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不給我,我就不跟你玩了

2020-09-14 面膜媽媽親子育兒經

麵條妹妹自從上了幼兒園之後,開始變得有禮貌多了,對於momo也會開始稱呼為「姐姐」。看著姐妹倆其樂融融,老母親頗為得意啊!

偶爾有天,我隨口對正在過家家的姐妹倆說了句「你們再不去洗澡,我就不和你們睡覺啦!」我發現姐姐立刻丟下妹妹轉去洗澡,麵條妹妹卻走到我面前,大聲的和我說:「我不要去洗澡,我還想要再玩一會兒呢!」

同樣的話語,姐妹倆表現卻不同,這讓我想起了之前和同事聊得話題。

同事女兒東東中班,常常去好朋友貝貝家玩,分開一段時間又非常想去玩,回來一肚子氣,問她為什麼生氣,同事女兒說,貝貝總是喜歡說:「哼!不和你玩了!」、 「你不*****,我就不和你玩了!」、 「你不聽我的,就不是我好朋友了!」

聽到這種語言,東東就不知道要怎麼辦,明明喜歡艾莎的貼紙,因為貝貝說如果不和我換,我以後就不讓你來我家了。這樣的話之後就把艾莎的貼紙送給貝貝,自己選了安娜的貼紙……

同事很心煩,直接告訴東東:「不跟我們玩就算了,你以後也不要去她們家了。」 這當然沒有幫助東東解決問題,反而讓東東哭起來,甚至去貝貝家也是偷偷地去。

我們直接告訴孩子,不要去,沒關係,算不了什麼,不理她好了……深究下去,這屬於逃避問題,而不是解決。在孩子眼裡,自己還是被否定、被不喜歡的一個。

孩子在兩歲到五歲的這個期間,會進入到一個人際敏感期。這個時候,他們會特別的渴望和別人玩。如果這個時候,如果找不到玩伴,他們就會覺得特別的失落,內心也會變得很敏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比如:如果別人不和他玩的話,孩子心理會在思考,哎呀,這是不是我的問題呢?為什麼他們都可以玩的很好呢?

育兒專家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指出,孩子的人際交往敏感期,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孩子通過食物分享和小夥伴建立連接。孩子們希望藉助零食吸引同伴注意和認同,然後一起開心玩耍。

第二階段:孩子發現食物是會消失的,沒有了食物,小夥伴可能就會走開,不和自己玩了。所以孩子會開始嘗試用不會消失的玩具來建立和維繫友誼。

第三階段:孩子在互換玩具、分享玩具的友誼實踐中,在4、5歲時會最終領悟,玩具也是不能維繫友誼的。然後他們開始慢慢認識到,真正的友誼,是靠著共同的興趣愛好、靠著情感的共鳴和理解來建立的。

第四階段:到了5、6歲時,孩子在與夥伴的相處中開始會逐漸明白交友的規則,開始懂得人與人的相處是有界限的。遵守一定的規則,彼此間的衝突才會更少,友誼才會更鞏固。

在人際交往敏感期,孩子會迷茫,會受挫,會不斷嘗試。同時,他們也會思考和領悟,什麼才是真正的友誼。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處理這種問題,開始找自己身上的問題,會對自己有一種懷疑,就很容易成為——討好型人格。

所以,當孩子遇到這樣的問題是,我們可以這樣做:

1、網上普遍流行一句話,當有孩子對你的孩子說:「你要是xxxx,我就不和你玩了。」的時候,請孩子對她說:「你不要想控制我」。這句話一出口對方孩子應該會很懵,這個時候鼓勵自己的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

2、我閨蜜是這樣對孩子說的:「你可以告訴她,你不能這樣做,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讓好朋友為難的。」你看,我把你當朋友,你卻想著用朋友的友情來控制我,讓我為難。

3、我也聽過有個孩子直接說,「你確定不和我玩了嗎?那我也不會讓你玩了,我確實很喜歡這個,沒辦法給你,我現在去找xx他們玩了!」我以為到這就結束了,發現高情商的寶寶果然不一樣,她還加了句「等一下你還想要和我玩的時候可以來找我哦!」留下那個企圖控制別人的孩子在那目瞪口呆!

