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體檢季,前不久「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表示,平日裡自己飲食作息不規律,體檢報告下來不敢查看,看到「異常數據」就恐慌。對此,你有同感嗎?
體檢報告緊張到請同事幫忙看
家住九龍坡區袁家崗附近的趙女士今年29歲,因為剛生完娃不久身材略胖,今年單位體檢通知下來後,她立即去醫院進行了體檢。趙女士說,自己胖不說,還從不運動,能躺著就不坐著,能坐著就不站著。
月初,趙女士拿到體檢報告,猶豫著不敢打開,很怕身體出現問題,最後讓同事幫忙才打開看了,「報告上說,我有膽囊息肉4mm,這個是最近幾年體檢一直有的,並且之前去看過專科醫生說暫時不處理,如今沒有長大,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來了。」
趙女士的同事賀小姐說,她倒覺得看體檢報告是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況,「沒問題好放心,有問題早治療,躲是躲不過的。」
超六成年輕人不敢看體檢報告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6%的受訪青年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受訪青年中,男性佔45.0%,女性佔55.0%。來自一線城市的佔32.5%,二線城市的佔44.7%,三四線城市的佔19.7%,縣城或城鎮的佔2.7%,農村的佔0.3%。
關於不敢看體檢報告的原因,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怕體檢查出問題;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已經給身體造成了損害;56.7%的受訪青年覺得自己缺乏健康生活的意識;38.2%的受訪青年覺得缺少醫學常識,會導致人們對體檢報告中一些並無大礙的「異常數據」感到恐慌。
有些「異常」是你自己嚇自己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健康管理科主任吳軍表示,體檢報告即便出現一些「異常情況」,也不必胡亂揣測,或許是因某些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習慣等因素造成,只需適當調整即可逆轉。
吳軍解釋,血糖方面,空腹血糖高於正常值,偶爾一次檢查結果偏高並不能確診為糖尿病,需要經過餐後2小時血糖,以及糖耐量試驗檢查後,才能確診。
在肝功檢查方面,轉氨酶異常不一定是得了肝炎,引起轉氨酶異常的除人們所熟知的病毒性肝炎外,各種藥物的作用、喝酒也可導致,生活中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飲食結構,加上不愛運動,也可能引起脂肪肝而導致轉氨酶異常,這種情況稱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通過糾正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來改變。
建議:根據家族、個人病史體檢
如今體檢項目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身的體檢項目?吳軍建議,所有人都應選擇體檢基礎項目,另根據年齡、性別和家族、個人病史來選擇個性化的體檢方案,比如抽菸、喝酒、不運動的人,就要考慮選擇針對心腦血管、腫瘤、代謝性疾病的體檢項目;有腦中風、腫瘤、三高等各種家族史、個人病史的人,應該側重這方面的體檢;40歲以後的人,建議加上胃腸道、肺部腫瘤的篩查。
多知道點 >> 這些情況可能影響體檢結果準確性
據《人民日報》報導,如果有以下情況,可能會影響到體檢結果的準確性:
1.過度空腹。空腹時間達18個小時以上,某些檢驗結果會有異常,如血清膽紅素可能會因其而增加,血糖可能會因其而減少為低血糖。
2.太晚抽血。體檢化驗要求採空腹血最遲不宜超過12:00。太晚會因體內生理性內分泌激素的影響使檢測值失真。
3.情緒波動。情緒激動可影響神經—內分泌功能,致使血清非酯化脂肪酸、乳酸、血糖等升高。
4.劇烈運動。運動引起血液、體液成分的改變,即使輕度活動也會引起生理性血糖升高,內分泌激素水平含量改變,從而影響結果。
5.油膩飲食。查血脂要求空腹12小時後進行,一般晚餐後不進食其他食物。
6.生理期。女性月經前後不宜進行婦科檢查、血常規檢查、肝功能檢查等。
7.盲目停藥。採血要空腹,但對慢性病病人服藥應區別對待。
都市熱報-廂遇記者 張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