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出生前,我經常對大寶說有小寶的好,有人陪她玩,還會讓她摸摸鼓起的大肚子。一切顯得那麼和諧。
可二寶出生後,風雲突變。
當抱著二寶時,大寶哭鬧著也要抱。而且我發現,大寶時不時會打二寶,甚至咬二寶的手指和腳。
像多數媽媽一樣,我希望我的兩個寶貝相親相愛,未來一起好好相處,互相幫助。
可是,無論我向大寶說多少次,她還是會做出傷害二寶的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對于大寶這種舉動,在《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有所解釋。
研究顯示,缺乏關愛的孩子,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也比較弱。比如:明明想向小朋友示好,卻採用打人的方法;明明想表達喜悅之情,卻採用高聲尖叫的方式;明明想對大人表示親暱,卻使用了咬人的方式……研究同時也指出:具有攻擊性的孩子,其實內心並不一定強大,個性也並不強悍,他們只是用攻擊性行為來掩飾和保護自己。這樣的孩子,往往內心更加脆弱,情緒也更容易產生波動,因此就會變得敏感、易怒、暴躁、焦慮。
仔細回想,大寶有時候玩得很開心,就跑到二寶身邊咬她一下。有時候,她發脾氣,我沒有理她,她就很憤怒,抓起二寶的手或腳就咬。
原來是我平時忽視了她的感受和情緒了,對她關心的不夠,才導致現階段,她膽子也小,又敏感,還很容易發脾氣。才向二寶採取行動,引起我的注意。
我想,很多爸爸媽媽有同樣的遭遇吧!那該怎麼辦呢?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或許能幫到你!
1.平時多抱抱大寶
擁抱孩子,是最有效表達愛的方式。
多抱抱大寶,會讓大寶感受到,父母即便有了妹妹或弟弟,依然愛他,他也會學著爸爸媽媽那樣去照顧弟弟或妹妹。
平時,即便大寶沒有表達出需要,父母還是像以前一樣和大寶親密,有空,或必須抽空出來陪伴大寶。甚至比之前還愛大寶。
切忌不要把大寶推開,這會讓大寶感覺,因為有了弟弟或妹妹,爸爸媽媽才不愛他,他會把怨氣撒在二寶身上,就會做出傷害二寶的事。
2.創造和諧成長環境
除了家庭中成人的關係和諧,在教育孩子時,氛圍也要和諧,也就是要態度溫和,聲音低些。無論什麼事,首先要照顧到大寶的感受和想法,再決定如何應對問題,給與她正確的教育。
不論大寶做的多離譜,父母都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有耐心和她說話,態度溫和些,才能理智思考。
面對大寶的舉止,父母發火,也很正常,但父母一定要逐漸減少發火次數和程度,直到做到態度溫和面對大寶。每次父母的情緒爆發,都要自我反省和學習管理情緒,這對孩子的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
3.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負面情緒
首先要認可大寶的情緒,並讓她知道她怎麼了,再去安撫她的情緒,最後是教他如何表達情緒。
比如,在她憤怒去打二寶時,父母就要說:「寶貝很生氣,對不對?」還要抱抱他,或安撫他的背,直到他的情緒穩定下來。最後,告訴他,下次生氣時他可以做什麼,才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
4.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感
就像當初大寶興奮打人時,我會握著她的手說輕輕摸摸。而現在當她玩得開心時,過來找二寶時,我就要及時糾正她的做法。對她說:「寶貝玩得可開心了,是不是?」她就會蹦蹦跳跳的和我說起話來,之後我握著二寶的手說:「你看姐姐玩得多開心啊!你要快快長大,和姐姐一起玩啊!」
後來,我發現,大寶也會那麼說,她會拉著二寶的手說:「你看姐姐玩得多開心啊!」說完,就跑開去玩了。
大寶是想告訴他人,她很開心,而且,她會找和自己關係近的人說。父母如果理解到孩子本就善良的心,就會變得柔和而有耐心教孩子怎麼做。
孩子表達自我,首選的對象就是身邊的家人。當孩子向自己身邊的親人表達情緒和情感時,父母的理解和幫助,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得不到理解和幫助,他就會採取自我防護措施,開始攻擊身邊的人,甚至很可能形成偏激行為,攻擊外面弱小的人或物,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無論父母是何原因要二胎,大寶都是首要被呵護的孩子,大寶開心快樂,二寶自然會健康成長,也會快樂。
父母的做法,決定了大寶和二寶的親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