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武昌曇華林

2020-12-22 老紀評歷史

曇華林是明朝洪五四年(1371年)武昌古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天老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明清時代,這裡曾是郡王府邸、軍隊營地、官府衙門、貢院書塾聚集地。

曇華林,在武漢無人不知,這段只有1.2公裡的青石路,一頭連著濃厚的人文歷史,一頭串起武昌的前世和今生。在該街區有52處百年以上近代建築,這裡雲集古城文化、自然文化、建築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等,承載著武昌厚重歷史滄桑之變。

現在我們說的曇華林街區,東起中山路,西至得勝橋,包括曇華林、戈甲營、太平試館、馬道門、三義村、花園山和螃蟹岬兩山在內的狹長地帶。

這裡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重要發祥地,是中國最早引進西方教育的地方,曾經誕生了中國近代第一所私人創辦的私立大學——中華大學,1952年學校原有系科分別劃入如今的武漢大學和華中師範大學。

曇華林32號曾是共進會領導人劉公舊居,當年在這裡帶領湖北工業學堂三位青年學生,設計製作了傾覆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面革命大旗——九星十八旗。這裡還有錢基博(錢鍾書之父)故居、石瑛故居、夏鬥寅故居散落在特色文藝小店之中,星羅棋布、相映成趣。

曇華林曾是華中地區近代外國傳教士最集中的地區,這裡有武昌第一座基督教堂——「崇真堂」。這裡也是武昌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外國領事館——瑞典領事館曾經所在地。

曇華林除了花園洋房外,在戈甲營還有兩棟百年老宅,依然保持著院落天井、四水歸堂等江夏民居的建築特色。在曇華林古今中外、中西合璧,讓曇華林成為近代建築文化「博物館」。

