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病呻吟說著自閉的時候,有些家庭卻在承受自閉苦楚

2020-08-27 琭珞日記

在面對生活的難題、工作的困擾時,我經常會說我要「自閉」了,直到我認識了「來自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患者,我再也不敢說自己「自閉了」。

以前,我總以為我離他們和他們的家庭很遙遠,直到我看到了最新的數據,據2019年4月2日央視《新聞直播間》報導:我國自閉症患者已超過1400萬人,14歲以下的兒童超過200萬,每68個兒童就有一個患有自閉症,這也意味著,在我們國家已經有一千多萬家庭深陷泥沼。


原來星星的孩子離我們並不遙遠

最近幾天,我看了《大海小雨》這部微電影,看完後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大海小雨》是由演員何晟銘公益出演的、由浙江海亮慈善基金會出品的中國首部帶援助計劃的自閉症公益微電影。

影片講述了數學老師楊大海和白領妻子麗麗的孩子小雨降生,不幸被確診為自閉症患者,從此,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一度絕望的妻子想要放棄,最後,在大海的堅持與耐心下,小雨逐漸好轉的故事。

有一次,小雨生病要抽血化驗,但是小雨大聲哭鬧,止不住的那種,跟正常的孩子完全不一樣,護士沒有辦法抽血,讓夫妻倆想辦法讓小雨安靜下來。

在小雨後面排隊的家長們開始嚷嚷:你們能不能快一點,我們還在這兒等著呢?大海跟他們道歉說:不好意思啊,我們是自閉症孩子。

後面的家長們說;「自閉症是什麼啊?」「吃藥不能好嗎?」「我看是你們沒教好吧!」這些話充分體現了社會對自閉症的認知度真的很低,對於星星的孩子們而言,這種不被理解的感覺使得自閉症孩子和其家庭在社會上的生存更加的艱難。

自閉症的孩子們也不想要得自閉症

自閉症全稱是「自閉症譜系障礙」,他是從幼兒期開始顯現的一種不論性別、種族、經濟狀況的無差別的終身神經系統疾病,他是先天產生的疾病,目前的醫療手段無法痊癒,只能夠通過持之以恆的康復訓練才可以使得自閉症患者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生存能力。

在陪伴自閉症患者成長的過程中,很多的自閉症患者家庭陷入了泥沼之中,被自閉症困擾的孩子,他們仿佛住在遙遠的星球上,在自己的世界裡,承受著旁人無法探知的孤獨,如果沒有專職的特教老師的幫助,沒有系統的康復訓練,自閉症孩子永遠都只能夠待在自己的世界當中。

很多家庭,都缺乏對自閉症患者系統的認知和教育能力,或者連自己都無法接納自己家的星寶。這對於這個特殊的群體而言,無法被最親近的人理解和尊重是一件毀滅性的事情,因為一旦他們被自己的家人拋棄,那就意味著這顆星星即將失去僅剩不多的光明。之前經常有新聞,說有的自閉症患者拋棄自己家的孩子。我想,若是有能力,他們也不願意的吧。

再看《大海小雨》這部微電影,大海始終努力的在學習和陪伴小雨成長,在教他去融入這個社會,在學校和社會的接納下,小雨也逐漸的往正常的孩子成長的軌跡方向走。

這部微電影,告訴我們:當未來成為謎題,唯有愛是謎底

作為「星爸星媽」他們也在努力的去陪伴著孩子,儘自己最大的可能;作為星寶,他們也在努力的走出自己的星球,探索這個廣袤無垠的宇宙;作為我們,也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成長空間,去守護更好的社會。

