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實錄

2021-02-19 鳶都初語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實錄

濰坊濱海國際學校 初中部 王璐

一、導入

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是這樣評價蘇軾的。他說蘇軾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物」。簡單來說,就是像蘇軾這樣的人物,世間絕無僅有,唯此一個!古往今來,對蘇軾給予高度評價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而蘇軾在暮年時回首一生,卻是這樣評價自己的。

生齊讀:             

                     自題金山畫像

[ 宋 ] 蘇軾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師解讀:我已心如死灰,這一生像舟兒般漂泊不定,你若要問我平生的功業在何方,那大概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了吧。同學們,從中你讀出了什麼感覺?

生1:蘇軾感覺一切都無所謂了。

生2:絕望的感覺。

師:若要問我平生功業,我恐怕會想到自己最成功的最輝煌的時刻,可蘇軾反其道而行,

老師倒是讀出了些許的自嘲、自我調侃的意味。——板書:自嘲

師:無獨有偶,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中,作者同樣用些許自嘲的口吻評價了自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找一找。

生齊讀: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誰找到了那個詞?

生3:閒人。

師追問:你從字面上理解是什麼意思?

生3:清閒之人。——板書:清閒

師:作者為什麼要這樣來評價自己呢?難道「閒人」二字還有什麼別的意味?

出示ppt——學習目標

師:讓我們一起帶著這個疑問走進這篇僅有85個字的小品文,通過反覆誦讀,展開聯想與想像,感受作者筆下的「閒」景,體會作者抒發的「閒」情。

師:首先請同學們齊讀題目

生齊讀:記承天寺夜遊

師:讀音準確,大家聽老師讀一遍,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生4:記和寺後面停頓時間長,夜遊讀得很輕,還拖長了。

師追問:為何夜遊讀得輕、拖長?

生4:體現夜的安靜,心情的悠閒

生再齊讀(要求讀出夜的靜謐):記/承天寺/夜遊(輕聲,靜謐)

(一)尋「閒」友

師:本文中的閒人,除了蘇軾還有一個,叫做張懷民。我們先來看看作者尋「閒」友的句子,誰願意讀一讀?

生5讀: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師:讀音準確,也注意了節奏,但情感上還可以讀的更有味道。

師:我們來嘗試這樣做。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文意,劃分節奏,參考給出的語氣詞,當然不局限於這些,討論每一句用什麼語氣情感來讀。找一位同學來說一說,讀一讀。

關鍵詞:喜悅、大喜過望、遺憾、急切、平靜、無聊、沮喪、悠閒等

生6讀

(二)賞「閒」景

師:佳月常有,知己難尋。讓我們一起隨兩位好友賞賞閒來之景吧。請找出描寫庭下之景的句子。齊讀。

齊讀: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請同學們看看我們賞的是什麼景?

生7:描寫了水中的景色。

生8:描寫積水中的藻、荇。

生9:還有竹柏的影子。

師引導: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10:描寫月光。

師追問:有沒有描寫水中景色。

生10:沒有,因為寫的是庭下如積水空明。如代表的是像,說明沒有水。

師:既然寫的是月光,我們不妨給蘇軾改改。

男生讀:庭下月光清澈,月光下竹柏影交橫。

生11:不可以,這裡把月光比作水,寫出月光清澈的像水一樣透明。連水中的藻荇都能看得很清楚。更加生動形象。

師:寫月卻不見一個月字。需要你靜心體會,帶著一種神秘感。

齊讀:(讀出空靈、神秘、夢幻)

 

師:看來這樣改不合適,老師又覺得有幾個字多餘,想刪掉,句式上更整齊。

女生讀:庭下如水空明,藻、荇交橫,竹柏影也。

生12:積字說明水不是薄薄一層,有厚度,月光充盈、滿滿的。

生13:水中的藻荇師飄動的。師補充:更有動態美。

師提示:在《狼》中,曾學過「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生14:蓋表是一種猜測,大概是,說明作者也不確定。

師引導:庭下如同積水般清澈,你看,裡面還有藻、荇在飄動,哦!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呀!

生14: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齊讀:(讀出感嘆、動感、恍然大悟)

(三)抒「閒」情

師:面對如此空靈的美景,與知己漫步庭間,蘇東坡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齊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是啊,夜夜有月,處處有竹柏,這樣尋常的景色,隨處可見,只是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讓我們回到課堂最初的問題。(找到最初找到「閒人」的學生)除了有些自嘲的意味,還有別的理解嗎?

生15:蘇軾是能夠樂於發現平常景色中的美的人

生16:蘇軾被貶官了依然能邀著好友與賞景,說明他是樂觀的人。——板書:樂觀

師:當老師讀到這一句時,不自覺的想起了的唐伯虎在《桃花庵歌》中的幾句詩: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我寧願醉死在花酒之間,也不願卑躬屈膝於車馬之前,那些達官顯貴儘管高高在上,但和我們相比,我卻覺得他們在地,我們在天。沉醉於花酒之間的快樂,你們整天庸庸碌碌,哪裡感受得到?我卻樂得清閒,盡情享受!

蘇軾夜夜有月、處處有竹柏,可是我們這份閒情雅致,你們可無福欣賞!你讀出了什麼?

生17:慶幸自己是清閒的人。師補充:有一份自得之意——板書:自得

生齊讀:(要求讀出一份自得之意。)

(四)知「閒」人

師:好一幅浪漫的月下之景!林語堂說蘇軾是月夜的遊蕩者。明月是溫柔的、多情的。多少個寂靜的夜晚,它皎潔的月華輕輕撫慰著這個難眠之人的心。我們進一步認識一下這個「閒人」。

生18:元豐二年,蘇軾因「謗(bàng)訕(shàn)朝廷」之罪,被投入監獄,史稱——烏臺詩案。師:文辭對皇上、朝廷不敬,那的確是大罪!

