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之路」幼兒園學中文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

  「兒童之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在做「找漢字」遊戲。劉軍攝

「你好,我叫法妮,請進,請坐!」

說這話的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郊外索蒙鎮「兒童之路」幼兒園年僅4歲的法妮。法妮學漢語還不足20個小時,但她已經可以坦然地和中國來賓進行情景對話了。

日前,記者到索蒙鎮「兒童之路」幼兒園採訪。索蒙鎮離布魯塞爾30多公裡,這裡的居民大多在布魯塞爾的國際機構、比利時政府和大企業工作,注重子女接受多元文化教育。索蒙鎮雖然遠離都市,但居民們積極支持幼兒園開設漢語課,「兒童之路」幼兒園是比利時三所開設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課程的幼兒園之一。

走進幼兒園走廊,記者就感受到濃鬱的「中國風」:牆上貼著孩子們繪製的中國國旗、為中國農曆雞年塗成各種顏色的大公雞,還有寫著「阿芭妮」「巴繼勒」名字的書法作品和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戲劇面具的畫片。

在大班教室內,中國漢語教學志願者竇向明老師告訴記者,幼兒園採取「全語境式教學」,老師授課全部使用母語,讓孩子們「浸」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記者觀摩了竇老師的中文課。老師首先拿出「人」「川」「雨」「木」「目」「囚」等字的繁體字和簡體字牌給孩子們講解漢字的演變,然後將所有的字牌混在一起讓他們找出字形不同卻意義相同的漢字。孩子們踴躍舉手上前找字,竟然沒有「失手」的。接下來是辨別顏色的遊戲。老師用漢語說出一種顏色,孩子們要在一盒五顏六色的棋子中找出相應的顏色,每當老師用中文說出一種顏色,孩子們便嘰嘰喳喳地說出法語詞,並搶著上前找出相應顏色的棋子。看著場面有些「失控」,老師便及時轉到第三個學習環節——將二胡、琵琶、箏和編鐘的圖片放在地上,讓孩子們聽音樂辨樂器。這個「遊戲」將聽覺、視覺、聯想力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比如,剛開始學習時,孩子們無師自通地將琵琶與吉他聯繫在一起,將二胡與小提琴聯繫在一起,經過老師的講解和聆聽不同樂器演奏的樂曲,讓孩子們熟悉中國樂器。這個學習環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有時音樂剛起就聽到有的孩子在「搶答」了。

雖然與孩子們在一起只有一個多小時,但記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不管是2歲至3歲的小班,還是4歲至5歲的大班,孩子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都充滿好奇和憧憬。5歲的男孩阿爾圖爾在課堂上最活躍,問他將來長大要做什麼?他的回答是:「去中國。」

據中國駐比利時使館教育處參贊陶洪建說,在歐洲推廣和促進漢語與中國文化教學是連接中歐人民的紐帶。比利時目前開設漢語課程的教育機構有126所,其中開設漢語課程包括中文翻譯專業的高等院校9所,中小學59所,學前教育機構3所,成人漢語教學機構45所,孔院6所,歐盟國際學校孔子課堂1所,此外還有其他3所漢語教學機構。可以說,各級各類漢語教學機構、孔院、孔子課堂已基本覆蓋比利時全境,有漢語學習需求者基本可以就近學習。

「兒童之路」幼兒園的漢語和中國文化教學只是比利時漢語教學的一個縮影。最近幾年,比利時的漢語教學和推廣方興未艾。例如,自2014年起,比利時法語區將漢語納入比中學教學大綱,計入中學生選修課學分,中小學開設漢語和中國文化課程的學校數量增多,漢語進入比利時國民教育體系,極大地促進了比利時學生學漢語的熱情。2016年,布魯塞爾荷語和法語兩所自由大學設立孔子學院後,人口只有1100萬人的比利時擁有6所孔院和一所設在歐盟學校的孔子課堂。按人口比例,比利時是歐洲孔院數量最多的國家。此外,漢魯汶大學和根特大學是比利時漢語教學的重鎮,漢語教學平穩發展。法語自由大學翻譯學院和蒙斯大學翻譯學院中文系加強實用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成為漢語教學的後起之秀,入學人數增加幅度超過傳統漢學系。比利時的漢語教學服務也在不斷完善,現有HSK漢語水平考試點兩個,並實現了「一年多考,上門送考」服務,漢語考試服務還覆蓋了法國北部和荷蘭南部地區。

