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調查」數據繪製當代大學生精神圖譜

2020-12-13 中國日報網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郭奔勝、劉娟、湯輝、郭元元)百年彈指一揮間,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100年前,無數青年學子懷揣滿腔熱血,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奔走呼號,匯聚成推動國家前進的強大力量;100年後的今天,在和平與繁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時代大學生,精神面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五四」前夕,新華網記者走進100所大學,對近2000名不同專業、年齡、生活背景的大學生進行採訪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數據和採訪交流繪製出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圖譜:愛國、自信,發自內心地認可和熱愛祖國,被稱為中國驕傲的「自來水」;青春、奮鬥,希望「所有夢想都開花」;使命、擔當,砥礪前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路上。

此次調查,覆蓋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海南師範大學等在內的全國20多個省區市100所高校的1957名大學生,其中「00後」成為調查主體,佔比60%,「95後」佔35%,「90年到94年」佔5%。他們之中,有的本科期間參軍入伍,有的曾赴貧困地區支教,有的參加過亞丁灣護航……當然更多的是在學校努力學習,蓄積力量。我們看到,青春、愛國、奮鬥、自信、時代、夢想等成為大學生群像的關鍵詞,同時壓力、困惑等也位列其中,這些高頻詞共同繪就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圖譜。

愛國是最深沉的「底色」:理性、務實、自豪感強烈

新時代大學生富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國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享受著改革開放的紅利,感受著國力的強盛,對國家模式、發展道路的認同度高,對國家發展成就倍感自豪。94.31%的受訪者表示「熱愛祖國,具有較為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90.04%的受訪者表示「對國家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中國未來發展會越來越好,中國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尊重」「愛國絕不是一種無意識的衝動,而是深深的懂得」「愛國首先要理性,從自己做起」等成為這一代大學生的普遍心聲。正如他們的老師所說,這一代年輕人特別是「00後」,不管平日裡如何天馬行空,一談到國家,就會立刻認真起來,他們認為沒有理由不去熱愛自己的祖國。

大學生表達愛國的方式更加務實,94.03%的受訪者認為「理性愛國是最好的方式」。超過80%的大學生認為愛國要先從自己做起,「學好知識、服務國家」「做好自己,為社會盡綿薄之力」等成為很多大學生的首選。陝西師範大學學生強德平說,愛國有三點,第一是銘記歷史,第二是展望未來,第三是把握當下。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張嘯寒說,走到人民生產實踐的第一線,是關心國家和社會的最好方式。

自信是最鮮明的「基因」:我的青春我做主,用奮鬥追逐夢想

「自信」是新時代大學生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他們首先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數據顯示,80%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具備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優勢」,74.96%的受訪者表示「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已經準備好了」。不少大學生每年寒暑假都去參加社會實踐,只為「積累經驗,適應未來」。清華大學學生崔廣鑫說,「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是我們西藏支教團最浪漫的口號。浙江大學學生鍾熒說,我在努力學習專業課,既深入學習專業又拓寬知識面,了解新的技術挖掘和傳播手段,古典文獻學是一個相對冷門的專業,但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過程中必不可少。

大學生的自信還體現在希望通過努力獲得成功。93.1%的受訪者希望「好好學習,從事理想工作」「通過創新、創業等方式實現人生價值」。在採訪中,不少大學生表示「只要有想法就敢去做」「相信未來有無限可能」。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信息工程學院兼職輔導員王洪宇說,現在的大學生不拘泥於傳統,更願意參與創新創業,他們甚至會自己創立新工種,把青年特質發揮到極致。分析認為,這一代大學生成長在國家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際地位不斷上升、網際網路與生活緊密融合的時代,他們的成長環境更加優越,視野更加開闊,這對他們的自我認知及性格形成有很大影響,他們更加自信。

數據顯示,大學生也有不少困惑、壓力和迷茫。關於個人規劃,29.73%的受訪者表示「說不清楚」。從網絡流行語中,看得出大學生無悔追求與迷茫焦慮交織共存的複雜情緒:「逆風翻盤」「C位」,飽含著年輕人去拼去闖去實幹的決心和勇氣,而「佛系」「迷茫」等也是一部分學生的現實心態,表達出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感。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說,不確定性本身也是青春的一種顏色。

時代是最豐厚的「沃土」:網際網路原住民,選擇更加多元

網際網路為新時代大學生烙下深刻印記。他們自帶網絡基因,擁有個性需求,「二次元」文化、動漫、遊戲等是他們的興趣所在;「打call」「666」「扎心了」等網絡流行語是他們的話語符號。55%的受訪者表示「網際網路對自己影響較大」;43%的受訪者表示「喜歡做真實的自己」。有受訪老師表示,網際網路打破了知識獲取的時空限制,使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呈現出諸多時代特徵。

