孟興華 編輯/磐石

鳳翔人的早餐是從一碗豆花泡饃開始的!豆花泡饃是鳳翔秦人一種思鄉的味道,每一個鳳翔人都是從豆花泡饃的熱氣騰騰的味道中長大的。家鄉的豆花泡饃是一種情結,不論身在何處,要是能吃到一碗豆花泡饃,會瞬間化解思鄉之苦。

鳳翔是豆花泡饃的發源地,是鳳翔人的原創。豆花泡饃在西府鳳翔有著不可撼動的早餐地位,我在家門口平常不會為了吃一碗豆花泡漠而費事,在村委員商店人流聚集處供應豆花泡饃的攤點,老少皆宜的早點,也是一項養家餬口的小本生意。一口黑鐵鍋,筒子改造的簡易燒煤灶,幾條長板凳,幾張長條桌,幾十隻老口大碗,支起了豆花泡饃的攤子!

家居住在南環路雍康西區的老梁家豆花泡饃,曾上陝西衛視名氣大得很。每天絕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凌晨四點鐘,老梁夫婦經營豆花泡漠己經打漿點豆花,支灶臺,生煤火,張飯桌,擺櫈子,明燦燦的電燈泡映照著黑暗中忙碌的身影,待到一切準備就緒,第一撥趕時間上工的食客已經坐在長條凳上。鼓風機勁力十足的煽風點火,老黑鍋中雪白的豆漿開始慢悠悠地翻滾,按著份量抓足切成條狀的鍋盔饃,一股腦拋進熱氣騰騰的大錦中,手中的大笊籬撥拉幾下,瞬間燙軟的饃片重又回歸碗中,撒鹽、來幾勺紅油秦椒,再舀幾勺白湯,一碗正宗的豆花泡饃上場了。端著熱氣騰騰的豆花泡饃,腦府中映出兒時跟著爺爺吃豆花泡饃情景。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上初中在柳林鎮中學住校,每天早上懷揣家裡鍋盔饃,讓切饃的大叔幫我切好饃片,排隊澆豆花湯,儘管一碗只要兩毛錢!寒冬的柳林,說一句話可以清清楚楚看見白氣。看見大鐵鍋裡的翻滾的豆漿,身子往火灶跟前揍近,雙手接過攤主遞過來這麼一碗滾燙的豆花泡饃,驅除一切寒冷。蹴在地上頭一歪"吸溜「吃著頭冒汗,我對家鄉的豆花泡饃味道記憶是從這時開始的!

一聲問話打斷兒時記憶,抬頭看同住小區小孟來吃豆花泡饃,順便給付了錢,又買吃兩根油條,邊吃邊聊,現在一碗五元錢是兒時二十五倍,過去錢值錢,四十元工資養活一大家,現在四千元工資,不夠三人一月開銷,回想留戀過去歲月。鳳翔豆花泡饃根植於每一個人的記憶裡,伴隨著每一天的辛苦勞作。

鳳翔人如此痴迷於餐食,或許傳承父輩舌尖上的習慣吧!

鳳翔塬處於八百裡秦川的西端,農作物以小麥和玉麥豆類為主。單一的飲食構成所需高蛋白的補充。睿智的老祖宗竟然從毫不起眼的黃豆中,創造出流傳至今的豆花泡饃,秦人後裔鳳翔塬上的食客在飲食發展中,所做出的不容忽視的貢獻,為西府名吃豆花泡饃始祖!平民百姓不會因為一碗豆花泡饃而去追根溯源,更不會因為自己是秦人的後代而信增自豪,一碗豆花泡饃只是一頓簡單不過的早餐,從中汲取營養為生機而奔波的一天,是從豆花泡饃開始的!

走出鳳翔,出了寶雞,西安城裡隨處可見的"鳳翔豆花泡饃「的大招牌,是西府鳳翔名吃,聞著香吃到嘴裡滑爽,要吃正宗的鳳翔豆花泡饃還裡要到鳳翔來!

