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與朱元思書》(含答案)

2020-08-28 三能語文

八上《與朱元思書》比較閱讀

(一)

【甲】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

【乙】宜都記曰:&34;所謂三峽,此其一也。

(《宜都記》節選)

【注釋】①形容:形體和狀態。②多所像類:有很多類似某種什麼東西的形狀。③冬春:冬春之交。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互相邈(高) B.鳶飛庚天(代詞,……的人)

C.兩岸高山重嶂(連詞,不譯) D.其石色形容(通&34;,顏色)

12. 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首段以&34;統領全文,二、三兩段分承&34;和&34;兩方面描摹,脈絡分明。

B.【乙】文中作者描寫了長江三峽中長達百多裡的西陵峽的壯觀最象。

C.【甲】【乙】兩文內容上均寫景,但兩文的文體卻不相同:一文為 &34;,一文為&34;。

D.【甲】【乙】兩文都採用託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分別描摹富春江、長江兩岸的峽谷套觀,寄託了作者厭倦官場政務,縱情山水的高雅志趣。

13.把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

14.【甲】【乙】兩文都屬於寫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烘託,請從【乙】文中找出側面烘託的句子加以賞析。(2分)

答:

(二)

[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與朱元思書》)

[乙]僕去月謝病⑴,還覓薜蘿⑵。梅溪⑶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⑷,孤峰限日⑸,幽岫⑹含雲,深溪蓄翠。蟬吟鶴唳⑺,水向猿啼,英英⑻相雜,綿綿⑼成韻。既素重⑽幽居,遂葺宇⑾其上,幸富菊花,遍饒竹實⑿。山谷所資,於斯⒀已辦⒁,仁智所樂⒂,豈徒語哉? (《與顧章書》 吳均)

【注】⑴謝病:因病而自請退職。 ⑵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薜,蘿,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辭》:&34;後以此代指隱士的服飾。⑶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 ⑷森壁爭霞:陰森陡峭的峭壁與天上的雲霞爭高。 ⑸限日:遮擋住陽光。 ⑹幽岫:幽深的山穴。⑺ 唳:鳴叫。⑻英英: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⑼綿綿:形容聲調悠長。⑽重:這裡是嚮往的意思。 ⑾葺宇:建屋舍。葺,修建。 ⑿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幸好菊花、竹實很多。富,充裕。偏,特別。饒,豐富,竹實,又名竹米,狀如小麥。菊花、竹實,都是隱士所食之物。⒀於斯:在這兒,指石門山。⒁辦,具備。 ⒂仁智之樂:意思是,佳山秀水為仁人智士所喜愛。《論語·雍也》:&34;

1.解釋下面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猛浪若奔 ( ) (2)猿則百叫無絕( ) (3)窺谷忘反( ) (4)豈徒語哉(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1)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 山谷所資,於斯已辦。

3.兩文都運用了化靜為動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靜止的重山疊嶺之狀寫活的句子。

甲文是

(甲文該句同時也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突出了山的什麼特點?);

乙文是 。(4分)

4.甲文中有一句與柳宗元《小石潭記》裡&34;的意思相近,請寫出來,並說說這些句子在寫法上有什麼妙處。(4分)

5.乙文中體現了&34;這一旨趣的句子是 。(2分)

6.兩文中都描寫了山中的各種聲音,有什麼表達作用?(2分)

這兩篇山水小品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2分)

(三)

[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與朱元思書》)

[乙]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裡。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為清絕: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有刪節)

註:①羅紈(wán):絲織品。②午未申:指午時、未時、申時三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③夕舂:夕陽。

13.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 作:

③梅花為寒所勒 勒: ④山嵐設色之妙 設:

14.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譯文:

②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譯文:

15.甲、乙描寫的對象各不相同,但是兩位作者卻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請從對待風景和對待世俗社會兩個角度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四)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語段,完成10-13題。(14分)

【甲】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節選)

【乙】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tiáo)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gāo),麥隴朝雊(gòu),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王維《山中與裴迪秀才書》節選)

注釋:①青皋:青草叢生的水岸邊。 ②雊(gòu):野雞鳴叫。 ③天機清妙:思想情趣與眾不同。 ④不急之務:閒事,這裡指遊山玩水。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勢競上( )(2)鳶飛天者( )(3)白鷗翼( )(4)倘能我遊乎( )

11、請用&34;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然 是 中 有 深 趣 矣!

