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2020-12-22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一邊是混亂的價格,一邊是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這個最強調透光率的市場卻不透明

中國的近視人口日益龐大。2012年的時候,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近視,而到2020年,近視人數預計將達到7億,是總人口的一半。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

那麼,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寶島眼鏡、博士眼鏡、大明眼鏡、東方眼鏡,這些規模較大的眼鏡銷售連鎖企業,以及那些數不清的不知名眼鏡店,在小區、學校附近或者街道熱鬧處,開了,關了,似乎都不怎麼引人注目。

看似平淡的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卻在不斷擴大。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眼鏡零售市場的規模為730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50億元。有業內人士稱,實際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

這個行業也有很多神秘之處。2017年3月,博士眼鏡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才讓人們看到了這個行業背後的一些「秘密」。

其中,最神秘的或許就是,一副眼鏡的成本到底有多少?

博士眼鏡作為一家從事眼鏡零售的連鎖經營企業,銷售鏡架、鏡片、太陽鏡、老花鏡、隱形眼鏡和護理液等產品,同時也提供驗光配鏡相關服務。

根據博士眼鏡公布的數據,在2016年,博士眼鏡採購的鏡架平均單價為89.06元,鏡片平均單價為28.82元,隱形眼鏡平均單價為48.82元,隱形護理液平均單價為28.20元,老花鏡平均單價為28.81元,均在百元以內。

不過,在對外銷售時,博士眼鏡的價格卻高高在上。

以鏡架為例,售價有500多元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價格跨度很大。如果單從採購價和銷售價來看,「暴利」似乎也就坐實了。

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3.02%、75.78%、75.74%、76.47%、74.12%,平均超過了75%。

著名財稅專家馬靖昊曾說,毛利率在75%以上,就可以稱之為奢侈品。若按照此理論,博士眼鏡也可以歸在奢侈品之列。

白酒行業以高毛利率著稱,在高端白酒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國酒業大王」五糧液在這五年的毛利率分別為72.53%、69.20%、70.20%、72.01%、73.80%,平均不到72%,遜於博士眼鏡。

博士眼鏡的毛利潤來源主要有三部分:購銷差價、供應商返利和其他業務利潤。其中,購銷差價是博士眼鏡毛利潤最主要的來源。從2014年到2016年,購銷差價佔毛利潤的比例都在90%以上。

站在不同的角度,關注的點也就不同。常有人說眼鏡行業暴利,依據大多是毛利率太高。然而,博士眼鏡自身,卻只是富在外表。

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淨利率一直徘徊在10%上下,最高時也只有11.07%。

同樣高毛利的五糧液的銷售淨利率卻常年維持在30%左右,涪陵榨菜2018年的銷售淨利率也高達35%。

那麼,博士眼鏡的利潤都去哪兒了?

這自然離不開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為1.55億元,銷售費用率為50.32%; 管理費用為3059.64萬元,管理費用率為10.06%;財務費用為41.06萬元,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看出,淨利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於銷售費用率高居不下。

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中,包含了租金、物業、水電費、工資、社保、裝修費攤銷、折舊費、運費、廣告業務宣傳費、電商平臺及代運營費用、郵電通訊費等。

其中,租金、物業、水電費為7623.35萬元,工資、社保為5937.53萬元。此兩項支出最大,合計達1.36億,佔了銷售費用的87.74%。

租金和人工的費用,是博士眼鏡最大的成本支出,同樣,這也是傳統眼鏡零售行業的通病。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中日友好醫院附近,李亮經營著一家從父輩手裡接過來的眼鏡店。這家眼鏡店的周圍不光有大醫院,還有多所學校,如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人流較大,且周邊還有小區。這可能是這家眼鏡店傳承了兩代人、經營了20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本來就寸土寸金,如果選址選在好的地段,租金必然是眼鏡店成本中佔比不小的一項。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一家眼鏡店的成本開支,會是什麼樣呢?

