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家一口鐵鍋,是遼金時期孤品,不願上交想拍賣,專家趕緊報警

2020-12-20 包子君盤點

在我國的五千多年歷史中,不僅流傳下來了很多的文化習俗,也流傳下來不少古董文物,但是在我國的近代,遭遇了危急存亡的難關,為此有不少的文物流傳海外,列強搶走了不少,後來日本鬼子來,又搶走了不少,這些被搶走的文物,有些已經回歸,但有些還仍然在海外流浪,回歸遙遙無期。

後來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政府也加大了對文物的保護力度,但是當時社會還不太安穩,尤其是到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會的盜墓賊很是囂張,再加上很多外國收藏家,漸漸意識到中國文物的價值,所以有不少人,都來我國收購寶貝。

這些人給出的價錢很高,所以那些盜墓賊就更加動心了,本來他們盜墓,就是為了換錢,哪管這些寶貝是賣給誰,所以在這段時間,我國有無數的墓地給發掘,很多文物被盜,雖然政府也加以管制,但仍舊有不少文物,被販賣到了海外。

當時政府也派專家,到各個地區去尋找寶物,因為有不少寶物,可能也流落到了普通百姓的手裡,百姓們不知其價值,就很容易破壞,或者是當廢品賣掉, 這種事情在我國,也發生過不少呢。

為了加大人們的認知力度,所以國家也開設了不少鑑寶節目,希望不了解的人們,家裡要是有什麼年代久遠的物件,都可以來鑑別一下,順別在節目中,就給大家講解了文物的知識,讓更多人意識到保護文物這個概念。

在節目中就有這麼一個老人,這個人叫做謝春生,他就想到自己之前挖地的時候,在自己家的院子裡翻出來一口大鍋,想著怎麼也是地裡出來的東西,雖然這東西,就像一口鍋,但是他猶豫了半天,也看到有些人手裡的文物,能賣出個幾十萬,反正去問一下,也不礙事,於是就帶著這口大鍋上了節目。

這件東西看起來,還真的就是一口大鍋,但是專家們還是仔細的鑑定了,鑑定的結果讓所有人都震驚了,因為這確實是一口鍋,但是是來自遼金時期的「三足鍋」,且這口鍋在歷史上的記載也不多,存在於世的也很少,可以說是件孤品,價值不菲。

這口

鍋的底部,已經有些被腐蝕了,但是並不影響其價值,因為太過珍貴,在一個老農手裡怕是無法好好保存,所以專家就建議老農上交,並且還會給他一些補償,但是這個人想要拍賣出去掙錢,堅持要拿走。

