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記承天寺夜遊》(含答案)

2020-08-14 三能語文

八上《記承天寺夜遊》比較閱讀

(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度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予初十日到郡,連夜遊虎丘①,月色甚美,遊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於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 (李流芳《遊虎丘小記》)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鐸:懸於簷下的風鈴。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月色人 木蘭當織 B.然終不山空人靜 徐公不君之美也

C.時風鐸 隔篁竹,水聲 D.生平過虎丘才兩道不通,度已失

2.句子中&34;字的用法和&34;中&34;字用法相同一項是( )(2分)

A.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B.萬鍾於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 D.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3.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答:

4.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2分)

不 復 飲 酒 亦 不 復 談 以 靜 意 對 之

5.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6.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2分)

答:

(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亭以雨名,誌喜也……

予至扶風①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木,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之陽,其佔為有年②。既而彌③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⑤客而告之,曰:&34;曰:&34;&34;曰:&34;&34;

(蘇軾《喜雨亭記》)

【注釋】①]扶風,即鳳翔府,今陝西鳳翔府。蘇軾時任鳳翔府判官,於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②雨麥,上天下麥子。岐山,今陝西岐山縣。佔,佔卦。年,年成。有年,指豐收。人們不知道雨麥是不是&34;,所以佔卦。③彌,滿。彌月,整月。雨,下雨(動詞)。④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⑤屬,酌。屬客,指斟酒給客人喝。⑥薦,重。荐饑,重複地遭到饑荒。⑦優遊,疊韻連綿字,從容不迫的樣子。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_____ ②懷民亦未寢 寢:______

③誌喜也 志:_____ ④雨麥於岐山之陽 陽:_______

2.將【乙】文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

答:

3.【甲】文沒有直接寫友情,但可從字裡行間看出。請你找出相關句子並作簡要說明。

答:

4.(1)貫穿【甲】文的線索是

(2)【乙】文的題眼是

5.【甲】【乙】兩文表達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三)

閱讀下面兩篇古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漲不時洩,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34;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34;卒長曰:&34;率其徒持畚鍤②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於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節選自《宋史•蘇軾傳》)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 )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②( )知徐州

(2)下面句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 )   

A.竹柏影也 B.蒼顏白髮,頹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C.吾在,水決不能敗城 D.朝夕陰,氣象萬千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從甲乙兩文中,你能感受到蘇軾怎樣的情感或者是怎樣的精神品質?請分別加以概述。

(四)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3~15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34;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③雜揉,屠沽④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⑦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遊》)

【注釋】①上元:農曆正月十五。②儋州:蘇軾被貶之地,現屬海南。③民:指漢族。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34;。 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釣魚:韓愈曾在詩中借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之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3.下列句中加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遂至承天寺 遂:於是,就 B. 懷民亦未寢 寢 :睡覺

C. 有老書生數人來過 過:經過 D. 歸舍已三鼓矣 鼓:動詞,擊鼓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

A.欣起行 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 B. 放杖笑 強飲三大白

C. 予欣然從 山間朝暮也 D. 相與步中庭 皆以美徐公

15.下列對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甲文&34;八個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B.乙文中&34;是笑韓愈被貶後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隨遇而安。

C.甲、乙兩文分別用凝練的筆墨描寫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華景象、祥和淳樸的民風。

D.甲、乙兩文都表現了作者被貶後抑鬱不能排遣,追求解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五)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度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王子猷居山陰①,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③,忽憶戴安道④。時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經宿⑦方至,造門⑧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日:&34; (選自《世說新語 任誕》)

[注釋]①山陰:今浙江紹興。②皎然:潔白的樣子。③左思《招隱詩》,表現隱居的樂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縣名,今浙江嵊縣。⑥就:拜訪、訪問。⑦經宿:一整夜。⑧造門:這裡是到門口的意思。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 )起行 (2)念( )無與為樂者

(3)相與( )步於中庭 (4)但( )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用現代漢語寫出&34;的意思。(2分)

答:

3.作者發揮奇特的想像,用了兩個新奇的比喻來描寫月色。請你寫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關於描寫&34;的詩句或語句嗎?(2分)

答:

4.兩段文字都寫了月色、月夜,請說說它們什麼異同點?(3分)

答:

5.兩段文字都是寫的夜找好友,請比較他們的異同點?可從目的、原因、結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慮)3分)

答:

==================================

八上《記承天寺夜遊》比較閱讀 參考答案

(一)答案

1.D 2.A

3.懷民在還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

5.用比喻來描寫夜色。積水喻月光,藻荇交橫喻月下竹柏影。 6.月色美好;幽靜(意思對即可)

《記承天寺夜遊》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遊虎丘小記》翻譯:我在初十便到了郡中,當晚就遊覽了虎丘。月色很美,遊人也還不多,風吹過亭子月光灑落在樹間,偶爾有一兩隊歌女吹笙點綴,並不使人厭惡。但還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時,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我曾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頂的釣月磯上,天色昏暗,無人來往,只聽到懸於簷下的風鈴聲,看到佛燈在靜夜之中若隱若現。還有今年春天,我和無際一起在這裡拜訪仲和。半夜之時,月亮出來了,不見人影,我們一起盤膝坐在石臺之上,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著,便覺得悠然之間心與周圍清淨之情景同在了。我一生中造訪虎丘,也就這兩次見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聲遠作詩云:&34;說的真對啊!

