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成立三周年了!

2020-12-15 騰訊網

2020年11月19日,我校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成立三周年

《成都日報》第八版發布中國-東協藝術學院院慶專刊,原文如下:

文化自信 彰顯天府蓉城風採

弦歌不輟 奏響藝術教育凱歌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成立3周年

「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一直以來,文化、藝術不僅作為城市與人民之間的粘合劑,為城市居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養分,更作為各國人民對話、交流與合作的橋梁,為中國與其他國家、民族相互了解、增進友誼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2017年11月19日,肩負學科發展多元化、人才培養全素質、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和西部文創中心平添助力的使命,經市政府批准,依託成都大學已有的藝術學科辦學基礎,按照新的體制和機制設立的,具有相對獨立辦學自主權的,內設公辦綜合藝術學院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在成都應運而生。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鳳凰山校區7號樓

三年風雨兼程,三年砥礪奮進。學院始終不忘市委市政府重託、始終不忘建院的初心,在服務並得益於學院發展的大局中,實現了自身發展的屢屢蝶變。特別是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成都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建設西部文創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為目標,秉持「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的辦學思路,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辦人民滿意的藝術教育,奏響成都高等藝術教育新時代凱歌,譜寫了一篇以古老的巴蜀文明為根基,為成都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進一步展現成都的文化特質、開創精神和國際視野的藝術畫卷。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鳳凰山校區8號樓

三年揚帆競風流,又立潮頭繪春秋。中國-東協藝術學院三年發展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當下,學院的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肩負著許多挑戰——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辦,學院18.9萬平方米的新校區作為大運村的核心區域,將於今年全面建成,屆時,學院辦學條件將得到極大提升。學院也將抓住這個機遇,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展現出速度、規模、質量相協調,又好又快的發展,成為最富活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學院之一。

砥礪奮進

學科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從建院之初鳳凰山校區教學辦公,到2021年即將搬遷至學院新校區;從全國各地多方師資聚合到一起,到大家戮力同心、幹事創業;從建院之初學科專業的相對單一,到建成9個本科專業,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聯合培養項目,涵蓋藝術設計、美術、民族聲樂與舞蹈、東協文化、中外文化藝術、比較藝術學等多個研究領域。學院始終以中國-東協藝術學院人固有的科學精神和美好情懷謀劃著自身的發展。從建立之日起,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牽引,依託眾多藝術名家的匯聚優勢,提升學科影響力,建設學科平臺,全力錨定「一流」,推動「爭博強碩優本」系統開展,以學科建設帶動學院各項工作的開展。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成立大會

自2017年建院以來,學院學科建設得到了快速迅猛的發展。學科堅持當代性同時拓展歷史縱深,堅持地域性同時形成國際化視野,堅持實踐性保持和當代藝術創作的密切聯繫,以國家的文化前沿為導向,立足成都區域、西南地域,輻射東協沿線國家,傳承文化,服務人民,同時,強調學科的內在規範,構建具有本土的、原創的、凸顯新時代文藝精神的藝術理論與學術體系。

如今的學院已成為具有「中國-東協藝術」特色的蓉城藝術教育學院,也成為了我國藝術人才培養高地和推動成都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學院現擁有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四川動漫研究中心」、「四川動漫遊協同創新中心」、全國比較藝術學學會秘書處、中國-東協文化藝術研究院、中國民族男高音研究會、汽車創意設計研究中心等10餘個教學和研究平臺,同時,正積極籌建傳統工藝設計研究院。動畫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正在申報2020年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播電視編導、視覺傳達設計為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有四川省精品課程4門、成都市精品課程4門。藝術學科的總體發展目標旨在凝練學科方向,推動學科的交匯,打造高水平教研團隊,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將藝術學科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學科。

以人為本

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學院通過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圍繞培養複合型藝術創新人才的目標,堅定不移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立足成都、依託成都、服務成都」,適應成都文化藝術方面教育、科研、管理、表演、文創等行業需要,培養基礎紮實、能歌善舞、富於創新、溫情友善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學歷留學生3000餘人。學生作品在國際國內藝術大賽中屢獲佳績,多部學生微電影和動畫作品登陸央視頻或「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諧友善》等動畫獲得國家廣電總局表彰。《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等師生參與創作的大型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播出。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學子舞蹈表演

