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一般是這兩類

2020-09-09 育兒知識百科經驗

隨著孩子慢慢會走、會說話後,孩子會越來越喜歡和同伴玩耍,但有些孩子加入集體的過程並不順利。


有寶媽曾給小編留言說,女兒特別喜歡交朋友,但想和別人玩時卻經常遭到拒絕或冷落,看著孩子失落的小表情,當家長的別提有多心疼了!


在孩子剛學習交朋友時,這樣的問題很常見。當孩子被小集體冷落或拒絕時,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寶寶解決這個問題呢?


孩子被「排擠」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做


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排擠,相信每位家長都會心疼不已。一方面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被人喜歡,另一方面害怕孩子受打擊後變得自卑、怯懦。


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

這時家長的引導就非常重要了,正確的引導能帶孩子走出困境,而錯誤的引導,則會加深孩子受到的傷害。比如:


1、 維護寶寶,指責別人

在看到孩子被冷落和拒絕後,有些家長心中氣憤不已:


「誰稀罕跟他玩,不跟我們玩,我們還不喜歡跟他玩呢」;


「以後別理他,咱也不跟他玩」……


家長將問題歸咎到別人身上,看似在維護孩子,其實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我」,更難交到朋友。


而且還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怨恨的種子,讓孩子認為:「都是對方的錯」。


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孩子容易形成偏執型人格。長大後一旦被人拒絕,有可能會走上歪路,比如近幾年被曝出的女友要分手,小夥就殺人的案例。


家長要慢慢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拒絕和被拒絕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2、指責孩子「無能」

與指責其他孩子相反,有些家長傾向於指責自家孩子:


「沒一點出息,你就上去跟他們玩呀!」


「人家都能玩,你怎麼不去玩?」


「你嘴都張不開,誰會喜歡跟你玩」……


表面來看是在為孩子解決問題,其實孩子依然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家長失望和急躁的語氣,將嚴重打擊孩子的交友信心。


孩子剛開始學習交朋友,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社交困擾,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幫助孩子尋找原因


說起來孩子之間的冷落和排擠,原因也多種多樣,有時是嫌棄對方不衛生,有時是嫌棄對方不會玩遊戲,有時只是單純的覺得對方小……


網上就有不少這種帖子,兩歲半的寶寶總喜歡和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的孩子玩,雖然孩子表現的很禮貌,但總是被哥哥姐姐拒絕。


(圖片來源:知乎問題截圖)


而拒絕的理由大家閉著眼睛就能想出來,無非是孩子太小,論運動體力,比不過5、6歲的孩子;論秩序性,2歲多的孩子很難像5、6歲的孩子一樣遵守遊戲規則。所以大孩子不喜歡帶小寶寶玩,也在情理之中。


同齡之間交友易受挫的小朋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容易被忽視的孩子(內向、慢熱)

簡單來講,就是比較內向的孩子,這類孩子性格比較溫順,不會「人來瘋」。


他們並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不擅長在社交場合表達自我,溝通技巧較弱。


2、被排擠的孩子(霸道強勢)

這類孩子強勢霸道,不懂分享,不遵守遊戲規則,很容易成為小集體的孤立對象。


比如英國紀錄片《孩子的小宇宙》中的伊芙麗,她第一個騎上三輪車,該輪到別人玩時她卻一直霸佔著不下來;獨霸樹屋,即使自己不玩也不允許其他小朋友玩;還說貶低人的話……


(圖片來源:《孩子的小宇宙》)


慢慢地小朋友們開始集體排斥她。這種排斥,不需要商量,而是小朋友之間的自發行為。


如果伊芙麗不能改變所作所為,排擠行為將持續存在。


如何幫助被冷落和排擠的孩子?