沒有藉口,只有大家一起守護星星的孩子,我們才可以變得更好。感謝《大海小雨》讓我沒有為我曾經的無知犯下更大的錯誤,傷害到「星星」。也能夠為「守護星星」奉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為自閉患兒的恢復,家長該不該一起「自閉」?
    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如果孩子一旦患病,父母勢必會跟著受到影響。有很多的自閉症患兒父母說「自從孩子自閉了,我們好像也自閉了」。慢慢的自己也很少出門,和孩子一起「自閉」了起來。這是現在很多自閉症患兒家庭的現狀。那麼,父母這樣的「保護」患兒的行為,對孩子恢復來說是好的嗎?家長到底該不該和寶寶一起「自閉」呢?兒科醫生有話說!
  • 《自閉歷程》:自閉兒童,跨過一道道門也能屬於自己的偉大
    來自家庭的溫暖與容納是坦普得於健康生長的重要原因。在校園裡,小坦普常常由於不善溝通,行為怪異,被同學欺壓,她還手後,由於打了同學被校園開除。但所幸媽媽的不拋棄,幫她換了一所所校園讓小坦普總算遇到了自己人生的「伯樂」卡勞克博士。卡勞克教師看到了坦普的天才之處,具有超卓的視覺天賦,給了坦普滿足的勇氣和信賴,鼓舞她去就讀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
  • 海英博士:自閉譜系兒童語言發育發展與家庭因素的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自閉譜系兒童的語言特點,以便儘早發現並幫助孩子減少語言方面的障礙。比如和媽媽說話的時候,應該說你的時候,他會用媽媽來代替你。或者是用爸爸來代替他,語言表達上典型的刻板行為會比較多,比如教他說話的時候,它只是簡單的重複,爸爸媽媽教他的那句話,但不知是在如何去使用。
  • 孩子自閉了,家長自責:是我沒有帶好他
    在了解孩子情況的時候,也不顧我是個陌生人,很多家長都流下了懺悔的眼淚,覺得是自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沒有照顧好孩子,才讓孩子成為今天的樣子,而且,還不知道孩子以後會是什麼樣,尤其是對孩子的未來擔心,進不了幼兒園、不能正常上學,即使進入幼兒園和學校了,也擔心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人白眼和欺負,更不知道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後,孩子會過什麼樣的生活,……跟家長的想法一樣,在網上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說自閉兒童是由於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引起的
  • 2歲自閉傾向孩子總愛耍賴倒地打滾怎麼辦,真假自閉如何應對
    我們普通人感覺不可理解,不可思議,只是因為自閉症孩子的心門實在太難以打開。普通2歲的孩子耍賴,打滾怎麼辦?很多育兒經都能告訴你各種方法和答案,如冷處理方法,讓孩子自己鬧夠了,再進行溝通。如安撫逆反心理,轉移注意力等等,總之正常的孩子,只要抓住了發育期的性格、情感、需求等特點,基本都有辦法解決。
  • 什麼是孩子的自閉問題,有哪些影響,怎樣辨識
    有人把有自閉問題孩子比作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故稱為「星星的孩子」。然而有自閉問題孩子並沒有遠離我們,2020年,全球約54個孩子裡有1位,大約100個孩子裡面就有兩個。雖然不是每位有自閉問題孩子都有繪畫、數字或音樂方面的天賦,但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用藝術打開想像和表達的窗口。
  • 考研讓自閉心理升級,來看小朋友的9幅畫,正視挫折不自閉
    有人把有自閉心理的孩子比作天上的星星,一個孩子一個世界,所以稱為「星星的孩子」。然而自閉並沒有遠離我們,2020年,全球約54個孩子裡有1位,大約100個孩子裡面就有兩個——中國的孤獨症患者可能已經超過一千萬人,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為5:1。雖然不是每位自閉孩子都有繪畫、數字或音樂方面的天賦,但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用藝術打開想像和表達的窗口。
  • 孩子不愛說話老師幫其走出自閉 救了一個家庭
    楊僑老師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希望你們能給報導一下,她不僅讓我的孩子走出了自閉陰影,還讓我也解脫了。」打來電話的李榮(化名)說,打電話前她想了很久,怕家醜外揚給孩子帶來壓力,可她又非常想借著這次機會感謝一下壽光路小學的楊僑老師。
  • 動不動就「自閉了」的年輕人,是逃避還是自救?
    「我自閉了」表情包,在微信聊天上大放異彩,這句話似乎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禪。疫情超長宅家,原本略帶玩笑的表情包,一語成讖成為不少人的心理常態。這裡所謂的「自閉」,與醫學上的自閉症並不相同。「自閉了」之後又「想開了」,儘管是聊天中的一種自嘲,但動不動就「自閉了」的年輕人,有多少危機意識和自救能力呢?從自嘲走向心理危機「生活越來越壓抑。我,我們,就像夜晚的花:自閉了。
  • 「走出自閉」,家長的困惑