方法可能還有很多,孩子們遇到的場景也會有所不同,總體來說,我們都需要培養孩子自主,勇於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1、過多的大道理

對於孩子來說,過多的道理不僅沒有起到教育意義,反而會令他們感到厭煩,甚至會導致他們和家長&34;。在培養孩子時,父母應該點到為止,最重要的還是要孩子自己去感悟、體會。

2、不要過多幹涉孩子

說到底這還是孩子

相關焦點

  • 男生要是這樣跟你聊天,姑娘別傻了,人家只是在跟你玩「曖昧」
    男生要是這樣跟你聊天,姑娘別傻了,人家只是在跟你玩「曖昧」到底怎麼判斷他是不是真心的喜歡你,這一點對於女生來說,應該是很關注的一個話題吧。之前看過一檔節目,節目裡面兩個女生都說男生對自己很好,她們都認為男生是喜歡自己的,但是鬧上節目之後,發現男生其實不只是對自己這樣,他對所有人都這樣。所以啊,很多時候,你以為他喜歡你,但事實上那只是你的錯覺罷了。比如說男生要是這樣跟你聊天的話,姑娘可別再傻了,人家就只是在跟你玩「曖昧」,和喜歡不喜歡的,壓根就沒有半點關係。
  • 「要是不跟我過,你和家人都得死!」他對她放下狠話……
    透過燈光,女人的眼裡滿是焦灼、無助和絕望,摻雜著莫名的恨意…邂逅於麻將:自家店裡識情人故事從2019年4月的一天說起,阿燕的麻將館跟往常一樣熱鬧。平日裡來這裡玩麻將的鄰居不少,多以中老年人居多。這一天,進來一位年輕男了玩麻將,阿燕便多留意了一下,並跟他一起玩了幾把,很是盡興。
  • 抖音我媽不讓我跟你玩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我媽不讓我和你玩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梗吧,很多玩家都還不知道。下面小編就為各位玩家帶來了我媽不讓我和你玩什麼意思介紹,快來看看吧。  抖音我媽不讓我跟你玩是什麼梗  其實這是抖音裡面經常出現的一個畫面,很多人拍攝了相關的短視頻,而且還有人專門發起了挑戰,其實是很意思的一個小話題,哈哈哈哈哈,感興趣的也可以找小夥伴拍一拍這個。
  • 童年噩夢,小夥伴說「不給我,就不跟你玩了」,如何破解?
    「這個玩具給我玩」「不行,我現在還想玩」「不給我,就不跟你玩了」這樣的對話是不是很熟悉,相信大家都歷歷在目。在小朋友的交往中,這樣的對話看起來很正常,很頻繁。而我小時候,也經常被這樣的「威脅」嚇到,認為他會真的不再和我玩,我會失去朋友,失去朋友的惶恐一度蓋過了我對玩具的喜愛。通常這時候我就會不情願地交出玩具去「交換」友誼,然而這個過程我一點也不快樂。
  • 我不跟你玩了!」——家長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另外一種是:你怎麼能這麼小氣,動不動就生氣、就不跟人家玩呢?這樣下去就真的沒人跟你玩了。今天就來聊聊我這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單一性是指,「我不跟你玩」這個問題只是時不時的發生,而且是因為某件事大家起了分歧,換個時間換個情景,大家照樣能玩到一塊兒。這就是正常的社交衝突,對事不對人。那麼,為什麼孩子喜歡說「討厭,我不跟你玩」,還會拉幫結派呢?
  • 「我不跟你玩!」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媽媽的做法很關鍵
