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他的文章,就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他吧。
友情提示:本文1500字左右,閱讀需4-6分鐘
導語: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的需要,有很多老街巷已經離開我們而去,消失在歷史塵埃之中,追憶它們只能通過老照片了.
老濰縣城有一條老街,名字很有歷史底蘊,它叫做布政司街。單聽這名字,便知道這條街歷史悠久。 這條位於老濰縣城中心位置的老街,應是在老濰縣建城以後就有了。
在我們濰坊,還有這樣一些已消失的、即將消失的、已保留的、已經保護的老街巷(歡迎各位好友提供老街巷線索:位置、名字由來、歷史典故等)。
【布政司街】其名字的由來要追溯到明朝,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並將行省制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所以當時的山東省稱為「山東布政使司」。百姓還是習慣叫山東省,但這條街卻被叫做布政司街。
布政司街以前的牆面布政司街現在的文化牆面畫
因為兒時住在布政司街西邊的增福堂街緣故,小時候沒少在布政司街玩耍,由此對它也是很熟悉,又有感情,相比蕩然無存的增福堂街,幸好布政司街今天還存在著,有時還經常去溜達幾圈,以此找回那些兒時的點滴記憶。
最近發現布政司街的牆面煥然一新
以老濰縣記憶為主題的文化牆面畫
布政司街上曾經有不少名門大戶和豪華的明清古建築。濰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張家本支張雲衢,清代歷史名人陳介眉,濰縣工商界人士、致新商店經理譚筱齋,濰縣民主人士王振論,都曾在此居住。路北大院是明代布政司署所在地,民國年間為郵政局、青年中學、濰坊三中分院,街頭有著名的雙小廟等。
從濰城區東風西街與向陽路交叉口往南,再往西轉進一條僅容一輛車通行的小街,這就是布政司街。
不桑
五顏六色的幼兒園圍牆,大大小小的門頭商店,如果不是巷子盡頭藍色路牌上的「布政司街」四個大字,你很難想像這條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老街已是年歲悠長。
東風街與向陽路交叉口曾經是老濰縣城內的制高點,這裡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被稱為大十字口,從路口往南不足200米,有一個路口,當地百姓稱之為小十字路口。此路口往東是郭宅街,往西就是布政司街,再往西就是增福堂街。布政司街東頭是濰城城建公司,旁邊有個小飯店,往西走就是機關幼兒園,旁邊有個老街裡美食,再往西走就是老街裡酒店,然後到芙蓉街了。
布政司街與增福堂街東西相接,接口被南北走向的芙蓉街與羅家巷子斷開,路口往南是芙蓉街,往北是羅家巷子,羅家巷子有個遠近聞名的十鐘山房,就是萬印樓。現在已經不叫羅家巷子了,統一叫芙蓉街。
也許由於機關幼兒園的緣故,也許因為什麼種種原因,布政司街得以保留下來,只可惜與它東西相望的,比它歷史更悠久的增福堂街(這條街伴我走過多少難忘的童年時光),沒毀於戰亂烽火,沒毀於文革浩劫,卻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因為城區改造和學校擴建而拆毀一空,現在已是難尋其蹤、蕩然無存了,可惜,可惜了。
老街巷丨有多少人知道,
又有多少人了解。
這些消失的每一條老街巷背後,
似乎都有一段難以忘卻的記憶。
(部分圖片來自好友提供特別感謝)
本文內容如若引用轉載請告知我
如果提供街巷線索請私聊或留言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抄襲
一切不打招呼的轉載,視為侵權
如果你覺得此文不錯的話
可以轉發+點讚,十分感謝
如果喜歡他的文章,就關注他吧
喜歡記得來一個
愛我濰坊支持原創!感謝您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