積極支持和促成「兒童之路」幼兒園開設漢語和中國文化課程的園長蒂波女士告訴記者,雖然孩子們學習的漢語和中國文化知識還十分有限,但中國文化拓寬了他們的視野,開闊了他們的國際思維,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中歐友好的種子。這正是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意義所在。

(記者 劉軍)

相關焦點

  • 海外兒童學中文 寓教於樂花樣多(我愛學中文)
    原標題:海外兒童學中文 寓教於樂花樣多(我愛學中文)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據報導,在印度孟買,1到2歲兒童的家長早已紛紛尋找合適的華文培訓機構,以保證自己的孩子在掌握漢語上搶佔先機;在新加坡,當地的電視媒體合作推出了首個兒童華語教學頻道,以幫助獅城兒童學中文。
  • 學中文 OR 英文?這不是一道選擇題
    有的家庭因為由老人幫忙照看孩子,所以家裡說中文,甚至說的是方言;有的家庭覺得孩子以後反正在美國生活,英文學好最重要,所以全家都只說英文;還有的家庭認為孩子應該在雙母語的環境下長大,所以家裡父母一方說英文,一方說中文。我們都知道,在兒童的語言敏感期,孩子接觸到什麼語言,未來能夠成為母語水平的語言就是什麼。
  • 學中文 OR 英文?這不是一道選擇題
    有的家庭因為由老人幫忙照看孩子,所以家裡說中文,甚至說的是方言;有的家庭覺得孩子以後反正在美國生活,英文學好最重要,所以全家都只說英文;還有的家庭認為孩子應該在雙母語的環境下長大,所以家裡父母一方說英文,一方說中文。我們都知道,在兒童的語言敏感期,孩子接觸到什麼語言,未來能夠成為母語水平的語言就是什麼。
  • 兒童英語啟蒙之路 文字直播課堂通告
  • 學普成長之路 師幼精彩無限
    「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是國務院扶貧辦和教育部於2018年5月聯合啟動的教育項目,目的在於切實發揮國家通用語言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作用,加大教育脫貧攻堅力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而在涼山民族貧困地區,學齡前兒童通過該項目
  • 美國教育專家:華裔二代學中文貴在堅持
    美國教育專家:華裔二代學中文貴在堅持
  • 《打造幼兒園語言特色教學的成功之路》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重要工具,而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所以教育部在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第一次明確地提出重視兒童語言運用的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 新加坡調查顯示新華裔兒童使用中文頻率下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9月13日報導, 新加坡中文教研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加坡華裔兒童使用中文的頻率或有下降趨勢,在家中與父母用中文溝通的幼兒僅佔40%,大部分兒童用英語與兄弟姐妹及同伴溝通,所接觸的華文讀物、卡通節目和電腦遊戲的時間也遠不及英語的多。
  • 北京學樂國際幼兒園小朋友作品閃耀798兒童藝術節
    來源標題:北京學樂國際幼兒園小朋友作品閃耀798兒童藝術節 近日,以「創造讓我發光」為主題的798兒童藝術節畫展活動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拉開帷幕,北京山水文園學樂國際幼兒園小朋友的作品入選,榮獲「優秀作品獎」。
  • 兒童從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比較好
    從過去的初中才上英語課, 到現在的小學一年級開始普遍都開英語課, 發展到目前的雙語幼兒園。 在大城市裡, 家長們也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各種兒童的外教班, 培訓班都是人滿為患。 這還不夠, 很多寶寶都是從兩歲, 一歲, 有的還沒出生就開始實施英語胎教了。那麼, 孩子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比較好呢。這裡還是要弄清一個概念, 就是接觸英語和學習英語 是兩個非常不同的概念。