調查顯示,大學生崇拜的偶像更加多元也更具現代感。81.12%的受訪者將英雄人物、商界精英、科學家、凡人善舉等作為他們的偶像。多元的價值取向,多樣的人生追求,反映了他們多樣的人生選擇。但無論做出何種選擇,他們都渴望人生出彩,期望成為書寫歷史的主筆。正如一位受訪者所說,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共享使大學生在關心自身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並對推動未來發展充滿使命感。西北工業大學學生段真說,我和我身邊的同學每年都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切切實實地參與國家和社會建設讓我們感到無比自豪。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林文貴說,我的家鄉有人才引進計劃,我現在就在思考,一定要在那個村子裡多修幾條路,讓村民生活得更好一些。在中國人民大學,受訪的多位學生表達熱烈真摯,他們都像林文貴一樣,表示畢業後將紮根基層、服務社會、奉獻青春,讓自己的青春在火熱的土地上綻放。

傳承是最堅固的「紐帶」:賡續五四精神,奉獻青春之我

數據顯示,98.79%的受訪者認為「五四精神永不過時」,92.74%的受訪者認為「新時代大學生應該具備集體意識與責任擔當」,84.98%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要堅持對真理、進步的不懈追求」。北京大學學生張棟傑說,新時代需要努力奮鬥,一是為個人有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二是為時代變得更好,國家變得更強。浙江大學學生邵晉涵說,畢業後,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讓自己的青春發光發熱。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卓瑪拉吉說,只有我們奮鬥過、拼搏過,我們的青春才會有收穫。海南師範大學學生張作琴說,青春更多是一種敢於追夢的起點,是一種無怨無悔的奉獻。

