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喊大叫也是文化?說說魏晉名士們特立獨行的「唱播」

2020-12-13 書影尋蹤

東晉有個放蕩不羈的才子謝鯤,見新搬來的鄰家女孩長得漂亮,隔著矮牆衝在堂屋裡織布的她擠眉弄眼,人狠話不多的女孩揚手甩出一把織布梭,饒是謝鯤躲得溜灑,仍被梭子砸掉了兩顆門牙,這糗事兒很快被他的損友們編了成順口溜:「任達不已,幼輿(謝鯤字)折齒」。

謝鯤不以為然,傲然長嘯後道:「不就倆門牙嘛,老子照樣嘯播!」要說這廝臉皮也真是夠厚,嘯是能嘯啊,沒了倆門牙擋風,估計破音是準準的了,傲然長嘯的效果大概比土撥鼠尖叫也好不到哪兒去。

魏晉士人也許是歷史上最有趣的一群人,一方面,那個時代社會動蕩、生靈塗炭、人心焦灼,另一方面,人們又追求思想自由、個性解放、標舉風骨,美其名曰「魏晉風流」

據說一向特立獨行的兩晉才子們,向來有三大愛好:「喝酒、長嘯、學驢叫」,喝酒與驢叫就算了,咱們來聊聊長嘯是咋回事吧。

《封氏聞見記》中講:激於舌端而清,謂之嘯。」,聽起來非常高大上,其實就是把舌頭捲起來吹口哨樣嘯叫,就像大家都曉得的流氓哨。

這解釋非常符合放浪形骸的魏晉才子們,他們一個個都是集天才與混蛋於一身,很難讓人下定論的奇才,長嘯這種表達方式自古就有,但在兩晉時期被恃才傲物的士子文人活活演繹成了獨屬他們的唱播新模式,類型達八種之多。

這種情感充沛、內容包羅萬象、類型花樣繁多的唱播模式,對後世文人創作影響極大,淡定如王維,在《竹裡館》發出:「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獨自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裡,彈著琴並高歌長嘯。

沉鬱如諸葛丞相,跟三五好友一起聊嗨了時,也會一屁股坐地上發出興奮的尖叫。

「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出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裡,蕭峰、郭靖、楊過、張無忌等都好此道,一嘯幾裡地之外都能聽到,當然同樣是吹口哨,大俠們吹的是一腔豪情,小混混們吹的是一口騷氣。

但要說到把大喊大叫發展成「唱播」創意,並因此圈粉無數,成就爆款大V的魏晉才子們,圍繞著嘯播,發生在他們周圍的逸聞奇聞實在是多到數不清。

聊魏晉才子的嘯播,竹林七賢的阮籍必須是第一個。

古籍中記載,阮籍的長嘯「可與琴聲相諧」,但一般人,不,就算不一般的官府顯貴,想聽他嘯播,那也得看阮先生彼時心情爽不爽,不然就只能吃盡他青白眼及挖苦譏諷,不當面脫褲子那就很給面子了,還想聽他在線唱播,醒醒吧。

把人都羞辱走後,阮籍心情超爽,對著大山深谷長嘯當歌,開始唱播,一嘯就倆時辰,嗓子不啞不下線,儘管如此,他仍圈粉無數,在唱播圈兒名聲日盛,但很快他遇到了勁敵,那就是比他更擅長嘯播,人稱「仙君」的隱士孫登 。

桀驁不馴、恃才傲物,那都是沒有對手的孤獨,整天醉醺醺的阮籍立即來了精神,換上身乾淨衣衫,興衝衝來蘇門山找孫登切磋嘯播技藝,交流圈粉經驗。

都說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向來是滷水的阮籍在孫登面前,立馬成了待點的塊軟豆腐,然而傲嬌的孫登偏就不點,輕輕地來,他輕輕地走,揮揮衣袖連片雲彩絲兒都不帶走,留下阮籍一個人在風中不甘的咕噥。

阮籍惱羞成怒,邊下山便伸長脖子發出陣陣狂嘯,嚇得鳥歸巢,兔趴窩,老鷹舉著翅膀捂耳朵,膽小怕事的都粉了他,生活不易,誰也不想未老先聾生計艱啊,阮籍對這些小粉很不以為然,他喘了口粗氣正想繼續嘯播,突然從山頂傳來一陣猶如鸞鳳清鳴聲,阮籍登高仰望,與正附身下看的孫登,四目相對看了個正著。

原來這鸞鳳清鳴竟是孫登在線唱播之聲,倆人一個山底,一個山頂,開始互嘯互播起來,就跟現在唱播主連線同播一樣熱鬧,效果咋樣呢?