大街小巷隨處見擺放豆花泡饃,西關街十字,廟巷口味道正宗湯漿好喝,在西街中學上學時,八十年代未期住校學生來說,一碗豆花泡饃見證著支離破碎的學生時代的清貧。早讀下課鈴聲響,我急出教室直奔校門口的豆花泡饃攤。懷裡揣著鍋盔或饃頭蒸饃,讓切饃師傅切好排隊澆湯,一碗豆花泡饃五毛錢,若是只要湯,不要豆花,便宜兩毛錢。我幾平沒有加過豆花,一碗的泡饃要加幾次白湯,當然白湯是免費的。濃厚醇香的豆漿支撐我最辛苦緊張的高三學業,豆花泡饃每周三四次,讓我挺過最困難的日子,它讓我忙想路遙《平凡世界》小說中的孫少平手拿兩個黑面饃,在空蕩操場飯場盛剩菜湯時的心酸,房簷水落在菜湯裡濺起落在他眼中落淚了,艱難的學生時代讓我感恩豆花泡饃讓我完成學業。

三十載星轉鬥移,我現在還裡喜歡豆花泡饃的味道,在居住雍康西區吃一碗老梁家的豆花泡饃,大碗氤氳的熱氣勾起我的回味,嚼著鍋盔柔勁豆花泡饃舌尖上的幸福味道。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孟興華,生於一九六七年,畢業於西北政法大學本科,陝西西鳳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縣作家協會會員,市縣詩詞楹聯協會會員,在時光漏撿發表作品,投稿《陝西西鳳酒通訊》雜誌,廠慶六十年散文楹聯獲二等獎,二O一七年我十五幅楹聯入選《中國對聯作品集二o一七年卷》喜歡讀書寫詩,在文學海洋遨遊。