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身上的問題,然後引導孩子做出改變。


1、樹立孩子交友自信心

在孩子受到冷落和排擠時,家長要好好安撫孩子的情緒並樹立孩子的自信。在這方面,蔡少芬就做的不錯。


在一檔親子類節目中,蔡少芬的小女兒包子被其他小朋友冷落,甚至還有小朋友耿直地說自己更喜歡包子的姐姐。


包子難過的哭著找蔡少芬,並訴苦道:「他沒有跟我坐,他們只喜歡姐姐」。

(圖片來源:《不可思議的媽媽》)


蔡少芬沒有指責其他孩子,也沒有指責包子,而是肯定孩子的情緒 :「我覺得你那個感受是真實的,我也接受你的那種感受。」


在包子表示他們只喜歡姐姐,不喜歡自己時,蔡少芬及時幫助孩子樹立自信:「他們都愛你的,他們怎麼可能不愛你,你那麼可愛。但是有些時候,人會有不同的表達。

最後,蔡少芬教導包子做好自己:「就是你的笑容多一點,你主動一點,你做回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


不要總計較別人怎麼樣,那樣永遠不會開心。要先做好自己,才能吸引到別人。


在媽媽的開導和肯定下,包子雖然被拒絕多次,但仍然能「屢敗屢戰」,在節目最後,終於結交到了自己的第一個朋友。


2、體現個人價值,作出貢獻

這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當孩子能在集體中體現價值時,孩子會自動被集體接納。


比如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內向、慢熱的許家潤。


一開始許家潤因為愛哭被其他小朋友冷落和排斥,後來慢慢融入了集體,他是如何做的呢?

(圖片來源:《小孩的神秘生活》)


在一場遊戲中,老師要求孩子們從大箱子裡取出各自的名牌。但是,箱子裡放的有活章魚。


孩子們都嚇退了,只有許家潤很淡定地從箱子裡,取出了所有小朋友的名牌,這下愛哭包一下子成為了孩子們眼中的英雄。


(圖片來源:《小孩的神秘生活》)


許家潤還是那個內向的許家潤,但因為他在群體中體現了價值,所以受到了小朋友的接納。


所以,如果寶寶比較內向,臉皮薄,可以嘗試多幹實事。比如小朋友一起搭積木時,幫忙運積木;在小區玩沙子時,可以把自己的工具拿出來一起分享;如果有小朋友摔倒了,幫忙把她扶起來……慢慢的寶寶就會被其他小夥伴接納!


3、遵守秩序和規則

在集體活動中,如果你不能成為遊戲的制定者,就要成為遊戲規則的服從者,尤其是新來的朋友,沒有孩子喜歡一加入就破壞遊戲規則和欺負人的小朋友。


就像上述霸道強勢、不講理的伊芙麗,當她意識到了在幼兒園霸道不會有人順從自己時,她放低了姿態,小朋友看到她的改變,排斥感慢慢消失,伊芙麗最終重新被群體接納。


如果寶寶屬於霸道強勢的這類,家長要教給孩子化解衝突的方法;強勢的孩子往往有無限活力,所以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來玩,讓孩子學習待客,安排遊戲活動等。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社交問題,即便孩子是「社交小達人」,也會有社交困擾,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我們家長要以長遠的目光看待問題,不要把一件小事想像成大災難,除了適當引導孩子學習社交,也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長能力。