1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

(1)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2)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

13、同為書信,【甲】【乙】兩文寫作目的有何不同?(4分)


(五)

【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乙】自雲陽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樹叢生,涼樾低蔭。沿港而西,竹籬映水,古屋參差。時疏雨乍過,新筍解籜①,薔薇盛開,人語不傳。惟聞山鳥喚晴,草蛙鳴動而已。

村之側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鍾。壘石其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盤山。其峰蓋慶忌塔②之址也。

峰之陽不數步,下視懸崖百尺,石壁繞池,壁如玦,池如鏡,如奩③初啟然。遂徇崖而下,臨水坐。坐甫定,忽有聲自壁內出,各肖其人之聲。同遊人相顧錯愕。始知陸士雲所記&34;,驚疑景況,語極真也。隨山東折,即港之陽。土阜隆然起者為金祝④墓。其廟在港南小屋水橋上。

嗚呼,昔年血戰之地,今日徒見山高水深,惟留此叢祠,報賽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選自《晚清文選—雲陽洞北小港》,有刪改)

【注】①解籜(tuò):脫殼。②慶忌塔:塔名。③奩(lián):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勝、祝威的合稱。金兵攻打杭州時,兩人串軍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敵眾,英勇就義。⑤報賽:祭祀。⑥勤事:盡職。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從( )流飄蕩 (2)互相軒( )邈

(3)急湍甚( )箭 (4)負( )勢競上

(5)即港之陽( ) (6)自雲陽洞口北( )行四十步 (7)臨( )水坐

2.翻譯下列語句。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4)壘石其上,若棋局然。

(5)其峰蓋慶忌塔之址也。

3.【甲】【乙】兩文劃線句,描寫的角度和內容有異曲同工之處,請簡析。

4.【甲】【乙】兩文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

八上《與朱元思書》比較閱讀 參考答案

(一)答案:

11.A【解析】本題A中的&34;在這裡是&34;的意思。故選A。

12.D【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及寫法相關知識,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結合相關的語句,辨析正誤。【乙】文只是單純的寫景遊記類散文,並沒有託物言志,故D表述不正確。

13.①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②猿猴鳴叫的聲音非常清厲悽婉,在山谷間迴響著,清越不絕。

【答案】側面烘託的句子:用&34;來烘託山之高;用&34;三峽秋景的清寒幽靜。

《與朱元思書》譯文: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地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裡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樹密而綠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於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宜都記》翻譯:江水又向東流去,經過西陵峽。《宜都記》裡說:&34;所說的三峽,這就是其中之一。

(二)參考答案:

1.(4分)(1)飛奔的馬 (2)停 (3)返回(答&34;、通&34;、同&34;均可)。 ⑷空(各佔1分)

2.(4分)(1)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於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 (2) 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在這裡都已具備。

3.甲文句子是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甲文該句同時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化靜為動,突出了山的峻峭。乙文句子是森壁爭霞,孤峰限日。

4.句子是遊魚細石,直視無礙。這些句子都是從側面 寫出了水的清澈,同時也寫出了魚的可愛,讓人流連忘返。

5.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6.一方面襯託山谷的幽靜,一方面奏響一支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交響曲,令人無限神往。

