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順利畢業?導師不可獨斷,教育部發言:有矛盾可變更博士導師

2020-12-17 有態度的教育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流傳至今,也闡明了老師這一職位的重要作用,不管你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就算是研究生,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

據大數據顯示,2020年高校畢業生高達874萬人,而這一數據也說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 ,現如今的大學生可謂是滿大街都是。

為什麼會出現再這樣的現狀?不難發現,近些年不管是專科還是本科,各大高校每年都在擴招,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一件事,那就是每年高校畢業越來越多。

高校畢業生逐年上漲,就業壓力也無法避免,現狀是每年的研究生、博士生的數量還是供不應求的,社會對專業領域的人才需求還是很高

據悉,2020年考研人數擴招18.9萬人,也就說明考研早已成為大趨勢,很多人都選擇本科畢業之後考研,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為什麼選擇考研究生?

原因一:獲得社會地位和尊重,教育觀念很深

據悉,有八成的人承認重視學歷,不重視的人只有2%,還有七成的人認為社會對高學歷者的態度以尊重為主,也就是說中國人傳統思想裡育觀念極為深,並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延續下去。

原因二:獲取更優質的工作,企業對學歷有要求

不管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大家最終都會步入社會,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崗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企業對學歷的要求是越來越高

也就是說,較高的學歷會讓大家獲得更優質的工作平臺,得到更好的發展。

原因三:人生更為精緻,人脈可以得到擴展

物質的富足,更多需要優質工作的助力,而精神的豐富則來源於我們所經歷的萬事萬物。考研對於大家而言,所遇到的同學、朋友、導師等,都將成為自己新的社交圈資源,而這些資源在未來都將成為資深的隱形財富,知識的充沛也也對人生有助力

考研人逐年遞增,為何繼續讀博的人少之又少?

讀博耗時久,整個青春都是在學習中度過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還需要四年,想要學有所成,那必定整個青春都將在學習中度過,也許對男生的影響不太明顯,對女生而言,成績提升的同時也將自己變成了「大齡剩女」,也許有人會介意這一點。

經濟壓力大,會錯失很多優質的就業機會

眾所周知,讀博期間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讀博,也說明了一件事,讀博時沒有辦法一心一意的去工作,也就是說並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反觀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選擇讀博的時候,就失去了很多優質的就業機會。如果你的家庭條件不錯,那就不用擔心就業,讀博壓力也會小一點。

如果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好,那讀博期間的壓力還是蠻大的,想要一心搞科研事業,那其實很消耗財力和物力,想要讀博的人一定要考慮清楚。

博士畢業難度高,容易和導致發生矛盾

每年考研都在擴大規模,但每年對博士生的數量還是控制的很嚴格,也就是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順利攻讀博士

而在博士階段,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原創成果,而能夠進入這個階段的人,自身能力和實力都是相當不錯的。與研究生畢業相比,博士畢業難度也比較高,每年也有很多人抱怨,博士和導師很容易發生矛盾,畢業延期等問題層出不窮。

也許,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老師更多的是傳授學生知識,給學生教會一些道理即可,但對於大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學知識,更多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

讀過研究生的人會發現,導師的作用非常大,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以後的工作,對其影響還是不小。尤其是到了博士生階段,這時候很多東西都由導師決定。

如果說導師和博士生之間的關係不太好,很有可能會影響到畢業。其實,之前高校還提供了換導師的渠道,但實施起來卻很難操作。

最近教育部發布了《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意見》,就提到了博士生更換導師的制度。

比如由於學生原因,轉學、轉專業、更換研究方向,由於導師原因,身體出問題或者導致調崗,由於師生關係,師生矛盾等都沒有辦法調節。

這時候就可以考慮申請解除指導關係,然後就可以重新確定適合自己的導師,其實這也是為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考慮,學生們可以考慮一下。

結語:此次,教育部這則政策一出臺,讓很多博士生很激動,其實這也是為他們帶來了好消息。對於此次政策,網友們的意見卻大不一樣,有些人對這個政策還是很看好的。

這樣一來,大家就不必因為和導師「尷尬關係」而影響到自己的畢業時間,還有一部分網友覺得,這項政策實施起來難度不小,畢竟博士對應的導師數量有限

如果大家在畢業答辯時,再次遇見自己的「前導師」,這樣就算是解除指導關係,但沒有其他導師接收?面對這麼多的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

想必很多人對此都會非常頭疼,事實上不必因為這些而擔心,教育部既然出臺了政策,那麼就會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大家並不需要對此有太多的顧慮。