李亮算了一筆帳:房租一年30萬元; 一個店至少得3個員工,平均月工資7000元;店面裝修費10萬元,一般可以用個五年十年; 加工儀器、驗光儀得20萬元,可以用6到10年;還有水電費、美團年費、物流費、售後費用、機器維護費用……

按照李亮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一個眼鏡店平均每天有10副眼鏡的生意,已經算很好了,不過這種情況很少,一般眼鏡店每天在4副左右,平均客單價700元已不算低,再加上一些隱形眼鏡和護理液的收入,一天的毛利潤在25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一家眼鏡店一年的淨利潤在26萬元左右。

博士眼鏡的門店經營效率還沒有李亮的高。

截至2019年6月末,博士眼鏡共有門店409家,其中直營門店379家,加盟門店30家,分布在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

如果將博士眼鏡的淨利潤平均到單店,2018年,平均每家店貢獻給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為14.65萬元;2019年上半年,平均每家店貢獻給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為6.15萬元。

電商成攪局者的機率有多大

眼鏡行業競爭激烈,李亮見證了周邊其他眼鏡店的命運。「開的有,關的更多。」李亮說,自家眼鏡店附近,已經有三四家同行關了門店。

在博士眼鏡的擴張歷程中,也是開開關關。

2018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74家,其中直營門店66家,加盟門店8家;同期,關店46家,其中直營門店42家,加盟門店4家。截至2018年年末,共有門店405家,其中377家是直營店,28家是加盟店。

博士眼鏡將擴大規模列為一項發展戰略,不過,到2019年6月底,門店總數只比2018年年底多了4家。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22家,同時關了18家。

眼鏡行業準入門檻低,導致行業集中度低,水平參差不齊,競爭也非常激烈。不只是實體店之間的直接競爭,還有來自網際網路零售的衝擊。

有機構預計,未來的趨勢是驗光和配眼鏡分開,消費者會在醫院驗光,然後按照驗光數據在網上眼鏡店配眼鏡。

有知乎網友將之總結為三步攻略,並獲得3萬多贊同:先去公立醫院找驗光師驗眼睛,拿到度數、散光、瞳距等數據; 再去眼鏡店假裝要買,試一試,看看好不好看,然後拿到眼鏡品牌型號;最後上電商平臺旗艦店直接找,然後把數據給客服。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最敏感的是價格,而線上正好可以滿足。雖然線上也需要流量成本、人工成本等,但是避免了高額的租金費用,總的來說,線上成本總歸小於實體店的成本,導致線上配眼鏡比線下要便宜。

有創業者已經敏銳地抓住這一風口。比如無錫鏡本營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AR試戴售賣無人機,讓消費者只要像在自動售貨機前點杯飲料一樣,確定自己想要的眼鏡款式,就可以在家等待驗光並收到個性化定製的眼鏡。

據了解,鏡本營科技推出的「眼鏡全鏈條生態系統」平臺,利用計算機視覺+增強現實(AR)相結合的最新技術,使線上試戴銷售和線下售賣機真實體驗相結合。未來將以無錫為中心,在一年之內將鏡本營科技AR試戴無人售賣機,鋪滿全國150座主要城市,預計投入售賣機數量2500臺左右,成為全國首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配鏡平臺。各地訂單將由無錫總部統一調度、製作、寄送,這樣的個性化定製銷售模式,不僅適合時尚消費的年輕人,而且由於是全國統一定製,價格也將比專賣店便宜20%以上。

實體眼鏡店核心競爭力依然是技術與服務

不過目前來看,網際網路零售尚未對眼鏡零售業態造成實質性的衝擊,線下門店銷售仍是主流。

有業內人士認為,價格是電商唯一的優勢,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在減小,因為用戶的線下體驗很重要。

「實體眼鏡店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與服務。」李亮早在幾年前就做了線上店,並且銷量要高於線下店。不過,他依然認為,眼鏡店最重要的,是驗光技術、加工、調整及售後服務。雖然線上銷量比線下高,而且可以覆蓋全國,實體店只能覆蓋周邊,但是網上沒法驗光,沒法試戴,沒法調整。

眼鏡不像電子產品,看看參數、比比價格,從網上買回來就能用。如果在網上買了眼鏡,戴著不舒服怎麼辦?不舒服到底是驗光問題、加工問題,還是鏡架、鏡片的問題?如果壓了鬆了歪了,又怎麼辦?這些都是眼鏡網際網路零售面臨的障礙。

張明的眼鏡店在江蘇,背靠全國最大的眼鏡交易市場——丹陽。他以前也在線上賣各種眼鏡,但因為退換問題太多,所以現在進行差異化經營,線上只賣太陽鏡等標準產品。他稱,配眼鏡有一個完整的流程,需要驗光、調整等等,並不是簡單的購買行為。

儘管如此,眼鏡零售業網際網路化的可能並未消除,如果將來出現能整合好線上、線下的新銷售模式,勢必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衝擊。