    很多家長說都走出自閉了,為什麼還很困惑?確實是如此,當一個孩子走出自閉的時候,我們更多的家長會有更多的困惑,並且這些困惑可能讓他們瘋掉或者崩潰。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們舉個簡單例子,有一個孩子來康復的時候已經是8周歲了,然後康復1年之後,在他9周歲的時候,他在家裡突然間把自己的拖布拿出來,然後像他姥姥一樣往地上潑上水,然後開始拖地,他不像我們大人一樣拖得非常好,就是一塊有水,一塊沒水,整個屋子讓他弄的亂七八糟,這時候姥姥也生氣了,這孩子太淘氣了。
  • 詳解抑鬱症和自閉症的區別:別再讓「自閉」變流行
    自閉症的孩子為什麼患上自閉症,既不是全因家庭環境導致的,也不是後天形成的,直到目前醫學界也沒有明確自閉症的發病機制。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出生的時候沒有自閉症,那麼你以後也不會有。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自閉症的孩子是藝術「天才」,而有些自閉症孩子卻還會在家門口走失 —— 但媒體在對這些事件進行報導的時候,卻統稱為自閉症。抑鬱症有多種分類的方式,包括內源性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反應性抑鬱症、隱匿性抑鬱症、產後抑鬱症等等,按照程度也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 被夢魘困住的人——理解自閉
    如果你和一個自閉症孩子一起過同一道門,你手裡拿著東西,通常情況下同行的人會幫你開門讓你拿著東西先過去,而自閉症候人群如果不是特別訓練或者關照,他就會自己先走過去,搞不好還會在你要過去的時候讓門跟你跳貼面舞。自閉症候人群的語言和人際溝通能力一直叫人捉急。
  • 很多孩子被診斷自閉症,實際孩子是假性自閉,有些行為有些人也有
    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被診斷自閉症譜系或者自閉症邊緣,再或者就是在自閉症和正常評價表格的臨界值,在這些孩子中更多孩子是屬於假性自閉,經過一段時間的幹預就回歸正常!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這些方面的問題呢?一、從小缺少父母關注照顧,孩子發展空間範圍狹窄。
  • 自閉文盲少年潛入水底學寫字 潛水教練:自閉不代表沒有能力
    文章轉載至香港TOPICK報導,原文標題《自閉文盲少年潛入水底學寫字 潛水教練:自閉不代表沒有能力》
  • 爐石中的動態平衡,自閉卡組的前世今生,與快攻的恩怨情仇
    眾所周知,暴雪對於爐石傳說對戰的態度,一直是推崇隨從交換的,凡是自閉卡組,基本都沒有好下場。關於這個,有些輕度玩家可能對自閉卡組的意思不太了解,這裡個人有些粗略的看法,歡迎各位大佬指正。所謂自閉卡組,就是自成一個循環,無論對面做了什麼,只要我循環完了拿到了自己的所有組件,那你就跟輸了差不多了。再簡單點:自閉卡組的任務就苟活、過牌。
  • 小孩膽小怕生是自閉的表現嗎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因此孩子在成長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性格也會不一樣。一些家長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比較膽小,其實是由於許多的原因而造成。自閉症的孩子也會出現膽子小的症狀,那麼小孩膽小怕生是自閉的表現嗎?不少的家長對這個問題很關注。
  • 面對媽媽,我只能自閉了。
    老二上小班老師反應已經開始出現自閉傾向。通過面談我感覺到了母親深深的焦慮,除了焦慮以外我還感覺到母親還有一些固執,貌似是天生的悲觀和抱怨,也難怪,家裡兩個孩子目前都是這樣子,有些悲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透過繪畫測試也驗證了我的猜想,思想很固執。
  • 有自閉問題的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真的能治癒嗎
    雖然不是每位自閉症譜系人士都有繪畫、數字或音樂方面的天賦,但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用藝術打開想像和表達的窗口。『你好地球』活動,以有自閉問題孩子為主題,準備了9幅畫,都是由小朋友認真繪製而成,畫裡有他們的故事,有他們想說的話。想知道嗎?來你好地球解鎖小朋友畫作吧。兒科專家認為:過早過長接觸電子產品或誘發孩子自閉問題。
  • 自閉患兒情緒不定?先辯證,再處理
    可自閉患兒的「鬧」並不簡單,一哭起來,1個小時可以不停歇,甚至有些孩子在著急的時候會用手拍打自己的頭,讓事情更趨於嚴重化。那難道就只能順著孩子的心意,要什麼就只能給什麼嗎?NO,順著孩子的性子確實是一種緩解孩子情緒的方法,但卻並非長久之計。在面對一些事情,該給予孩子引導的便要加以指導,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成年人的「自閉」,沒那麼糟糕,它只是成年人特別的「舒適區」
    01 成年人自閉的背後是許多的無可奈何小時候最期望的事就是快快長大,那時候夢想遙不可及,卻又似乎近在眼前,就像那句廣告詞:「長大後我要當太空人,爺爺奶奶可高興了!」我們從不需擔心現實,只管開心追夢。成年後,卻愈發懷念孩童時代,孩子們身上的純真、爛漫早已被我們擱在了歲月這趟列車上。生活裡各種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把我們的稜角磨得光滑,成年後越來越沉默,有些話也越來越不想說,沒人懂,說多了又能如何?成年人顧及得也越來越多,害怕得越來越多,害怕生,害怕死,害怕沒錢……怕著怕著生活似乎就愈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