    前幾天鄰居的一位媽媽跟我說,自己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兩個月,每次問到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交到新朋友,孩子都可憐巴巴地說:他們不跟我玩。在小區裡時也是一樣,孩子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想加入,卻總是被拒絕,有的孩子直接說「我不跟你玩!」別說孩子內心難過了,媽媽自己都感覺很受傷。
  • 搞笑段子:老公,要是有人給你100萬買我,你賣不?
    (兄弟你這是挨揍挨少了)3、三少笑話段子:剛才媳婦跟我要十八塊錢,我隨手轉給她一百,說沒有零錢了,給你張一百的,剩下的給我找回來,然後媳婦給我發回一個五十,一個二十,一個十塊和兩個一塊的。(我正在想如何將它據為己有還不挨揍)7、三少笑話段子:我:老公,要是有人給你100萬,買我,你賣不?我老公噌一下站起來說:不賣!我剛要變身小狗腿子,就聽他接著說:不能坑別人!
  • 孩子:「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會怎樣應對?
    我自己也會經常經歷,同時也聽到和看到很普遍的這樣一種情況:小朋友都很想交朋友一起玩,但是往往呢,有時會碰到別的小朋友因為已經有玩伴了在玩了,或者是別的情況,不願意和他一起玩。這個時候小朋友往往會去求助他的爸爸媽媽,委屈地告訴他們:「別人都不跟我玩「,想要得到家長的幫助。
  • 不送她禮物她就不跟我玩了!孩子的這些社交難題怎麼辦?
    媽媽,她不跟我玩了怎麼辦?問:6歲半的女兒昨天從學校回家後,跟我說讓我給她班裡的一個女孩小A買條艾莎公主的裙子。我問為什麼呀,孩子說:「小A是班裡的女王,大家都得聽她的。她說如果不給她買的話,她就不跟我玩了。」我有點生氣,拒絕了這個要求,並且告訴我女兒: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這樣對待你的。但說完之後,我總覺得還缺點什麼。想請教老師,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回應孩子?
  • 幽默段子:我要是不背你,你不知道要花多少錢買東西
    1、結婚紀念日喝了幾杯紅酒老婆臉泛紅:老公,想當年咱倆搞對象的時候,我穿的皮鞋走路腳疼,你就把我從柳巷南頭一直背到北頭,現在想想真是好感動,如果我要是當年沒嫁給你,你不白背了嗎?那你不虧死啦?老公:幸虧我背著你,我要是不背你,你不知道要花多少錢買東西,那樣我更虧......
  • 《狼殿下》搞笑語錄,今天我要是不讓溍王給你打出屎來我就不姓史
    盤點《狼殿下》中一些搞笑的臺詞,莫名戳中笑穴,哪句讓你追劇的時候發出笑聲呢?1.大總管:「今天我要是不讓溍王給你打出屎來,我就不姓史!」哈哈哈當時簡直笑瘋了!2.馬摘星:「我未來的夫君,你還不趕快告訴二殿下和王妃,我送給你的禮物,你有多喜歡!」渤王:「喜愛之情,難以想像……」事實是東西全被扔了,送給渤王的硯臺被他親自砸碎。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家庭版實戰全方位應對之道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說:「他說再也不跟你玩了,你是什麼感受?」使用開放性的問題,探索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孩子可能會說:我不開心,我很難過。「我就是想和他玩,可是他不跟我玩。」「我不知道。我也不想跟你玩,你這麼愛發脾氣,別的小朋友也不想跟你玩。我家有機器人,你確定以後都不想跟我一起玩了嗎?
  • 我不跟你走