據說那天蘇門山好多百靈離家出走再也沒回來,好多兔兒,狐兒相逢一笑泯了恩仇,連老鼠都選擇在白天借著兩位唱播盛況娶了親。

就倆人你來我往的伸著脖子瞎叫,能有這麼神奇?

真的有!

長嘯在古代時也許就是簡單的大叫聲,但在魏晉時期,被天才的士子文人們加入了屬於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情緒後,極能引發時人通感。

就像我們國粹京劇,一個啊字,能千折百回的唱足一分鐘,維塔斯的海豚音舉世聞名,不也就一種聲調的高低錯落,但悲切時令人落淚,歡欣時讓人笑噴,這就是藝術的魅力,長嘯唱播於此類同。

魏晉時期沒有現如今的頭條、抖音、西瓜等大視頻平臺可施展唱播本領,現在是只要你有才,就怕你不來,那時的唱播既沒有平臺託舉,也沒有觀眾市場和氛圍,普通人只能借著酒後三分醉嘯兩嗓子過癮,名人才子們也得要有個超級厚的臉皮,不怕黑粉不怕,才能在公共場合泰然自若的開啟唱播。

竹林七賢,個個是嘯播高手

即便生長環境如此惡劣,那時仍誕生了無數嘯播高人。

西晉時,羯人少年石勒非常有嘯吟天賦,有次他跟鄉親們一起去洛陽賣土特產,生意冷清,閒極無聊,他就倚在門上開啟了在線嘯播。

晉國大臣王衍下班途中路過石勒的土特產攤子,聽到石勒嘯聲心裡驀地一震,馬車駛離好遠了,他頻頻回頭張望,喝令手下調轉馬車去把那嘯播的少年給他抓來審問——王大人自言從這羯人少年嘯聲裡聽出他志度不凡,恐將來為天下之患。

可惜王大人手下遲了一步,早有發覺的石勒搶先而行,拋下土特產溜之大吉了,十幾年後,長大成人的羯人石勒建立了後趙政權,其野蠻、血腥程度,令人髮指,駭人聽聞。

西晉并州刺史劉琨,在晉陽任職時曾被北方胡人的騎兵進攻圍城長達數月,眼看城中糧草殆盡,城破之日,無辜百姓們難免又要遭受殺戮之苦,劉琨輾轉反側良久,親自登上城樓,面對北方胡人發出悠長綿延的悽厲清嘯之聲。

圍兵們一個個聽得心下悽然,頓足長嘆不已,劉琨嘯罷又吹起胡人家鄉的胡笳,圍兵頓時淚雨紛紛棄圍而去,劉琨退敵使用的是「哀樂必勝」之計,但其在城樓的清嘯,即引起了圍兵的同情憐憫,也反映出他無計退敵的絕望與憂傷。

《世說新語·任誕》記載了西晉軍事家、文學家劉道真因嘯播發生的一件趣事。

劉道真年輕時,常去草澤去打魚吃,他特別會用長嘯吹奏優美的小曲兒,聽到的人都駐足不前,流連忘返,有個老婦人,從嘯聲裡聽出劉道真不是個普通人, 就殺了只小豬蒸熟送給他,道真風捲殘雲的吃完小豬,連聲謝謝都沒有,老婦人見狀轉頭又送來一隻,劉道真實在吃不完了,就把剩下的一半送還給了老婦人。

後來 劉道真擔任吏部郎時,發現他有個職位低下的令史正是 當年送他小豬吃的老婦人之子,道真就越級任用了他。令史從老母親那知道原委後,立即帶上上好的牛肉酒食去拜見劉道真,被他趕出來。

