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江蘇發現虎型文物,專家確證是尿壺,器身13字證明其價值

2020-12-19 歷史芷天

上世紀江蘇發現虎型文物,專家確證是尿壺,器身13字證明其價值

文物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工藝的精美與歷史的悠久,更在於文物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對待文物的評級是考古學界比較重視的一點,客觀的對待文物的珍稀程度與歷史價值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地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在考古發掘的過程中,有這樣一件虎形文物,一開始價值被低估,後來發現器身上的13個字之後才知道其價值之高。這件文物就是青釉虎子,所謂虎子就是夜壺,青釉虎子出土於江蘇省南京市趙土崗的古墓。

時間回到1955年,公安機關接到舉報稱,當地古墓遭到瘋狂盜掘,公安機關立刻投入警力展開調查,經過一系列線索收集,終於抓住了一夥盜墓賊,另一方面也立刻提交相關報告,請有關部門展開搶救性發掘。

因為盜墓賊的多次光臨,再加上這些古墓也不是王侯將相的大墓,出土的文物並不豐厚,青釉虎子作為其中文物之一,當時也並沒有被專家親眼相看,放在了第三類文物箱中。

光聽名字就可以知道這類文物箱都是放一些不重要的文物,也主要是因為「虎子」雖然名字聽起來很霸氣,但實際上就是夜壺而已,做工工藝方面是完全不能與祭祀用具和一些權貴家中的擺設相提並論的。

可在隨後的清理研究中,青釉虎子被清洗乾淨,專家在這件器物的上面發現了13個字: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袁宜作,這樣一個生活用具上面竟然會刻有文字還是頭一回發現。

要知道「赤烏」這個名號來歷頗為悠久,乃是三國時東吳皇帝孫權的第四個年號,而師袁宜更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制瓷名家,可與範休可、項霸這樣的制瓷大師齊名。

在夜壺上留下自己的名號,對於一位大師而言,實屬讓人費解,也正是因為這13個字改變了青釉虎子的文物價值,使得專家們覺得這件夜壺的背後一定有了不得的故事,而且這件青釉壺子與別的古代夜壺相比要精美許多,做工非常精緻,全身呈現淡青釉色,造型如同一個豐滿的老虎,形象生動又憨態可掬。

老虎頭向上似乎在作仰天長嘯,又像是在等待喝水,虎子的把手上還有精緻的花紋,是為了防止提起來的時候滑手,而那十三個文字就是刻在把手之上。我們以前高中都學過這樣一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而文物也不在於其用途如何,只在於其製作者與年代便可證明其真正的價值。

試想一下,如果專家沒有發現把手上的這13個字,或許這件青釉虎子將會永遠埋沒在第三類文物當中,更不會有後面的大放異彩,被列為第3批禁止出國展覽的珍貴國寶。那位名為師袁宜的大師為何要精雕細琢一把夜壺?這個夜壺又是給誰用的?這些秘密就只能等待後人的解答了。