    「別拉我,我不跟你走!」絕大多數孩子沒有上「騙子」的當,但也有一兩個幼兒沒能經受住糖果誘惑……園方表示,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防拐騙教育,會讓幼兒印象更加深刻。 本報記者 周瑛  在天天都去的幼兒園裡,如果有陌生人給孩子糖吃或向孩子求助,他們會跟著陌生人走嗎?
  • 當孩子說「他們都不跟我玩」,你會如何應對?
    忙了一天,接到孩子,正想好好跟孩子聊天享受親子時光時,孩子卻突然說:媽媽,在學校都沒有人要跟我玩……,聽到這,當媽媽的應該都玻璃心碎滿地了吧!這時爸媽可能都會有股衝動,想打破砂鍋問到底究竟是怎麼回事,或是嘮叨孩子你要自己主動找同學玩呀
  • 「以後不跟你玩了」,孩子因被孤立變得敏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可能是看自己家孩子性格好欺負,小霸王平時有什麼小事情都喜歡指使自己家孩子去做。如果不同意的話,他就會說:「你要是不去,我就再也不和你玩了,我還讓其他的小朋友都不和你玩。」@雨落無聲:我家孩子就是,我兒子今年兩歲,看到幾個大哥哥就很開心地跑過去,邊跑邊喊:「哥哥,哥哥,我來啦!」結果沒有一個小朋友理他,還有一個小朋友要打他,一個一個對他說:「不跟你玩,不跟你玩。不止兒子心裡難受,我這個當媽媽都心酸。」
  • 「我不跟你玩了!」這句話的殺傷力讓孩子卑微受挫,家長該咋辦?
    原因很簡單,第一是「姐姐不跟他玩了」,第二是他「討厭姐姐,不想跟她玩了。」每當他哭的時候,媽媽都會第一時間抱著他,然後說出他的感受,等他安靜下來,再引導他如何跟姐姐相處。之前「娘娘」蔡少芬在跟孩子一起參加節目時,「娘娘」的小女兒包子也遇到了這樣的事,小女兒包子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被拒絕了,有個孩子還表示:比起你,我更喜歡和姐姐(蔡少芬的大女兒)一起玩。
  •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交友被拒絕,三步讓孩子學會接受拒絕
    孩子都喜歡和孩子一起玩,但有的時候,自己家的孩子興衝衝的跑過去想和別的孩子玩時,別的孩子張口就拒絕:「你走開,我不跟你玩!」,這時候,父母該作何反應呢?我常見的父母處理方式有四種:1、常見型。很多父母見不得自己家的孩子受委屈,看著孩子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忍不住指責別家的孩子沒禮貌。
  • 我在跟你聊天,你卻在玩手機?
    可是每當見到別人聚會的時候大家各玩各的手機的時候,我覺得聚會的意義其實就是換了個地方玩手機。小銘是一個汕頭小夥,正宗潮汕人,從小到大我有什麼事情都喜歡通過言語闡述,也喜歡跟朋友們聚在一起的時光。越是到了現在,我越珍惜跟朋友們在一起的日子,每天我都過的很踏實,將生活記錄在心。
  • 「我不跟你玩了!」原來殺傷力這麼大,孩子越聽越卑微
    「我不跟你玩了!」你小時候聽到這句話是什麼感想呢?委屈巴巴的以為自己做錯了事去道歉嗎?還是傷心大哭說著我也不要再跟你玩了?這大概是小編小時候最害怕的一句話了。不一定是來自爸爸媽媽的批評和威脅,更多時候是源於小夥伴。
  • 我要是不亂扔垃圾的話你就得失業
    一個景區裡面,有個遊客不停的往地上扔垃圾,他旁邊的清潔工以及其他的遊客都和他說不應該這麼做,但他卻說我要是不亂扔垃圾的話清潔工就失業了,清潔工應該感謝我才對……事情被人傳到網上,網上的人都說這個一直扔垃圾的人沒有素質,都鄙視他,但是鄙視是一個感情的詞語,感情和邏輯是不衝突的,感情是很多維的,這個人可能鄙視他,覺得他在無理取鬧,而可能其他的人就覺得他說的對,沒啥毛病,所以很多事情光靠感情是解決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