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三義村與曇華林

2021-01-18 閱讀武漢

 提示 點擊上方閱讀武漢,關注我們

圖、文/何海威

舊時的曇華林並不是一般的住區,無論是從現今地圖上鱗次櫛比的名人故居標註,還是老牆上掛滿的歷史建築保護牌子上就可知其一二。曇華林老街居民一致認同的是,這個區域,由於學校、教會、醫院等因素,向來建築院落考究、文化氛圍濃厚,街道環境幽雅。


在不知道確切的時間裡,這些大洋房旁邊生長出了關係緊密的小房子。它們亦年代久遠,在陽光下,大房與小舍,經歷了生長與融合。一個個不一樣的窗體,反映了今天瑞典教區洋房歐式廊道的不凡改造經歷,窗體上那些塗塗改改的施工痕跡與細枝末節,再次提醒我們真實歷史信息的價值,它們佐證了居住主人的更替、生活經歷的滄桑,彰顯著一種不一樣的「陳舊」美感。



今天的曇華林街充滿變化,各種琳琅滿目、花花綠綠、清新時尚的小店逐漸遮蓋了原來老舊房屋的外貌,男男女女們在這條街上追逐著懷舊的時尚。如果走進名為「三義村」的街區便逐漸顯現了老城區的氣息,牆皮斑駁,屋瓦陳舊,混合著各種自建的小屋,與現在曇華林光鮮的街景很不搭調。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是,這裡亦曾是一個時代居住水準最高的住宅區!

在那樣一個光榮的年代裡,「在大廠工作」讓一代人為之榮耀。住在三義村在積玉橋工作的國棉紗廠工人,自五六十年代這批房屋統一建設時乃至更長的時間內,都是附近山坡上自建房屋者羨慕的對象。不僅用料好、朝向好、房型正,而且在曇華林街只有一兩個公共廁所的年代,便擁有了共用廚衛。今天的三義村已經老舊了,但很多人還是一直住在那裡。

2014年的今天,距離當時已經過了半個世紀。即便在今天人們不斷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條件下,其價值亦不能隨意被貶低。我們該如何觀瞻那些人居奇觀呢?午後,燦爛的陽光毫不吝嗇地照進筒子樓的每一個南向單間。頭頂上、視線遠處充斥著各種懸挑建築奇觀,它們反射著午後的光。它們是陽臺、臥室,是廚房、雜物間,也是洗漱間、小花園。建築標準簡單,材料現代,但遵循傳統、因地制宜,怎麼蓋都行。形式五花八門又高低不齊,經濟、實用、好玩,是沒有建築學家研究過的建築。它們其貌不揚,卻滿足了人性最基本的需要,住在這裡的三義村人,他們就像那個年代老廠房宿舍的許多人一樣,用工業化時代最常用的廉價材料搭建著滿足著自己的小生活,也構建了三義村豐富的街道生活。

今天,在武漢話叫「批刷」的這些小房子裡,住滿了退休老工人、下崗再就業的中年人以及部分外來做小生意的租住者,他們彼此熟知、長期和睦、相互幫扶,他們在街旁自在地聊天。每個小小懸挑屋就是一個故事,人們居住於此,對生活充滿熱情,繼續演繹著平實而生動的人居篇章。

三義村與曇華林,既臨近且又極為相似,它們歷經了興衰榮枯的更替,代表了各自時代的榮光。無論何時,當我們還能看到它們,我們必定不會忘記那一段段值得懷念的過去,我們也更加尊重那些老房子和房子裡可愛的人們。