7.抒發了作者愛慕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與顧章書》譯文:我上個月因病辭官,回到家鄉尋找隱居的地方。在梅溪山的西面,有座石門山,那陰森陡峭的崖壁,爭著沐浴朝夕的霞光,拔地而起的孤峰,遮擋住了天上的日光,山洞幽暗,銜著朵朵白雲,溪水深深,呈現出翠綠的顏色。蟬兒吟唱,白鶴啼叫,水聲淙淙,猿猴哀鳴,這些聲音在一起,是那麼的和諧、動聽,奏成了連續不斷的天籟音韻。我既然一向嚮往隱居,於是就在山上蓋了間房屋。有幸有各式各樣的的菊花,遍地長滿的竹實,都是山裡隱居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在這裡都已齊備。《論語》上所說的&34;,難道是一句空話!

(三)參考答案:

13.(4分)①奔:飛奔的馬。②作:發出。③勒:約束,阻止。④設:著,塗。

14.(4分)①(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②這種快樂(只能)留下來給山中的僧人和遊覽的客人享受,怎麼能夠對那些庸俗的人說呢?

15.(4分)寄情山水、熱愛山水,欣賞大自然之美,洗掉內心的塵垢,保持一份內心的清淨和獨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種避世、避俗的心態。

《與朱元思書》譯文: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地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裡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樹密而綠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於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晚遊六橋待月記》譯文:西湖景色最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裡最美的是早晨的煙霧,是傍晚的山嵐。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氣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開放,景觀更是奇特。石簣多次告訴我:&34;我當時迷戀著桃花,竟捨不得離開湖上。 從斷橋到蘇堤一帶,綠草成煙,紅花似霧,瀰漫二十多裡。歌吹的聲音,如風陣陣傳來;仕女的粉汗,如雨紛紛落下;羅衫紈褲的遊客,多於堤畔的草,真是豔麗極了。 然而杭州人遊覽西湖,卻僅在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五時之間;其實湖光翠綠之美,山嵐顏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陽未下時才最濃豔。 月景的美,更是難以形容。那花的姿態,柳的柔情,山的顏色,水的意味,更是別有情趣韻味。這種樂趣,只能留給山中的和尚與識趣的遊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說呢!

(四)答案:

10、(1)憑藉(依靠,依仗)(2)至(到) (3)舉起(抬起,展開)(4)跟隨(隨從,跟著,隨著)(每空1分)

11、然∕ 是 中∕有深 趣 矣! (2分)

12、(1)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時那樣陰暗。(2分)

(2)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難道我能把邀請你當作閒事嗎? (或如果不是你情趣與眾不同,我怎麼會以這遊山玩水的閒事來邀請你呢?)(2分)

13、【甲】文借景來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嚮往和自己不熱 衷功名利祿,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2分)【乙】文邀請裴迪共賞山中美景,委婉希望他不要熱衷功名、留戀仕途。(希望他在仕隱的抉擇上保持清醒的認識和超脫的態度。)(2分)

《山中與裴迪秀才書》翻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溼了青 草地,麥田裡雉鳥在清晨嗚叫,這些景色離現在不遠了,(您)能和我一起遊玩嗎?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難道我能把邀請你當作閒事嗎?而這當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

(五)答案

1.(1)跟、隨 (2)向高處伸展 (3)超過 (4)憑藉 (5)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6)向北 (7)靠近

2.(1)(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地向東或向西漂流。(2)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3)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4)石頭堆砌在上面,像棋局一樣。(5)這座山峰大概是慶忌塔所在的地方。

3. 【甲】【乙】兩文劃線句都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甲】文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描寫,突出山的高峻、雄奇、翠綠、幽靜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山水的讚美與喜愛之情。 【乙】文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描寫,突出了山險、水清、境幽的特點。

4. 【甲】文抒發了作者對富春江優美景色的讚美與喜愛之情,以及嚮往自然,淡泊名利厭棄塵俗的心態。

【乙】文抒發了作者對雲陽洞一帶的山水之景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戰爭的感嘆,對像慶忌、金祝等英雄的讚頌,同時也表達了對百姓們對英雄或英雄精神漠不關心的憤慨。