來源: 江蘇商報

相關焦點

  • 眼鏡是暴利行業嗎?聊聊眼鏡價格的「度數」
    據統計,我國5歲以上的人中,近視的總患病數約4.5億,諸多生活不便讓眼鏡黨深感「累覺不愛」,除此之外高昂的眼鏡價格更是讓他們望而卻步。關於眼鏡行業是否存在暴利的話題,消費者與企業論戰已久,今天小編就和你一起在馬賽克構建的世界中,透視眼鏡價格的「度數」。「馬賽克世界」的煩惱,你有嗎?金錢事小,生活事大。
  • 平價眼鏡店曝內幕 眼鏡行業暴利驚人
    「京城眼鏡業暴利驚人,眼鏡利潤少則百分之一兩百,售價甚至比進價翻10倍!」自稱為眼鏡業「沃爾瑪」的全視角平價連鎖眼鏡店,昨天自曝業內暴利內幕。  該店的董經理告訴記者,眼鏡業多年來一直屬於暴利行業,最終的銷售價格比當初進貨價高個二三倍都還算少的,最終售價翻個10倍也不稀奇。
  • 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買過眼鏡的人都在喊眼鏡是暴利行業。眼鏡行業有多暴利?我上網搜了一下,還真有相當多的「內行」人士網上吐槽。 截止目前為止中國A股市場上唯一一家僅做眼鏡行業的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數據分析基礎。畢竟,上市公司是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數據會相對靠譜的多,藉此我們也對眼鏡這個「暴利」行業一探究竟。 首先了解一下博士眼鏡的股價情況。
  • 眼鏡行業:到底是暴利還是薄利?
    「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在2017年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裡,眼鏡行業排在了前五名,到底眼鏡行業的利潤空間有多大,它真的是所謂的暴利行業嗎?抱著鑽研的態度,見微研究團隊就近幾年眼鏡行業的發展做了一些調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副普通近視眼鏡貴在哪裡?
  • 消費者只能接受眼鏡暴利現狀麼?小米TS向眼鏡暴利宣戰
    配一副合適的眼鏡一直以來都是一件煩心事兒,大街小巷遍地的寶島、博士卻找不到一副心儀的眼鏡。緣何?只因目前眼鏡商家們為了牟取暴利使得一副眼鏡從出廠到最終拿到用戶手裡價格翻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哪怕是以廉價著稱的北京潘家園眼鏡城,如今也名不副實了。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這個行業為何如此「暴利」?
    眼鏡是個暴利行業,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識」。 2018年6月,國家衛健委透露的數據顯示,我國的近視總人數已經超過4.5億人。根據科學家們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的近視眼人數將超過47億,佔比超過一半。 這麼看來,眼鏡行業確實藏著無限商機。但,表面看起來的暴利實際上真的賺錢嗎?
  • 200元眼鏡賣2萬 記者探訪武漢眼鏡行業暴利
    荊楚網(見習記者 顧雪存)一副眼鏡,從代理商到零售商,層層被抬價,從生產廠家到江城商場價格緣何瞬時「變臉」,從200元一變,成了20000多元,漲價百倍。眼鏡行業水到底有多深?消費者如何做到「慧眼識金」?記者近日多方探訪為網友揭秘。
  • 眼鏡是三大暴利行業之一?這家上市公司要整體出售眼鏡業務
    在國內,眼鏡業素來被冠以「三大暴利行業」之一,一副眼鏡幾十塊的成本賣幾百上千的價格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這些年A股也陸續出現了兩家眼鏡上市企業,康旗股份(前身康耐特 )和博士眼鏡,按照其近年來的財報數據也是不錯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持續雙增長發展格局。
  • 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真相:眼鏡行業的拐點來臨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
  • 眼鏡行業是真暴利?業內人士現身說法
    國內較高的近視人口和近視患病率,使得眼鏡商家看到了商機,紛紛進入這個看似「暴利」的眼鏡行業,以期待掘金成功。這種對眼鏡行業 「暴利」的刻板印象似乎是不可磨滅。 而業內人士卻認為,眼鏡行業的「暴利」是「假性」的,同時,隨著眼鏡電商的入局,沒有租金負擔的眼鏡店依然沒能矯正眼鏡行業「假性暴利」的現實,其原因可能在於,電商沒能真正解決眼鏡行業的痛點。
  • 大家都想開暴利的眼鏡店,那麼這個行業前景如何?
    眼鏡店行業還是暴利行業嗎,眼鏡店前景如何,如今的眼鏡店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暴利」。在如今這個近視眼遍地的時代,眼鏡店相信沒有幾個人是陌生的。但我們往往能注意到一個情況,那就是,明明看著平時都沒啥顧客的眼鏡店,為什麼總感覺不差錢一樣,店面長期屹立不倒。難道真的如某些人所說,半月不開張,開張吃半月?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懂,那就是眼鏡店暴利沒錯,但你要說靠著總價也就幾百的東西「開張吃半月」那是不太現實的。其實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眼鏡店主要不是賣眼鏡的,而是隱形眼鏡!