道真喜歡的並不是小豬肉或其它上好肉食,而是能聽出他嘯吟意蘊的老婦人的知音情誼。

劉琨面對圍城大軍,長嘯悲鳴

長嘯在魏晉時才子們中大肆流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音娛功能。

音樂欣賞在魏晉南北朝已成為廣泛流行的自娛形式,而嘯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西晉成公綏寫的《嘯賦》中言:

「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動唇有曲,發口成音,觸類感物,因歌隨吟。大而不洿,細而不沉,清激切於竽笙,優潤和於瑟琴,玄妙足以通信悟靈,精微足以窮幽測深。收激楚之哀荒,節北裡之奢淫,濟洪災於炎旱,反亢陽於重陰。引唱萬變,曲用無方,和樂恰懌,悲傷摧藏。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徐婉約而優遊,紛繁騖而激揚。情既思而能反,心雖哀而傷。總八音之至和,固極樂而無荒。」

在長賦中,成公綏描述了嘯的發聲方法,嘯的音色與音質,嘯的娛樂功能,嘯與音樂的關係。

魏晉南北朝時,士人精於音律者頗多,他們不但能演奏樂器,還能作曲,音為心聲,心感於物,人們受外物的刺激,不免要用音樂來宣洩內心的喜怒哀樂種種感受,而嘯在這方面至少有兩個方便之處:

第一,它能「因形創聲,隨事造曲,應物無窮,機發響速」。

第二,它能「聲不假器,用不借物」,只需「役心御氣」,便能收到與演奏樂器同樣的娛樂效果。所以嘯這種自娛的形式自然會被許多人所採用。

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人們或悲、或喜、或傲眾、或逸世,都可通過嘯這種方式來表達

魏晉時期善於嘯播的人不要太多,有達生任性的名士、有寧靜淡泊的隱者、有為朝廷建立文治武功的將相、有漢化較深的少數民族首領,可見彼時吟嘯之風的盛行,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不無關係,那時天下多變,卓爾不群之士由主張達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在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視旁人若無有,是他們所欣賞的一種生活姿態。

可惜他們生錯了時代,要是生在當今,必會成為頭條、抖音、西瓜視頻平臺的超級唱播大V了,話說回來,要是他們真生在這個時代,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牢騷怨懟啦,一個個必定把唱播的玩的風生水起,煞有情趣。

