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我校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成立三周年
《成都日報》第八版發布中國-東協藝術學院院慶專刊,原文如下:
文化自信 彰顯天府蓉城風採
弦歌不輟 奏響藝術教育凱歌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成立3周年
「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一直以來,文化、藝術不僅作為城市與人民之間的粘合劑,為城市居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精神養分,更作為各國人民對話、交流與合作的橋梁,為中國與其他國家、民族相互了解、增進友誼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2017年11月19日,肩負學科發展多元化、人才培養全素質、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和西部文創中心平添助力的使命,經市政府批准,依託成都大學已有的藝術學科辦學基礎,按照新的體制和機制設立的,具有相對獨立辦學自主權的,內設公辦綜合藝術學院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在成都應運而生。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鳳凰山校區7號樓
三年風雨兼程,三年砥礪奮進。學院始終不忘市委市政府重託、始終不忘建院的初心,在服務並得益於學院發展的大局中,實現了自身發展的屢屢蝶變。特別是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成都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建設西部文創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為目標,秉持「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的辦學思路,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辦人民滿意的藝術教育,奏響成都高等藝術教育新時代凱歌,譜寫了一篇以古老的巴蜀文明為根基,為成都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提供有力人才支撐,進一步展現成都的文化特質、開創精神和國際視野的藝術畫卷。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鳳凰山校區8號樓
三年揚帆競風流,又立潮頭繪春秋。中國-東協藝術學院三年發展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當下,學院的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肩負著許多挑戰——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辦,學院18.9萬平方米的新校區作為大運村的核心區域,將於今年全面建成,屆時,學院辦學條件將得到極大提升。學院也將抓住這個機遇,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展現出速度、規模、質量相協調,又好又快的發展,成為最富活力、最具發展潛力的學院之一。
砥礪奮進
學科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從建院之初鳳凰山校區教學辦公,到2021年即將搬遷至學院新校區;從全國各地多方師資聚合到一起,到大家戮力同心、幹事創業;從建院之初學科專業的相對單一,到建成9個本科專業,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聯合培養項目,涵蓋藝術設計、美術、民族聲樂與舞蹈、東協文化、中外文化藝術、比較藝術學等多個研究領域。學院始終以中國-東協藝術學院人固有的科學精神和美好情懷謀劃著自身的發展。從建立之日起,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牽引,依託眾多藝術名家的匯聚優勢,提升學科影響力,建設學科平臺,全力錨定「一流」,推動「爭博強碩優本」系統開展,以學科建設帶動學院各項工作的開展。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成立大會
自2017年建院以來,學院學科建設得到了快速迅猛的發展。學科堅持當代性同時拓展歷史縱深,堅持地域性同時形成國際化視野,堅持實踐性保持和當代藝術創作的密切聯繫,以國家的文化前沿為導向,立足成都區域、西南地域,輻射東協沿線國家,傳承文化,服務人民,同時,強調學科的內在規範,構建具有本土的、原創的、凸顯新時代文藝精神的藝術理論與學術體系。
如今的學院已成為具有「中國-東協藝術」特色的蓉城藝術教育學院,也成為了我國藝術人才培養高地和推動成都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學院現擁有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四川動漫研究中心」、「四川動漫遊協同創新中心」、全國比較藝術學學會秘書處、中國-東協文化藝術研究院、中國民族男高音研究會、汽車創意設計研究中心等10餘個教學和研究平臺,同時,正積極籌建傳統工藝設計研究院。動畫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正在申報2020年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播電視編導、視覺傳達設計為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有四川省精品課程4門、成都市精品課程4門。藝術學科的總體發展目標旨在凝練學科方向,推動學科的交匯,打造高水平教研團隊,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將藝術學科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學科。
以人為本
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學院通過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圍繞培養複合型藝術創新人才的目標,堅定不移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堅持「立足成都、依託成都、服務成都」,適應成都文化藝術方面教育、科研、管理、表演、文創等行業需要,培養基礎紮實、能歌善舞、富於創新、溫情友善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學歷留學生3000餘人。學生作品在國際國內藝術大賽中屢獲佳績,多部學生微電影和動畫作品登陸央視頻或「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諧友善》等動畫獲得國家廣電總局表彰。《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等師生參與創作的大型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播出。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學子舞蹈表演
