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寶寶背後塞毛巾,寶寶易生病,陋習要快改

2020-08-25 萌娃保衛戰

文/萌娃保衛戰(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大多數的寶媽,特別是老人對待孩子的照顧,特別的精心,無論在何種場所只要孩子玩耍的時候,渾身出汗,都會非常的著急,迅速地給孩子灌水,幫孩子扇扇子,用毛巾將頭上的汗全部擦掉。

可是即使這樣家長們還是不放心,擔心孩子會熱著,出汗太多,汗落不下去會著涼常常會追著寶寶迅速的把後背的上衣撩起,熟練地塞進一條毛巾,此時,才會放心讓孩子繼續玩耍。

家長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幫助寶寶在物理降溫的方法給孩子落落汗,避免寶寶因著涼而生病感冒。

但是將毛放到孩子的身上擦汗,同樣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父母不能夠大意。

用毛巾降溫真的可取嗎

●不正確的照顧方法

正常情況下我們如果滿頭大汗,用毛巾擦一下,將臉上的汗珠擦掉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將毛巾放在寶寶的後背就容易生病呢?

鄰居家的陽陽最近也總是出現這樣的苦惱,陽陽被爺爺奶奶照顧的可說是無微不至,可是一直以來,陽陽還是照樣生病,特別是經常伴有咳嗽,感冒,流鼻涕等等小毛病。

陽陽的父母十分著急,孩子常年不是在吃藥就是在輸液,孩子的體質反而更差了,更是不能著涼,受寒,殊不知這是陽陽的照顧方法出現了問題。

●毛巾惹的禍

寶寶在大量的奔跑和玩耍運動的期間,體溫會急速上升,有的寶寶也會出現滿臉通紅的現象,有的寶寶臉上看不出很紅,但已經是汗流浹背了,這有是寶寶的體質所決定的。

此時寶寶身體裡的溫度,已經相對平常的體溫36℃,要高出一兩度,在身體裡這種高溫的情況下給寶寶的後背放一條毛巾無遺是雪上加霜。

因為,毛巾的溫度不及寶寶高運動量下身體溫度的一半,毛巾會比較的涼。

此時強硬的將毛巾放在寶寶的後背,這就相當於在一個燒熱的鐵板上,放一塊冰塊,熱氣會迅速外冒,表面上看孩子是降溫了,其實這簡直是害了寶寶,寶寶肯定會生病。

後背塞毛巾的陋習一定要改變

●寶寶後背不能受寒的原因

《兒童經絡手冊》上曾說:兒童的後背是循行的位置,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督脈統領一身之陽。

因此後背是寶寶最需要保護的地方,不能著涼,避免寒氣的進入。

在寶寶的背部如果受涼,就會引起各種症狀。例如:咳嗽,這是由於寶寶的免疫力開始下降導致的。而免疫力的降低減弱了對體內病毒的抑制作用,體內的病毒就會迅速的繁殖,出現感染的症狀,上呼吸道就會受到刺激。

出現咳嗽的現象。因此也是家長擔心的地方,總是怕寶寶後背著涼,想盡方法幫忙降溫。

●成人和寶寶的不同

其實寶寶和成人沒有區別,但是為什麼成人就不容感冒著涼呢,因為成人能夠學會自我保護。

特別是在身體大汗淋漓的時候,會讓身體到過於涼爽的地方去,同時也只是用毛巾將汗擦掉,等待體溫的逐漸降低,然後再進行活動。

相反,寶寶本身就有愛玩的天性,即使滿身是汗,也不懂擦掉,當家長再給寶寶放一條毛巾,簡直就是幫了倒忙,因為寶寶不會計較毛巾舒不舒服,只管開心的玩耍,遇冷預熱都不會在意。

就像陽陽的家長,明明認為是好意,對孩子的關心,實則是不對的,因此,家長切忌不要再給孩子塞毛巾了。

生活中避免寶寶受涼的好方法

Ⅰ給寶寶準備棉質的衣褲

外出時,家長要隨時準備一套備用的棉質衣服,因為棉質的衣服不僅吸汗效果好,同時穿起來也很舒適,利於寶寶玩耍。

當孩子玩耍大量的流汗後,要及時的幫助寶寶更換,避免寶寶一直穿著出汗的衣服在奔跑時涼風進入體內,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急於進入空調間或吃冰箱裡的食物進行降溫。