國際留學生教育碩果頗豐,學院成立以來,共招收泰國、馬來西亞、寮國、菲律賓、越南、緬甸、英國、韓國、俄羅斯等近30個國家的學歷類國際學生425名,其中本科生298名,碩士研究生127名。參照國際藝術人才培養方式,打造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東協特色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組織國際留學生開展體驗中國文化、認識成都、歡慶中秋等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為學生營造和諧溫馨的大家庭氛圍。

中國—東協青年大聯歡

搶抓機遇

藝術大家引領科研實力日益增強

三年來,學院教師科研熱情高漲,科研能力持續提升。學院近三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和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共20餘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廳局級項目100餘項,獲得四川省、成都市哲社獎4項,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10餘項,其他獎項300餘項,發表論文和作品數千篇(件),其中CSSCI、中文核心期刊文章300篇,專利發明200多項。學院同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外藝術研究》學術集刊(雙月刊)。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舉辦「藝術大講堂-沈培藝舞蹈課」

學院充分發揮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家的雲集優勢,先後邀請了徐沛東、劉詩昆、沈培藝、丁毅、鄒文琴、孟玲、姜嘉鏘、王次炤、方瓊、呂繼宏、李丹陽、馮遠、馮雙白等到「東協藝術大講堂」開設講座。舉辦了「鬱鈞劍民族聲樂高級研修班」「範揚繪畫高級研修班」,聲樂研修班學員在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決賽中獲得民族組金鐘獎。特別是近期學院迎來三周年慶,學院陸續舉行了與中國舞蹈家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首屆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比較藝術學專業委員會年會、馮遠和範揚分別帶領學院師生外出寫生等多場活動,即將舉辦第二屆國際漢語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三屆民族男高音北京音樂會、全國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建設學術研討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指委會、第五屆中國動畫學年會、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設計分會年會,通過藝術大家對學院師生的引領,為廣大師生更多地引進來了國內優秀、先進的多樣藝術文化,從而營造出了一流的校園文化。

民族男高音音樂會

同時,在對外合作方面,學院正緊緊依靠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廣闊平臺、國家中心城市的大力支持、綜合性大學的學科資源和眾多藝術名家的匯聚優勢,統籌推進學院的建設發展,與泰國藝術大學、泰國清邁大學、泰國西北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藝術學院以及哈爾濱音樂學院等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項目。

匯聚人才

優化師資服務社會顯成效

優化師資,是高校服務社會的根本所在。學院現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朝氣蓬勃、銳意創新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200餘人,教授副教授60餘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及四川省教學名師6人,另特聘學術顧問、學術委員會、客座教授80餘人。

國家藝術基金「非遺新生-蜀錦結合竹藝的創新產品設計

服務社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學院以「培養藝術人才,推動藝術理論研究,促進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為服務方向,致力於推動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學院牽頭組建成都大學生合唱團,在維也納第十屆和平合唱節中榮獲金獎和最佳現代作品演繹獎,多次參加「蓉城之秋」合唱音樂節,並每年舉辦專場音樂會。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藝術基金「成都漆藝創新創作人才培養」「錦繡傳承與創新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中國傳統戲曲動畫創作人才培養」,參與「極草」「譚木匠」等知名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完成中國音樂金鐘獎紀念廣場主體藝術裝置設計、成都202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設計、中國巖鹽博物館策劃與設計等,並積極參與抗疫藝術主題創作,多個作品被「學習強國」推送。

成都大學生合唱團參加維也納合唱音樂節

不僅如此,學院奧地利籍專家Patrick Lechner先生獲得「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創新獎先進個人」,並榮獲成都市「金沙友誼獎」。

文創引領

科學規劃新校區文化創新添新力

此外,學院始終保持以文化創新為傳承動力,紮根蓉城,借力成都高速發展之勢,集聚全球文創資源要素,培育文創項目,發揮學科資源優勢,進行文化理論創新、文化應用創新、文化表現形式創新,推動天府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學院自成立以來,舉辦了一系列在全國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活動。連續舉辦三屆民族男高音音樂會與中國民族聲樂男高音藝術論壇,連續舉辦四屆中國動畫學年會,連續舉辦兩年中國-東協青年大聯歡活動,成功舉辦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研究學術峰會、中國戲劇進校園、中國電視好演員頒獎典禮、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書畫頻道美術館舉辦「畫意成都·大美山川——中國-東協藝術學院美術教學研究展」等活動。