相關焦點

  • 南京出土一文物,卻被專家誤認是尿壺,看到壺上刻字才知是國 寶
    尿壺這東西,在古代有個學名叫做「夜壺」,顧名思義就是夜裡才用的壺。而比較文雅一些的家庭,也會稱其為「褻器」,這是小便用的。而解大便用的容器又叫做「清器」。同「圊」字,也就是廁所的意思。
  • 古墓出土「尿壺」文物,被遺棄20年後,專家:都怪我們水平太低了
    但是由於時間太過於遠久,很多珍貴的文物專家們都不敢確認他的真實用處。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在被譽為六朝古都的南京有一座三國時期的古墓被人發現,後來這件事情傳出去之後越來越多的盜墓賊想要盜取這座古墓之中的文物,為了盜取文物這些盜墓在蜂擁而至,瘋狂的進行挖掘。當地的政府得到消息之後立馬聯繫文物局對這座古墓進行考古研究。
  • 出土文物被當作尿壺,專家看到上面13個字,立即駁斥這個說法
    今天小珏要介紹的這件文物,原本平平無奇,就因為被發現刻有13個字,身價倍增,由無人問津直接跨入國寶級文物行列。在1955年,江蘇省南京市趙土崗發現了一些三國時期的古墓葬,首先聽到風聲的竟然是各地的盜墓賊。他們蜂擁而至,瘋狂盜掘,當地政府得知消息後,一邊打擊盜墓行為,一邊組織文物部門進行搶救性發掘。
  • 這種文物出土多年,專家一直以為是尿壺,看到上面刻字後才知錯了
    而越窯出產的青瓷「青釉虎子」,就是一件非常特別的文物。為什麼說它特別呢?有兩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很多精美的瓷器都產自唐朝時期,但是青釉虎子卻不是。它是比這早了幾個世紀的三國時期的產物。另一個原因是這件瓷器的造型。曾經國內的專家們一致認為,它是古代的夜壺,因為它的樣子實在是太明顯了。
  • 曾當作做夜壺的文物,被發現刻有13個字,身價倍增成為國寶
    但在實際生活中,無論是專家,還是普通民眾,當然是對等級越高的文物更為看重。有些文物的價值被低估,直到新發現後,才大紅大紫。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件青釉虎子就是如此。所謂虎子,其實就是夜壺,它是在江蘇省南京市趙土崗的古墓中被發現的。
  • 村民發現一隻「水瓢」,專家卻說:見證歷史的珍貴文物,價值百萬
    對文物感興趣的朋友或許知道,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高價值的往往不是金銀玉器,相反的多為「笨重」的青銅器;導致這一現象的主因是「青銅器」多流行於商周時期,而先秦時代的歷史記載又相對稀缺,因此「青銅」就成了人類從「新石器時代」走向文明的標誌性產物。
  • 圓明園被搶青銅器「虎鎣」將在英拍賣?專家:身份存疑
    圓明園被搶青銅器「虎鎣」將於下月在英國拍賣的消息一出,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對於「虎鎣」的年代、名稱、器型等學術問題以及是否為圓明園流失文物,是否存在某種商業炒作,「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進行了調查採訪。
  • 老漢挖到銅罐,當尿壺用了28年,被人9萬收走,如今值上億
    上世紀70年代初期,正值我國在全國各地進行大規模土地整改的時候,位於陝西省扶風縣段家鄉的大同村,正集合大批村民在寶雞峽的主幹渠裡疏浚溝渠。 沒想到這一用,劉老漢便將那尊銅罐當尿壺用了28年。
  • 老農將一個銅罐當尿壺用了28年,被人9萬買走,如今值上億
    別的不說,現在可以在博物館看到許多古代先祖留下來的國寶級文物,去博物館參觀也是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有一個深刻的認知。在博物館中陳列的這些國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出土於地下的古墓和遺蹟中的。在這其中,還有少量的國寶則是人們無意中發掘出來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的時候,當時的國家還不富強,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還沒有現今的富裕,那個時候我國正處於大規模的土地整改時期。
  • 兗州:帶你一覽博物館的風採,一起賞析館藏文物
    二層設五個展廳:文物精品廳、文明曙光廳、天下第一劍廳、「兗州記憶」廳和名家書畫廳共陳列了1000餘件精品文物。兗州博物館內興隆塔始建於隋,因興隆寺而得名。共13層,底基周長48米,高54米,為一座八角樓閣式空心磚塔。下7層塔體粗大,上6層則驟然縮減,上下疊加,呈母子相託狀,形成「塔上塔」奇觀。「興隆塔影」即為兗州八景之一。興隆塔歷經千年,風雨滄桑。
  • 被羅振玉發現後揚名的秦公簋,王國維為其題跋「版本」為何有三種
