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其拉甫邊防連紮根雪域高原半個多世紀,被譽為雲端國門衛士
祖國最西端,帕米爾高原,千裡冰封、終年積雪。新疆軍區紅其拉甫邊防連長年駐守風雪邊關,用忠誠和信仰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被譽為雲端國門衛士。仰望紅其拉甫,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連隊?這是一群什麼樣的官兵?是什麼信仰讓他們紮根雪域高原半個多世紀?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在生命禁區創造了一個個衛國戍邊的奇蹟?
-
最難抵達的邊防哨所,是為我們「生產」安全感的地方!
海拔4500米以上被生物學家稱為「生命禁區」,根本不適宜人類居住。在無名湖工作過的官兵不同程度地存在指甲凹陷、頭髮脫落等現象,但連隊官兵紮根邊防,矢志戍邊,在雪域高原譜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華美樂章。查果拉哨所查果拉哨所位於青藏高原,海拔5300米。
-
在雪域高原上書寫忠誠
這裡是祖國海拔最高的地區,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佔全區總面積的85.1%,空氣含氧量只有海平面氧氣含量的64%左右,這裡就是雪域高原、天上西藏。一年前,53名博士響應中組部、團中央的號召,從祖國四面八方匯聚到祖國海拔最高、條件最為艱苦的的雪域高原。一年間,他們把西藏當做家鄉,把西藏人民視為親人,在世界屋脊建功立業,發揮知識才能,把忠誠與擔當寫在了雪域高原上。
-
海拔5000米雪域高原萬人挖蟲草 場面震撼(圖)
海拔5000米雪域高原萬人挖蟲草 場面震撼(圖) 2016-05-16 11:19:46 四川在線消息(葉強平 伍紅燕 四川日報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導 ) 連日來,四川日報記者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海拔5000米高原上用鏡頭記錄了高原上的「蟲草季節」,四川日報記者每天從理塘縣城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該縣下壩片區
-
作文素材庫-戍邊戰士篇(人物+語段;衛國戍邊;邊防戰士;英雄;烈士)
多年來,一茬茬八連官兵,用戍邊行動在中俄界江上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下江代表祖國、上岸代表軍隊」,他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守風雪邊關。黑河處於高寒地區,冰雪嚴寒是執勤戰士面臨的常態。每年冬季,戰士們在界江主航道中方一側設置執勤板房,每人每天需要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江面上站崗執勤6-8小時。戰士們就這樣身披冰鎧甲,笑傲風雪寒,出色地完成了各類邊防戰備執勤任務。
-
援藏幫扶 雪域高原上的株洲「安吉拉」
據統計,株洲市中心醫院已為扎囊縣人民醫院援助了藥品、耗材設備共計150餘萬元。如今,扎囊縣人民醫院先進醫療設備奇缺狀況得到大幅改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雪域高原上的株洲「安吉拉」株洲與西藏山南市的扎囊縣,一東一西,海拔相差3000多米、直線距離2000多公裡。
-
五老峰下雪蓮盛開 雪域高原白鷺翱翔——廈大與西藏的校地情緣
幾十年來她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不負廈大人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光榮使命,為西藏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也為廈大學子在雪域高原的家國情懷書寫了精彩的篇章。畢業後毅然履行承諾赴西藏工作,從縣、鄉政府部門到自治區區直機關,無論氣候如何惡劣、條件如何艱苦,他不忘初心、頑強堅守。進藏12年來,他始終默默耕耘、傾心奉獻,把母校「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之光在雪域高原發揚光大,為西藏建設、民族團結和國家繁榮努力工作。築夢正當時,報國趁年少。
-
美味強推,這裡有一款來自雪域高原的辦公室午餐神器,了解一下
「雪山靜土」系列香菇醬所用原材料羊肚菌、犛牛肉、香菇、海椒等選用來自純淨無汙染的雪域高原康定區域雪山淨土香菇醬選用來自海拔3000米以上純淨無汙染的雪域高原康定的香菇和當地的犛牛肉為主要原料。承襲淵源流暢的傳統秘制醬技藝,結合現代生物科技技術,歷時數年研發而成,口感獨特,香味純正,是現代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美味佳餚。
-
衛國戍邊的他回到母校,學弟學妹們紅了眼眶!