相關焦點

  • 自然美的極致——《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
    ——杜牧《潤州》魏晉名士的曠達風流曾為一時美談,令歷代文人心馳神往。他們身上,有一種不流於世俗的氣質。而自然之色,山水之形,對於魏晉風度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魏晉「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社會背景下,很多士人不再關心朝廷政事,轉而尋求個人的解脫,自然山水便成為他們的精神寄託。而我們自然可以從《世說新語》這部魏晉世人的群像志中窺得此中真諦。
  • 描寫魏晉名士風流的《世說新語》是依據什麼完成的?
    原文作者丨寧稼雨摘編丨安也在《世說新語》所依據的藍本中,《魏晉世語》《名士傳》《語林》和《郭子》是主要而有代表性的四種。從這四種書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到人們對魏晉文人精神變遷的認識如何由淺入深、由模糊到清晰。《<世說新語>與魏晉風流》,寧稼雨著,商務印書館,2020年5月。
  • 法普瓦提埃大學孔子學院舉辦「魏晉名士」畫展
    法普瓦提埃大學孔子學院舉辦「魏晉名士」畫展   中新網4月25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日前,法國普瓦提埃大學孔子學院舉辦「魏晉名士」展覽,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畫家劉波在孔子學院展出一系列傳統國畫和書法楹聯,展示中國古代「魏晉名士」的生活方式。
  •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第一個原因就是殺名士是魏晉時期的君主穩固政權的手段。我們都知道魏晉時期是一個軍閥割據混亂的時代,頻繁的動亂帶來的是人心起伏。名士作為一種特殊的人群,在社會中享有極高的聲望,他們的言論在往往決定著民心的走向。
  • 漢服形制科普:「魏晉之風」≠「魏晉風」?一字之差區別太大!
    現如今,隨著漢服的不斷發展,大家在生活中,對漢服的認識當然也是變得越來越多啦!但是,在漢服的發展過程中,也是出現過很多錯誤的形制的哦!比如多年以前,風靡一時的魏晉風,就是一種錯誤的形制啦。正確的漢服形制應該是晉制漢服才對。
  • 魏晉玄學家何晏:是玄學倡導者,也是嗑藥始祖
    引言提起魏晉人物,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想起一個詞:名士風度。所謂名士風度,就是因為在這個並非盛世的政權混亂朝代,有很多名士們借酒佯狂醉、遁隱山林,他們用玄學清談和灑脫不羈來衝擊禮教的束縛。這可能和大家的固有觀念不同,很多人認為玄學家們是一群揮麈談玄、超然物外的風流名士,但如果你翻閱《晉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在魏晉政治場上的每一次風雲變幻中都離不開這群玄學家的積極參與。這群清談的名士們實際上對政治角逐或明或暗地表現出偌大的興致,而何晏可謂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 魏晉名士|「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其中伯仁是誰?
    魏晉名士|「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其中伯仁是誰?文:枯木諺語「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估計不少人都聽說過,典故出自《晉書·列傳·第三十九·周顗傳》,說此話的是東晉奠基人之一宰相王導,而其中「伯仁」指的是魏晉名士周顗(yǐ)
  • 雅雨叢談| 解讀魏晉名士飲酒(1):從崇拜神靈到個體逍遙
    「雅雨叢談」解讀魏晉名士飲酒(1):從崇拜神靈到個體逍遙——《世說新語》之十二寧稼雨飲酒是魏晉名士風流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但有關魏晉名士飲酒的評價和看法卻往往截然相反。道學家認為魏晉名士飲酒不僅耽誤了國家大事,而且那種酒氣燻天的樣子也實在不成體統。魯迅和王瑤先生卻對魏晉名士的飲酒給予很高的評價。
  • 寧稼雨:《〈世說新語〉與魏晉風流》
    《世說新語》中的魏晉名士風採在中國文化史和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向來為後人所崇仰。該書以講義的形式通過對《世說新語》一書中魏晉名士的行為方式進行歷史文化的追尋和學術層面的解讀,意在對魏晉風度這一古老的士人文化現象進行價值評估和借鑑參考,並使讀者對古代文學的文化學批評方法有一定感性認識。
  • 從《蘭亭集序》看王羲之及魏晉士人精神:崇尚自然,超然物外
    《蘭亭集序》中展現的王羲之及魏晉士人的精神哲學思索加強漢末魏晉六朝時期是中國政治史上最為混亂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中國精神史上最解放自由的時代,因此魏晉時期也被譽為最富有藝術精神的時代,魏晉士人精神就是這個時代開出來的精神之花。
  • 中國的魏晉南北朝就是例子