相關焦點

  • 老街記之曇華林——記錄老武昌城那些即將重建的回憶
    曇華林老街,東接中山路,西鄰老街得勝橋,南臨胭脂路,北靠鳳凰山。全長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擴建定型後逐漸形成的一條老街。曇華林因其周圍的藝術氛圍,和數百年的歷史人文底蘊,50多處百年建築,加上政府的扶持,正在逐漸稱為武漢著名的歷史文化景點。湖北中醫藥大學我們從中山路螃蟹甲出發探尋曇華林,從泛悅匯入口步行不到200米,是「湖北中醫藥大學」。
  • 有內味~ 品一品獨屬於曇華林的創意!看武昌青年逐夢前行
    曇華林裡有什麼?特色美食?古街郵局?百年建築?......有的其實是無價的文化創意近日,35名文創青年代表一起走進曇華林,品味獨屬於曇華林的創意文化。活動討論路演結束之後,多位青年代表就曇華林主幹道規劃、銷售產品重複率、「修舊如舊」原則、店鋪租金等問題與曇華林運營方代表王思進行交流,答疑解惑的同時,也為曇華林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份建議。
  • 國內旅遊:武漢「曇華林」——風味猶存的古老建築
    國內旅遊:武漢「曇華林」——風味猶存的古老建築一片老街區,勾起無數的回憶。位於武漢糧道區的一個老街道有著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很有名的曇華林,現在已經名副其實的成為一片古老文物般的存在。曇華林就在武漢市武昌區的西部,這裡離湖北中醫藥大學非常近,在周圍還有地處城牆內的花園山北麓與名城山。曇華林的歷史十分豐富,這片老街區長大概有1200米左右,在明洪武四年的時候就逐漸定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曇華林的老建築,感受一下內部的古老風韻。作為有著百年歷史的老街區,社會功能也十分完善,不論是醫院還是書店和教堂都比比皆是。
  • 武漢一文藝街區,幾十棟百年老建築,一磚一瓦都是老武漢的歷史
    其實,每一座旅遊城市都會有一條特別小清新的街道,而屬於武漢的,就叫做曇華林,我想一個林字就能夠看出這裡的一切那麼閒適與輕鬆吧,這也是武漢最為文藝的街區。這曇華林,就在武昌區的胭脂路。我是從中華路走小街巷穿胡同到的曇華林的,沒走幾百米,就能夠看到「曇華林」的道路交通指示牌,說來還有點不好意思,當時還不知道曇華林是一個什麼樣的景點,一位是一個類似公園的林子,所以即使看見了路牌加上路牌周圍的施工,腦子裡也是一頭霧水。後來問過了路人之後,才知道「曇華林」原來是民國時期保留下來的一條街道,就說是一條老街吧。
  • 曇華林核心區今起正式對外開放,布局非物質文化體驗館等八大文化品類
    曇華林被譽為活著的武漢近代史書,已成為江城新名片、文青聚集點、網紅打卡地。2005年,曇華林街區首次大規模修繕,2011年,武昌區又對曇華林東段進行道路改造和立面整治。2016年,武昌區啟動曇華林瑞典教區整治工程,對這一區域進行整體升級改造,經過3年多的施工建設,一期工程完工。臨近國慶長假,遊客們打卡又多了一個好去處。
  • 武昌胭脂路上的百年老房子
    滿街都是做衣服的店最近,隨著年齡已近耳順之緣故,對於胭脂路上為數不多的幾棟百年老房子情有獨鍾,每次經過都要特地彎一腳去看看,像遇見多年未曾謀面的老朋友一般,拉拉家常嘮嘮嗑。武昌的胭脂路南起武昌民主路,北抵花園山,與大名鼎鼎的曇華林比鄰而居。胭脂路因胭脂山而得名,以前老婆家的住房就在胭脂山上,這裡曾是武昌城北最高的山,海拔49.7米,比相對的蛇山還高10.7米(蛇山海拔39米)。
  • 武漢軍運會 千年古城武昌喜迎四方客
    從公元223年,東吳孫權築武昌城,開啟了武昌古城歷史。作為一個依山傍水、文化歷史厚重的美麗城區,武昌集中了武漢市主城區70%的風景名勝和革命勝跡,它就像一名居住在江城的出塵隱士,文化深藏內裡。「漢味小吃第一巷」戶部巷,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內,卻是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美食天堂,繁華的攤位經久不衰;提檔升級後的曇華林以其詩意而獨特的存在,託起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氣蘊,讓遊客們縱情文藝之中;都府堤紅色旅遊區等特色街區,吸引如織遊客慕名而來;農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舊居等名人勝跡,讓這座古城散發出不一樣的威嚴;東湖綠道等休閒娛樂新去處,成為遊客觀光休閒新去處。
  • 武漢一條文藝老街,復古別致極具小資情調,不少文藝青年慕名而來
    武漢一條文藝老街,復古別致極具小資情調,不少文藝青年慕名而來要說充滿了文藝氣息的地方,武漢真的有很多。不過武漢這一條文藝老街,復古別致極具小資情調,不少文藝青年都慕名而來。這就是曇華林,這條文藝老街始建於明清時期,毫不誇張地說,這裡的每一塊磚瓦都自帶不容忽視的文藝氛圍。雖然只有1200米的長度,但是這裡有著幾十棟有著百年歷史的古建築,這裡有著和武漢市區完全不同的感覺,古老而安靜,漫步其中感覺很是奇異。曇華林的建築都很有風情,所以許多攝影愛好者會慕名到此而來。
  • 老街巷:三義村與曇華林
    圖、文/何海威舊時的曇華林並不是一般的住區,無論是從現今地圖上鱗次櫛比的名人故居標註,還是老牆上掛滿的歷史建築保護牌子上就可知其一二。如果走進名為「三義村」的街區便逐漸顯現了老城區的氣息,牆皮斑駁,屋瓦陳舊,混合著各種自建的小屋,與現在曇華林光鮮的街景很不搭調。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是,這裡亦曾是一個時代居住水準最高的住宅區!在那樣一個光榮的年代裡,「在大廠工作」讓一代人為之榮耀。住在三義村在積玉橋工作的國棉紗廠工人,自五六十年代這批房屋統一建設時乃至更長的時間內,都是附近山坡上自建房屋者羨慕的對象。