《與朱元思書》譯文:風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地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裡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遊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樹密而綠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於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晚清文選—雲陽洞北小港》譯文:

從洞口向北走四十步,有一個小港。港灣邊上花木叢生,樹蔭清涼,蔭蔽低處。沿著港灣向西行,竹籬笆倒映在水中,古老的房屋參差不齊。這時稀疏的小雨剛下過,新生的竹筍破皮而出,薔薇花盛開,沒有人的說話聲傳出。只聽見山中的鳥兒在晴天歌唱,草地的青蛙鳴叫活動而已。 村的旁邊有山,其中有一座石頭山峰像倒扣的大鐘。 石頭堆砌在上面,像棋局一樣,俗名。這座山峰大概是塔所在的地方。 山峰之南沒有幾步,向下看有百尺懸崖,石壁環繞著水池,石塊像玉玦,水池如鏡子,就像梳妝匣剛剛打開一樣。於是我沿著崖壁向下走,靠著水邊坐下。剛剛坐穩,忽然有聲音從石壁裡傳出,都像是人的聲音。同遊的人互相回看,感到驚訝。才知道陸士說所說的&34;,這令人驚訝怪異的景象,所說的是極其真實的。隨著山往東拐彎,就是港口的北面。土丘高高隆起的地方,是金勝、祝威的墳墓。他們的廟在港口南面的小屋邊水橋上。 啊,當年浴血奮戰的地方,現在只看到山高高地矗立,水深深地流淌,只留下這叢林中祠堂,祭祀之時(人們)互相奔走,村裡的老人小孩,他們也懂得盡職就會有收穫嗎?(於是我)嘆息著回去了。