相關焦點

  •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開學後受到了排擠,怎麼辦?
    知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排擠,作為家長會心疼不已。一方面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被喜歡;另一方面害怕孩子受打擊後變得自卑、怯懦。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就非常重要,正確的引導帶孩子走出困境,樹立自信;而錯誤的引導,則會加深孩子受到的傷害。
  • 「媽媽,他們不跟我玩」:當孩子被排擠,家長應該怎麼做?
    就連有著「韓國第一美女「之稱的金喜善,早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曾表示因為自己的女兒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排擠而很心疼和苦惱。可見,孩子被排擠是大部分父母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當孩子跟我們說「媽媽,他們不跟我玩「時,身為父母,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 「我不跟你玩!」孩子在幼兒園被孤立,媽媽的做法很關鍵
    前幾天鄰居的一位媽媽跟我說,自己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兩個月,每次問到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交到新朋友,孩子都可憐巴巴地說:他們不跟我玩。在小區裡時也是一樣,孩子每次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想加入,卻總是被拒絕,有的孩子直接說「我不跟你玩!」別說孩子內心難過了,媽媽自己都感覺很受傷。
  • 「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如果孩子被歧視,做家長的該怎麼辦?
    小虎也很想玩遊樂場裡的滑滑梯,但是小朋友們不歡迎他,不和他一起玩。小虎媽媽聽到兒子的這番訴苦,覺得非常不理解,為什麼小孩子之間居然已經學會了「排擠」別人。小虎媽媽帶著小虎過去滑滑梯,想用大人的身份去「和解」,但是效果卻更差。
  • 在幼兒園容易被排擠的,多半是這2種孩子
    「班裡有個孩子總打人,怎麼辦?」「沒人跟我們孩子玩,怎麼辦?」看完才發現,原來在學校容易被排擠的,多半是這2種孩子。2 不自信的孩子這類孩子最容易被群體排擠。許家潤之所以不會溝通,是因為他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平時總是自己玩,父母陪伴的不多,跟同齡小朋友交流的機會也不多。
  • 在幼兒園容易被排擠的,多半是這2種孩子
    說實話這種經歷和焦慮我都有過,但我的焦慮被這部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徹底治癒了。看完才發現,原來在學校容易被排擠的,多半是這2種孩子。1 攻擊性的孩子我們總以為孩子強勢一點就不會被排擠?錯!昊昊是個不被喜歡的孩子。學過兩年拳擊,性格強勢,喜歡用拳頭說話。在分組遊戲中,不耐煩果果的提醒,一把推開。
  • 當兩歲半孩子說「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時,我哭了
    經歷過的媽媽回憶道:當第一次聽到自己家寶貝說「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時,心真的有種被楸的感覺,既心疼又無措。閨蜜的兒子今年才兩歲八個月,當她第一次聽到孩子可憐巴巴地說別人不帶自己玩時,一夜未眠。也許有人會覺得她的反應過大。
  • 當孩子受到排擠,該如何幫助他們?
    孩子有自己的交友圈,尤其是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受人歡迎,但是當孩子受到排擠,或是不受歡迎時,有的家長會生氣質問其他家長,有的會衝動把孩子拉回家,不過有的家長做法卻讓常人意想不到。當孩子被排擠我們該如何?
  •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聰明的寶媽這樣回答,孩子一生受用!
    「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聰明的寶媽這樣回答,孩子一生受用!有過寶寶的家庭都知道,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養育方面的問題。如今養育一個小孩,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吃飽穿暖。現在的家長更關注的是孩子才能的培養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 幼兒園最容易被「排擠」的孩子,居然是這一類,媽媽們需注意
