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都是討論高考和高等教育的問題,今天這裡聊一個小朋友的社交教育問題。之所以聊這個問題,是因為太普遍了,相信每個家長都遇到過。
我自己也會經常經歷,同時也聽到和看到很普遍的這樣一種情況:小朋友都很想交朋友一起玩,但是往往呢,有時會碰到別的小朋友因為已經有玩伴了在玩了,或者是別的情況,不願意和他一起玩。這個時候小朋友往往會去求助他的爸爸媽媽,委屈地告訴他們:「別人都不跟我玩「,想要得到家長的幫助。
有些家長很敷衍的,就回復了一句:」不跟你玩就算了唄」。但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回答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小孩社交能力的培養。
我想在這裡談談我的看法,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權當與大家探討,說的不一定對,也算是向大家請教。
怎麼樣回答這個問題才算是合適呢?
小朋友說別人都不跟他玩,其實對於他來說是已經很重要的事。他向父母來求助。其實意味著他受到了一個打擊,想要得到幫助。
所以首先應該要告訴他:「我知道你很難過」、「我知道你有點沮喪」。這樣孩子會感覺到受到了情感的支持。家長才有可能與孩子進行下一步的平等交流。
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接下來孩子肯定會把他去交朋友的這個過程,給你詳細地敘述一遍。家長聽完這個過程之後,要給他一個總結。也就是說,家長要找出問題所在。
是不是自己孩子存在有什麼做的不合適的地方,導致別的小朋友不跟她玩?還是說別的小朋友做得不對?還是其他小朋友當時已經有了玩伴,所以不跟他玩?
在交朋友這個過程中,我想家長不應該強迫孩子。應該通過很多的這種過程,告訴他社交能力很重要,但是我們應該用理性的思維去判斷這件事情。在社交過程中,不用追求所有的人都認可自己,也不用和所有的人做朋友。而應該追求社交活動中的自己舒適。當然,這道理得用小朋友聽得懂的話去講。
我想也許這樣的話,小朋友心中的社交自信會越來越強。慢慢的他就不會苦惱於某個小朋友不跟她一起玩了。
以上是我的思考,不一定對,不對的還請大家指正。
那麼如果是你碰到這個問題,你會怎麼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