相關焦點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孟子三章》(含答案)
    八上《孟子三章》比較閱讀(一)【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齊王使使者問趙威王后。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34;使者不說,曰:&34;威後曰:&34; (選自《戰國策•齊策》)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三峽》(含答案)
    八上《三峽》比較閱讀〖一〗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完成6——9題【甲】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節選自酈道元《三峽》)[乙]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記承天寺夜遊》(含答案)
    八上《記承天寺夜遊》比較閱讀(一)【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①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從甲乙兩文中,你能感受到蘇軾怎樣的情感或者是怎樣的精神品質?請分別加以概述。(四)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3~15題。【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答謝中書書》(含答案)
    《答謝中書書》比較閱讀【一】【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乙】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拓展閱讀《孟子三章》(含答案)
    八上《孟子三章》拓展閱讀(一)蘇武牧羊律①知武②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③。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盡。拓展閱讀《孟子三章》(二)慎其所處 答案:B2.譯句: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謹慎地選擇與自己交往的人。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4.交朋友要謹慎。要交益友,不交損友。
  • 權威解讀 | 陳恆舒: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與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
    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與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陳恆舒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自使用以來,其新特點、新變化一直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關注,而其中的文言文部分又是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 陳恆舒: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與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自使用以來,其新特點、新變化一直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關注,而其中的文言文部分又是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但從筆者近年來外出培訓、回訪的情況來看,很多語文教師的關注點仍然集中在文言文篇目、注釋的變動上,對於教材的編寫理念則不甚了了,在教法上我行我素,難以將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任務落到實處。這不能不說是令人遺憾的。
  • 八年級語文下冊讀讀寫寫詞語彙總
    初中語文文言文常見文言虛詞(也附有實詞)用法一覽表 | 乾貨日本專家:大部分人戴口罩等於沒有戴,實驗結果震驚了!!!2020「新冠疫情」作文題目近百個,範文+標題+時評彙編【最新】七年級下冊語文必背古詩文朗讀(原文+譯文)八年級下冊語文必背古詩文朗讀(原文+譯文)九年級下冊語文必背古詩文朗讀(原文+譯文)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第1-5課微課+知識點+同步練習八年級語文(上)第1-5課微課+知識點+同步練習
  • 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文言文倒裝句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文言文之文言文倒裝句,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倒裝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賓語前置)   (2)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賓語前置)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 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檢測卷(A)(含答案)
    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檢測卷(A)(含答案)期末檢測卷A 一、積累運用(27分)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初中語文文言文常見文言虛詞(也附有實詞)用法一覽表 | 乾貨【名師密談】2018中考的散文閱讀與高分攻略【名師密卷】2018中考閱讀語文試卷(附有答題卷)
  • 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七年級為文白合編,即一個單元內既有文言文又有白話文,這主要是考慮到與小學的銜接,以及便於初學者通過比較認識文言文的特點;八九年級文白分編,每冊有兩個獨立的文言詩文單元(九年級上冊為一個),這主要是考慮到文言文和白話文的語言特點、教學起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差異,到一定階段集中學習更有利於文言語感的培養。多年以來的實踐也證明,這種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 生物老師:八年級綜合測試題,中考都會考(含答案),拿去練習吧
    八年級生物是學生學習生物的一個階段之一,對於學生來說,想要學好生物,就要多練習題,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的時候考出好成績。下面給大家分享的是八年級生物綜合測試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45分鐘,一節自習課的時間就能完成,還附有參考答案,可以給孩子收藏起來,讓孩子有時間的時候練習一下,這對他們複習生物很有幫助的。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1-6單元每課知識梳理,暑假銜接預習必備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1-6單元每課知識梳理,暑假銜接預習必備語文是一門比較複雜的課程,而初中階段的語文相比小學又增加了不少難度,學習初中語文的關鍵就在於積累,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多做積累,隨著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 八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上學期月考知識點總結,孩子早看早得分
    除了應對月考的三步走,花花老師還為初二的孩子們準備了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月考知識匯總——《八年級12月月考知識匯總》。【七年級(初一)請查看昨日文章;九年級(初三)的月考資料明天將會奉上,各位家長稍微等待一下哦!】
  • 人教版 | 初中語文7-9年級文言文一詞多義匯總
    初中文言文詞語一詞多義歸類(七年級上冊)
  •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第三單元評估卷(含答案)
    七年級(上)語文第三單元學習評估卷201910.班級: 姓名: 學號: 得分:溫馨提示:本卷滿分100分,限時90分鐘。請先在規定位置填寫好個人信息;然後認真仔細讀題,做到卷面整潔,書寫清楚。祝你一路暢通!一、語文知識積累(17分)1.認真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答題。(5分)隨著創城工作的不斷深入,舟山越來越美。
  • 初中語文:課外文言文30篇精選(附答案),7-9年級學生務必要做
    初中語文:課外文言文30篇精選(附答案),7-9年級學生務必做一遍 文言文閱讀是中高考語文中的必考題型。它考察的知識點,分為課內文言文和課外文言文,但即使是課外文言文也是是符合課程標準的,並沒有超出考綱之外。因此,這就不僅要求同學們要將課堂內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課外,還要求同學們注重平時積累。
  • 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專項訓練25篇(含答案),練完3年不扣分
    在初中階段,我們就要接觸到文言文這部分內容,而對於這部分的一個學習也讓學生們感到非常的惱火,覺得它是我們整個初中語文學習最難的一個地方,因為文言文這塊的學習晦澀難懂,在理解這塊非常的吃力,但是它又是我們不得不掌握好的。
  •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初中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題(12分)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裡(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
  • 初中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及答題技巧指導
    我們廣西這幾年的初中語文考試,從七年級到九年級,不管是平時考試還是中考,課外文言文是經常考的一種題型。這類題的特點是比較短小,通常是通過一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或者一個歷史人物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可謂小故事中隱含著大道理讓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不但學到了知識,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箭雙鵰,我覺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