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打二寶,父母怎麼做,才能讓二孩親上加親呢?

2020-11-09 玫瑰的綻放

二寶出生前,我經常對大寶說有小寶的好,有人陪她玩,還會讓她摸摸鼓起的大肚子。一切顯得那麼和諧。


可二寶出生後,風雲突變。


當抱著二寶時,大寶哭鬧著也要抱。而且我發現,大寶時不時會打二寶,甚至咬二寶的手指和腳。


像多數媽媽一樣,我希望我的兩個寶貝相親相愛,未來一起好好相處,互相幫助。


可是,無論我向大寶說多少次,她還是會做出傷害二寶的事。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對于大寶這種舉動,在《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中有所解釋。

研究顯示,缺乏關愛的孩子,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也比較弱。比如:明明想向小朋友示好,卻採用打人的方法;明明想表達喜悅之情,卻採用高聲尖叫的方式;明明想對大人表示親暱,卻使用了咬人的方式……研究同時也指出:具有攻擊性的孩子,其實內心並不一定強大,個性也並不強悍,他們只是用攻擊性行為來掩飾和保護自己。這樣的孩子,往往內心更加脆弱,情緒也更容易產生波動,因此就會變得敏感、易怒、暴躁、焦慮。


仔細回想,大寶有時候玩得很開心,就跑到二寶身邊咬她一下。有時候,她發脾氣,我沒有理她,她就很憤怒,抓起二寶的手或腳就咬。


原來是我平時忽視了她的感受和情緒了,對她關心的不夠,才導致現階段,她膽子也小,又敏感,還很容易發脾氣。才向二寶採取行動,引起我的注意。


我想,很多爸爸媽媽有同樣的遭遇吧!那該怎麼辦呢?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或許能幫到你!


1.平時多抱抱大寶


擁抱孩子,是最有效表達愛的方式。


多抱抱大寶,會讓大寶感受到,父母即便有了妹妹或弟弟,依然愛他,他也會學著爸爸媽媽那樣去照顧弟弟或妹妹。


平時,即便大寶沒有表達出需要,父母還是像以前一樣和大寶親密,有空,或必須抽空出來陪伴大寶。甚至比之前還愛大寶。


切忌不要把大寶推開,這會讓大寶感覺,因為有了弟弟或妹妹,爸爸媽媽才不愛他,他會把怨氣撒在二寶身上,就會做出傷害二寶的事。


2.創造和諧成長環境


除了家庭中成人的關係和諧,在教育孩子時,氛圍也要和諧,也就是要態度溫和,聲音低些。無論什麼事,首先要照顧到大寶的感受和想法,再決定如何應對問題,給與她正確的教育。


不論大寶做的多離譜,父母都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有耐心和她說話,態度溫和些,才能理智思考。


面對大寶的舉止,父母發火,也很正常,但父母一定要逐漸減少發火次數和程度,直到做到態度溫和面對大寶。每次父母的情緒爆發,都要自我反省和學習管理情緒,這對孩子的情緒也有很大的影響。


3.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負面情緒


首先要認可大寶的情緒,並讓她知道她怎麼了,再去安撫她的情緒,最後是教他如何表達情緒。


比如,在她憤怒去打二寶時,父母就要說:「寶貝很生氣,對不對?」還要抱抱他,或安撫他的背,直到他的情緒穩定下來。最後,告訴他,下次生氣時他可以做什麼,才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


4.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感


就像當初大寶興奮打人時,我會握著她的手說輕輕摸摸。而現在當她玩得開心時,過來找二寶時,我就要及時糾正她的做法。對她說:「寶貝玩得可開心了,是不是?」她就會蹦蹦跳跳的和我說起話來,之後我握著二寶的手說:「你看姐姐玩得多開心啊!你要快快長大,和姐姐一起玩啊!」