荷風摘自武漢出版社《人與城市》

武漢出版集團出品


相關焦點

  • 百年老街:武昌曇華林
    曇華林是明朝洪五四年(1371年)武昌古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天老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明清時代,這裡曾是郡王府邸、軍隊營地、官府衙門、貢院書塾聚集地。曇華林,在武漢無人不知,這段只有1.2公裡的青石路,一頭連著濃厚的人文歷史,一頭串起武昌的前世和今生。
  • 老街記之曇華林——記錄老武昌城那些即將重建的回憶
    曇華林老街,東接中山路,西鄰老街得勝橋,南臨胭脂路,北靠鳳凰山。全長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曇華林因其周圍的藝術氛圍,和數百年的歷史人文底蘊,50多處百年建築,加上政府的扶持,正在逐漸稱為武漢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湖北中醫藥大學我們從中山路螃蟹甲出發探尋曇華林,從泛悅匯入口步行不到200米,是「湖北中醫藥大學」。
  • 曇華林核心區今起正式對外開放,布局非物質文化體驗館等八大文化品類
    「整理格局和以前一樣,感覺看起來『新』了」今天上午,記者在曇華林歷史街區看到,修繕一新的多棟老建築,顯得特別精緻,路邊的路燈上,掛滿了國旗,已有不少遊客在這裡參觀遊玩。瑞典教區大門處的外牆已經刷成了黃色,一旁的多間小屋,灰色的屋簷與咖啡色的牌坊,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濃鬱的文藝氣息,門前的那棵大梧桐樹蔥蔥鬱鬱,茂密的枝葉將這棟老建築的招牌高高罩住,遊客們正在這裡拍照觀看。「整理格局和以前一樣,感覺看起來『新』了一些。」曇華林社區居民馮女士一大早就來到街區,她充滿期待地走進各棟建築。
  • 富平民間故事丨三義村的傳說
    富平民間故事丨三義村的傳說石川河流經莊裡鎮後,向西拐了個大彎,在灣道的地方有一個村子叫三義村。村子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說村子最早並不叫三義村,是天意村,而且村名的來歷與一句家喻戶曉的俗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關。傳說古時候村裡有個名叫張仲坤的書生,天資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皇上殿試時,見他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是一表人才,便將他招為駙馬,把女兒嫁給了他。
  • 濰坊老街巷:布政司街
    導語: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的需要,有很多老街巷已經離開我們而去,消失在歷史塵埃之中,追憶它們只能通過老照片了.這條位於老濰縣城中心位置的老街,應是在老濰縣建城以後就有了。在我們濰坊,還有這樣一些已消失的、即將消失的、已保留的、已經保護的老街巷(歡迎各位好友提供老街巷線索:位置、名字由來、歷史典故等)。【布政司街】其名字的由來要追溯到明朝,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並將行省制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當時的山東省稱為「山東布政使司」。
  • 尋覓成都老街巷的記憶
    老街巷承載著城市歷史的記憶隨著時間的逝去,老街巷越來越少。今天,讓我們去尋覓老成都街巷的蹤跡,拾起那段被遺忘的時光。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黃駿陽 記者/視頻 袁弘 編輯 王鵑 校對 田莉
  • 武漢一文藝街區,幾十棟百年老建築,一磚一瓦都是老武漢的歷史
    其實,每一座旅遊城市都會有一條特別小清新的街道,而屬於武漢的,就叫做曇華林,我想一個林字就能夠看出這裡的一切那麼閒適與輕鬆吧,這也是武漢最為文藝的街區。這曇華林,就在武昌區的胭脂路。我是從中華路走小街巷穿胡同到的曇華林的,沒走幾百米,就能夠看到「曇華林」的道路交通指示牌,說來還有點不好意思,當時還不知道曇華林是一個什麼樣的景點,一位是一個類似公園的林子,所以即使看見了路牌加上路牌周圍的施工,腦子裡也是一頭霧水。後來問過了路人之後,才知道「曇華林」原來是民國時期保留下來的一條街道,就說是一條老街吧。
  • 國內旅遊:武漢「曇華林」——風味猶存的古老建築
    國內旅遊:武漢「曇華林」——風味猶存的古老建築一片老街區,勾起無數的回憶。位於武漢糧道區的一個老街道有著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很有名的曇華林,現在已經名副其實的成為一片古老文物般的存在。曇華林就在武漢市武昌區的西部,這裡離湖北中醫藥大學非常近,在周圍還有地處城牆內的花園山北麓與名城山。曇華林的歷史十分豐富,這片老街區長大概有1200米左右,在明洪武四年的時候就逐漸定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曇華林的老建築,感受一下內部的古老風韻。作為有著百年歷史的老街區,社會功能也十分完善,不論是醫院還是書店和教堂都比比皆是。
  • 老街巷的新小名叫時光