相關焦點

  • 豆花泡饃,低調又個性的美味
    豆花泡饃。資料圖片 豆花泡饃,是陝西西府地區傳統風味小吃。自製的豆花,配上切成片的鍋盔饃饃,澆一勺豆漿、一勺油潑辣子,香濃鮮辣的味道是當地人早餐最愛。想起老家的豆花泡饃,楊俊偉不免有點想念,今年過年沒能回家,也沒處解這口饞,「這個東西好吃,但沒什麼名氣,只有在我老家那邊才能吃的到。」 豆花泡饃以陝西鳳翔縣最為正宗。鳳翔縣流傳著一句關於豆花泡饃的俗語,「白湯雪花紅油轉,不覺吃了九十年。」可見這道美食多深入人心。豆花泡饃在別處不好找,但在鳳翔縣是隨處可見的。
  • 羊肉泡饃與豆花泡饃
    至於豆花泡饃起源於雍城,即現在的寶雞市鳳翔縣,更是眾所周知。它的故事依然同蘇軾有關。蘇軾在鳳翔期間,體察民情,關心民瘼,曾疏浚東湖,栽植柳樹,辦了不少好事。
  • 盤點西安最正宗的豆花泡饃!早餐安排上了~
    豆花泡饃!抗寒又解饞,明兒就安排上~早上華寶吃的豆腐腦放太久了…辣味不夠,豆花也碎了,不是很好吃突然想起寶雞有種特色早餐:豆花泡饃很多在西安的寶雞人,早餐就好這一口今天,華寶就給大家推薦幾家>超美味、口碑超好的豆花泡饃店明兒早上就可以安排起來!
  • 鳳翔人的豆花泡饃
    豆 花 泡 饃一種有著千年歷史的美食,以鳳翔最為特色,也普及西府各地。多作為一道早點在上午享用,也有犯饞者在中午和晚上食之。饃是北方小麥麵食的主要品種,所謂鍋盔、蒸饃、烙餅、饢等,又都是饃的不同品種。豆類則是人類在黃河流域的偉大發現,它解決了動物蛋白不足的替代問題,即植物蛋白。
  • 早上起來,豆花泡饃要來大碗,多放辣子哦!
    豆花泡饃作為陝西「泡饃」界的不是特別知名的品類,偏居西府一隅,聽過的人不多,吃過的人更少。相較於其他泡饃如羊肉泡饃、牛肉泡饃、葫蘆頭泡饃等等,都習慣於用濃湯和肉來化解饃的寡淡,豆花泡饃反其道而行,寡淡的豆花和寡淡的饃進行搭配,算是一股清流。
  • 關於豆花泡饃的記憶
    豆花泡饃本地人吃不厭,外地人吃不慣,我前些年在我村上賣了八年豆花泡饃!今天晚上我在寶雞鳳翔街道一家麵皮店吃擀麵皮,聽到一位中年大叔對他朋友這樣說道。本地人吃不厭確實不假,外地人咱也不知道人家吃不吃得慣了?
  • 舌尖上的中國:5道美味的小吃,我最喜歡豆花泡饃,你呢?
    1、豆花泡饃:豆花泡饃是流傳於陝西省西府地區(即今天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地方傳統風味的名小吃,其饃採用獨特工藝加調味料烙成,厚過寸,鍋形,敲之有聲,俗稱"鍋盔",對火候、口感要求嚴格,色金黃,外脆內韌,嚼之勁道麥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葉;豆花用品質上乘的黃豆土法做成,鮮嫩爽滑
  • 一碗豆花泡饃,代表了陝西人對生活的認真,對傳統的態度
    除了具有回坊特色的肉丸糊辣湯,以及獨特的油茶麻花,還有一個看似不起眼,卻身居陝西三大早餐美食之一的豆花泡饃。豆花泡饃起源於陝西寶雞鳳翔,據說早年間有對夫妻在鳳翔賣豆花為生,多年來久負盛名。複雜則是指,豆漿的製作上,需精選豆子,用清水淘幾遍後浸水數小時再進行磨製;饃的製作則需用上等小麥粉烙制,同時在切的時候須薄厚適宜;而豆花的軟硬程度也有講究,既不能像平時見得豆腐腦那樣鮮嫩,又不能如同豆腐一樣老。豆花泡饃的配料有豆花、豆漿、饃片、鹹菜、食鹽,還有寶雞鳳翔獨特的秘制辣椒油。
  • 西府豆花泡饃簡介
    豆花泡饃發源於秦地雍城一帶(也就是現在的陝西鳳翔),源遠流長,久負盛名。據說當年蘇東坡任當地太守時,曾大力整治東湖,廣種柳樹,湖柳相應,成為西府名景,與他曾經整治過的杭州西湖東西相應。蘇東坡在品嘗了雍城豆花泡饃後,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對這種將南北風味巧妙融合為一體的百姓日常飲食連呼驚奇,竟不知用何種語言來形容,只好套用當地的俗語說;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味佳,實乃三絕也!金玉瓊漿說的就是豆花泡饃,其中『金』說的是金黃的饃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瓊漿』是對豆漿的美譽。
  • 西府美味之鳳翔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起源於鳳翔,傳說,大文學家蘇軾在鳳翔任判官時,嘗過豆花泡饃後,讚不絕口。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對這種將南北風味巧妙融合為一體的百姓日常飲食連呼驚奇,竟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形容,只好套用當地俗語:「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鳳翔現在有一句俗語:「白湯雪花紅油轉,不覺吃了九十年。」形容豆花泡饃是鳳翔人終生所愛。
  • 這種陝西寶雞特色美食豆花泡饃,陝西人每天必須來一碗,你吃過麼
    除了這些還有陝西人早上最喜歡吃的羊肉泡饃。羊肉泡饃是陝西的一種傳統美食,用新鮮的羊肉湯,加羊肉、香菜、粉絲等煮在一起,然後把饃掰成一小塊泡在羊肉湯裡面,吃起來肉爛湯濃,肥而不膩。不過羊肉泡饃聽的就很多了,陝西還有一種獨特的泡饃,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吃過。那就是下面這種陝西寶雞特色美食豆花泡饃,陝西人每天必須來一碗,來看看你吃過麼?