    雖然孩子們天真可愛,沒有什麼壞心理,孩子之間發生一些小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仍會出現被「排擠」的現象。有研究表明,一般容易被排擠的孩子都有以下四點特質,媽媽們快來看看你家寶寶中了嗎?愛告狀我相信無論是在哪個年齡段都不會喜歡愛告狀的人,會被當作所謂的「出賣者」,尤其是小孩子的眼中,更是覺得不願意去接觸這樣的人。可其實孩子愛告狀並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在孩子的眼中,規則就是規則,是不可以更改。
  • 孩子:「媽媽,別人都不跟我玩」,你會怎樣應對?
    這個時候小朋友往往會去求助他的爸爸媽媽,委屈地告訴他們:「別人都不跟我玩「,想要得到家長的幫助。其實意味著他受到了一個打擊,想要得到幫助。所以首先應該要告訴他:「我知道你很難過」、「我知道你有點沮喪」。這樣孩子會感覺到受到了情感的支持。家長才有可能與孩子進行下一步的平等交流。
  • 邋遢媽媽養出的孩子,大多有這些特徵,孩子長大後容易被排擠
    2、審美眼光差,大大咧咧媽媽的邋遢讓孩子的審美眼光也會比較差,對生活沒有什麼審美的習慣,什麼都是將就。孩子也會變得大大咧咧,不在意細節,不懂得提高自己的審美觀。這樣的孩子在人群中跟那些有良好衛生習慣的孩子相比,肯定不會受歡迎。
  • 「他們都不跟我玩」,你的回答將決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男孩通常會通過體能優勢來獲得力量感,跟同伴打架,比力氣。女孩則喜歡通過蔑視、或者擺出高人一等的派頭來獲得。 前面的一位姐妹說的,最近給孩子換了學前班,在班裡受到了排擠就是屬於這種情況。她的同學(特別其中領頭的同學)通過打擊她,迅速在全班同學面前行使自己的權威,進而從中獲得極大的力量感和滿足感。
  • 如果孩子具備以下特點,上幼兒園容易被排擠,家長別視而不見
    一般情況下,人在社交關係中,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受歡迎的、被忽視的、被排擠的和被接納的。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同學相處,也不例外,他們也扮演著不同的社交角色。而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成為最受歡迎,走到哪裡都招人喜歡的,而不是遭人排擠的。
  • 看了幼兒園監控才知道,這3類孩子容易遭排擠,老師不一定能管
    家長們捨不得自家娃去幼兒園,孩子同樣也不願意離開爸爸媽媽,可是畢竟孩子終歸是要成長,要不斷地學習、參與到正常的社交中,所以家長們也不得不將孩子送去幼兒園。孩子在幼兒園容易遭人排擠姍姍的女兒已經4歲了,這個年紀再不去幼兒園上課就晚了。
  • 你以為自家孩子不會吃虧,但其實最容易在幼兒園裡受排擠
    這不最近剛開學,寶爸寶媽們都開始紛紛緊張起來自家孩子的表現,會不會有不適應。連明星黃磊都會因為自家寶貝要開學,而緊張得睡不著覺。別說新生入園,很多孩子很久沒見都生疏了,同學關係大不如從前,還得重新慢慢培養。最近朋友圈的好幾個寶媽都在分享自己最近在看的節目,每集都真實記錄了幼兒園孩子們的生活,有一集就記錄了什麼樣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排擠,希望家長引以為戒。
  • 你以為自家孩子不會吃虧,但其實最容易在幼兒園裡受排擠!
    這不最近剛開學,寶爸寶媽們都開始紛紛緊張起來自家孩子的表現,會不會有不適應。連明星黃磊都會因為自家寶貝要開學,而緊張得睡不著覺。除了正常吃喝玩樂和學習活動之外,父母還非常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孩子在學校受排擠怎麼辦?別說新生入園,很多孩子很久沒見都生疏了,同學關係大不如從前,還得重新慢慢培養。
  • 「媽媽,他們不願意和我玩」媽媽的理智回答幫助孩子快速融入集體
    蔡少芬在帶著兩個女兒參加親子節目的時候,二女兒小包子就有這樣的問題,大女兒就很受大家歡迎,但是妹妹卻沒有交到朋友,沒有小夥伴想和他一起玩。 當她委屈的找媽媽傾訴時:「他們只想跟姐姐玩,都沒有人跟我一起,整天都是這樣」。
  • 「媽媽,他們都不跟自己玩」,父母的做法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情商
    大家小的時候剛開始上幼兒園上學,家長都會叮囑一句,「在幼兒園在學校跟小夥伴有什麼衝突呀,或者誰欺負你了,都要跟爸爸媽媽說。」很溫暖的叮囑,也能看出來家長也擔心自己孩子的會不適應幼兒園或者學校的生活。但是這樣事無巨細的叮囑,細微到極致的關心也未必是好事,「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父母的反應決定了孩子未來的情商。
  • 幼兒園老師:這三類孩子在班上最容易被排擠,責任在家長
    導讀:幼兒園老師:這三類孩子在班上最容易被排擠,責任在家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老師:這三類孩子在班上最容易被排擠,責任在家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