7點30分,全體師生匯集在操場上,以「文文明明學黨史·紅色基因我傳承 」為主題的2020學年第二學期開學典禮拉開序幕。最近幾天,去年6月發生的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中,5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事跡廣為流傳。而讓市南中學學子沒想到的是,開學典禮上居然能現場聆聽到鮮活的解放軍戍邊故事。
-
海拔4300米,他們將溫棚建成了「天然氧吧」
她的丈夫在海拔4300米的紅其拉甫邊防連工作,幾次邊防探親,她見證了邊防官兵克服高寒、缺氧、環境差等條件,建溫棚,種蔬菜,用執著的精神戰勝了困難,用特有的綠色溫暖了邊疆。今天,小編把稿件與廣大網友分享,一起來感受平凡而偉大的邊防軍人「火辣辣的愛國心和戍邊情」。
-
【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時代】守望相助 雪域高原盛開民族團結花
【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時代】守望相助 雪域高原盛開民族團結花 2019-03-23 11:57:27 來源:央視網
-
就業先鋒行·朋輩故事③|南京林業大學關佳偉:把青春獻給雪域高原
本期我們將為你帶來南京林業大學關佳偉的軍旅故事。都說當兵苦,最苦是西藏;西藏苦,最苦是邊防。而南京林業大學的關佳偉,卻選擇了迎難而上,在大學入伍成為了一名奮戰在西藏邊防的一名戰士。著戎裝赴軍營 立志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參軍入伍一直是關佳偉的夢想。讀大一時,他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參軍,成了他心中抹不去的遺憾。
-
雪域高原,「戰神」怒吼
新疆軍區某紅軍團挺進雪域高原將火力打擊區域定在了海拔4800多米的雪域高原。當時平均風速15米/秒,掌握恰當的時機他們在超海拔
-
為了祖國安寧,我早已準備犧牲!來自海拔5592米的解放軍請戰書
楊靖宇、狼牙山五壯士……為成為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豐碑。新中國建立後,這些可愛的戰士們又為了祖國的安全和大家的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荒無人煙的小島,一望無際的雪山,空氣稀薄的高原……無論有多麼艱苦,只要這裡是祖國的領土,他們就堅守在這裡,守衛者祖國的國境線。很多人在這裡度過了青春年華,很多人為了保護群眾的生命和財產犧牲。網上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安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
邊關哨所,有這樣一群熱血男兒——戍邊軍人
狂風凜冽,他面朝喜馬拉雅山的風口,像雕塑一樣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守護著祖國的邊防。你看不到黑暗,是因為有人拼命把它擋在了你看不見的地方 。在川藏高原海拔兵站:躺著都是奉獻在西藏昌都邦達鎮,有一個享譽全軍的「高原模範兵站」——邦達兵站。
-
圖片故事:藏族夫婦雪域高原安家救助野生動物
青海省海西州海拔約四千多米的都蘭縣有一座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溝裡鄉合支龍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站長是一個叫肉保的中年藏族漢子,他的妻子德措吉和女兒仁青拉毛也和他一同參與野生動物的救助。 從2010年開始為了救助野生動物,肉保辭去村委主任一職,帶領家人從都蘭縣城搬到人跡罕至的雪域高原搭建的簡易板房裡居住。
-
東風8B高原型「雪域神舟」,最終還是沒有成為青藏鐵路主力機車
由於當時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等單位在進行青藏鐵路格拉段設計時,客、貨運機車的初步選型是按戚墅堰機車車輛廠的東風11型、東風8B型機車為基礎進行,青藏鐵路高原內燃機車的研製任務最終落在戚墅堰廠。早於2001年1月,戚墅堰廠已經開始對高原內燃機車進行調研、設計,並於2002年3月完成了技術設計。
-
雪域高原的「心連心」晚會
那純真的眼眸、稚嫩的歌聲、歡快的舞姿,叮噹作響的腳鈴聲讓演出現場登時沸騰起來……孩子們獻上的是少兒舞蹈《來自新玉樹的祝福》,他們要伴隨新年的陽光,將內心最真摯的祝福送給在場的每一位觀眾,以此表達玉樹各族人民對黨和政府、對全國人民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穿著簇新藏裝的宗者和老伴拉布為孩子們熱情地鼓掌。宗者今年69歲,是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公安戰線一名退休老民警。
-
無悔西行 電力鐵軍追夢雪域高原
無悔西行 電力鐵軍追夢雪域高原 有一次,沈添福過泥路、攀巖石到現場勘查,不慎從半山腰跌落,摔出去十幾米遠,休養了一周多又繼續投入工作。 「踏足雪域使,青春能幾時?此生為電力,九世不徘徊。」結束656天的援藏生涯,沈添福寫下了這樣一首詩,題為《憶尼池》。 這個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的男青年,有一顆「文藝」的心,喜歡閱讀,喜歡宗教和歷史。西藏,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一直是他的心之所向。「能夠帶著使命來到雪域高原,我覺得特別幸運,特別感謝組織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