  • 新開眼鏡店的廣告詞: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前段時間,幾輛掛著眼鏡廣告牌的車子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裡穿梭,來來回回反覆地播放著廣告。其廣告內容中的核心詞對顧客來說很有吸引力:徹底打破行業暴利,一副眼鏡也是批發價。
  • 眼鏡行業的「暴利」被揭開,成本幾十賣上千,實際利潤有多少?
    眼鏡行業一直被人們稱為「暴利」行業,很多人都知道是市面上,售價幾百元的眼鏡,可能成本只有幾十元。甚至有些商家,會將成本幾十的眼鏡賣出上千元的「天價」。在這樣的誘惑下,近年來也湧現出了很多眼鏡企業,其中還有不少已經準備上市了。提及眼鏡品牌,想必大家都會脫口而出好幾個吧,這些眼鏡品牌「紮根於」大街小巷,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 一副眼鏡背後的暴利,售價上千元,成本只有幾十元,錢究竟去了哪
    成本均價在幾十元左右的鏡片,市場售價卻能達到百元甚至千元的價格,眼鏡行業究竟有多暴利?近日,明月鏡片準備上市,在其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發現,鏡片的平均成本價居然只有6.23元,這讓許多眼鏡使用者感到大受打擊,如此低廉的成本價格,為何買到手卻需要成百上千元呢?
  • 眼鏡鏡片都有哪幾種材質呢?眼鏡店真的是暴利行業嗎?
    現代人特別是學生中由於用眼過度或遺傳因素等原因,近視的比例越來越高,眼鏡對於很多人來說已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了。另外,眼鏡還起到美觀、防護等作用,所以眼鏡所用的材料和款式也多種多樣。鏡片材料採用透明的介質,主要分為有機、無機和天然材料三大類。1、有機材料———樹脂、PC。
  • 瑞司視光,打破眼鏡暴利的先行者。
    一提到眼鏡,大家腦子裡的印象肯定是:暴利、坑人等等詞語。在中國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任何有需求和痛點的行業都終降被顛覆,眼鏡行業也一樣,有那麼一群人已經在思考如何改變行業的困局,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瑞司視光的艾總,聽聽他是怎麼去做的改變。  記:艾總,您好,關於大家都說的眼鏡暴利您是怎麼看待的呢?
  • 千元眼鏡進價不到百元?揭秘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為什麼眼鏡成本這麼低,定價會這麼高?為什麼銷售利潤如此之高,還有大量眼鏡店關閉?眼睛行業真有看起來的那麼「暴利」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眼鏡行業背後的事。01.在眼鏡行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形容行業的「暴利」: 「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可以看出,眼鏡行業「暴利「似乎是公開的秘密。以鏡架為例,售價有500多元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價格跨度很大。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也就是說,門店每副眼鏡要加價 500,才能保持盈虧平衡,這還沒將設備庫存裝修等前期成本計算在內。 因此,在眼鏡行業的一個常識是,三年不開張,開張虧三年。賣得貴那完全是生活所迫。 聊到房租水電,大家很容易想到,為什麼不用電商去砍掉實體成本,解決眼鏡的暴利問題呢? 畢竟過去十年的經驗證明,電商是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和賺差價中間商的不二法門。
  • 暗訪調查眼鏡行業暴利 價格飆升10倍
    據統計,中國約有3億人需要配戴眼鏡(矯正屈光鏡),按每3年更新一副計算,每年的市場需求量就達1億副,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在外行人看來,眼鏡業似乎總是「說不清、道不明」,並多次在「十大暴利行業」榜上有名。它的利潤究竟有多大?算不算暴利?近日,記者對此展開了暗訪和調查。
  • 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看完這3點讓你做個明白人
    導語: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看完這3點讓你做個明白人在網上有這樣一句話,開一個眼鏡店賺的錢比販賣毒品還要高,屬於暴利行業中的暴利行業,在我們印象中,一副眼鏡往往要大幾百,並且這個價格越來越貴,現在我估計很多人買眼睛都要上千了,對於消費者來說,這關係到自己的眼睛,那麼重要的事買一個貴一點的很多人都捨得,但是實際上這裡面的內幕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編和一位在眼鏡行業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