中國戲劇進校園活動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學研究展在中央數位電視臺書畫頻道美術館舉行

學院新校區整體作為大運村項目,將按照國際賽事要求進行高標準建設和設施配套,成為大運村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核心區域。學院在「十四五」期間辦學規模將穩步擴大,到2025年底,全日制在校生將達到5000餘人,其中本科3600人,碩士研究生600人,學歷留學生600人,其他200人。

手記

「三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回首過往,在省、市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寄予的期望和重託中強化擔當。展望未來,包裹著的新的希望噴薄而起,風華正茂的中國-東協藝術學院上下將努力把學院建成與成都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協國家有重要影響力的,在國內有突出競爭力的高水平綜合性藝術學院。

新校區鳥瞰效果圖

相關焦點

  • ...東協國家特色的藝術教育平臺——走進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
    國際部學生活動留影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憲、吳俁、李峰):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2018年9月正式開課,共有700餘名中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176名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寮國、印尼、菲律賓等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此學習。
  •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正式成立 馬泰高校紛紛拋來橄欖枝
    日前,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正式掛牌成立,下設美術與設計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和影視與動畫學院。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獲悉,隨著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成立,泰國藝術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等東協國家藝術學院紛紛與其籤署合作協議。
  • 巴山大峽谷景區成為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實踐教育寫生基地
    在成渝經濟圈大規模建設拉開序幕之際,為促進文化交流,增添景區發展新動力,7月27日,巴山大峽谷景區特邀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攜手成渝藝術家到景區寫生採風。7月27日至8月1日,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成都市美協副主席,碩士研究生導師羅
  • 120所高校專家齊聚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共商藝術碩士培養
    ,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湖北美術學院院長許奮、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朱近暉等藝術專業院校領導,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副校長王小軍,以及來自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雲南藝術學院、廣西藝術學院、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等全國120所藝術碩士培養院校的230多位專家學者和成都大學200多名藝術專業師生共同參加了此次會議
  • 中國-東協藝術高校聯盟成立,共19所學校
    首個由我區高校(廣西藝術學院)發起和主辦的國際教育聯盟——中國-東協藝術高校聯盟,於3月16日在南寧成立。這是由中國和東協十國共19所高水平藝術高校,在自願基礎上結成的非政府組織,將促進中國和東協協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藝術人才。
  • 成都學院正式更名為成都大學
    今日,成都大學迎來40周年校慶,而就在昨日教育部正式發文《關於同意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的函》,這標誌著成都學院獲批正式更名成都大學,在接續該校40年校史榮光的同時,成都大學在興校治學路上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成都大學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成都市重點建設大學。
  • 範揚、李楊、沈培藝三名頂級專家獲聘成大東協學院
    14日上午,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再次迎三名行業大咖加盟,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院副院長範揚教授,長安動漫產業集團董事長李揚教授和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系主任沈培藝教授三位著名藝術家,將分別擔任美術與設計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和音樂與舞蹈學院的特聘院長。
  • 成都大學傳統工藝研究院揭牌成立
    中國傳統工藝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寶貴財富,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是傳統工藝大省,蜀工蜀藝美輪美奐。今年四川省把深入推進傳統工藝振興發展作為重點工作,成都大學成立傳統工藝研究院,正當其時,大有可為,這既是學校堅定文化自信,強化責任擔當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加快建設特色學科,推動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
  •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大運村B區)預計...
    昨日,記者在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大運村B區)項目建設現場看到,經過300多天的奮戰,11棟單體建築外牆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裝飾裝修,已進入完工衝刺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完工。據了解,大運村由成都大學(大運村A區)和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大運村B區)組成。
