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會越來越喜歡找同伴玩,但會有些孩子在加入集體的過程中不順利。在孩子剛學習交朋友時,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當孩子被小集體冷落或拒絕時,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呢?
孩子被排擠,家長千萬不要這麼做!
知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排擠,作為家長會心疼不已。一方面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被喜歡;另一方面害怕孩子受打擊後變得自卑、怯懦。
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就非常重要,正確的引導帶孩子走出困境,樹立自信;而錯誤的引導,則會加深孩子受到的傷害。比如:
錯誤示範:
① 在看到孩子被冷落或拒絕後,有些家長就會氣憤不已:
「誰稀罕跟他玩,他不跟你玩,你也不要跟他玩」
「以後不理他就是,找其他小朋友玩」
由此可見,這類家長會把問題歸咎在別人身上,看似在維護孩子,實則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我,並且會讓小孩覺得:「都是對方的錯」
可以試想一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樹立的觀念,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孩子是很容易形成偏執型人格,長大後一旦被人拒絕,極端的有可能劍走偏鋒。比如,這些年看到的新聞,某某被女朋友分手,隨即報復,發生的殺人案列!
家長要慢慢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拒絕和被拒絕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② 指責孩子「無能」
這類剛好與上面的相反,有的家長則傾向於指責自家的孩子:
「沒點出息,你上去就跟他們玩呀」
「人家都能玩,你怎麼不去玩?」
「你都不說話,誰喜歡跟你玩」.....
諸如此類.....
表面是在給孩子想辦法,實則孩子依舊不知道怎麼做,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用,家長失望和急躁的語氣,將嚴重打擊孩子的信心。
在同齡人中交友受挫的小朋友,主要也是分為兩大類:
① 容易被忽視的孩子(內向、慢熱)
此類孩子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不擅長在社交場合表達自我,人比較含蓄,也不想表現自己,又或溝通技巧較弱!
② 被排擠的孩子(霸道強勢)
此類孩子強勢霸道,不懂分享,也不遵從孩子間的遊戲規則,比如:自己的東西不能讓其他小朋友玩;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喜歡直接搶過來玩。還會說貶低人的話......
慢慢的小朋友會開始集體排斥,這種不是商量的,而是小朋友們的自發行為。
那要如何幫助被冷落和受排擠的孩子呢?
① 樹立孩子的交友信心,注重與孩子的溝通
在一檔親子節目中,蔡少芬帶著兩個女兒參加,姐姐叫湯圓,妹妹叫包子,姐妹兩的社交能力不同,妹妹包子遭到了其他夥伴的排斥,哭著找蔡少芬訴說委屈。
作為媽媽,蔡少芬無疑是心疼的,於是鼓勵包子:「我覺得你的感受是真實的,我也接納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樣東西,就是你笑容多一點,你主動一點,你做回你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如果你還計較,你永遠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
蔡少芬沒有指責其他孩子,也沒有指責包子,而是先肯定孩子的情緒,並幫包子樹立信心,在媽媽的開導下,包子雖然被拒絕多次,但是最後還是結交到了自己的朋友!
②學會遵守秩序跟規則
如果寶寶屬於霸道強勢的類型,家長要教給孩子化解衝突的方法;強勢的孩子往往有無限活力,所以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裡玩,讓孩子學習待客,安排遊戲活動等。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社交問題,即便孩子是「社交小達人」,也會有社交困擾,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我們家長要以長遠的目光看待問題,不要把一件小事想像成災難,除了適當引導孩子學習社交,也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長能力。
如果大家喜歡,希望大家關注或者點個讚,感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