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要「抵制中資企業」?澳媒:「嘴炮一時爽」

2020-12-1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繼丹】 「抵制中國產品和企業是徹頭徹尾的愚蠢」,《澳大利亞人報》11日報導稱,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社交媒體上近日流傳著一份名單,上面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企業的產品。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名譽教授科林·麥克萊斯批評這種「愚蠢的做法」稱:「抵制中國產品無異於自殘。」

報導稱,這份網上流傳的葡萄酒企業名單引發了一場關於外國資本控股或部分控股澳企業的全國性大討論,有人呼籲該國企業應提高透明度,並對看似是澳大利亞企業、實則是中資企業的產品進行抵制。但澳大利亞新聞網11日稱,這份名單細節模糊,沒有說明中國資本在這些企業中所佔的比例,還有一些澳籍華人擁有的酒莊也出現在名單上。有頭腦清楚的網民評論稱,不論資金來自哪裡,這些企業是澳大利亞人在經營,薪水也是發給澳大利亞人,抵制他們的產品完全是弊大於利。據悉,最初在網上鼓動澳大利亞人抵制中國產品的是一個自助倉儲公司的CEO肯納德,他自稱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度不高,也知道某些澳大利亞企業沒有他這麼幸運,但他認為每個澳企業都應審查供應商合同,尋找中國產品的替代品。

《澳大利亞人報》援引雪梨大學中國商業與管理學教授漢斯·亨德裡施克的話稱,澳大利亞網民這種「嘴炮一時爽」的做法並不會對中國產生任何影響,反而會給澳大利亞這樣的貿易小國帶來傷害。「這是完全不對稱的,中國是我們的主要客戶,而我們只是他們的客戶之一,只是一小部分中國商品的出口目的地」,他說。

報導稱,有中國資本參與的澳大利亞企業比他們想像得還要多,涉及澳民眾生活的多個方面,包括保健品公司斯維詩、衛生防護用品製造商安思爾以及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商貝拉米等。「中國無意破壞澳大利亞民主,他們只是想要尋求尊重罷了。」麥克萊斯說,許多澳大利亞人認為是中國不尊重他們,但事實是中國想要尋求尊重,只不過被澳大利亞忽略了。