在此,希望大家在研究生期間和導師們好好相處,畢竟這樣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也能夠收穫很多東西,這樣的話對於未來發展和就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今日話題:不知道大家認為博士生畢業到底難不難?#教育分享官#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發文健全導師變更制度師生出現矛盾可重新確定導師
    【新民晚報·新民網】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堅定支持導師按照規章制度嚴格博士生學業管理,但對於未能有效履行崗位職責,在博士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環節出現嚴重問題的導師,培養單位應視情況採取約談、限招、停招、退出導師崗位等措施。
  • 研究生期間與導師發生矛盾該怎麼辦?會影響自己順利畢業嗎?
    對於今年剛剛考上研究生的同學,對於未來的研究生生活很沒有直觀的認識,對未來有美好的期許,也對將來自己的學術生活有些展望。那麼如果你們和研究生導師發生矛盾該怎麼辦呢?你們知道如何解決嗎?如果不解決自己和導師之間的矛盾,那麼估計你研究生不好畢業。因此這件事還要重視起來。
  • 讓導師自主決定碩博士畢業,是否行得通?
    &nbsp&nbsp&nbsp&nbsp近日,「導師將自主決定碩博士畢業」的話題登上熱搜榜。教育部官網公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546號建議的答覆》,針對「改革我國對博士生、碩士生畢業考核體制,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釋放研發能量」這一建議,教育部肯定其現實意義,表示「將充分採納並開展工作」。
  • 導師自主決定碩博士能否畢業?教育部:將充分採納!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社科學術圈發布:導師自主決定碩博士能否畢業?教育部:將充分採納!,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近日,教育部官網公布了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546號建議的答覆》。
  • 教育部出臺重磅研究生教育政策回應「導師自主決定碩博士畢業」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導師能否自主決定碩博士畢業」話題受到較多關注。9月28日,教育部就該問題回應新京報稱,僅從該角度解讀「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評價標準」的答覆建議,不夠全面準確。
  • 教育部力挺博導嚴管博士生 師生出現矛盾可換導師
    教育部力挺博導嚴管博士生 師生出現矛盾可換導師2020-09-28 22:29:00 發布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28日,《教育部關於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干意見》對外公布。《意見》堅定支持導師按照規章制度嚴格博士生學業管理,對於未能有效履行崗位職責,在博士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環節出現嚴重問題的導師,培養單位應視情況採取約談、限招、停招、退出導師崗位等措施;對於師生出現矛盾或其他不利於保持良好導學關係的情況,培養單位應本著保護師生雙方權益的原則及時給予調解,必要時可解除指導關係,重新確定導師。
  • 教育部發文明確「換導師」權利:師生出現矛盾時可解除指導關係
    · 政策法規教育部發文明確「換導師」權利:師生出現矛盾時可解除指導關係圖片來源:Pixabay9 月 27 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十點舉措,其中包括:健全導師變更制度。
  • 給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二十年寒窗導師一句話
    網上一大片罵罵咧咧的聲音,因為剛出了條新規定: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字面意思,就是關於學校的最低畢業條件沒了,由你的導師直接判定能否畢業,你前半輩子二十載寒窗苦讀的檢票站性質變了。
  • 博士生遭延畢,以跳樓威脅導師後順利畢業!研究生的退路在何處?
    相信不少學生,在面臨導師開出的延畢條件時,內心不免遭受著——妥協和抗爭這兩種情緒的鬥爭,殊不知,其實在能否順利畢業的這條路上,從一開始,導師就佔據了相對的主導權。但也不盡然,南理工就有這樣一位遭遇導師延畢安排的博士生,他以一種「劍走偏鋒」的方式,得以順利畢業!
  • 該省抽檢4563名研究生導師,34名導師不合格!暴露了多少研究生與導師的矛盾?
    通過公布的數據顯示:被抽評到的4563名研究生導師中,有4529名導師通過抽評,通過率達到99.3%,不合格導師共計34名,將暫停招生1年,過1年後可申請複評,如複評合格,可恢復招生資格。從學生作為被培養的群體角度出發,不同類型的導師有著千差萬別的培養方式,但讓研究生最有共鳴的一點就是「放養」。前不久,大連理工一名研三學生在實驗室身亡,在生前一晚於微博詳述了自己讀研以來的心路歷程,也提到了導師的「放養」,然而畢業時的嚴格要求,和自己實際做出的實驗數據相比相差甚遠,這也是壓力來源的一部分。
  • 博士為什麼這麼難畢業?論文?導師?還是英語?
    最近看了央視新聞《博士讀了18年還沒畢業?!這所大學果斷出手》 想讀或者正在讀博的人最擔心的問題應該就是博士不能順利畢業,雖然我國博士的標準學制是3年或4年制,但是實際情況大部分人都是5-6年才畢業,更有甚者18年都沒有畢業,最後只能被學校清退。