後來,我發現,大寶也會那麼說,她會拉著二寶的手說:「你看姐姐玩得多開心啊!」說完,就跑開去玩了。


大寶是想告訴他人,她很開心,而且,她會找和自己關係近的人說。父母如果理解到孩子本就善良的心,就會變得柔和而有耐心教孩子怎麼做。


孩子表達自我,首選的對象就是身邊的家人。當孩子向自己身邊的親人表達情緒和情感時,父母的理解和幫助,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得不到理解和幫助,他就會採取自我防護措施,開始攻擊身邊的人,甚至很可能形成偏激行為,攻擊外面弱小的人或物,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無論父母是何原因要二胎,大寶都是首要被呵護的孩子,大寶開心快樂,二寶自然會健康成長,也會快樂。


父母的做法,決定了大寶和二寶的親密程度。

相關焦點

  • 讓大寶愛上二寶,聰明媽媽這樣做
    隨後,大寶用他那根紫色蠟燭點燃了它。&34;大寶很堅定地說。這真是一位聰明的媽媽,她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告訴大寶,二寶的到來,不僅不會讓媽媽的愛減少,相反,他們家庭裡的愛會越來越多。有的父母在忙著照顧二寶的時候,無意中會對大寶有所忽視。這樣,大寶就免不了會有深深的失落,甚至嫉妒和怨恨新生的嬰兒奪走了父母的愛。雖然很少有孩子會採取極端手段傷害弟弟妹妹,但心理上會有很重的挫敗感。他們會感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下降,感覺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分量變輕,進而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那麼,父母們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大寶的這種心理挫敗感呢?
  • 你還在堅持讓大寶「孔融讓梨」?二孩家庭應該走出這些誤區
    你是不是經常跟老大說這些話呢。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弟弟(妹妹)。你比弟弟(妹妹)大,要多照顧他(她),不能欺負他(她),聽到了嗎?弟弟妹妹還小,他(她)小不懂事,你打他就是不對。你也許永遠不會明白,這些語言隱藏著多大的損害。
  • 智慧星光|「二孩」媽媽要如何撫慰大寶?
    懷孕的事兒什麼時候告訴大寶呢?一般來說,在決定要二孩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開始做大寶的心理建設了,如果大寶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並不反感,那麼可以在任何你覺得合適的機會將懷上二孩的消息告訴大寶。 如果你事先還沒來得及徵求大寶的意見,那麼也可以先不說懷孕的事兒,而先測試一下大寶的態度,觀察孩子的反應,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時機告訴大寶這個事實。
  • 如何解決二寶出生後,大寶的心理落差問題?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可是逐漸地,由於照顧二寶的事情比較多,而大寶又是可以獨立照顧自己了。因此父母花在大寶身上的時間就比較少了。這個時候,大寶慢慢地覺得父母冷落了自己,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了。02 從被人照顧到學會照顧別人一般二孩家庭中,兩個孩子之間相差的間隔一般在大概五年。那麼大哥一直處於被照顧的對象,二寶的到來使得父母忙於照顧二寶,一時間會疏忽了大寶的照顧和感受。看著爸爸媽媽的精力都集中在二寶身上,大寶內心會覺得自己受冷落了。那麼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大寶一靠近剛出生二寶,二寶驚慌哭泣,媽媽打開襁褓後臉色難看
    但是二孩家庭也面臨著很多問題,越來越多「大寶將二寶扔下樓,姐姐帶妹妹跳海」等讓人害怕的新聞出現,所以父母如何平衡兩個孩子,在二胎家庭非常重要。一天她打開裹著二寶的棉被,發現二寶身上青一塊死一塊的痕跡,本來媽媽還不相信這是大寶幹的,沒想到一問大寶,大寶竟然承認了,還說自己討厭妹妹,聽到真相寶媽臉色都變了,感覺到非常害怕。
  • 當大寶不同意要二寶,父母應該怎麼辦
