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重點
一、能欣賞言簡意深的小品文章。
二、學習借景抒情的表達技巧。
三、培養欣賞自然之美的能力。
課前預習
一、農曆十月屬哪一個季節?文中賞月的共有幾個人?
二、蘇軾原本解衣欲睡,為什麼又改變心意,到承天寺夜遊?
三、文中「水中藻荇」與「庭下竹柏影」有什麼關係?
題解:
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是一篇記敘文。承天,寺名,在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宋神宗元豐三年(西元1080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文是蘇軾被貶至此地後,與友人張懷民夜遊承天寺,有感而發所寫的一篇短文。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寫庭院中的月色,借著如水月光、竹柏疏影抒發感觸,文句簡潔,詩意盎然。
作者(略)
課文·注釋(略)
注釋共有10個。
課文賞析: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貶謫黃州時,在困苦境遇中所寫一篇短文。全篇僅有83字,像一則日記,似乎信手拈來,毫不經意,卻通過對月夜美景的描寫,流露出作者在貶謫生涯中,隨遇而安的豁達心境與浪漫情懷。
全篇分為三個段落。先敘事,繼寫景,後抒懷。首段敘事,道出夜遊的時間、地點和緣由。接著,寫庭中景色,只有三句,卻展現高妙的想像力,用澄澈透明的積水形容月光的清朗,用水中柔擺的藻荇,比喻月光下竹柏影的搖曳,寥寥數筆,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月夜圖,具有一種雋永而潔淨的美。
文中抒懷一段,尤其意味無窮,唯有具備閒適的心境才能在平常的事物中發現美。蘇軾與張懷民同樣仕途不順,卻可以忘懷得失,擺脫俗務,才能有此閒情雅興,來欣賞這美好的夜色。全文自然流暢,意境高雅,傾訴著詩人灑脫的襟懷。
問題討論:
一、本文包括敘事、寫景、抒情三部分,請分別指出來。
二、本文題目中有「夜遊」兩字,你認為哪些語句是照應「夜」哪些語句是照應「遊」?
三、文末「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表達出怎樣的感情?請加以說明。
應用練習:
一、植物成語練習:「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句中以水中柔擺的「藻荇」,比喻月光下竹柏影的搖曳多姿,平常我們也會用與植物有關的成語來描繪人、事、物,請你將下列成語,填入適當的句子中。
內容略
二、詞語解析:推敲下列各題的文意,然後選出最適當的詞語,將它填入()中。
內容略
三、資料搜尋:如果要收集有關蘇東坡的資料,你可以參考下列哪一些書籍?(多選題)
參考選項:(甲)《唐詩三百首》 (乙)《宋史》 (丙)《史記》 (丁)《中國文學史》 (戊)《元曲選》 (己)《東坡志林》 (庚)《中國小說史》 (辛)《宋詞三百首》
課外學習指引:
一、《蘇東坡傳》,林語堂著,臺北:遠景出版社,民國六十六年
二、《蘇軾》,王水照著,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八十二年
三、《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作品賞析》,吳子厚編著,臺北:開今文化公司,民國八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