    女性化似乎是現代男人成為偶像和男神的主要通道,似乎唯有此路才能大火,反觀那些走陽剛路線的男性被追捧的程度卻小很多,這既是社會多元化的體現,也是市場的選擇,似乎無可指摘。但是在女性化的趨勢下,國人的未來值得我們擔憂,因為古代有一段時期可以作為前車之鑑,這就是魏晉時代。
  • 乳名為什麼會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
    但是被秦漢士人認為的不雅"小名"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放異彩,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什麼乳名在魏晉南北朝如此流行呢?再有當時的名士階層中以乳名來稱呼同輩好友是相當盛行,名士們思想開放思想上的開放的確是乳名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的原因。另外,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濃厚的家族觀念,不管是上層社會還是下層人士,都是依附於家族形態之中,故當時的社會形態不是一個個的獨立家庭,反而是帶有血緣色彩的家族。《小字錄》載,晉獻王司馬攸小字桃符,文帝第二子,特所寵愛,每見攸撫床呼其小 字日:"此桃符座也。
  • 魏晉名士阮籍:喧囂浮世,漫漫永夜,此身何處可寄?
    魏晉時期,有個名士叫阮籍,風姿飄逸出塵,才華冠絕當世,卓然不群,超然物外,傲視天下。凡夫俗子笑他痴狂,而有識之士稱讚他是賢才。當時司馬氏醞釀篡奪曹魏政權,黨同伐異,迫害不合作的名士。很多正直之士為了避禍,放浪形骸,不問世事。
  • 勾勒西晉名士的異與同
    至此,西晉敗亡的原因,名士的罪惡算是被定了調。   可這不公平。   要知道開魏晉清談之端的名士,崇尚自然,不求聞達,他們多數有名卻不求權,甚至選擇避世;可是當名士與朝廷大員的身份結合,一切就變了調,流風所及,終使得晉代政治社會瀰漫在濃濃頹風中,無法自拔,而二者的差異,也隱然透露出名士是有類型差異的。
  • 魏晉時期,不會作詩沒關係,會抓蝨子一樣能當官!
    近來,《琅琊榜》的熱播引起人們對魏晉時代的好奇心,無論是第一部當中風度翩翩的梅長蘇,風流倜儻的蕭景睿,陰險狡詐的謝玉侯爺,還是在第二部當驍勇善戰的蕭氏兄弟,無不是一幅謙謙公子,玉樹臨風的模樣,而在《琅琊榜》所描繪的魏晉時代那些名士們真實的生活又是如何,他們真的是我們在電視劇中所看到的樣子嗎
  • 用環境烘託人物性格,陳少梅繪《名士吟嘯》
    陳少梅 名士吟嘯這幅陳少梅畫的《名士吟嘯》,採用了環境烘託性格的方法,畫出了魏晉名士的風採。畫中的名士叫王子猷,如果你不知道他沒有關係,說說他的家庭成員,就認識了。陳少梅 名士吟嘯 局部「嘯」是一種魏晉名士很喜歡的休閒活動。在空曠幽靜的地方,高聲大喊,還要喊得有節奏、有律動。
  • 看了建安時期的這四個文學團體,才知道什麼是傳說中的魏晉風流
    在文學史上,我們經常能聽到「魏晉風流」這個詞,所謂「魏晉風流」其實就是魏晉名士特有的充滿了人格魅力的藝術化的生活方式和內在精神。雖然這種不合作的態度最後還是觸怒皇權,使得嵇康被處死刑,但即便如此,他仍舊不改初衷,赴死前一曲《廣陵散》名動天下,死得慷慨,活的自由,這種精神態度將魏晉名士灑脫不羈的精神面貌發揮到了極致。 再來說阮籍,阮籍也是一個「離經叛道」的人,雖然沒有到嵇康那種為了自由捨棄生死也在所不惜的程度,但他的個性也十分獨特。
  • 魏晉南北朝服飾賞析
    雖然這些隱士在小說中著墨不多,而且他們作為人物形象出現在小說中又都是為描寫政治和戰爭服務,但是他們的言談舉止、容貌服飾和居所環境都蘊含著形成於魏晉時代的特有文化現象——魏晉風度,不僅為小說文本注入了別具一格的文化張力,也成為後世了解魏晉文化的一扇窗口。   諸葛亮在小說中首先是以一名隱士的身份出現的。當時他正值青年,有著過人的才智,且心懷大志,常常以名士自居。
  • 《世說新語》8個故事,感懷魏晉名士風骨
    《世說新語》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近三百年間,上流社會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聞軼事,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傳世名著,許多大師級的人物都對這本書推崇備至。魯迅稱《世說新語》為「一部名士的教科書」,馮友蘭也把《世說新語》當作「中國人的風流寶鑑」,而大翻譯家傅雷對此書更是愛不釋手,他在寫給傅聰的信裡說:「你現在手頭沒有散文的書(指古文),《世說新語》大可一讀。日本人幾百年來都把它當做枕中秘寶。
  • 中國歷史故事: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
    進人魏晉南北朝後,志怪小說在各種條件的作用下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作家多、作品多,而且形式上更趨於成熟,不僅有了一定規模的故事情節,而且也有了某種程度的人物形象描寫,同時現實性和時代感也大大增強了。繁榮的原因,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當然是在兩漢志怪的深厚基礎上發達起來的,但它的繁榮和進步又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