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青春期也是孩子發展的一個時期,主要特徵表現為:敏感、易怒、精力旺盛,情緒不穩定。
更年期原本是指圍絕經期症候群,在現實裡泛指到達一定的年齡,上有養老下有孩子中間還有職場危機的一種生活壓力巨大的中年時期。這個時期的主要特徵體現為:焦躁、煩悶、易怒,深感疲憊。
當孩子的青春期,遇到父母的更年期,一次毀滅性的火星撞地球在所難免。而這些矛盾與隔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雙方的不理解,一味地袒護自己的行為,將生活的不如意歸咎到彼此的身上。越是提出要求,越是期盼過高,等到失望乃至絕望的時候爆發得越猛烈。
適當的調解,有助於兩代人的關係緩和。
首先,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必須要及時擺正心態。
第一、 這個時期的孩子思想不夠成熟,但又渴望成為大人能與成年人地位平等,脫離父母的掌控,父母長輩一定要及時注意到這一點,給孩子足夠的尊重。相較於唯我獨尊的命令,朋友一樣的商量態度更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抗議。
第二、 再加上這個時候的孩子內心會格外在意別人的看法,在外或者有外人的時候,絕對不要教訓孩子,有任何問題最好回到家裡或者避開外人再去處理。否則非常容易會給孩子心裡留下創傷,打擊他們的自信,乃至讓孩子記上一輩子的仇。
第三、 並且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荷爾蒙突增,身體迅速發育,大腦結構發生劇烈變化,情緒波動非常大,很多事情即便是講道理也很難講得通,一旦有衝突就必須先冷靜下來才能繼續談,雙方絕對不可以在情緒爆發高峰吵架。情緒就像洪水只能疏通不能壓抑,先讓讓情緒發洩從來都是最佳解決方案。
第四、 在矛盾爆發之後,必須要找到源頭,徹底的解決問題,孩子究竟怎麼了,他們想要什麼,我能不能答應或者陪他們去做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必須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因為這是家長應盡的責任,也是孩子需要的理解和愛。
其次,孩子在面對更年期時候的父母,也是一門學問。父母有對孩子的責任,孩子也應該有對父母的體諒。
第一、 這個時候父母,每天面對的都是生存的壓力,負面情緒極多,尤其是焦慮和煩躁。他們過多的精力已經用掉了,有時候會將在外的情緒帶回家中發洩,作為孩子,絕對不要上去跟家長硬剛。不然口角衝突演變為肢體鬥毆,就是一出人倫慘劇,要麼是單方面家暴,要麼是大型打擂現場,對誰都沒好處。
第二、 有任何的請求跟父母商議,一定要把事情講得清楚,有的時候父母不答應自己的請求完全是出於對自己的擔心。不了解事情,父母生活的本能就會不讓孩子去做,以來規避可能的風險。而孩子被拒絕後,就會誤以為父母在刁難自己,感到委屈和憤怒,甚至產生報復情緒。話講明白了,很多事情就有商量的餘地。如果父母比較偏執,自己又不想放棄,則可以向其他人求助。
第三、 替父母分擔。青春期的孩子正在長大,既想獲得尊重,又不明白可以如何努力。最簡單的就是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漸的鍛鍊自己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便能替父母分擔不少的擔子,緩解家庭的壓力。就算得不到父母的認可,也能讓自己日後擁有和父母對等說話商量的資本。
所有的家長孩子之間的矛盾,都有各自不同的最優解決辦法,重要的是兩代人面對矛盾衝突的態度。態度端正了,事情絕對迎刃而解。換位思考是很關鍵的,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即便是父母和孩子也沒有,但每個人都要努力地體諒旁人,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之間。
這個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是理解。父母不理解孩子,孩子就會封閉心門,做事習慣考慮自己,不管是喜是憂都不願意跟家裡說,總想著自己一個人扛住一切。孩子不理解父母,父母會受到打擊失望,找不到溝通的方法,一味地向孩子控訴呵斥,會把雙方越推越遠。
不論是父母也好,還是作為孩子,都應該時時刻刻自省,這樣就不會讓親子關係陷入盲目,狀態就能及時發現問題。一個家,不應該父母永遠在等孩子感恩,而孩子永遠等著父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