  • 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10周年巡禮
    -東協自由貿易區成立10周年巡禮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楊 秋山水相連,攜手合作。10年前,作為我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自貿區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達6萬億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貿區。休戚與共,相向而行。10年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走過了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自貿區用「黃金十年」真正惠及19億人口,給世界經濟提供新的強大推動力,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典範。
  • 美國孟菲斯大學孔子學院成立十周年慶典開幕
    美國孟菲斯大學孔子學院成立十周年慶典開幕
  • 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建院十周年慶典暨系列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梁生文):11月21日,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建院十周年慶典暨系列學術研討會圓滿落幕。此次慶典及系列學術研討會由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主辦,廣西民族大學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東協研究中心、廣西首批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中國-東協研究中心承辦,廣西民族大學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菲律賓研究中心、汶萊研究中心和中國-東協海上安全研究中心協辦。慶典儀式在廣西民族大學思源湖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廣西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崔曉麟主持。
  • ...個「新」發展——獨家專訪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常務副院長葉興藝
    2010年5月,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以下簡稱東協學院)成立,這個中國—東協研究領域裡的新面孔,定位為學術研究型政府培育學院,力爭通過10年努力,打造服務國家戰略和廣西建設的東協方面高端人才培養高地、國際型東協問題研究高地、權威東協信息高地。10載春華秋實,穩固發展之基。
  • 廣西藝術學院舉行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
    &nbsp&nbsp&nbsp&nbsp廣西藝術學院校長鄭軍裡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學校堅定不移走教育國際化強校之路,致力成為中國—東協文化藝術人才培育、科研創作、藝術展演的主要基地,打造了「中國—東協音樂周」「中國—東協舞蹈教育論壇」「中國—東協建築藝術高峰論壇」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 為「綢都」注入「文創」力量 南充市繭絲綢協會藝術設計創新中心...
    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12月18日,在南充創建中國綢都十五周年之際,南充市繭絲綢協會和成都大學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共建的「南充繭絲綢協會藝術設計創新中心」成立了。南充市繭絲綢協會藝術設計創新中心主任、成都大學東協藝術學院主任萬國說,學院借著「蜀錦蜀繡高端人才培養」國家藝術項目,從去年開始,走訪成都周邊一些創意小鎮。經省絲綢科學研究院推薦,學院一行人最後一站到達南充,用三天的時間探訪了尚好桑茶、六和絲綢、銀海絲綢等企業。
  • ...中國民族男高音聲樂藝術論壇」系列聲樂公開課成功在成都大學舉辦
    4月1日-7日,「首屆中國民族男高音聲樂藝術論壇」主體系列活動在成都大學成功舉行。鬱鈞劍、方瓊、孟玲、姜嘉鏘等知名藝術家和教育家主講了16場藝術公開課和聲樂講座。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所院校和團體的老師與研究者以及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師生等近萬餘人次參加了活動,共同見證了這場中國民族聲樂史上的重大事件。
  • 迎建校80周年 四川音樂學院藝術教育基金會成立
    捐贈籤約儀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5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導)八十年薪火相傳,八十年桃李芬芳。為慶祝四川音樂學院八十周年華誕,推動學校長遠發展,11月15日,四川音樂學院隆重舉行藝術教育基金會啟動儀式。
  • 【芥末晚報】湖南大學張藝謀藝術學院成立;上海美術學院揭牌
    【芥末晚報】湖南大學張藝謀藝術學院成立;上海美術學院揭牌 作者:燻燻 發布時間: 2016-12-12 19:06
  • 關西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成立10周年活動
    關西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舉辦成立10周年活動。 人民網東京10月27日電(記者劉軍國)關西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10月26日至27日舉辦成立10周年慶典活動。賀詞中熱烈祝賀關西外大孔院成立10周年,孔子學院總部將一如既往支持關西外大孔院建設,望孔子學院能夠為促進中日兩國人文交流和民間友好作出新的貢獻。 張旺熹代表北京語言大學為關西外大孔院送上了10周年的祝福,同時提出應繼續加強各孔院之間、校際之間的協同合作,打造更高品質的孔子學院,為孔子學院在新時代的快速發展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 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成立60周年 中國美術館呈現民族美術力作
    直到今天,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已經成立60周年了,曾經的年輕人也早已白髮蒼蒼,他們培養的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也遍布祖國大地。嘉賓合影(攝影侯昱佑)在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老教授羅貽飽含深情地回憶裡,2019年6月13日上午,由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承辦的「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