    ●記者 裴梓臣老樹、老樓、舊鄰居,家在時光裡。石井坡街道的這條街巷,年歲比20多歲的年輕人都要長。時間一久,容易相熟,也愛互相起小名,所以這條老街巷有了自己的小名——時光小巷。目前,該小巷正在參加「重慶市最美街巷」評選。時光小巷原本是老雙碑特鋼花園入口到光榮坡法治廣場的街道加窄巷。小巷不長,但由於地形原因,小巷階梯分成了4級平臺,每一級平臺都有樓棟進出口,因此它成了兩側居民進出的必經之地。同時,它處於樓棟之間,沿線圍牆成為「亞文化」塗鴉的興盛土壤,讓小巷獨具風味。
  • 《逛老街巷 品本地味》後續 熱心市民提出建議
    ­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此前報導提及,老街巷擁有代表閩南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的旅遊資源——市旅遊局原副局長彭一萬提到,可以由政府牽頭,把老街巷這些獨特的資源進行梳理、整合,這是「拿過來」的過程,之後才能通過街巷遊導遊的講解等方式「拿出去」。­  除了資源的整合,線路規劃與主題設計也頻被受訪者提及。
  • 常熟這些老街巷變精緻了,不信?走著瞧!
    對於常熟的老街巷,你有哪些印象呢?
  • 隨太原蓮花落遊走太原老街巷(圖)
    萬壽宮巷保留的老建築。  太原道路改造,讓許多市民憶起那些老街巷,憶起逝去的時光。老太原都知道太原有東西南北八道門,街巷更是數不清,每條街巷都各有其獨特之處,如果你是個老太原,或者你對太原的老街有興趣,那麼請跟隨蓮花落《老街老巷老情趣》,遊走一下太原的老街巷吧。  至於蓮花落,大多數太原人對此並不陌生,但是說起其歷史可能不甚了了。蓮花落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唐五代的「散花落」,宋代被稱為「蓮花落」,是佛教勸善和募捐的形式,清乾隆年間興盛於北京,被叫作「晉中落子」。
  • 老濟南街巷-制錦市街
    老濟南街巷 制錦市街 作者 布建忠(小布丁)
  • 有內味~ 品一品獨屬於曇華林的創意!看武昌青年逐夢前行
    有的其實是無價的文化創意近日,35名文創青年代表一起走進曇華林,品味獨屬於曇華林的創意文化。體驗非物質文化館 參觀漢繡藝術館參會一行人首先聽取了曇華林整體規劃設計的講解,在基本了解曇華林的發展規劃之後,共同前往曇華林非物質文化體驗館,了解展廳中非遺作品的前世今生,包括有魯班鎖、剪紙、京劇臉譜等等。
  • 老五中、紅軍巷、石榴園……婺城老街巷再現「芳華」
    一條條曾經「老、舊、亂」的小巷,以最鮮明的特色或歷史印記為主題,通過環境治理、細節雕琢得以再現「芳華」,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添了一抹抹亮色。 但顯然,作為一條承載了無數學子青春記憶的老街巷,它不僅需要顏值,更需要注入承載歷史印記的靈魂。於是,今年初,天長巷被列入打造「特色示範街巷」名單。
  • 路過上海本地老街巷,在繁華都市走出復古老上海味道
    古老的街巷,帶著滿滿的時光的韻味,在車水馬龍的繁華街道裡,像是安然停留下來的一隅,有著緩慢悠然的節奏。在上海這座國際都市裡,走一走那些很有味道的絕美老街巷,帶你回到八九十年代的老上海。濃縮百年歷史的街:武康路如果來上海只有去遊覽一條街道的機會,相比很多老上海人都會首推武康路。
  • 熱乾麵、曇華林、小麋鹿、晚高峰!來了,都來了
    曇華林4月20日,武漢文化旅遊地標——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恢復營業。街區入口處設有專人專崗,遊客需出示健康綠碼、測量體溫、實名登記。檢測合格後,將獲得一枚健康隨身貼,可進入街區遊玩。曇華林恢復運營 呂夢丹 攝曇華林核心區運營方介紹,疫情防控期間,非遺館、漢繡館等室內場館暫不開放,目前街區每天接待遊客量不超過1500人,歷史優保建築採取限流措施,每棟每次同時進入不超過10人。目前,曇華林一期入駐商戶95%都已復工。
  • 成都不僅有錦裡和寬窄,這條被遺忘的老街巷才是真正的美食勝地
    春熙路、總府路、錦裡、寬窄巷子等等,都是外地遊客來成都瘋狂打卡的美食集散地,但是想要品嘗真正的四川當地美味,還是要去那些只有成都本地人才會光顧的美食街巷,比如這條隱藏在不知名角落的香香巷。知道成都香香巷的遊客不多,即便是成都本地人,也只有那些在成都生活裡很多年的人來知道這條美食街巷。
  • 走尋贛州老街巷攀高鋪,逝去的繁華熱鬧模樣仍很熟悉,看看怎樣
    不管城市大小都有一些我們最熟悉的街巷,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老街巷都已經告別了過去拿番熱鬧的景象。攀高鋪街即今天攀高鋪巷位於贛州市河套老區,它是著名的「三十六條街」之一,曾經是贛州老城區中規模最大的一條農貿街,維繫著附近成千上萬居民的飲食起居、柴米油鹽,然而那些熱鬧的景象永遠的一去不復返了。隨著舊城的改造拆遷過去進進出出的門現在已是永遠緊閉的門。
  • 江西老街巷長324米,在贛州城區中略偏北部,無人居住已成空巷
    當高樓大廈割裂了無垠的天空,燈紅酒綠迷醉了寧寂的夜晚,你是否還記得那些失落在繁華背後的老街巷?儘管一座城市能夠裝點得富麗堂皇、霓虹閃爍,但唯有那些古老質樸的白牆青磚、飛簷灰瓦,方才保留著這座城市深邃的歷史印記,見證著時代變幻歲月滄桑。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顧城。顧城的《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