對於五四精神的意義,91.85%的受訪者認為「是激勵大學生不懈奮鬥的精神支柱」,91.55%的受訪者認為「能增強愛國意識,銘記使命,服務國家」。曾赴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的南開大學學生崔國煜說,愛國、奮鬥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內涵,愛國決定奮鬥方向,奮鬥書寫愛國曆程,當代青年要用青春和熱血踐行五四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在調查和採訪中我們深切感受到,新時代大學生早已把理想抱負熔鑄在腳踏實地的奮鬥中。受訪的近2000名大學生各具個性、各有色彩,但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心中有夢想,肩上有責任,腳下有力量。他們用奮鬥這個最為樸素的方法論讓家國情懷落地。他們說,「身處新時代,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這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榮光。」他們勇敢接過時代賦予的重任,將自身的志向與國家的發展方向牢牢鎖定,勇敢追夢,努力圓夢。(統籌:翁偉慶、肖陽、商亮、閆婷等;參與採寫:李曉雲、何都、黃潔心、熊麗君、周佳苗;設計製圖:王雲霞、李權、王亞婧、姚遠;感謝新華網各地方頻道的大力支持)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新華網調查】數據繪製當代大學生精神圖譜
    「五四」前夕,新華網記者走進100所大學,對近2000名不同專業、年齡、生活背景的大學生進行採訪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數據和採訪交流繪製出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圖譜:愛國、自信,發自內心地認可和熱愛祖國,被稱為中國驕傲的「自來水」;青春、奮鬥,希望「所有夢想都開花」;使命、擔當,砥礪前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路上。
  • 【踐行「四力」進行時】新華網「大學生·正青春」主題調研採訪...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提出的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新華網圍繞五四運動一百周年,開展了「大學生・正青春」主題調研採訪活動,走進全國100所大學,對200名大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對近20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 這些數據告訴你,現在的大學生都在想啥!
    「五四」前夕,新華網記者走進100所大學,對近2000名不同專業、年齡、生活背景的大學生進行採訪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數據和採訪交流繪製出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圖譜:  愛國、自信,發自內心地認可和熱愛祖國,被稱為中國驕傲的「自來水」;  青春、奮鬥,希望「所有夢想都開花
  • 調查顯示:八成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日均使用 5.2 小時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一份「中國在校大學生手機使用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大學生存在「手機依賴」問題,日均手機使用時間超過 5 小時。      整理調查結果後顯示,82% 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存在「手機依賴」問題。大學生日均使用手機累積時長為 5.2 小時,13% 大學生日均使用手機 9 小時以上,14% 大學生日均使用手機 7 到 9 小時。   報告指出,由於 18 點後高校普遍排課較少,夜間和臨睡前使用手機的比例較高。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要想知道大腦能運行什麼、操作什麼,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連接的,這個複雜的腦部研究形成了腦圖譜。德國神經學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上世紀初繪製出了第一份人類大腦皮層圖。據了解,這幅人腦皮層圖至今仍是比較大腦活動區域及其結構時最常用的參考資料。但由於技術限制,早期的腦圖譜研究存在局限性,如對功能複雜腦區的功能亞區便捷劃分不明確、缺乏精度、與大腦很多區域最新的解剖和功能數據不匹配等。
  • 超 9 成接受婚前性行為,更有 3 成碩博「約炮」過:當代碩博生性生活大調查
    根據一份 2004 年公布的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大學生性文化研究和性健康實踐》的調查數據,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11.3% 的學生明確表示自己已經有過性行為,此外,根據調查結果:上世紀 80 年代的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肯定態度的有 48%,90 年代上升到 76%,20 世紀初時已經上升到了 91%,與西方的比例已經非常接近。
  • FB 的盛衰史,成也「點讚」、敗也「點讚」
    2000 年上線的神秘的 FilePile 社區,運用了「+」「-」排名的方式,用戶可以把內容頂上去或者拉下來。這對 B3ta 社區有深遠影響。2004 年 12 月上線的 Digg.com 用一個簡單的「Digg」按鈕對連結進行排名。
  • 繪製出史上最全癌症遺傳風險圖譜
    原標題:繪製出史上最全癌症遺傳風險圖譜 基於大數據繪製癌症遺傳風險圖譜是癌症遺傳風險圖譜研究的熱點和難點。4月5日,Cell雜誌刊發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癌症遺傳風險圖譜研究。
  • 通過圖譜檢索化合物「KnowItAll」
    本文來自Chem-Station日文版 スペクトルから化合物を検索「KnowItAll」 作者  webmaster翻譯投稿 炸雞 校對 Sum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人經常要通過光譜推測化合物的結構。事實上,通過光譜信息來推測化合物並非易事。只有經過本科階段刻苦的學習和研究生階段在實驗室的實踐研究才能夠看懂圖譜。
  • 天文學研究者為恆星繪製家族圖譜
    天文學研究者為恆星繪製家族圖譜 2017年03月07日 15: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姚曉丹 字號 內容摘要:英國劍橋大學官方網站2月 20日發文表示,該校有關天文學研究人員利用通常在生物學和考古學研究中使用的原理和技術
  • 科學家繪製出最詳細遺傳圖譜
    由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組完成了世界上最詳細的遺傳圖譜,這張遺傳圖譜精確地繪製了來自母本卵子和父本精子中的遺傳物質的位置。
  • Science:新研究繪製出大腦皮層中的抑制性神經元迴路的發育圖譜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繪製了抑制性神經元迴路的發育圖譜,並報告發現了獨特的迴路形成原理。他們的發現使得科學家們能夠監測神經元網絡結構隨時間的變化,從而捕捉到個體成長和適應環境的時刻。
  • 長篇大論中抓取精華,語音實時生成知識圖譜,這個系統可謂是首個
    而知識圖譜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專家系統研究和語義網絡,它提供了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可視化演講者的關鍵思想。對於知識圖譜的概念有不同的定義。這篇論文遵循此定義:「知識圖譜作為一種數據表示工具,是對實體、屬性、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進行建模」。為了從語音中構造知識圖譜,有兩個關鍵組件是必須的「實體 - 關係 - 實體」三元組和「實體 - 屬性」對,如圖 1 所示。
  • 「野畫集」作者的推特繪製新公開
    「野畫集」作者的推特繪製新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9-
  •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巨噬細胞發育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13:37:02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劉兵、新加坡免疫協作組Florent Ginhoux、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了人類巨噬細胞的發育圖譜
  • 中了數據可視化的毒:BBC如何使用R語言繪製數據圖表?
    BBC(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分享了他們的視覺與數據新聞團隊使用 R 語言繪製新聞圖表的經驗。為了簡化流程,他們創建了一個 bbplot 軟體包和一份參考手冊,並也已將它們開源。過去一年裡,BBC 視覺與數據新聞(Visual and Data Journalism)團隊的數據記者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繪製發表在 BBC 新聞網站上的數據圖表的方式。
  • 「蒼藍鋼鐵的琶音」為美國電影「幻影計劃」繪製特別卡片
    「蒼藍鋼鐵的琶音」為美國電影「幻影計劃」繪製特別卡片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我國科學家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
    在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資助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哈佛大學、奧本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團隊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並揭示其獨特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這是國際上首個完成全面解析的異源四倍體硬骨魚類基因組圖譜
  • 我國科學家繪製完成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生物應用基因組研究中心、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實施的「鯉魚基因組計劃」成功完成了鯉魚全基因組測序,並繪製了鯉魚基因組框架圖譜、基因組物理圖譜和高密度連鎖圖譜,為鯉魚基因組輔助育種研究、優良品種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礎。 鯉魚基因組有100條染色體,是目前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研究物種中染色體數目最多的動物。
  • 大數據反映出當代大學生「戀愛三觀」正!
    近幾天,媒體關於在大學裡開設戀愛課的調查衝上了熱搜。這次調查特別有時代性和代表性,符合當代大學生心理需求,所採集的數據也很真實、很有趣,讓我們細細地道來,請您聽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