師:蘇軾為何獲罪?

生19:弟弟蘇轍用一句話點明了真相:東坡何罪之有?獨以名太高。

生20:他的才情讓那些遠不如他的卑劣文人一擁而上,在通宵辱罵與嚴刑摧殘中扣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師:於是,遠謫黃州,悽苦的生活就此開始。

師:而餘秋雨卻說:

「蘇東坡成全了黃州,黃州也成全了蘇東坡。」——餘秋雨

為何說是成全?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他在黃州時寫過的一首詩詞。

生齊讀:      

           行香子·述懷    宋·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師:幾時歸去,作個閒人。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黃州偏僻荒涼,蘇軾卻隨遇而安,在城東開墾一塊坡地,帶領家人種田、成了自食其力的東坡居士,過著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生活,正如剛剛那位同學所說,蘇軾就是這樣一個面對困境依然能夠達觀豁達之人。

師:讓我們帶上對這位「閒人」表達的「閒情」的理解,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師讀題目,生齊讀: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誦讀至此,我們當銘記於心。

生21:挑戰有感情背誦。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     ,     ,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

生22:挑戰有感情背誦。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     。念無與為樂者,      。懷民亦未寢,       。庭下            

如      ,      ,      。      ?      ?                  。

生23:挑戰有感情背誦。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     。念      ,      。       ,       。庭下            

如      ,      ,      。      ?      ?                  。

 

師:歷經磨難的蘇東坡,在苦楚之地依然能保有一份閒情逸緻,活的瀟灑達觀,才情與忠義兼具,也許,正是這樣的人生際遇造就了這樣一個「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人物」。

推薦閱讀:

主題叢書第三冊《書臨皋亭》和《書上元夜遊》

【板書設計】

 

            

 

相關焦點

  • 記承天寺夜遊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反覆誦讀,理解作品意境。(二)難點: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一)導入1.學生課前預習作業展示:課下收集與月亮有關的古詩詞。
  •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朗讀,帶你漸入佳境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遭貶謫後複雜的幽微難言的思想感情和曠達的心境。教學方法:(層次性)朗讀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用具:多媒體師:今天老師就與大家一起,共同欣賞大文豪蘇軾筆下這篇精美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解題:信息:時間、地點、事件、體裁(通過變題明確遊記)師:通過題目我們明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那麼,夜遊人物是誰?
  • 【王芳專欄】《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文章韻味。2.積累: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的含義。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教學重點】1.誦讀。2.指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現象。【教學難點】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 早讀8:高考背誦:《愛蓮說》《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助記] 點明夜遊的起因與時間。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記承天寺夜遊》聽課有感
    今天第二節語文教研組聽了陳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公開課,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承天寺夜遊,遊什麼呢?蘇軾與張懷民在承天寺欣賞月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學生很自然地找出「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的句子。讓學生加嘆詞「呀」或者「啊」,讀出欣喜愉悅之情。老師補充一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由此句可以看出蘇軾與張懷民是怎樣的朋友?引導學生加嘆詞「哎」,讀出悲涼無奈之感。可以看出他們是志同道合,同命相連的朋友。
  • 部編文言文系列《記承天寺夜遊》中考題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16.對下面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組是(3 分)( )A.①古來共談 共:共同 ②高峰入雲 入: 聳入B.①五色交輝 交:交相 ②四時俱備 俱:都C.①猿鳥亂鳴 亂:紛亂 ②沉鱗競躍 競:爭相,爭著D.①蓋竹柏影也 蓋: 只是 ②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大概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點複習+試題精練
    記承天寺夜遊一.文學常識。
  • 《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與答案
    記承天寺夜遊測試題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裡見到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_________的苦悶心情。  ⑵......
  • 《記承天寺夜遊》專題練習優秀筆記&專題練習
    上周寫了有關《記承天寺夜遊》的一些雜感,詳見:記承天寺夜遊——兩個中年男人的月下清歡本周就附上配套優秀筆記&
  • 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詞類活用   1、相與步於中庭。步:散步,名詞作動詞。   二、古今異義   1、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古義:只。今義:但是。
  • 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能簡不繁,當豔不讓 ——評王雨冰老師《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王雨冰【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和互學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記承天寺夜遊》(含答案)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乙】予初十日到郡,連夜遊虎丘①,月色甚美,遊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於此。
  • 文本解讀|教材更應是學材 ——臺灣、大陸教材中的《記承天寺夜遊》比較研究
    二、蘇軾原本解衣欲睡,為什麼又改變心意,到承天寺夜遊?三、文中「水中藻荇」與「庭下竹柏影」有什麼關係?題解: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是一篇記敘文。承天,寺名,在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宋神宗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文是蘇軾被貶至此地後,與友人張懷民夜遊承天寺,有感而發所寫的一篇短文。
  • 人教版八年語文《記承天寺夜遊》原文、注釋、譯文、習題及答案
    請大家多關注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蘇軾 【朝代】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
  • 2019年石家莊中考語文文言文《記承天寺夜遊》考點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課文下面注釋: 1、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
  • 2020語文試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①,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②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於城。
  • 《記承天寺夜遊》(八上複習)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蘇軾【原文】
  • 高考必背篇(初中)14《承天寺夜遊》
    【情景默寫】15、《記承天寺夜遊》1、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一句,描繪了一個空明澄,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主旨句)3、作者遊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 3.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大全
    第3節: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時期。文章僅80餘字,卻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對澄澈空明的月色進行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也透露出他在貶謫中隨緣自適、自我派遣的曠達和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