Ⅱ睡覺時後背的保護

在寶寶睡覺的時候,為了讓寶寶睡得更舒適,家裡經常開空調。

因此,在有空調的情況下,注意給寶寶蓋一層夏涼被,或者給寶寶穿蓋過肚臍眼的衣服,特別是後背也要及時的用小被子蓋好,以免著涼。

Ⅲ給寶寶準備吸汗的溼巾

寶寶的溼巾有很多種,有消毒,清潔方面的,還有專門用來護臀的小溼巾。

溼巾多是用無紡布材質製作的,裡面含有蒸餾水,消毒溶液天然的植物油,因此寶媽們可以在外出時為寶寶準備專用的吸汗溼巾,同時要選擇10片或20片的獨立小包帶在身上。

當寶寶出汗時,毛孔打開,用小包的溼巾擦拭不僅衛生,而且也有消毒殺菌的效果,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健康的玩耍,寶媽們也可以放心大膽的放孩子們出去玩。

雖然寶媽們知道用毛巾的方法不正確,但是還是想用毛巾該怎麼辦呢?

寶媽們可以將寶寶的毛巾在寶寶出去運動的時候提前準備好,用熱水加熱,毛巾的溫度要達到寶寶的體溫的溫度,然後用保溫的袋子儲存好,隨時準備幫助寶寶降溫。

由於寶寶的身體和毛巾一個溫度,此時一定要注意,當寶寶適應了毛巾的溫度後,就不要隨意的更換毛巾,這樣寶寶會不適應,因此正確的使用毛巾,就不會過度的刺激寶寶的後背,達到降溫的效果,寶寶也不會生病。

後背塞毛巾不僅是不科學,也是不合理的方法,寶媽們一定要摒棄這種後背塞毛巾對寶寶不利的陳舊陋習,錯誤的方法不僅害苦了寶寶的身體,也給寶媽在育兒的道路上產生各種苦惱。

當孩子的身體出現紅燈時,寶寶的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產生各種疾病,使寶媽們不知所措,因此,只有科學的育兒方法,才能培養出身體健康的寶寶。

