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

2021-02-19 張磊初中語文名師工作室

一、學習目標

(一)藉助注釋疏通課文,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的含義,理解課文大意。

(二)熟讀誦讀,理解作品意境。

(三)感受作者落寞的複雜心境,領悟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反覆誦讀,理解作品意境。

(二)難點: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生課前預習作業展示:課下收集與月亮有關的古詩詞。

 2.導語:從大家的展示結果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古往今來,月亮始終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一輪明月牽動了無數詩人的悠悠情思,他們藉助明月或寄託離愁別恨,或表達美好祝願。同樣,宋朝大文學家蘇軾更是用他那凝練的筆墨,在《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為我們描繪,點染出了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下面就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同遊承天寺,在墨香中感悟作者的情懷吧。(板書課題:記承天寺夜遊)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疑難字詞。)

2.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指出不正確,出錯的地方。)

3.師配樂(春江花月夜)範讀。(注意字音,停頓,節奏,重音,體會作者的感情。)

4.請個別學生作示範性朗讀。(讀流暢,注意停頓,略微舒緩,體現出作者的情感。)

5.學生配樂試著誦讀。(抑揚頓挫,有古文韻味,內容較熟練。)

師過渡:我們在剛才一遍遍的誦讀中和作者蘇軾並其好友張懷民一起初步領略了承天寺庭院月夜的美景,還是清代學者王國維先生說的好:「一切景語皆情語。」那年那月作者究竟想要藉助月光抒發怎樣的情感呢?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出示課件)

6.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簡介作者: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其詞開豪放派新風。

寫作背景:元豐二年,蘇軾由於和當時主張革新,實行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一貶被貶,後被貶為黃洲團練副使,「不得籤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職無權的閒官。元豐六年,其友張懷民也被貶黃洲,寓居於承天寺,本文就寫於這一時期。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試著獨立翻譯課文,圈劃出疑難字詞,然後同桌之間交流疑難,無法解決的舉手示意。

2.學生結合導學案自學8分鐘,師出示課件以推火車的方式檢查自學效果。

(1)解釋詞語

遂:於是,就 。念:考慮, 想到。  相與:共同、一起。

蓋:原來是。   但:只是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2)翻譯句子

念無與為樂者。

譯: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

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譯: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3.解析課文  品味情感

   學生精讀課文,獨立思考(也可同桌交流)導學案第二部分的幾個問題並自由展示學習效果:

(1)作者本來是要「解衣欲睡的」,卻為什麼會「夜遊承天寺」且只尋張懷民?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師明確:月色太美 ,作者無事務忙身,閒的無聊。所以會「欣然起行」,夜遊承天寺。又因為被貶,沒人敢,無人願與作者交往,除了遭遇相同的好友張懷民。從中體現了作者的孤獨,苦悶,及能寄情與自然美景的淡然。

(2)作者所見夜色如何?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師明確:所見夜色「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前者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後者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中愈見其靜,一正寫,一側寫,寫月而不見月,層層設喻,別出心裁,從而將清美的月光寫到了極致。

(3)文中點明主旨的是哪一句?你如何理解作者自稱「閒人」?

師明確:點明文章主旨的句子:「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閒人」的理解:因閒,作者入夜即睡,因閒,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因閒,與張懷民步於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那麼仔細,那麼認真。冬夜出遊賞月的更是只有「吾兩人」因為別人都是忙人。作者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貶謫的悲涼,對功利之人的輕視,和自我排遣的曠達及自嘲的複雜意味都包含其中了。

五、拓展延伸 升華主旨

  同學們,蘇軾即便身處逆境依然醉心、流連於月夜美景,在我們的人生之路上也難免會出現起起落落,溝溝坎坎,我們又將如何呢?比如今天,我們怎樣才不辜負這一層林盡染、獨具魅力的深秋季節呢?是啊!明月不老,經典不朽,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忙著追求,忙著工作,迷失在富貴中,迷失在患得患失中,行走匆匆的腳步不經意間忽略了太多美麗的風景。讓我們讀一讀蘇軾吧,願我們的心靈能在詩人筆下,在江山風月中趨於寧靜,從而更加豁達、從容。

六、作業布置

   1、完成導學案課後鞏固部分。

 2、收集、欣賞蘇軾的其他詩詞。  

七、板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

 

          月美       人閒

 