  • 提升研究生導師隊伍水平刻不容緩,教育部出臺多項改革內容
    ,很多老師為了自己的前途將學生視為方便又經濟的勞動力,而學生的目標是學到知識順利畢業找到好工作,在這樣的利益不對等下,如果學生和導師沒能搞好關係,就很容易產生分歧。有專家說研究生和導師最理想的狀態是:三年下來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順利完成科研任務,推動指導教師的學術水平上升一個檔次,同時研究生從中學到了堅實的專業知識和培養了深厚的科研素養,最後畢業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而不是畢業後雙方老死不相往來。
  • 導師該如何決定研究生能否畢業?
    近日,針對有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國對博士生、碩士生畢業考核體制,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釋放研發能量」的建議,教育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546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該建議對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評價標準具有很大啟發,下一步將充分採納,今年下半年將出臺
  • 在職博士怎樣才能順利畢業,請記住導師給你的幾點建議
    目前,很多脫產博士都因完不成論文的發表而被迫延期,而對於在職的博士而言,還要一邊工作,兼顧家庭,另一邊還要攻讀博士學位,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塔主當年開始讀博時,所在團隊中就有好幾個在職博士。塔主博士畢業後工作三年會團隊一看,那些在職博士還沒有畢業。所以,對於在職博士而言,按期畢業時非常困難的。
  • 教育部:導師不得違規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時間|博士延畢為哪般?
    9月2日,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管理防止高校研究生導師與學生關係異化的提案》的答覆。伴隨擴招,博士招生在增長,但是畢業人數卻長期以來趨穩;據《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的研究顯示,博士生畢業的平均延期率為39.68%,以上都反映出延期的常態化趨勢。期畢業誰之過?
  • 教育部:導師不得違規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時間,博士春天即將來到
    日前,教育部在官網上針對政協提案回復了答覆函(簡稱《函》),主要提到了「不得要求研究生從事與學業、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務,不得違規隨意拖延研究生畢業時間」。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有高達60%以上的博士生都無法在博士學位攻讀時間三年內畢業,大量存在延期。部分觀點是博士學位本身難度過大,三年內無法完成,因而建議學校延長博士生學制,即將三年博士延長至四年甚至更長,以便博士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科研創新,達到博士生畢業條件。
  • 研究生能否畢業,該不該由導師說了算?
    新京報報導 給予導師決定研究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前提是保障學生「申訴權」。近日,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國對博士生、碩士生畢業考核體制,給予導師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的自主權,釋放研發能量」的建議,教育部在答覆中表示,該建議對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評價標準具有很大啟發,下一步將「充分採納」,今年下半年還將出臺《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明確規定研究生導師的指導職責。
  • 博士即將畢業,導師建議做博後跟他創業,你們會選?
    2019年10月18日,有個博士生問了我一個很有話題的問題:小西老師,我博士即將畢業。導師說可留下做博後,跟他一起創業,這是一個好的選擇嗎?2019年10月,不少博士生的論文已經送審(答辯前3個月送審),其中大部分高校採用教育部學位中心的「學位論文網上評議開放平臺」(雙盲評審),焦急的等待返回的論文評審意見。記得我博士論文答辯之前,論文材料提交進學校研究院系統後,心裡暗暗地「鬆了一口氣」,想著終於進入博士畢業的下一個環節。
  • 博士能否畢業,誰說了算?
    博士畢業難,是真的;博士難畢業,更是真的;不斷提高的博士延期率以及修業年限說明博士確實不容易畢業。博士能否按期畢業,到底誰說了算?,並通過了答辯委員會的「答辯」,說明達到了博士畢業水平。比如導師說學院的刊物標準過低,你小論文達到學院的標準但沒有達到導師的標準,導師不同意答辯,不給你籤字,可能你也參加不了答辯,學位更是無法取得。導師也是有一定權限的,我相信絕大多數導師不會故意讓學生延期而去難為學生。
  • 教育部認可首批DBA工商管理博士順利畢業
    閆傑教授和三位新出爐的博士2018年4月30,中國教育部認可的中外合辦第一期工商管理博士項目(DBA),第一批三人順利在法國格勒諾布爾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張文強博士、陳德懷博士分別在當天舉行了博士學位授予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