這麼一件孤品,專家也不忍心看著流落在外,於是報了警,最終在警察的勸說下,這個老農才把寶貝上交。

相關焦點

  • 朔州出土數口遼金時期鐵鍋
    5月19日,記者從朔州市新聞中心獲悉,近日,平魯區阻虎鄉一村民發現了數口古代鐵鍋,據平魯區博物館館長、文物管理所所長高平如初步判定,這些器物為遼金時期物件。 據發現鐵鍋的村民介紹,去年9月份,他在自家責任田耕地時,總共挖出大小不等的7口鐵鍋及一些零散件。
  • 農民修房挖出三足鍋,尋專家鑑定發生衝突,專家:出土文物要上交
    大家可能也有了解,在歷史當中,每一個朝代都是皇家掌管著大部分的財寶,特別到了清代的時期,修建了很多宮殿,珍寶也都放在了宮殿當中,但是後來晚清面對著西方的侵略,以及國內的動蕩的局勢,有一部分寶物也已經流失了,其中也包括一部分財寶流落到國外,還有一部分,流入到了尋常的人家,在當時那個年代
  • 老農挖出「三足鍋」來鑑寶,專家:國內獨一份,上交吧!驚動警方
    老農挖出「三足鍋」來鑑寶,專家:國內獨一份,上交吧!驚動警方在近代中國,關於中國的古玩收藏,確實有很多流落海外,一方面是溥儀皇帝在逃出皇宮之時,將很多寶貝分配給了太監宮女們拿到民間流落四方,另一方面是當時慈禧太后西逃,留下紫禁城偌大一個寶藏,西方列強開始瘋狂掠奪,將許多的中國寶貝全部帶到國外,所以建國之後幾十年間一直都有國寶回家的項目,關於中國古代寶貝被拍賣的新聞,也是一個接一個,不得不說這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
  • 馬未都:我勸朋友買下孤品官窯,他卻相信大專家,損失過億!
    馬未都:我勸朋友買下孤品官窯,他卻相信大專家,損失過億! 宋代有5大名窯,分別是哥汝定官鈞,其中最為神秘的,莫過於官窯了,此官窯並非是與民窯相對應的官窯,而是南北宋時期的一種宮廷瓷器,因為當年選取程序嚴格,稍有瑕疵都會被敲碎,所以存世量極少,能夠流傳到如今的,價格更是不可估計,從珍貴程度上,還要更甚於汝窯。
  • 湖北農民珍藏「三足鍋」,專家建議上交國家,農民說它是傳家之寶
    不過並不是說這些文物販子就是文物專家,他們中間也有許多人不認識文物。因此社會迫切需要專業的考古專家專門負責鑑定文物古董之類的,從而誕生了鑑寶節目。鑑寶節目的出現確實讓專家發現了許多從未耳聞的文物,不過在鑑寶節目中也發生過各種意外情況。
  • 天津博物館直播 身臨其境了解遼金時期的天津
    遼金時期是民族融合的重要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歷史社會發展對天津文化的起源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明清時期則是南北文化大交融的重要時期,天津自明代建衛築城,逐漸從一個軍事基地發展成為一座移民城市,這座運河城市的多元性與包容性形成了天津特有的城市文化。
  • 疑似遼金時期遺址,和平牧場考古有重大發現
    (王宇) 近日,國內7名歷史文化專家和民族及宗教文化專家齊聚和平牧場,圍繞轄區新發現的疑似遼金時期遺址開展歷史文化交流活動。據了解,這個牧場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現已被大慶市大同區確定的兩處歷史遺蹟為大同區半山遺址和小廟子遺址。
  • 《馨悟堂藏中國紙幣》孤品首次亮相誠軒秋拍
    《馨悟堂藏中國紙幣》孤品首次亮相誠軒秋拍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04日09:45   新華網北京11月4日專電(記者嶽瑞芳)記者從北京誠軒拍賣公司獲悉
  • 男子用27萬買來古董鑑定,卻一直不願露面,專家:躲起來也得上交
    男子用27萬買來古董鑑定,卻一直不願露面,專家:躲起來也得上交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裡面的錢也漸漸多了起來,很多人也度過了享受物質生活的階段,為了追求內心更深層次的滿足,所以不少的有錢人在全球各地的拍賣行上瘋狂的收購者,各種天價的古董字畫和一些藝術品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身份和情操
  • 使用鐵鍋要警惕 掉黑渣兒的鐵鍋需要趕緊更換
    使用鐵鍋要警惕 掉黑渣兒的鐵鍋需要趕緊更換 2012年12月05日15: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從一口鐵鍋看工匠精神
    對傳統商品和手藝的推崇,是要把精益求精、鑽研細節、止於至善的精氣神提取出來,注入今天的商品生產和服務中去  春節期間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捧紅了一口章丘鐵鍋。該分集播出後僅幾十分鐘,「臻三環」章丘鐵鍋網店的2000餘口庫存賣光,後續產生10萬口左右訂單,甚至有人直接到現場翻牆進廠買鍋……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新年後消費市場的首個風頭,被一口傳統鐵鍋搶去,背後饒有意味。  老物件煥發新生機,甚至帶起一波懷舊的節奏,章丘鐵鍋是熱點,但非孤例。
  • 8男子盜掘遼金時期古文化遺址盜走大量文物