    上面的場景幾乎每個想成為二孩家庭的父母都遇到過每一對爸爸媽媽在生二寶前,都會告訴大寶即使有了二寶也會和以前一樣愛你,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有了二寶後,父母對大寶的陪伴確實減少了。大寶要和媽媽玩,二寶要抱;大寶要拍球,二寶要睡覺等等如此這般,這都無形中給大寶帶來顯著的心理落差。
  • 二寶駕到,如何搞定大寶的心理建設?
    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好像大寶還沒有從心底接受二寶。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曾經也是這樣無意中傷害了我的大寶,直到我看到資深家庭教育專家吳向麗寫的《會愛才是真愛》這本書中。書中提到,二寶駕到,要搞定大寶的心理建設。我才撥開烏雲見明月。確實,現在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各家基本有兩個小孩,如果倆小孩的關係沒有處理好,對孩子日後的成長也會落下陰影。
  • 想要二寶,卻有諸多擔心?調整好夫妻和大寶的心態最重要
    我們該怎樣迎接二孩的到來?是隨遇而安,還是一定要準備充分?相信很多媽媽都會選擇後者。那麼,如何才能準備充分呢?生兒育女是夫妻雙方的事情,家庭新成員的到來更意味著對家庭結構和生活模式的調整與改變,因此,在是否要二孩的事情上,夫妻雙 方要意見統一,這樣在迎接後期懷孕、分娩、育兒的一系列問題上,才能同舟共濟、相濡以沫,讓孩子真正成為夫妻雙方的「黏合劑」。● 其次,應考慮到家庭經濟承受能力。
  • 二胎家庭的育兒聖經,化解多數家長的難題,讓大寶二寶和諧相處
    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家裡孩子由1個增加到2個、3個,父母的養兒大作戰難度係數也暴增。面對橫空出世的二寶,大寶各種「作妖」,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待這兩個小魔神呢?記得當時全面二孩政策剛實施時,單位裡很多人立馬就行動起來,一兩年後很多人已經升級為兩個孩子的父母。但是也有些人一直依然原地踏步,不是他們不能生,也不是他們不想生,而是老大堅決不同意他們生,甚至以死相逼,只能作罷。這些有主見的大寶基本處於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階段,堅決捍衛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允許第二個人再來分一杯羹。
  • 生了二寶之後,很多父母為什麼越來越嫌棄大寶?其實真不怪他們
    但是,她最近卻總是自責,覺得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莫名其妙地嫌棄大寶。比如:大寶從幼兒園回來,高高興興地跟媽媽說話,她卻不耐煩地讓他小聲點,嫌他吵到了妹妹。再比如:大寶總是不聽話,動不動就鬧情緒,有幾次還滿地打滾,氣得她動手打了他。
  • 疑問,二寶是不是大都會比大寶要聰明,為什麼呢?
    先放上我個人的「偏見」:在共同養育、同樣環境條件的情況下,二寶比大寶更機靈。注意,這裡有幾個關鍵詞:共同養育和同樣環境條件。共同養育是指父母和上一輩家長一起撫養,不是留守,由隔代長輩較長時間獨立撫養,或者由父母獨立教育。共同養育會有共同養育下的問題和優勢,隔代或者父母獨立教育存在的情況和問題又各有不同,這裡只考慮共同養育情況。
  • 大寶和二寶吵架時該如何處理
    @視覺中國  作為父母,不要將兩個孩子進行比較,更不要在教育一方的時候,誇獎另一方,這會讓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為緊張,同時也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父母處理不好,大寶失去安全感不說,還容易產生仇恨心理,如此一來,孩子間的矛盾就複雜化了。  孩子之間的玩鬧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吵架、一會兒和好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對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父母儘量不要去幹預,本來只是小事情,父母煞有介事的幹預反而會顯得事態很嚴重,父母要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處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促進孩子之間的感情。