灑脫      豁達

   

 

相關焦點

  •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實錄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實錄濰坊濱海國際學校 初中部 王璐一、導入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林語堂在
  • 早讀8:高考背誦:《愛蓮說》《記承天寺夜遊》《送東陽馬生序》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助記] 點明夜遊的起因與時間。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記承天寺夜遊》聽課有感
    今天第二節語文教研組聽了陳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公開課,課堂氣氛活潑有序,承天寺夜遊,遊什麼呢?蘇軾與張懷民在承天寺欣賞月色,是什麼樣的心情呢?學生很自然地找出「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的句子。讓學生加嘆詞「呀」或者「啊」,讀出欣喜愉悅之情。老師補充一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由此句可以看出蘇軾與張懷民是怎樣的朋友?引導學生加嘆詞「哎」,讀出悲涼無奈之感。可以看出他們是志同道合,同命相連的朋友。
  • 部編文言文系列《記承天寺夜遊》中考題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16.對下面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組是(3 分)( )A.①古來共談 共:共同 ②高峰入雲 入: 聳入B.①五色交輝 交:交相 ②四時俱備 俱:都C.①猿鳥亂鳴 亂:紛亂 ②沉鱗競躍 競:爭相,爭著D.①蓋竹柏影也 蓋: 只是 ②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大概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朗讀,帶你漸入佳境
    師:今天老師就與大家一起,共同欣賞大文豪蘇軾筆下這篇精美的散文《記承天寺夜遊》。解題:信息:時間、地點、事件、體裁(通過變題明確遊記)師:通過題目我們明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事件,那麼,夜遊人物是誰?
  • 《記承天寺夜遊》知識點複習+試題精練
    記承天寺夜遊一.文學常識。
  • 《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與答案
    記承天寺夜遊測試題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本文選自《_________》,作者。(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裡見到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_________的苦悶心情。  ⑵......
  • 《記承天寺夜遊》專題練習優秀筆記&專題練習
    上周寫了有關《記承天寺夜遊》的一些雜感,詳見:記承天寺夜遊——兩個中年男人的月下清歡本周就附上配套優秀筆記&
  • 【王芳專欄】《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一、導語設計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擔任過30個官職,遭貶17次,坐過130天監牢。然而,他一生豁達樂觀,晚年貶謫海南,這已是十足的流放。而此時,他年事已高,疾病纏身,且不適應那裡的氣候。於是他平靜地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墳墓。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詞作代表蘇軾。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
  • 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語文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詞類活用   1、相與步於中庭。步:散步,名詞作動詞。   二、古今異義   1、但: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古義:只。今義:但是。
  • 初中語文八年級上文言文比較閱讀《記承天寺夜遊》(含答案)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乙】予初十日到郡,連夜遊虎丘①,月色甚美,遊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於此。
  • 文本解讀|教材更應是學材 ——臺灣、大陸教材中的《記承天寺夜遊》比較研究
    二、蘇軾原本解衣欲睡,為什麼又改變心意,到承天寺夜遊?三、文中「水中藻荇」與「庭下竹柏影」有什麼關係?題解: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是一篇記敘文。承天,寺名,在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宋神宗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文是蘇軾被貶至此地後,與友人張懷民夜遊承天寺,有感而發所寫的一篇短文。
  • 人教版八年語文《記承天寺夜遊》原文、注釋、譯文、習題及答案
    請大家多關注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蘇軾 【朝代】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代表作品有《水調歌頭·中秋》、《赤壁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記承天寺夜遊》等
  • 2019年石家莊中考語文文言文《記承天寺夜遊》考點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課文下面注釋: 1、選自《東坡志林》,此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
  • 2020語文試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①,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②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於城。
  • 《記承天寺夜遊》(八上複習)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蘇軾【原文】
  • 高考必背篇(初中)14《承天寺夜遊》
    【情景默寫】15、《記承天寺夜遊》1、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一句,描繪了一個空明澄,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2、表達作者微妙複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主旨句)3、作者遊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 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能簡不繁,當豔不讓 ——評王雨冰老師《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王雨冰【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和互學
  • 3.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大全
    第3節:部編版語文八上《記承天寺夜遊》複習知識點《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時期。文章僅80餘字,卻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對澄澈空明的月色進行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也透露出他在貶謫中隨緣自適、自我派遣的曠達和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