  • 探索奇妙的中文世界,「我會在中文學習之路上一直走下去」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對中國文化有著懵懂的印象,夢想著長大以後一定要學習中文,要去中國看看。但當我真的要學習中文的時候,我的父母卻不是很理解。他們認為中文很難,我卻覺得正因為這樣,我才能挑戰自己。而且,通過學習中文,我還能交到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所以我堅持要學習中文。
  • 中文不能丟 學習有竅門(學中文)
    家在英國的張彬彬(化名)最近有些煩惱,因為女兒從幼兒園回來,不再像往常一樣和她用中文交流,而多用英文。「從女兒出生我就堅持和她講中文,希望她記得自己的根,也希望她了解中國文化。但自從孩子上幼兒園後,周圍的老師、同學都講英文,她希望自己也講英文。」
  • 「棋」行一幼 滎陽市第一幼兒園走出象棋特色發展之路
    探 索 2010年10月份,經過調查研究,滎陽市第一幼兒園做出了走象棋特色發展之路的決定。幼兒園的年輕教師開始迷茫了。 「人家私立幼兒園都在教孩子背古詩學英語,這讓三四歲字還不識的孩子學下象棋,這不是胡鬧嗎?」不解的家長開始抱怨了。 「象棋教育是一項專業性、邏輯性都很強,很枯燥的課程,在三至六歲孩子中開展,難度很大。」教育專家善意的提醒到。 頂著質疑和壓力,趙園長和她的團隊開始象棋特色教育之路的探索嘗試。 科學制定教育目標。
  • 日語中文末兒童用語
    日語中文末兒童用語。
  • 深圳這所純美式幼兒園加州兒童會,家長報名擠破頭!
    在深圳上國際幼兒園,不是學費貴就是國籍有限制,而這所幼兒園不僅沒有任何招生限制,而且外教全天帶班,純英語教學環境!它就是純美式國際幼兒園——兒童加州會!園所雖不大,招生年年爆滿!2012年起創始人移居美國,由某外企高管(是以前就學某兒童的家長)接手管理。加州兒童會憑藉多年辦學理念和管理經驗,將美國幼兒教育理念與中國國情相結合,以原版美國學前教材為藍本,輔以中文優秀幼兒教材,逐步摸索出一套「中西合璧」的教育方法。
  • 星二代上雙語幼兒園一年16萬:學英語靠砸錢?
    星二代們上的天價幼兒園被曝出,其中大都是英語授課,雙語教育。那普通人家的孩子上不了那麼昂貴的學校,他們的英語學習就會打折扣嗎?而孩子學不學得好英語關鍵點真的在於幼兒園嗎?
  • 學中文,來坎培拉華夏中文學校吧!
    華夏中文,Canberra Chinese School,坎培拉家長孩子的首選!最快、最好地學中文! 非中文背景、中文背景,總有一門中文課適合你!去年華夏提供了網上教學,最大程度減少了疫情對中文學習的影響。學校的口號是「最快、最好地學中文」。招生對象是五歲以上具有普通話基本聽說能力的中小學學生。學校採用美國著名中文教育專家馬立平博士為海外華人兒童量身定做的《中文》系列教材,由具有豐富海外教學經驗和經過馬立平中文認證的老師任教。教材和課程生動有趣,學習效果顯著。學習四年左右基本掃盲。
  • 湖北部分幼兒園教學內容超小學:學100以內加減法
    「前不久去一家幼兒園考察,看見中班的孩子已經在學100以內的加減法了!」昨日,湖北省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研討會在武昌召開,來自我省各地區的近200名幼兒園園長和教育專家、學者探討我省幼教改革創新之路和存在的問題。省學前教育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彭兵指出,一些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內容已經趕超小學二年級了。  越懂教育越不敢辦幼兒園  有一句話常在年輕父母的嘴裡念叨:「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中文時代到來:德國不學中文就是跟不上時代,全英國開始學中文!
    但實際上,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在逐漸的攀升,就如英國和德國一樣。德國提出學中文就在4月底的時候,德國FDP領導人克裡斯蒂阿就用了一段中文開場白,他說:在社會和經濟位於不斷變化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按照目前的情況,我們的孩子不光要學習英語還要學習中文」。當然外國人逐漸的認識到中文的重要,並不僅僅是德國率先提議這麼做。
  • 大馬華小附屬幼兒園受歡迎 友族家長盼子女學中文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大馬社會普遍有越來越多友族同胞認同華文教育,不僅華小,就連華小附屬幼兒園的友族學生人數也在激增,對友族家長而言,他們不望孩子考獲多好的成績,只求孩子多學一種語言,以望孩子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