寶媽們在孩子生活中,有哪些我們大家常常不知不覺地照顧寶寶的錯誤方法,寫在下方,我們一起提醒其他的寶媽,在照顧寶寶的道路上不走彎路,期待你的留言呦。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在寶寶的後背上塞毛巾好嗎? 為什麼細心照顧孩子就是愛生病?
    家長都非常緊張地的跟在後面,拿著一條毛巾,揪住寶寶的衣領,將毛巾塞到寶寶的後背上之後,再放開寶寶,讓他們玩耍。不一會   原標題:在寶寶的後背上塞毛巾好嗎? 為什麼細心照顧孩子就是愛生病?     經常在廣場上看到很多玩鬧嬉戲的寶寶,他們高興地跑來跑去,滿頭大汗。
  • 寶寶喜歡往嘴裡塞東西,是生病了麼?
    爸爸媽媽們在日常照顧寶寶的時候,想必遇到過這種情況,就是寶寶喜歡把東西往嘴巴放,不管是是什麼東西,拿到之後就往嘴裡塞,那麼這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呢?一起來看看吧。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是寶寶體內缺乏微量元素,或者是肚子裡面有蟲子,著急忙慌的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其實大可不必這樣著急,因為寶寶喜歡往嘴裡放東西是認識事物的過程,沒必要太過驚慌。這,就是常說的口欲期,又叫口唇期。
  • 寶寶什麼都往嘴裡塞?爸媽做到這3點就不怕
    我們的留言區裡,時常會看到不少寶媽向我們訴苦:「寶寶什麼都往嘴裡塞,怎麼辦?2 歲內的寶寶,還處在探索周圍的階段,通過「什麼都往嘴裡塞」來認識這個世界哦。現在快 11 個月的發糕也是一樣的,不用太介意,長大自然就好了。
  • 孩子為什麼拿了東西往嘴裡塞?背後的這些心理暗示,家長要明白
    ,那麼寶寶喜歡把東西往嘴裡塞是什麼原因?這背後有什麼心理暗示?家長都要明白。當孩子0-2歲的時期時被稱為孩子的口腔敏感期,也就是說寶寶是通過自己的嘴去認識這個世界的,並去構建自己的大腦和心理世界的時期。
  • 寶寶為啥什麼都往嘴裡塞?
    寶寶在一出生就具備吮吸的能力,醫生通過動態超聲檢查可以觀察到胎兒在子宮內吮吸手指出生後,寶寶若是正常地經過吮吸來獲取到營養(吃奶),那麼嬰兒就會從這個吮吸動作獲取安全感,並學會主動用吮吸來安慰自己,因此吸奶嘴或手指會讓他有滿足感。一開始,嬰兒可能會偶然吃到手,但是寶寶發現吃手指可以帶來愉悅感後,他就會更頻繁地努力將手塞進嘴裡。對他來講,無論是一根手、兩根手指還是整個小手,只要舒服,都可以塞到嘴裡!
  • 寶寶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怎麼辦?醫生:寶寶的「暗示」父母要了解
    而對於寶寶的好奇心,父母都能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當寶寶進入一個時期的時候,總是喜歡見了任何東西都想要往嘴裡塞,很多媽媽都以為這是寶寶餓了的信號 寶寶為什麼拿到東西就往嘴裡塞?多半是這個原因 其實寶寶在剛降生的時候,還不具備任何的智慧,任何行為都像是小動物一樣,需要一步一步的探索這個世界,而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通常也會和其他的小動物一樣,用嘴來感知這個世界,什麼東西都想要放在嘴裡嘗一嘗。
  • 寶寶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怎麼辦?醫生:寶寶的「暗示」父母要了解
    見了任何東西都想要往嘴裡塞,很多媽媽都以為這是寶寶餓了的信號,而真相卻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寶寶為什麼拿到東西就往嘴裡塞?多半是這個原因其實寶寶在剛降生的時候,還不具備任何的智慧,任何行為都像是小動物一樣,需要一步一步的探索這個世界,而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通常也會和其他的小動物一樣,用嘴來感知這個世界,什麼東西都想要放在嘴裡嘗一嘗。
  • 寶寶什麼都往嘴裡塞?進入口欲期的正常現象,家長要適當引導
    導語: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大動作敏感期等等,每度過一個時期就意味著寶寶又成長了一點,所以家長要用合適的方式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安穩度過各種特殊階段。本以為孩子想吃東西,卻發現他毫無食慾,只是喜歡往嘴裡塞東西。想必家長都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會下意識地向自己的嘴巴裡放東西。如果手上沒有東西,會將手放進去。無論如何阻止,孩子依然「堅持自我」,不停地往嘴裡塞東西。
  • 寶寶愛玩「小雞雞」動作背後的秘密,一定不要大意!
    對於大家的評論不能一一回復,我深感抱歉。其實,正確認識寶寶的陰部,科學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並不是什麼羞羞的事情~  除此之外也有另一種情況,一位寶媽講述了寶寶愛抓「小雞雞」的家庭成因。她說,生了男孩兒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親朋好友、男女老少,都喜歡拿寶寶的「小雞雞」開玩笑,都要揪個「蛋」吃,都要看看這「帶把的茶壺」。
