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和情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兩者缺一不可,是相輔相成,不分伯仲的。一個人成功的起步階段,情商起很大的作用,而發展到後期,就要依靠智商了,這也就是說,情商和智商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
但是,孩子成功真正的關鍵不是智商和情商,而是要靠「財商」培養,如果家長不注重孩子「財商」的培養,讓孩子有了一些壞習慣孩子就很難有出息了。
而且,尤其是越窮的家庭越有以下壞習慣,父母不醒悟,孩子長大也跟著富不起來。
越窮的家庭越有,以下幾種壞習慣,家長如果還不醒悟孩子難有出息
1、不要過度消費,打腫臉充「胖子」
父母愛談錢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愛在孩面前炫富。家裡條件好,對孩子的物質都儘量滿足,父母經常說「我們家有的是錢,你想要什麼都可以」。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形成喜歡攀比,愛炫耀,追求名牌這些特質。對孩子物質上的過度放縱,只會膨脹孩子的欲望,而後被漸漸迷失。
比爾蓋茨說:「花錢如炒菜一樣 ,要恰到好處。鹽少了,寡淡無味,多了苦鹹難咽。」在孩子面前,不要事事都滿足孩子,而要學著合理的拒絕孩子。
2、沒有存錢的習慣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沒有存款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需要用錢。
鄰居家的孩子很能賺錢,一個月三四萬塊的往家裡拿,兩口子的生活水平很高,花費無度,這個月出去旅個遊,下個月又給家裡購置點什麼新鮮玩意,結婚了五六年,存款就幾千塊錢。
其實一個家庭,無論你的收入有多高,攢不下錢也是白忙活一場,,而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花錢也會形成大手大腳的習慣,長大也沒有存錢的習慣,想要有點出息或者作為的話也是很難的。
3、對孩子哭窮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的一期,一個男孩說吐槽從小就被灌輸家中貧窮,吃了上頓沒下頓,買一支筆都要磨好久,結果後來發現爸媽天天大魚大肉,日子很好。
其實對於國內現代社會來說,很多人家都不需要「窮養」了,對孩子過度宣傳家境貧窮,有時候是對於孩子的一種恐嚇。
對孩子宣傳「貧窮」,其影響遠遠不止於「培養節約意識」,而是會讓孩子的成長過程充滿了「不安全感」,這是「貧窮教育」給孩子最大的損害。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讓孩子知道錢是從哪裡來的
現在很多孩子就像我外甥,根本不知道錢是從哪來的,他們甚至會說:「錢是從樹上長出來的」、「錢是從手機裡刷出來的」,「錢是從銀行卡裡取出來的」。
所以金錢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錢是是通過辛苦勞動換來的,是付出辛苦勞動後的報酬。
再耐心告訴孩子:勞動才能創造財富。
中國孩子從小缺乏兩種教育:金錢教育和死亡教育。一個關乎生,一個關乎死。
不懂錢的孩子註定成為金錢的奴隸
最近,又有一個「熊孩子」闖了大禍。一對夫妻為了方便聯繫,媽媽把手機留給八歲的兒子。
然而,回到家的媽媽卻發現手機綁定的兩張信用卡被刷爆,算下來,總共有13000多,而這些錢都進入了遊戲帳戶。
當她知道這些錢都是兒子花出去的時候,簡直被氣炸了。
近年來,網上關於「熊孩子」揮霍金錢的新聞層出不窮,重金打賞主播,網遊充值…...
放眼世界,任何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都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憑著過人的財商,加上做事的觀念、態度、方法與毅力,才會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領袖。
今天是經濟時代,孩子們生長在經濟社會,三四歲開始,他們便開始對簡單的經濟生活充滿興趣和探索的欲望了。
這時,如果我們對孩子適當經濟啟蒙、習慣引導、財商培養,幫助他們建立金融意識,相信對他們未來的事業和生活都會產生相當深遠的影響。
希望各位父母為孩子建立的不只是金山銀山,而是一條孩子自己有能力挖掘、探索的寶山之路!
這套《兒童財商教育繪本》是父母贈給孩子最佳的禮物,它告訴孩子基本的經濟概念,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訓練孩子養成理財的習慣,智慧地把小錢變成大錢,有效的支配自己人生的財富。
財商包含了人們對金錢的態度、獲取和管理金錢的能力。從小談錢,讓孩子學會善於用僅有的錢從容地生活,孩子就不為錢迷失人生方向,生活也會更加富足。
錢從哪裡來?是勞動換取的。勞動讓人擁有麵包、房子、玩具等各種東西。
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讓孩子懂得錢是什麼,就能讓孩子明白「付出」和「收穫」之間的關係。孩子會更具責任感,更有擔當,更有風度,還能塑造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幫助孩子作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判斷和選擇,孩子會養成「買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所有想要的東西」的好習慣,變成一個理性的人。
讓孩子學會管理資源。錢是一種資源,孩子能管理好錢,同樣就能管理好時間、精力,目標更明確,生活更快樂。
如果你也想讓你的孩子以後擺脫貧窮,就讓他從小培養財商思維吧。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