(二)答案:

1.①念:考慮、想到; ②寢:睡覺③志:記④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

2.官吏們在院子裡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夫們在田野裡一起歡笑。

3.句子: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此時張懷民果然也沒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隨後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賞月。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

4.(1)賞月(月光)(2)喜(1分)

5.甲文表達了作者悲涼苦悶、豁達樂觀的複雜心情,乙文表達了作者關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悅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喜雨亭記》【譯文】

這座亭子用雨來命名,是為了紀念喜慶之事……

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開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開鑿了一口池塘,引來流水,種上樹木,把它當做休息的場所。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麥雨,佔卜此事,認為今年有個好年成。然而此後整整一個月沒有下雨,百姓才因此憂慮起來。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們認為下得還不夠;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連三天才停止。官吏們在院子裡一起慶賀,商人們在集市上一起唱歌,農夫們在野地裡一起歡笑,憂愁的人因此而高興,生病的人因此而痊癒,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於是我在亭子裡開酒宴,向客人勸酒而告訴了這件事,問他們道: 五天不下雨可以嗎? 他們回答說: 五天不下雨,就長不成麥子了。 又問 十天不下雨可以嗎? 他們回答說: 十天不下雨就養不活稻子了。 沒有麥沒有稻,年成自然荒廢了,訴訟案件多了,而盜賊也猖獗起來。那麼我與你們即使想在這亭子上遊玩享樂,難道可能做得到嗎?現在上天不遺棄這裡的百姓,剛有旱象便降下雨來,使我與你們能夠一起在這亭子裡遊玩賞樂的,都靠這雨的恩賜啊!這難道又能忘記的嗎?

(三)【答案】:

(1)①但:只 ② 徙:調任 (2)D

(3)①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②派官吏們分別在城牆各處守衛,最終保全了徐州城.

(4)甲文:表達了被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更有豁達的情懷.乙文:臨危不懼、以身作則、善於指揮、足智多謀、公而忘私、親民愛民等。

《宋史•蘇軾傳》參考譯文:【乙】蘇軾調任徐州.黃河在曹村附近決堤,在梁山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斷上漲不久就要洩進城裡,城牆即將被衝毀,城裡的富人爭著逃出城去避難。蘇軾說:&34; 於是將富民們趕回城中。蘇軾到武衛營,把卒長叫出來說:&34;卒長曰:&34;於是率領他的士兵拿著畚鍤出營,修築東南方向的長堤,堤壩從戲馬臺起,末尾與城牆相連。雨日夜不停,沒有受損的城牆只有三版。蘇軾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經過家門也不入,派官吏們分別在城牆各處守衛,最終保全了徐州城。

(四)【答案】:

13.【答案】 C 【解析】題考查文言實詞。C項&34;是一個多義詞,可解釋為&34;&34;&34;&34;等,而這一句的意思是&34;,所以&34;應是&34;的意思。

14.【答案】 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A項中的&34;分別是&34;和&34;;B項中的&34;都&39;&34;之&34;代詞,他們&34;結構助詞&34;;D項中&34;分別是&34;和&34;。

15.【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D項中兩文都&34;不正確,從甲文最後一句、乙文&34;一句可知,作者的心情是達觀的。

《書上元夜遊》翻譯:己卯年元宵節,我當時在儋耳。有幾個老書生來拜訪我,說:&34;我高興地答應了。走到了城西,進入了和尚的住所,經過了小巷,只見漢人和少數民族住在一起,殺豬的,賣酒的,市井裡人熙熙攘攘,回到家中已經三更了。家裡的人閉門熟睡,鼾聲響起,一覺醒來又睡去。(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麼是得,什麼是失呢?蘇過問我為什麼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韓愈釣魚沒有釣到,還想要到更遠的地方釣魚,卻不知道在海邊的人也未必能釣到大魚。

(五)答案:

1.(2分)(1)愉快地,高興地(2)想,思考(3)共同,一起(4)只是

2.(2分)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各種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3.(2分)明月幾時有,……;月有陰晴圓缺,……;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千裡共嬋娟。

4.(3分)兩段文字都寫出了月光的皎潔,運用了側面描寫;(A)段描寫的詳盡些,運用了擬人的手法。(B)段描寫的粗略些。

5.(3分)兩段文字都表現了他們那種曠達的胸襟,都是觸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文文字為了找好友一起遊玩,找同樂者,最終找到了;乙文注重找的過程,是想念好友,最終沒找到。

《世說新語 任誕》譯文: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裡大雪紛飛,他一覺醒來,推開臥室門,命僕人斟上酒。看到四面皎潔的雪光,於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詠起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懷念起戴安道。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遊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34;

