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孩子生病,一定是媽媽的苦難日。
這兩天小寶有些發燒。起因是某一天晚上出去玩耍的太嗨,滿身大汗的狀態下,直接回家進入空調房,即便是當即用毛巾給他擦乾,並且給他洗了個溫水澡,但是到了夜半,他的嗓子依舊開始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隨之就是呼吸不暢的各種不適。
從前天晚上開始,我就沒有再睡過好覺。
小寶的嗓子本身讓我擔心,再加上開始低燒到高燒,讓我不斷地判斷給他用什麼藥,以及需要改用什麼藥,俗話說,久病成醫,莫過於此。而我,也在不斷地糾結和調整中,聽著他的嗓子由「呼嚕呼嚕」變成「吼吼吼」,徹夜難眠。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好在小寶的精神很好。
雖然夜晚他也很煎熬,但是到了白天,睡醒後就是一副生龍活虎的模樣,和哥哥姐姐玩的各種開心,夾雜著各種尖叫。哪裡管老娘我,跟在後面的膽戰心驚和惴惴不安。
也好在,今天下午睡了快3個小時的午覺之後,醒來已經徹底退燒了。
想起他即將面對的幼兒園開學季,心中不免依舊忐忑。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大寶入幼兒園的經驗,就是幼兒園的小班前半年,基本上就是在生病、養病、恢復然後再繼續生病的過程中的一種循環。
班裡的大部分小朋友都是如此,孩子們初次離家後心情的不爽,再加上人小抵抗力弱,交叉感染和病毒間的相互傳播,以及生病後可以在家中休養的狀態,讓孩子們會在各種悲喜的心情中,竟然對生病也有種蠢蠢的喜悅感,完全無視家長的心疼、無奈與焦慮。
唉!一代一代,皆如此!
眨眼間就又到了小寶入幼兒園的煎熬時刻。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一般來說,開學兩周內,是寶寶最易生病的時間,特別是第二周,疾病也集中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紊亂等。
為什麼會如此呢?
有些孩子適應能力比較弱,比如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會非常緊張拘束,從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家庭環境突然轉換到按部就班、中規中矩的上學狀態,難免會煩躁、焦慮、睡眠不好。
這樣,這些孩子就會在內心裡啟動抗拒模式,但他們經過剛入學的不斷哭鬧、鬥智鬥勇,都無果之後,便自知無力反抗,就可能會突然頭暈、頭痛、嘔吐、腹痛、感冒、發熱等,這是因為緊張和壓力引起的生理反應。
孩子可能會有恐懼、焦慮等不良的情緒,會導致孩子抵抗力下降,得病不可避免。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寶寶入園之前,在家中大都是「眾星捧月」的狀態。且不說是有個小小的狀態不好,就是咳嗽一聲,也足以讓家人緊張半天。
再加上很多家長不太懂得養育孩子,要讓孩子成長起自然的抵抗能力,所以過於講衛生,照顧得過於精細。
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再精緻的小班教育,也要十幾個孩子一個班。幼兒園的環境跟家裡不一樣,也沒有那麼精細,衛生方面也不像家裡那麼單一。
而孩子們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環境,都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在孩子們之間進行磨合之前,是孩子們對幼兒園生活適應的一種磨合。
生活從單一環境到集體中,特別是年齡小的寶寶,身體抵抗力本來就弱,不足以抵禦幼兒園的大環境,就更容易被傳染病毒,導致生病。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如何有效避免孩子的「生病潮」呢?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中,想要寶寶身體健康,就要在孩子自身抵抗力方面下功夫。
增加孩子的抵抗力,不是說吃些什麼補藥,增加一些什麼維生素之類的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其實每年幼兒園開學季,往往在幼兒園裡是孩子們的哭聲大合奏,而幼兒園外,則三三兩兩是紅了眼、流著淚的家長。
作為成人,尚且不適,何況孩子?
因此,家長先要真正的理解孩子的分離焦慮和莫名的恐慌感;而不是泛泛的說一些大而空的安撫話。
那麼提前為寶寶做一些心理建設,就是有備無患的事情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首先,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儘量保持和幼兒園同步。
拒絕晚睡晚起、暴飲暴食的隨心所欲的生活,按照幼兒園的就餐時間,按時就餐、按時睡眠。
飲食上也不要大魚大肉,而是葷素相宜,還要適當給寶寶多攝取蔬菜和水果,維生素C和各種礦物質、纖維素能較好地保護好寶寶的腸胃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其次,告訴寶寶幼兒園的真實情況。
不要欺騙孩子說去幼兒園就是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也不要急匆匆把孩子往老師懷裡一推就撤。
把幼兒園真實的課堂情況以及玩耍作息情況,都和孩子講一講,或者在家中以過家家的形式演一演,讓孩子有一個心理緩衝期;可以許諾寶寶放學就來接他,也會早早的接他,或者第一個來接他,給他愛的擁抱等等,讓孩子知道,分離是短暫的。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第三,讓寶寶習慣逐步分離。
為了減輕寶寶的分離焦慮,尤其是全職媽媽,在寶寶入幼兒園之前的歲月裡,是分分秒秒都沒有分開過的,可以在寶寶上幼兒園前進行一些特別的訓練:
第一天,媽媽嘗試和寶寶說再見,然後離開寶寶1個小時再回來;
第二天,和寶寶說「再見」之後過2小時再出現,依此類推,逐漸延長與寶寶分離的時間。
我家小寶居然因為這種訓練,學會了看鐘表。也是一個意外收穫吧!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第四,藉助繪本、動畫片等給寶寶詮釋「分離」。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寶寶要上幼兒園之前的繪本和動畫片,情感細膩,很有代入感。
我記得前段時間我和小寶看了一本繪本,上面就是媽媽把自己的吻留在了寶寶的手心,當寶寶在幼兒園裡想念媽媽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的小手貼貼小臉兒,貼貼胸口,那是媽媽在陪著自己呢!
還有一些孩子常看的動畫片裡,也有類似的橋段,都可以提前和寶寶一起欣賞。
另外,如果幼兒園同意,還可以讓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帶上他最喜歡的玩具,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減輕和媽媽分開時的焦慮情緒。
寶寶在和媽媽分開的時候仍然能很快找到情感的依託,是很好的過渡方式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其實,寶寶上幼兒園,對於寶寶來講是件大事。這是他人生中蹣跚起步的第一步,從此他就要嘗試學習獨立面對陽光雨露啦!
對於家長來講,也是件大事。自己捧在掌心裡的寶貝,要獨自前行了,就像雛鷹已經展開了自己的翅膀面向天空躍躍欲試;這是親子間必然漸行漸遠的第一步,家長在欣慰之餘,難免感傷。
不管怎樣,請這個時期的家長,尤其是媽媽,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因為寶寶和媽媽的感情最為息息相通,如果媽媽看起來很焦慮,波阿伯啊就會更焦慮。因此,每天送寶寶入園時,媽媽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愉悅的心情和表情、簡短地與寶寶擁抱並說「我愛你,放學見。」給寶寶足夠的信心和安全感!
旭日初升,雄鷹展翅,我們就默默的送上祝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