  • 天氣多變,寶寶半夜生病有徵兆,80%媽媽都忽視了,你造嗎?
    如果問寶爸寶媽在對寶寶的照顧中最擔心什麼情況的發生,「寶寶半夜生病」這個答案的排名大概會很靠前。的確,很多寶寶都有過半夜生病的情況,特別是年紀較小的寶寶,半夜突發疾病的機率會更大。那麼,寶寶半夜生病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呢?這些症狀的背後又有可能隱藏著哪些疾病?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面對半夜生病的寶寶,寶爸寶媽該採取怎樣的緊急措施呢?快來Mark吧!
  • 哺乳期又塞奶了?其實寶寶就是最佳堵奶救星!
    舒緩塞奶不適6招式1.持續擠奶不論如何,塞奶時第一步還是要持續的擠奶,持續排空乳汁是緩解塞奶的最佳方式,因此塞奶期間不可停止哺乳,在無法哺乳的情況下,可改用擠乳器定時擠出奶水。第一次面對乳腺阻塞難免緊張,甚至大部分媽咪會直接猛推硬塊處,或者從硬塊後方往乳頭方向推壓,其實這麼做不但會加劇疼痛感,也可能造成乳房組織受傷,甚至使發炎情況更為嚴重。解決塞奶就像大禹治水,要一段段地疏通,手法和目的都在於前端的乳汁排出,後端的硬塊便可慢慢散去。
  • 環境越乾淨,寶寶反而易生病?
    然而,與媽媽們預想的不同,過於乾淨的環境,寶寶反而易生病~過於乾淨的環境 為什麼環境過於乾淨,反而寶寶易生病呢?而過於乾淨的環境,使得寶寶減少了與細菌接觸的機會,當再次接觸時,就容易被突破免疫防線,以生病的形式表現出來。
  • 寶寶入園伊始,要如何避免生病季?要如何面對分離焦慮?
    也好在,今天下午睡了快3個小時的午覺之後,醒來已經徹底退燒了。想起他即將面對的幼兒園開學季,心中不免依舊忐忑。圖片源自圖蟲創意一般來說,開學兩周內,是寶寶最易生病的時間生活從單一環境到集體中,特別是年齡小的寶寶,身體抵抗力本來就弱,不足以抵禦幼兒園的大環境,就更容易被傳染病毒,導致生病。
  • 秋天換季寶寶易生病?這4個對策,家長要知道
    在這裡,萱爸總結了一些秋天換季寶寶易生病的原因和解決辦法,供各位寶媽寶爸們參考。為什麼秋天換季寶寶易生病發生交叉感染九月金秋是開學季,孩子本身就愛和同齡的小夥伴玩耍,開學後自然也要接觸其他的同學。許多寶寶尚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室外玩耍後,很容易忘記洗手,之後還會接觸許多公共玩具,甚至是食物,因此極易發生交叉感染,給了病毒趁機而入的空子,被傳染上一些例如感冒之類的疾病。
  • 寶寶發燒要用冷毛巾降溫還是熱毛巾?絕大多數寶媽都弄反了
    寶寶抵抗力低下,所以,小時候經常生病也就不足為奇了。即便如此,每次寶寶生病,寶媽寶爸還是急得團團轉。尤其是發燒,雖然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但是家長還是想要為孩子做點什麼,然而很多新手爸媽對發燒這個常見病了解的並不深入,採取的措施總是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病情。
  • 換季時寶寶易生病,學會這一招,比打針、吃藥還管用
    導讀:換季時寶寶易生病,學會這一招,比打針、吃藥還管用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換季時寶寶易生病,學會這一招,比打針、吃藥還管用!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為什麼見了東西往嘴裡塞?孩子背後這些心理暗示,我們要明白
    只見10個月大的凱凱一直將一臺玩具小汽車往自己的嘴裡塞。凱凱媽在一旁看到,趕緊將玩具車從孩子手拿走。並大聲和孩子說:「你這孩子,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髒的呢。下次再次放,媽媽可要打你。」我們聊了一會,凱凱趁著大人不注意的時候,特專心地咬著一隻不知道從哪裡拿來的襪子,凱凱媽媽看到後立刻制止,並且將襪子拿走。
  • 寶寶「口腔敏感期」標誌,什麼都往嘴裡塞,家長需要注意這幾點
    執筆:安野風編輯:安野風定稿:歐陽比文細心觀察的寶媽會發現,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都會有這麼一個階段,無論手裡抓到什麼都想往嘴裡塞。寶寶的這種「攻擊力」無處不在,可能抓到你的手指也要放在嘴裡咬一口,手腕也要咬一口。
  • 寶寶睡功出神入化?奇葩睡姿背後的真相,家長要注意
    這種睡姿的原因要警惕剛打開社交軟體,就看到一位寶媽在粉絲群裡分享自家寶寶的仰著頭向上拱的奇特睡姿,引得寶媽們紛紛打開話匣子:「我家孩子小時候也這樣,要多奇葩有多奇葩。」「誰不是呢,當初孩子他爹整天調侃他睡姿出神入化,再修煉幾年都能上天了。」
  • 寶寶易感冒?小兒推拿提前做,提高免疫力,寶寶少生病(附圖解)
    每年都會有所謂的流感季節,這個是最讓很多媽媽都疼的時間段,因為在這個是時間段裡面,寶寶感冒的概率要比其他的時間多,而且還容易反覆。這個時候因為寶寶生病而引起的各種心情不好,寶寶難受等等的情況都接踵而來,與其大人和寶寶都遭罪,那麼家長就提前給寶寶做一些小兒推拿的手法,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寶寶抵抗力提高了,寶寶就沒有那麼容易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