相關焦點

  • 部編文言文系列《記承天寺夜遊》中考題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16.對下面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組是(3 分)( )A.①古來共談 共:共同 ②高峰入雲 入: 聳入B.①五色交輝 交:交相 ②四時俱備 俱:都C.①猿鳥亂鳴 亂:紛亂 ②沉鱗競躍 競:爭相,爭著D.①蓋竹柏影也 蓋: 只是 ②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大概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實錄
    師:首先請同學們齊讀題目生齊讀:記承天寺夜遊師:讀音準確,大家聽老師讀一遍,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生4:記和寺後面停頓時間長,夜遊讀得很輕,還拖長了。師追問:為何夜遊讀得輕、拖長?生4:體現夜的安靜,心情的悠閒生再齊讀(要求讀出夜的靜謐):記/承天寺/夜遊(輕聲,靜謐)
  • 記承天寺夜遊
    (二)熟讀誦讀,理解作品意境。(三)感受作者落寞的複雜心境,領悟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反覆誦讀,理解作品意境。(二)難點: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同樣,宋朝大文學家蘇軾更是用他那凝練的筆墨,在《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為我們描繪,點染出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下面就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同遊承天寺,在墨香中感悟作者的情懷吧。(板書課題:記承天寺夜遊)(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疑難字詞。)2.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指出不正確,出錯的地方。)
  • 2020語文試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①,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②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於城。
  • 《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與答案
    記承天寺夜遊測試題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裡見到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_________的苦悶心情。  ⑵......
  • 【王芳專欄】《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讓我們共同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設計意圖:開頭導語對蘇軾的生平作簡單的介紹,同時也交代了本文的寫作背景,讓同學們更容易和作者的心靈碰撞。)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古文味道。1.自由讀課文,學生結合課文下注釋,(要求讀準字音)。2.指名學生讀,不正確的指出。3.老師範讀。4.學生齊讀。
  • 《記承天寺夜遊》專題練習優秀筆記&專題練習
    上周寫了有關《記承天寺夜遊》的一些雜感,詳見:記承天寺夜遊——兩個中年男人的月下清歡本周就附上配套優秀筆記&
  • 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詞類活用   1、相與步於中庭。步:散步,名詞作動詞。   二、古今異義   1、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古義:只。今義:但是。
  •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朗讀,帶你漸入佳境
    師:今天老師就與大家一起,共同欣賞大文豪蘇軾筆下這篇精美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解題:信息:時間、地點、事件、體裁(通過變題明確遊記)師:通過題目我們明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那麼,夜遊人物是誰?
  • 《記承天寺夜遊》聽課有感
    今天第二節語文教研組聽了陳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公開課,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承天寺夜遊,遊什麼呢?蘇軾與張懷民在承天寺欣賞月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學生很自然地找出「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的句子。讓學生加嘆詞「呀」或者「啊」,讀出欣喜愉悅之情。老師補充一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由此句可以看出蘇軾與張懷民是怎樣的朋友?引導學生加嘆詞「哎」,讀出悲涼無奈之感。可以看出他們是志同道合,同命相連的朋友。
  • 2019年石家莊中考語文文言文《記承天寺夜遊》考點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課文下面注釋: 1、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
  •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點複習+試題精練
    記承天寺夜遊一.文學常識。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孟子三章》(含答案)
    八上《孟子三章》比較閱讀(一)【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6分)(1)七裡之郭 ( ) (2)委而去之( )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天下順之( ) (5)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 (6)使者未說( )2.用&34;為文中兩個畫橫線的句子標出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1)天 時 不 如 地 利。 (2)歲 亦 無 恙 耶?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 人教版八年語文《記承天寺夜遊》原文、注釋、譯文、習題及答案
    請大家多關注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蘇軾 【朝代】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
  • 八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上學期月考知識點總結,孩子早看早得分
    除了應對月考的三步走,花花老師還為初二的孩子們準備了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月考知識匯總——《八年級12月月考知識匯總》。【七年級(初一)請查看昨日文章;九年級(初三)的月考資料明天將會奉上,各位家長稍微等待一下哦!】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三峽》(含答案)
    八上《三峽》比較閱讀〖一〗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完成6——9題【甲】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節選自酈道元《三峽》)[乙]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 早讀8:高考背誦:《愛蓮說》《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助記] 點明夜遊的起因與時間。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期末考試複習草案
    名師領你學語文 語文不用愁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複習計劃一、複習內容: 1、熟練掌握1、2、4、5單元重點詞語的讀音、寫法及意義。重點文言文:《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得道者多助》《富貴不能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愚公移山》一般文言文:《與朱元思書》、《周亞夫軍細柳》4、現代文重點要求: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概括文章內容和理解文章的主旨,會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答謝中書書》(含答案)
    《答謝中書書》比較閱讀【一】【甲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乙】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與朱元思書》(含答案)
    八上《與朱元思書》比較閱讀(一)【甲】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