  • 二孩家庭,爸爸最需要做好兩件事
    ,越來越多符合條件的父母即將準備生育二寶。然而,我們也經常從媒體上看到關於二孩父母的煩惱和糾結,比如大寶以跳樓等脅迫方式抵制二寶的降臨,大寶和二寶經常發生爭鬥等等。無論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和職責都是不或缺的。但在二孩家庭,爸爸還需要承擔更多的職責,發揮更大的作用。
  • 家有二孩,如何避免雞飛狗跳的生活?
    朋友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6歲,二寶四歲。懷揣著對「一對夫妻兩個娃,全家幸福樂開花」的美好憧憬,二胎問世。未料,從二寶降生的那一刻起家裡便開啟了「雞飛狗跳」、「步履不停」的新生活,終於明白原來不是大寶有伴了,而是大寶有了個打架的對手。朋友不禁捂著胸口大呼:「多麼痛的領悟」!「何時才能刑滿釋放呀?」
  • 生二寶後,大寶經常找茬,質疑媽媽不會帶孩子:妹妹被拐跑怎麼辦
    每次和大寶出門接二寶的時候,他總是問我:妹妹被拐跑怎麼辦?都說二胎家庭矛盾多,因為大寶和二寶年齡差距比較少,興趣愛好都相投,所以會經常爭搶一些小玩具。但是在我們家裡,卻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只要是買了新玩具,一定是大寶讓著二寶。也有很多鄰居問我:你用了什麼妙招,把大寶調教的那麼乖巧的?
  • 二寶頻頻遭大寶「投訴」,二胎父母該如何應對?
    朋友小暢是二胎媽媽,二寶還不到兩歲,大寶已經上小學了,最近令暢很是頭疼的是,大寶總是找她投訴「弟弟打人」。別說大寶了,暢自己也發現了二寶身上的「問題」,一不如意就要動手,但給他說根本沒什麼用,二寶還是「我行我素」。朋友小暢問我:你說,我家二寶還這麼小,我該不該管他呢?
  • 二寶出生了,大寶好像越活越回去了
    我家二寶出生4個月,大寶已經4歲。自從二寶出生之後,我發現家裡大寶有越活越回去的現象了。比如:二寶沒出生的時候,可以在馬桶上大小便。出生之後,隨地大小便;二寶沒出生的時候,垃圾會扔進垃圾桶,二寶出生後隨地扔;二寶沒出生前不吸奶嘴不要經常抱,出生之後又是搶奶嘴又是要抱抱……真有種越活越回去的感覺。
  • 二孩父母育兒圈分享心得
    身為二孩父親,復旦博士、親子專家付小平在一個經驗分享平臺上開設了這門直白又實用的課程,很快俘獲大量學員排隊求乾貨。  沒理由不火啊。自從國家全面放開二孩,不少家庭興奮不已,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意想不到——有獨生子女以逃學等方式脅迫父母,以抵制二寶降臨;不少家庭在二孩降臨後日漸焦慮,雙寶「爭寵」怎麼辦?  於是,記者圍繞付小平及他的育兒圈,接觸到大量二孩父母。
  • 是否要在大寶生日時送禮物給二寶呢?
    在獨生子女家庭裡,每年這個時候,父母都會為孩子挑選他最喜歡的禮物,那麼,在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裡,父母又應該如何給孩子挑選禮物呢?如果孩子還很小,那麼他就無法理解,每個人只有過生日才能得到生日禮物。原本,兄弟姐妹過生日是值得全家人高興的事情,但是,他們看著過生日的兄弟姐妹擁有生日禮物,而自己卻一無所有,未免會感到非常的遺憾,也會覺得內心失去平衡。
  • 《艾莫有了個小弟弟》:如何解決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矛盾?
    自從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後,新聞上便出現了很多關于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矛盾,包括各種育兒知識,育兒講座裡面也出現了非常多的關於如何解決大寶與二寶之間矛盾的知識,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大寶與二寶之間的矛盾是非常嚴重且非常多的。前一段時間去朋友家做客,在聊天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大寶二寶之間的矛盾這個話題。朋友給我舉了一個他同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