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衛健委發布了《2019-2020年中醫藥防控流感工作方案》(以下簡稱《中醫藥方案》)。《中醫藥方案》顯示,制定流感中醫藥診療方案,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流感預防方面的獨特優勢。
11月1日世界流感日,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亞太流感控制聯盟共同主辦的2019年「世界流感日」科普活動暨學術會議在京舉行。會議主題為「識流感、防流感、治流感」,旨在加強全球流感防控領域專家學者的交流、溝通和合作,提升全球流感防控和流感大流行應對水平。
這些年,中醫藥防治流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包括鍾南山院士、王辰院士在內的西醫專家參與,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並得到國際的高度認可。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針對目前中醫藥在我國流感中的運用情況、中醫藥治療流感的有效證據以及下一步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流感中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吳以嶺院士介紹,從中醫角度來看,流感多為風熱犯衛及熱毒襲肺證,誕生於2003年"非典"期間的連花清瘟膠囊,把漢、明、清三個朝代治療溫病和瘟疫的著名方劑,匯集到一個組方當中,是兩千年中醫防治流感的集萃。
連花清瘟早在2009年就開展了治療甲型H1N1流感循證醫學研究,結果顯示:連花清瘟在抗病毒作用方面與達菲無差異;在緩解流感症狀,特別是退熱和緩解咳嗽、頭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症狀方面優於達菲;從藥物經濟學角度,連花清瘟膠囊是達菲治療費用的八分之一。目前,連花清瘟獲準進入美國FDA二期臨床研究,成為全球第一個進入美國FDA二期臨床研究的複方中藥。
與會多位專家表示,中國流感防控最大的特色就是對中醫藥的應用,傳統醫學如何發揚光大,讓中醫藥更好地降低流感對公眾的危害,保護人民的健康,是我們共同的使命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