  • 「早味居」豆花泡饃送一線——記扶風縣愛心人士張斌萬元泡饃送一線
    縣中醫醫院負責人,拉住張斌經理的手激動的說:」感謝張經理奉獻愛心,感謝愛心協會的組織,送來這麼好的豆花泡饃,我代表全院醫護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早味居」豆花泡饃始創始於1990年,是寶雞千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知名品牌,經過三代人30年的艱苦奮鬥,從過去一間鄉鎮小店發展成為一家集餐飲管理、加盟連鎖、電子商務為一體的知名餐飲公司。
  • 歷史著名小吃煎、嫩、汪、香的鳳翔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秦地西府雍城著名小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任鳳翔通判時,嘗過豆花泡饃後,讚不絕口:「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金玉瓊漿"說的就是豆花泡饃,其中"金"說的是金黃的饃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瓊漿"是對豆漿的美譽。
  • 最深處的記憶——高中門口的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在外漂泊多年,每次回家的第一頓飯就想吃豆花泡饃。或許,這是緩解鄉愁的良方。但怎麼吃,也吃不出那種的味道,不,更確切的說,是一種回憶。豆花泡饃是陝西關中西府的傳統小吃,既有蘇東坡口中的金玉瓊漿之美譽,也有中醫報健之功效。因此,成了大人、碎娃早起必吃的美食,好吃便宜還實惠。我自幼就愛吃豆花泡饃,翻翻走過的老黃曆,每回能刺激起味蕾的饕鬄,肯定要數高中門口的豆花泡饃。
  • 豆花泡饃,像浮浮沉沉的人生,總有驚喜
    周末的時候,對自己格外好,除了睡到自然醒,就是不忘去市場裡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豆花泡饃。豆花是寶雞鳳翔「三絕」之一,豆花比豆腐腦稍硬,比水豆腐要軟嫩,製作「豆花」的時候,豆漿點石膏要趁熱徐徐倒入缸內,注入石膏水的過程中不斷用長把木勺由缸底向上翻動,看起漿程度,待先起大白花後起小白花時即停止攪動,蓋好蓋,20分鐘左右即凝結起塊狀豆花,這在技法上叫「澱漿法」。
  • 鳳翔豆花泡饃惹出鄉愁的味道!
    鳳翔正文不是鳳翔人,就不知道豆花泡饃為何物!這座千年古城在早餐的選擇上也與眾不同!鳳翔這塊曾經滋養了秦皇漢武的土地上的人們,就這樣開啟新的一天的生活!曾幾何時鳳翔人的早餐有了豆花泡饃,不得而知!只記得上初中時,吃完早飯(自己家帶的饃饃或是餅子)上課時間還沒有到就到校門口的鄉政府門前轉悠。在黎明的薄霧中,鼓風機在嗚嗚鳴響,火苗舔著大黑鍋的鍋沿,煤粉被吹起變紅,落下。
  • 豆花泡饃還真是好吃!
    寶雞又稱西府,西府小吃發展時間長,品種繁多、風味各異,是中國飲食文化寶庫中一顆閃亮的明珠。西府小吃主要有岐山臊子麵、寶雞擀麵皮、豆花泡饃、麻醬涼皮、臘汁肉夾饃等。心動不如行動!本期請大家跟隨小編腳步來了解寶雞代表性的美食文化,同樣作為一個愛嘗試各種美味的吃貨青年,在這裡給學生黨們分享一些值得一試的美食,歡迎各位寶雞的小夥們積極提意見哦。
  • 陝西寶雞忒色小吃豆花泡饃,香辣四溢,吃一碗香一天,你吃過嗎?
    回老家袁小貓有幾樣東西必去老區吃,其中之一就是豆花泡饃。豆花泡饃按理說不是我們扶風的傳統小吃,應該屬於鳳翔,不過因為與鳳翔距離較近,美食傳播起來也更為方便快捷,所以我們縣城也到處都是豆花泡饃店。一碗豆花泡饃鎮個樓關於豆花泡饃,有一個與蘇東坡有關的傳說。
  • 陝西特色小吃豆花泡饃,可以在家自己製作嗎?
    豆花泡饃就是這幾道名菜中的一道,而對於陝西人來說,本身他們對泡饃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愛。那麼作為陝西的傳統名菜豆花泡饃,不要看它僅僅是一道風味小吃,其實它的蛋白質很豐富,吃到嘴裡,會讓人有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而且口感很好,在不放任何調料的情況下,都會有一種滑嫩爽口的感覺,更何況再搭配一點調料,味道就更加鮮美了。
  • 閒諞鳳翔
    東湖柳,指鳳翔東湖公園岸邊的古柳。東湖,西周時稱北園,有《詩經•秦風•駟驖》中「遊於北園,四馬既閒」為證。我以為,豆花泡饃是最能體現寶雞風味的混搭美食。耐看,油潑辣子紅豔豔;耐嚼,鍋盔饃筋道;香口,豆香悠長。吃一口,讓人慾罷不能,美味沁人心脾。而且,熱活、營養、實惠、耐飽。傳說,當年蘇軾嘗過豆花泡饃後,讚不絕口。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對這種將南北風味巧妙融合為一體的百姓日常飲食連呼驚奇,竟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形容,只好套用當地俗語:「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