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普遍的一個社會現象,就是重結果不重過程。孩子厭學也與此有關。
生意人只看重是否能賺錢,就算是痛苦的甚至是違法的生意,只要能賺錢就去做,而不在乎在做這個過程中所能體會到的樂趣和做這件事的意義。
老闆同樣也是看重結果,至於員工是怎麼做的就沒必要過問了,哪怕加班加點努力到死,沒結果的東西同樣否定。
我們的學生就像是生意人,把學習當成賺錢的行當,而且是合法合理的生意,所以這個事是必須做的。學生只重分數卻不重學了什麼,死記硬背只為考高分,沒有學習的熱情,更談不上在學習中找到樂趣,考得好興高採烈,考不好垂頭喪氣。
我們的老師與家長就像老闆,學生怎麼努力的、如何去學的、帶著什麼心情與態度學習的,等等這些從不關心更不會去重視,分數說話的時代,沒分數一切等於零!
這種現象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呢?如果不能從學習找到快樂與興趣,那整個十多年的學習生涯無疑就是一種煎熬!我接觸的學生很多,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不敢說都是對學習很有興趣的,但差生肯定是在學習上找不到任何樂趣,得不到任何快樂的,而且因為學習不好引發出很多問題來,當然也是必然的。
學校、老師以分數評定學生,可以理解,因為一個班學生太多,大家都在努力,老師只能用分數來衡量學生,學校也只能用分數來量化考核老師,也只有這種最公平。
可我們的家長也用分數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就有些牽強了,而且令人費解。家長不應該是帶著更多的愛來對待孩子嗎?培養的也應該是孩子的學習興趣,才能讓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快樂而輕鬆!當有了學習興趣,成績不就是理所當然的就來了嗎?
這個道理很多家長可能都懂,可大多數家長卻做不到,孩子一到上學年齡就送去學校,好像上了學孩子就該考高分,考不到高分就認為孩子不夠聰明,不夠努力,給孩子貼標籤。家長拼死拼活賺錢養娃兒,孩子學習的過程如何、學得又怎樣卻一概不問不管,要不是自己忙沒時間管,要不就是覺得在學習上幫不到孩子,只得花大錢進補習班,結果孩子成績卻總提不上去。家長覺得冤想不通,為啥多聰明的孩子成績不好?
孩子也想考高分,可對學習一點興趣沒有,看到書就頭大,帶著牴觸的心理去學習無疑是一種煎熬,加上痛苦不堪卻得不到父母理解,就滋生出許許多多的問題出來,最後崩潰,有抑鬱的、輟學的甚至自殺的比比皆是。
「佛不渡我我自渡,不為彼岸只為海。」這是禪宗的第一句禪詩,可幾人能做到不為彼岸只為海?
曾有位家長問我:我怎麼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每次考試我都給孩子高額獎勵,可孩子不喜歡學習我也沒辦法呀!
本質的問題來了,這哪裡是培養學習興趣?完全是助長功利心!
這樣獎勵孩子,我敢肯定地說:孩子學不好!且孩子最有可能的是拒絕獎勵也不願學習。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學習。
在詩詞中去體會古人那種寫詩的意境和情懷,感受詩情畫意的那種美妙,就是培養了學習興趣。
在做出一道數學題而開懷大笑的那種成就感,就是培養了學習的興趣。
在能看懂原版美劇,跟外國人無障礙交流時,就是培養了學習興趣。
......
任何一科都可以培養出興趣來,當孩子有了興趣,他自己都會主動去學,而且是帶著熱情去享受學的過程,最後考試也是個總結,分數只是對知識掌握的測評。帶著這樣的心態高分不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
別再怪孩子學不好了,培養學習興趣最重要,現在培養也不晚!學習從任何時候開始都行!(這個話題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