原標題:《「抵制中資企業」?澳大利亞教授:愚蠢,無異於自殘》

相關焦點

  • 「抵制中資企業」?澳大利亞教授:愚蠢,無異於自殘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張繼丹】 「抵制中國產品和企業是徹頭徹尾的愚蠢」,《澳大利亞人報》11日報導稱,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社交媒體上近日流傳著一份名單,上面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企業的產品。
  • 哇喔,澳大利亞要抵制中國貨了?
    哇喔,澳大利亞要抵制中國貨了?「抵制中國產品和企業是徹頭徹尾的愚蠢」《澳大利亞人報》11日報導稱,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社交媒體上近日流傳著一份名單,上面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企業的產品。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名譽教授科林·麥克萊斯批評這種「愚蠢的做法」稱:「抵制中國產品無異於自殘。」
  • 澳大利亞民眾呼籲抵制中資企業 澳媒:源於臉書出現由...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澳大利亞民眾在推特掀起呼籲浪潮,誓言抵制國內部分大型葡萄酒品牌。這源自於臉書出現41家與中國有聯繫的清單。該推特帖文也同時表明,他們實際上都是由中資公司所擁有,這使得澳大利亞全國的葡萄酒愛好者感到驚訝。
  • 澳葡萄酒商很無奈:酒莊在澳遭抵制,就因為有兩名來自香港的董事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眼看中澳關係出現裂痕、澳大利亞產品逐漸失去中國市場,部分澳民眾把不滿宣洩到有「中國背景」的葡萄酒莊身上。繼社交媒體傳出所謂「中資酒莊」名單後,又有澳大利亞酒商很無奈地表示,自家酒莊因為有兩名來自香港的董事在澳本土遭到抵制。
  •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2020-12-12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澳大利亞要把中國告到WTO 澳媒潑冷水,澳農叫苦
    圖源:Getty海外網12月17日電 澳大利亞政府16日宣稱要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然而澳媒指出,裁決過程將曠日持久,且可能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造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澳大利亞《新日報》15日刊文稱,WTO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對中澳貿易爭端做出裁決。貿易訴訟可能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而且可能沒有什麼效果。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羅蘭·拉賈表示,訴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中國歷來遵守WTO判決結果,但判決需要很長時間。
  • 要抵制中國貨?先問問澳大利亞人答不答應
    導讀:根據海外網新聞媒體近日報導,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之間爆發貿易爭端的時候,曾經擔任澳大利亞參議員的澳大利亞政客保琳·漢森公開煽動澳大利亞民眾抵制購買中國貨。
  • 自取滅亡,澳大利亞抵制中資澳企,為自己的墳墓填上最後一把土
    大量農副產品的滯銷使得澳洲陷入了恐慌,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對象,中國市場又被瓜分殆盡,留下的只剩一地雞毛。 近日據環球網轉載一份《澳大利亞人報》的11日報導,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社交媒體上近日流傳著一份名單,上面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企業的產品。
  • 澳政客鼓譟"抵制中國貨" 澳媒列數據發現:註定失敗
    )公然鼓譟「抵制中國貨」,引起澳輿論關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 全文摘編如下: 在澳中關係陷入緊張之際,漢森關於「抵制中國貨」的言論贏得部分輿論的支持,但這種做法註定要失敗,還會重創澳大利亞自身利益。
  • 要求公布所有在澳中企名單!澳網友叫囂:中文都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在中國對原產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後,澳大利亞國內民眾群情激憤。在社交平臺上有人公布了一份名單,上面標註著41個由中國企業管理的在澳酒莊。澳大利亞網友們要求澳政府對這些中資酒莊採取制裁手段,並呼籲澳大利亞民眾,抵制這些酒莊生產的葡萄酒。但這樣的舉動似乎並沒有讓他們解氣,他們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中資公司上。據澳大利亞媒體12月11日報導,在公布中國在澳酒莊的名單後,很多澳大利亞人要求繼續提高透明度,將在澳大利亞境內的所有中資企業都「曝光出來」。
  • 澳媒嘲諷:沒澳煤炭,中國要斷電!事實公布,很打臉...澳木材行業:沒...
    澳媒嘲中國供電出現問題被打臉    圖源:ABC news  此前,澳媒曾報導稱,中國多個地區已經出現電力短缺的情況,  澳媒還報導稱,湖南和浙江居民已經收到通知,規定「有序用電」,以及其他的一些電力限制
  • 澳政客叫囂以牙還牙,呼籲民眾抵制中國商品,胡錫進:紙貓一個
    澳大利亞的各種商品都在我國遭到了進口限制,近期中國商務部更是決定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採取反傾銷措施。對此,澳大利亞也坐不住了,聲稱就要將中國狀告到世貿組織,但是世貿組織並沒有受理澳大利亞的訴訟,同時對澳大利亞表示支持的那些盟友,反過頭來也在搶佔澳大利亞,離開之後的市場空缺。
  • 澳媒:澳大利亞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澳媒:澳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2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對澳牛肉禁令造成數億澳元損失並導致從業者失業 中國對數家屠宰場進口牛肉的禁令,已經給該行業造成數億澳元的損失
  • 中澳關係又變惡,全澳要抵制「MADE IN CHINA」?
    12月1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中引用了有關澳軍對阿富汗兒童暴行的漫畫,這也引起了澳大利亞的不滿。據路透社報導,這張漫畫上的內容描述的是一名澳大利亞士兵將匕首架在了一名阿富汗兒童的脖子上。莫裡森說,澳大利亞方面正在尋求刪除趙立堅30日發布的這張「令人反感」的圖片。
  • 「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好大的口氣
    這些澳大利亞政客們是在用表演自殘來威脅中國嗎?澳大利亞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領袖漢森星期一呼籲抵制中國生產的聖誕節產品,她和同僚表現出連紙老虎都說不上、只能稱為紙貓式的狂妄。他們讓澳大利亞看上去有點像中國網絡上的奇葩網紅馬保國,一本正經地斥責中國要「耗子尾汁」(好自為之)。漢森(資料圖)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一位名人、更不要說政治人物呼籲抵制澳產品。中國加徵澳產品關稅是按照國際貿易規則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行動,澳大利亞可以去WTO告中國,如果中國敗訴,相信北京會接受裁決。但問題是澳大利亞贏不了。
  • 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遭遇清關延遲,澳媒炒作: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繼大麥、牛肉、葡萄酒之後,澳大利亞巖龍蝦(rock lobster)可能成為中澳貿易領域又一焦點商品。 據澳媒《雪梨先驅晨報》當地時間11月1日報導聲稱,目前有成噸的活澳大利亞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來自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問題,許多出口商擔心他們的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餐館和商店。
  • 澳媒:澳大利亞招聘廣告增加 多領域人才緊缺
    澳媒:澳大利亞招聘廣告增加 多領域人才緊缺 2018-03-23特別是澳政府近日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導致相關領域人才緊缺。  文章摘編如下:  澳洲招聘網站SEEK近日發布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2月招聘廣告增加了16.2%。好消息是,礦業、能源類職位廣告同比增長45%;農業、動物保護類為32%;信息和通信技術在26%;工程類和貿易、服務類都為25%。
  • 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
    這次,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更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會伸出援手的英法美等國,如今成了搶佔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近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的文章,表示澳大利亞主動卷進了川普挑起的「貿易混戰」,導致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緊張,現在川普要下臺了,澳大利亞卻只能焦慮的觀望,擔心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中澳關係持續惡化,澳輿論呼籲要搞好關係:否則將「一代活得不如一...
    「澳政府應該冷靜下來,因為如果我們要使本地經濟復甦,中澳就不得不開展合作,這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除非我們所有人能齊心協力並使全球經濟體系重新運轉,否則我們整整一代人的孩子都將過著遠不如父母舒適的生活。」他說。延伸閱讀:謊言止於真相!澳大利亞編造散布11條涉華謊言,我們用事實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