  • 古時文脈興盛、如今文有盛名,武昌打造教育品牌新高度
    它是中國新式教育起源地,曇華林更是近現代教育的搖籃,血脈底蘊在此綿延。1912年5月13日,黃陂人陳時在武昌區曇華林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中華大學,校名取意「振興中華」。直到7年後,天津才出現國內第二所私立大學南開大學。在中華大學裡,誕生了諸如中共英烈林育南、施洋、哲學家馮友蘭等著名學生。武昌成為中國近現代教育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 扮靚「學在武昌」品牌!名校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喜迎辦學百年
    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校長汪擁軍在大會上以《薪火相傳賡續百年,守正創新再譜華章》為題致辭。他說,100年砥礪奮進,100年風雨兼程,實驗中學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為國為民,廣育英才。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發軔於清代重臣張之洞建立的近代新式學堂,1920年何膺恆先生闢武昌古城中明清貢院為校址創辦新學,100年來歷經風雨辦學不輟,引領著湖北乃至全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方向。
  • 旅行要趁早,武漢這條600年老街一旦拆完,如此黃鶴樓再也看不到
    但只有這麼一個視角,令我百看不厭,充滿歡喜——從600餘年的武昌老街得勝橋,一眼望去那具有千年歷史文化的黃鶴樓,頓覺人間因歷史而更煙火氣,歷史也因這份煙火氣,令人更為思考。雨夜黃鶴樓,我在得勝橋守候了多久。站在一家做門帘生意的老房子前,店裡的主人一直好奇地看著我,我已經連續兩個晚上守在這裡。
  • 剝皮寮:臺北百年老街的閩南緣
    剝皮寮:臺北百年老街的閩南緣 2018年03月27日 11:11   來源:福建日報
  • 臺灣苗慄縣竹南鎮基層政黨交流團參訪武昌
    臺灣苗慄縣竹南鎮基層政黨交流團參訪武昌 2012年11月27日 16: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27日武昌消息  日前,以國民黨苗慄縣第四區黨部主任委員林進明為團長的考察團赴武昌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參訪活動。
  • 武昌百年老巷 四衙巷
    1883年武昌地圖上的四衙巷鄧麗君唱到,「小城故事多」。同樣的,小巷也是有故事的。其實,哪裡沒有故事呢?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故事。進一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每個人(夭折的不算)的人生就是一篇長篇敘事故事。假如有那麼一臺超巨型計算機,可以把每個人的人生都記錄下來,隨時可調出觀看,那我們可以看到多少精彩的故事啊!
  • 曇華林英文石碑藏悽美愛情故事 英傳教士深情悼念亡妻
    網友「一人行」在武昌曇華林一位老者家中偶見一塊英文石碑並拍攝,又由網友「武昌克的少」翻譯成漢語:「在神的榮光感召下,創此病院,謹以此碑紀念溫尼弗雷德·麥卡爾。他在武昌期間,於這裡救死扶傷,人們戀此如家,其一言一行,仿佛基督再世。1901年7月25日」。本報10月26日曾作報導,懇求知情者提供相關信息。昨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高海波先生,通過關鍵詞檢索,查閱多個學術資料庫,從這個石碑裡,找出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藏在石碑裡的愛情高海波的尋找對象,一開始是Mcall (麥卡爾)。
  • 丹東的安東老街,一條好吃、好玩、好看百年的老街
    遼寧省丹東市安東老街,是一條集吃、玩、賞於一體的百年老街,老街分內街和外街兩部分,內街由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圍起來的封閉小街,古色古香,很有行色,這是西門。四個城門結構一樣。一進門便可看到老人為招攬顧客在向來往的行人表演。
  • 【家鄉的變化】百年老街中山路
    作者:寶寶知道 天使來過樂園圖片上的這條街就是青島的百年老街中山路。上世紀九十年代,這裡是青島最繁華的地方。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最高興的事情就是跟著大人們一起來這裡。因為那個時候,這裡是青島的商業中心。來的時候大人們都會給我買上兩件漂亮的衣服,買上一包可口的零食。
  • 天涯熱風: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天涯熱風: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文藝復興」 2014-07-05 16:30: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海口7月5日電 題:百年海口騎樓老街迎來
  • 賞美景看巡遊聽音樂 百年老街人氣旺
    市民遊客紛至沓來,在老街賞美景、聽音樂、看巡遊,共享和諧節日。9時許,記者來到中央大街,花香樹影與燈杆上懸掛的國旗交相輝映,渲染出濃濃的節日氣氛。此時,百年老街上已經是遊人如織。徜徉在中央大街,很多市民遊客驚喜地發現,經過前期改造提升的中央大街煥然一新。在改造後的老建築前人們紛紛拿起手機、相機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