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經貿摩擦,讓這個國家如今聲名大噪,也因為澳大利亞極不光彩的一面被揭露,導致很多國人對它的印象直線下降。不過,在早些幾年,中國人對澳洲的印象其實還是 挺好的。並且因為這裡環境優越 生活節奏緩慢,同時工作機會眾多。澳洲還是中國人最愛移民的國家之一。
據不完全的統計,目前全澳的華人人口數約為121.39萬人,佔比澳洲人口總數的3.95%,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一個不可忽視的族裔。但隨著華人的增多,澳大利亞一些人對於我們的觀感也在直線下降,根據諸多民調的顯示。澳大利亞人對於中國人的觀感,在今年初,有近7成都是沒有好感的,而對於境內華人。也有三分之一的澳洲白人不太喜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都怪澳洲華人實在太有錢,觸碰到了白人的自尊心
華人在澳大利亞的發展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角色,澳洲的歷史並不長,1788年英國人將囚犯丟到澳大利亞後。這個國家才開始孕育,而華人首次接觸澳大利亞是在1848年之前。目前尚無定論確定,第一個踏上澳洲大陸的華人是誰。但普遍流傳版本是1818年來自廣州的木匠麥世英。不管是不是真假,從1848年之後就來自福建的華人就零星來到澳大利亞做勞工,所以華人接觸澳大利亞的歷史,實際上也有200年的時間。
一直到1858年清道光末年人口劇增,剛好碰上澳大利亞的建設潮,所以從這之後中國人成為外勞,來到澳洲參加勞務就十分正常。特別是之後淘金熱的興起和戰爭的爆發,更是讓越來越多的華人來到澳大利亞謀生。因為吃苦耐勞,他們來這裡的工作,基本從事廚師、洗衣、木匠等工資較低的工作。因為社會地位低,所以還屢屢遭受許多的白眼和不公。
而在上世紀70年代後,澳大利亞的移民限制也算徹底放開,準備打造成一個多元化的移民國家。恰好這是中國也逐漸開啟對外開放,所以伴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21世紀後移民澳大利亞的中國人有了爆炸式的增長。一直持續至今。但和過去200年的情況不同,後來來著的中國移民很多都很有錢。從低端省份到千萬富豪,這樣的身份轉換,就讓一些澳洲人心態發生了變化。
據了解,之前有一個2名叫林俊華的24歲中國移民,在雪梨著名的富人區派珀角,一次性全款買下價值800萬澳元的豪宅,上了當地報紙頭條。引起一陣熱烈討論,報導中澳大利亞絲毫不吝嗇「驚嘆」「驚訝」這樣的字樣。但這只是,中國人在澳洲買房的一個縮影。
2015年華裔富豪周澤榮,以7000萬澳元購買澳大利亞豪宅,同樣創造了澳洲歷史上單套房屋最高成交價的記錄。據統計,單單是2016年中國人一年就在澳洲購買1200億的房產,讓澳洲媒體不斷發出驚嘆,這樣的購房熱情甚至逼迫澳大利亞不得不採取一些舉措來限制中國人來這購買房產。其實就是擔心,中國人會買光這裡的高價房產,讓本地人無房可住。
而澳洲華人的有錢自然不僅僅如此,在每周五的晚上,雪梨的購物中心經常會擺上一塊告示牌,限制人流出入。理由是因為不管是華人,還是中國留學生又或者是中國遊客,強大的購買熱情往往都會讓商場的安保力量有些難堪。而這樣的熱情就讓澳洲民眾發現他們買不起的包包名牌,經常會成為華裔女性的標配。有錢程度讓人吃驚。同時,澳大利亞的整形外科學會也曾說過,澳大利亞的華人女性是澳洲整容人群最多,整容熱情最高且消費力最強的群體。太多華人女性都希望將自己的臉整得更加「西式」,因此消費起來總是不含糊。
而對於那個富豪才配玩的船業,目前在澳洲玩船的華人也越來越多了。在雪梨碼頭的錨位等待名單中,經常會有中國人的名字上榜。還有澳大利亞的保姆行業,華人增多後,例如保姆、司機和貼身翻譯行業也因此大熱。其次的話,還有澳洲的教育產業,移民澳洲的華人很多都有不錯的身家。中國人對於下一代的培養總是無比上心,因此很多華人小孩總是享有著極高的教學質量。這依舊讓澳洲人十分驚嘆。
而這樣的驚嘆一旦多了,有些就會轉變為嫉妒甚至仇恨。澳大利亞歷史上,其實並不是一個特別包容的國家。這個國家在70年代之前,一直都堅持絕不接收白人以外的移民,再加上澳大利亞頻發的排外事件。都在表明,有一部分的澳大利亞人,是擁有白人至上這類的思想。對於白人以外的群體十分排外,所以中國人這麼有錢的情況。自然就會打擊到部分澳洲人的自尊心。所以也經常都能聽到澳大利亞人的控訴,控訴中國人搶走他們的奶粉,搶走他們的房子,搶走他們的教學服務,甚至是搶走他們的女性配偶等等。
這些就是所謂的自尊心在作祟,他們無法接受歷史上從事皮鞋匠、剃頭師的華人,如今生活都比他們更好。所以這下你知道,澳大利亞人為什麼會不喜歡中國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