國際留學生教育碩果頗豐,學院成立以來,共招收泰國、馬來西亞、寮國、菲律賓、越南、緬甸、英國、韓國、俄羅斯等近30個國家的學歷類國際學生425名,其中本科生298名,碩士研究生127名。參照國際藝術人才培養方式,打造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東協特色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組織國際留學生開展體驗中國文化、認識成都、歡慶中秋等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為學生營造和諧溫馨的大家庭氛圍。
中國—東協青年大聯歡
搶抓機遇
藝術大家引領科研實力日益增強
三年來,學院教師科研熱情高漲,科研能力持續提升。學院近三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和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共20餘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廳局級項目100餘項,獲得四川省、成都市哲社獎4項,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10餘項,其他獎項300餘項,發表論文和作品數千篇(件),其中CSSCI、中文核心期刊文章300篇,專利發明200多項。學院同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外藝術研究》學術集刊(雙月刊)。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舉辦「藝術大講堂-沈培藝舞蹈課」
學院充分發揮國內外知名藝術家和藝術教育家的雲集優勢,先後邀請了徐沛東、劉詩昆、沈培藝、丁毅、鄒文琴、孟玲、姜嘉鏘、王次炤、方瓊、呂繼宏、李丹陽、馮遠、馮雙白等到「東協藝術大講堂」開設講座。舉辦了「鬱鈞劍民族聲樂高級研修班」「範揚繪畫高級研修班」,聲樂研修班學員在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聲樂決賽中獲得民族組金鐘獎。特別是近期學院迎來三周年慶,學院陸續舉行了與中國舞蹈家協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首屆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比較藝術學專業委員會年會、馮遠和範揚分別帶領學院師生外出寫生等多場活動,即將舉辦第二屆國際漢語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三屆民族男高音北京音樂會、全國藝術院校音樂表演專業建設學術研討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指委會、第五屆中國動畫學年會、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設計分會年會,通過藝術大家對學院師生的引領,為廣大師生更多地引進來了國內優秀、先進的多樣藝術文化,從而營造出了一流的校園文化。
民族男高音音樂會
同時,在對外合作方面,學院正緊緊依靠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廣闊平臺、國家中心城市的大力支持、綜合性大學的學科資源和眾多藝術名家的匯聚優勢,統籌推進學院的建設發展,與泰國藝術大學、泰國清邁大學、泰國西北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藝術學院以及哈爾濱音樂學院等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項目。
匯聚人才
優化師資服務社會顯成效
優化師資,是高校服務社會的根本所在。學院現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朝氣蓬勃、銳意創新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200餘人,教授副教授60餘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及四川省教學名師6人,另特聘學術顧問、學術委員會、客座教授80餘人。
國家藝術基金「非遺新生-蜀錦結合竹藝的創新產品設計
服務社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學院以「培養藝術人才,推動藝術理論研究,促進藝術文化傳承與創新」為服務方向,致力於推動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學院牽頭組建成都大學生合唱團,在維也納第十屆和平合唱節中榮獲金獎和最佳現代作品演繹獎,多次參加「蓉城之秋」合唱音樂節,並每年舉辦專場音樂會。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藝術基金「成都漆藝創新創作人才培養」「錦繡傳承與創新藝術設計人才培養」「中國傳統戲曲動畫創作人才培養」,參與「極草」「譚木匠」等知名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完成中國音樂金鐘獎紀念廣場主體藝術裝置設計、成都202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設計、中國巖鹽博物館策劃與設計等,並積極參與抗疫藝術主題創作,多個作品被「學習強國」推送。
成都大學生合唱團參加維也納合唱音樂節
不僅如此,學院奧地利籍專家Patrick Lechner先生獲得「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創新獎先進個人」,並榮獲成都市「金沙友誼獎」。
文創引領
科學規劃新校區文化創新添新力
此外,學院始終保持以文化創新為傳承動力,紮根蓉城,借力成都高速發展之勢,集聚全球文創資源要素,培育文創項目,發揮學科資源優勢,進行文化理論創新、文化應用創新、文化表現形式創新,推動天府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學院自成立以來,舉辦了一系列在全國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活動。連續舉辦三屆民族男高音音樂會與中國民族聲樂男高音藝術論壇,連續舉辦四屆中國動畫學年會,連續舉辦兩年中國-東協青年大聯歡活動,成功舉辦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研究學術峰會、中國戲劇進校園、中國電視好演員頒獎典禮、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書畫頻道美術館舉辦「畫意成都·大美山川——中國-東協藝術學院美術教學研究展」等活動。
中國戲劇進校園活動
中國—東協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學研究展在中央數位電視臺書畫頻道美術館舉行
學院新校區整體作為大運村項目,將按照國際賽事要求進行高標準建設和設施配套,成為大運村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核心區域。學院在「十四五」期間辦學規模將穩步擴大,到2025年底,全日制在校生將達到5000餘人,其中本科3600人,碩士研究生600人,學歷留學生600人,其他200人。
手記
「三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回首過往,在省、市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中國-東協藝術學院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寄予的期望和重託中強化擔當。展望未來,包裹著的新的希望噴薄而起,風華正茂的中國-東協藝術學院上下將努力把學院建成與成都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特別是東協國家有重要影響力的,在國內有突出競爭力的高水平綜合性藝術學院。
新校區鳥瞰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