    8人多次在北票市、阜新市對遼金時期的古文化遺址進行盜掘張某偉夥同他人盜掘的幾處地點,經遼寧省博物館鑑定:盜掘地點為遼金時期古文化遺址。遼金時期古遺址是受國家保護的古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張某偉等人盜掘的文物情況被被告人李某巖得知。李某巖在明知該古錢幣為盜掘所得的情況下,仍以19.4萬元的價格進行收購。而此前李某巖曾因盜掘古墓葬罪於2016年11月4日被彰武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
  • 孫家潭 |宋(遼金)元時期「謹封」押印一組
    宋(遼金)元時期「謹封」押印一組文/孫家潭圖4-1「謹封」一類用印,出現在古璽印發展的中古時期,以宋(遼金)元時代遺存的押印中最為多見,屬於一種專用印,其歸屬於「封緘印」範疇。宋(遼金)元時代「謹封」印遺存數量多,說明民間使用廣泛。  這組「謹封」押印均為朱文印,印紐扁平,質料青銅。此類押印是我藏品中的一個專題,多年來看到同類文字印就將其收入(包括八思巴字印),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幾十方。本文介紹的圖1印文為北宋時期古篆體,印文難於識讀。圖2「堇圭」為省文類型,印文中省略了「言」「寸」偏旁。
  • 山東老農家祖上是明朝狀元,祖傳「狀元卷」,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翻開歷史的篇章,我們不難發現英雄豪傑,不難找到滿腹詩書的才子,而文物正是這些人存在過的證據,它看似平平無奇,卻是讓無數人狂熱的無價之寶,山東老農家祖上是明朝狀元,祖傳「狀元卷」,現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 5·18國際博物館日,天津博物館直播帶你身臨其境體驗遼金時期的天津
    5·18國際博物館日,天津博物館直播帶你身臨其境體驗遼金時期的天津 2020-05-17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從一口鐵鍋看工匠精神
    對傳統商品和手藝的推崇,是要把精益求精、鑽研細節、止於至善的精氣神提取出來,注入今天的商品生產和服務中去       春節期間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捧紅了一口章丘鐵鍋。該分集播出後僅幾十分鐘,「臻三環」章丘鐵鍋網店的2000餘口庫存賣光,後續產生10萬口左右訂單,甚至有人直接到現場翻牆進廠買鍋……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新年後消費市場的首個風頭,被一口傳統鐵鍋搶去,背後饒有意味。   老物件煥發新生機,甚至帶起一波懷舊的節奏,章丘鐵鍋是熱點,但非孤例。
  • 一收藏者拿出清朝「龍床」展覽,專家說:上交吧,他:先給我8億
    因為一件真正的孤品帶來的回報,實在是太高了。就在13年前,有個收藏者從家裡拿出了一件稀罕玩意,拿到外面去展覽。這件寶貝就是以前皇帝的"臥龍之地"——龍床。這件龍床全身由沉香打造,重達三噸,一經展出就引起了全行業的軒然大波。專家鑑定後確認是真品無誤,於是建議他上交國家,以此來更好地保護這件文物,龍床的主人一聽,表示只要你拿出八億,我就賣給你。
  • 花1萬買本「破」書,轉手賣了2600萬,專家:建議上交!
    這個年輕人不死心,把他拿到文物局讓專家鑑定一下。專家經過仔細的比對,認為這是一塊來自千年之前的遼國時期的文物。這塊金牌的含金量不高,工藝製作也很簡單,但是上面的文字卻是無價之寶,對於遼國的研究很重要。專家建議這個小夥把文物上交,對方聽了後表示要考慮幾天。沒想到,等到專家再一次知道這塊金牌的消息的時候,險些氣到吐血。
  • 評論員觀察:從一口鐵鍋看工匠精神
    對傳統商品和手藝的推崇,是要把精益求精、鑽研細節、止於至善的精氣神提取出來,注入今天的商品生產和服務中去 春節期間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捧紅了一口章丘鐵鍋。該分集播出後僅幾十分鐘,「臻三環」章丘鐵鍋網店的2000餘口庫存賣光,後續產生10萬口左右訂單,甚至有人直接到現場翻牆進廠買鍋……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新年後消費市場的首個風頭,被一口傳統鐵鍋搶去,背後饒有意味。 老物件煥發新生機,甚至帶起一波懷舊的節奏,章丘鐵鍋是熱點,但非孤例。
  • 他手上戴的戒指價值上億,專家建議其上交國家,他卻回了6個字
    書中描述了清朝時國家保守、自給自足、夜郎自大,不願與外界交流。01那為什麼會閉關鎖國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前文提到的在康乾盛世,天子自認為本國資源豐富,不需要與外界交流就可以達到自給自足。他戴著上億的戒指,專家看後勸其上交,該男子淡定回了6個字。清朝滅亡以後,不計其數的珍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流到民間。這個男子戴的這枚戒指雕刻細膩,由白玉製成,是乾隆皇帝生前曾佩戴過的,其價值可想而知,專家曾估值它價值3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