    作者:肖伊緋秦公簋,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春秋時期秦景公時作品,器身有銘文105字。簋蓋及器身均作細小盤螭紋,雙耳上作獸首。簋蓋上有銘文54字,器身有銘文51字,共105字,字體與石鼓文頗為相近。蓋和器上又各有秦漢間刻款9字,故知此簋乃官物,在秦漢時曾被當作容器使用。
  • 農民挖出價值連城「古代尿壺」,可他果斷上交國家只拿幾百元獎金
    農民挖出價值連城「古代尿壺」,可他果斷上交國家只拿了幾百元獎金我國的歷史悠久,因此便有很多特別有價值的古董,一般我們流傳知曉的,都是十分有價值的瑰寶。其他國家中拍賣的大多數有價值的古董都是來自我們中國的,雖然我國也和他們進行了相關的協商,但是也沒有什麼成效。而能再次回到祖國的古董一般都是國內的一些擁有崇高思想的人,通過在他國高價購買後捐贈給國家的。古董中最有價值的要屬青花瓷了,在青花瓷中最值錢的就是元青花了,因為元青花在世界上的數量是什麼稀少的,全世界也才兩百多個,屬於瑰寶級別的文物了。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我們知道,文物的價值不僅僅只是體現在材料上,更體現在文物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所以鐵和銅鑄造的文物並不一定比金銀鑄造的文物價值低。但是很多時候,若不是真正文物方面的專家,很多人判斷文物是否貴重的第一印象就是材料,而那些看上去樸實無華的文物,都被認為是「不值錢」的東西了。
  • 馬未都:朋友拿2件新東西,換人家1隻舊尿壺,好玩不?
    虎子 尿壺馬先生說:"那可能是個虎子。"那朋友說:"那我下回去想辦法換回來。"然後他就去買家具,買完以後問人家:"你這個尿壺賣不賣啊?"人家說:"不賣,尿壺賣它幹嘛?"他說:"我跟你換吧,尿壺換尿壺,我給你買個新的。"人家說:"不能換,那是我們家小孩尿尿用的,小孩不見這個晚上不尿尿,尿床。"最後這位朋友買了一個暖壺,又買了一個燒水的水壺,拿倆壺換回這麼一個壺來。
  • 大叔將「夜壺」拿來鑑寶,在家插花用的,專家:西晉時候尿壺真品
    大叔將「夜壺」拿來鑑寶,在家插花用的,專家:西晉時候尿壺真品!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做出了很多令人震驚的事,比如說四大發明。四大發明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說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 十大文物鑑定專家烏龍事件
    十大文物鑑定專家上榜理由:史姓專家、楊姓專家、李姓專家、楊姓專家、王姓專家——金縷玉衣事件2011年,商人謝根榮偽造了「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邀請史姓專家、楊姓專家等五位文博界知名專家,隔著玻璃鑑定一件玉衣,拿了幾十萬鑑定費,即聯名籤署一份價值24億人民幣的證書。
  • 老漢挖到一破罐,當尿壺用4年後賣掉,如今成價值上億的國寶
    老漢挖到一破罐,當尿壺用4年後賣掉,如今成價值上億的國寶文/禮運暖天下在我們所生活的這片古老滄桑且充滿歷史氣息的大地之下,埋藏著數不勝數奇珍異寶。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們當中有不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挖出,更多未知的文物則仍舊長眠於神州大地,等待著世人前去發掘。任何一件出土寶物,從被發掘到擺上博物館的神壇,都有著一段無比傳奇的經歷。1988年,家住江西南昌城郊一個小山村的劉姓老漢,一天扛著鋤頭前去村口的一處油菜地裡幹活時,從土裡挖到了一個硬物,發出了清脆的碰撞聲。
  • 「掏鳥蛋」發現千年文物?蘇州學生意外掏出國寶,專家:價值很高
    實際上,我們今天難得一見的諸多文物,在古代只是很常見的工藝品,然而「物以稀為貴」,由於其蘊含的獨特歷史價值和世人的不懈追捧,導致它們的身價倍增,有的甚至搖身一變成為價值連城的寶物。歲月更迭,戰爭頻出,留存於世的珍貴文物十分稀少,由於大多文物埋葬於地下等不為人知的地方,發現文物的過程也極為玄妙。
  • 江蘇大雲山漢墓出土特殊文物,上面刻的4個字,見證2000多年愛情
    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就是西漢諸侯王墓出土的一件文物,上面刻的四個字揭開了埋藏了2000多年的一段愛情故事。事情回到2009年初,江蘇盱眙馬壩鎮雲山村發生了一起盜墓事件,當晚一夥盜墓賊在大雲山頂部挖掘古墓,結果連喪四條人命,驚動了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
  • 看曾世家文物特展,速來湖北省博物館!
    特別是2019從日本追索回國「曾伯克父」青銅器群,也重磅亮相此次展覽,這套器物組合完整,製作精美,銘文豐富,是中國在國際文物市場成功制止非法交易、跨國追索回國的價值最高的一批文物,包括1鼎、1甗、1簋、2盨、2壺、1霝,共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