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句話流傳至今,也闡明了老師這一職位的重要作用,不管你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就算是研究生,也離不開老師的引導。
據大數據顯示,2020年高校畢業生高達874萬人,而這一數據也說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 ,現如今的大學生可謂是滿大街都是。
為什麼會出現再這樣的現狀?不難發現,近些年不管是專科還是本科,各大高校每年都在擴招,隨之而來不可避免的一件事,那就是每年高校畢業越來越多。
高校畢業生逐年上漲,就業壓力也無法避免,現狀是每年的研究生、博士生的數量還是供不應求的,社會對專業領域的人才需求還是很高。
據悉,2020年考研人數擴招18.9萬人,也就說明考研早已成為大趨勢,很多人都選擇本科畢業之後考研,這其中有很多的原因。
為什麼選擇考研究生?
原因一:獲得社會地位和尊重,教育觀念很深
據悉,有八成的人承認重視學歷,不重視的人只有2%,還有七成的人認為社會對高學歷者的態度以尊重為主,也就是說中國人傳統思想裡教育觀念極為深,並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延續下去。
原因二:獲取更優質的工作,企業對學歷有要求
不管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大家最終都會步入社會,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崗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企業對學歷的要求是越來越高。
也就是說,較高的學歷會讓大家獲得更優質的工作平臺,得到更好的發展。
原因三:人生更為精緻,人脈可以得到擴展
物質的富足,更多需要優質工作的助力,而精神的豐富則來源於我們所經歷的萬事萬物。考研對於大家而言,所遇到的同學、朋友、導師等,都將成為自己新的社交圈資源,而這些資源在未來都將成為資深的隱形財富,知識的充沛也也對人生有助力。
考研人逐年遞增,為何繼續讀博的人少之又少?
讀博耗時久,整個青春都是在學習中度過
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還需要四年,想要學有所成,那必定整個青春都將在學習中度過,也許對男生的影響不太明顯,對女生而言,成績提升的同時也將自己變成了「大齡剩女」,也許有人會介意這一點。
經濟壓力大,會錯失很多優質的就業機會
眾所周知,讀博期間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讀博,也說明了一件事,讀博時沒有辦法一心一意的去工作,也就是說並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反觀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選擇讀博的時候,就失去了很多優質的就業機會。如果你的家庭條件不錯,那就不用擔心就業,讀博壓力也會小一點。
如果家裡條件並不是很好,那讀博期間的壓力還是蠻大的,想要一心搞科研事業,那其實很消耗財力和物力,想要讀博的人一定要考慮清楚。
博士畢業難度高,容易和導致發生矛盾
每年考研都在擴大規模,但每年對博士生的數量還是控制的很嚴格,也就是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順利攻讀博士。
而在博士階段,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原創成果,而能夠進入這個階段的人,自身能力和實力都是相當不錯的。與研究生畢業相比,博士畢業難度也比較高,每年也有很多人抱怨,博士和導師很容易發生矛盾,畢業延期等問題層出不窮。
也許,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老師更多的是傳授學生知識,給學生教會一些道理即可,但對於大學生來說,不僅僅是學知識,更多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
讀過研究生的人會發現,導師的作用非常大,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以後的工作,對其影響還是不小。尤其是到了博士生階段,這時候很多東西都由導師決定。
如果說導師和博士生之間的關係不太好,很有可能會影響到畢業。其實,之前高校還提供了換導師的渠道,但實施起來卻很難操作。
最近教育部發布了《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意見》,就提到了博士生更換導師的制度。
比如由於學生原因,轉學、轉專業、更換研究方向,由於導師原因,身體出問題或者導致調崗,由於師生關係,師生矛盾等都沒有辦法調節。
這時候就可以考慮申請解除指導關係,然後就可以重新確定適合自己的導師,其實這也是為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考慮,學生們可以考慮一下。
結語:此次,教育部這則政策一出臺,讓很多博士生很激動,其實這也是為他們帶來了好消息。對於此次政策,網友們的意見卻大不一樣,有些人對這個政策還是很看好的。
這樣一來,大家就不必因為和導師「尷尬關係」而影響到自己的畢業時間,還有一部分網友覺得,這項政策實施起來難度不小,畢竟博士對應的導師數量有限。
如果大家在畢業答辯時,再次遇見自己的「前導師」,這樣就算是解除指導關係,但沒有其他導師接收?面對這麼多的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
想必很多人對此都會非常頭疼,事實上不必因為這些而擔心,教育部既然出臺了政策,那麼就會有對應的解決方案,大家並不需要對此有太多的顧慮。
在此,希望大家在研究生期間和導師們好好相處,畢竟這樣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也能夠收穫很多東西,這樣的話對於未來發展和就業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今日話題:不知道大家認為博士生畢業到底難不難?#教育分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