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有,從不是物質上對孩子的無限滿足

2020-08-26 多樂媽媽育兒

作者:再熹

一次在和朋友一同逛商場時,遇到一場鬧劇。一個年輕媽媽帶著一個大約4、5歲的小男孩,當媽媽付完所有的物品結帳完。小男孩看上了一個玩具,於是拖硬拽著媽媽要買,可這位媽媽呢,任憑孩子怎麼鬧,就是不同意買,母子倆就這樣僵持著。

在這期間,媽媽很無奈的說:」咱們出門前,媽媽跟你說過,出來不能再買玩具,你還答應過媽媽的。」


小男孩不理,就是要買。此刻的媽媽已經很生氣,說:家裡的玩具多的是,很多根本就沒玩過的,還是新的,你還要買買買。」小男孩仍不依,甚至一屁股往地上一坐,哭的是涕流滿面。

在這種情景下,這位母親也不知怎麼辦好,看到商場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也許考慮再三,媽媽將孩子從地上拉起來,最終拗不過他,媽媽還是買了他想要的玩具。

難道孩子每一次的需求都要滿足嗎?如果一味地滿足,會不會讓孩子太過於注重物質?如果不滿足,又會不會傷害到他們呢?

其實,過度滿足等於埋下溺愛的種子,對孩子是一種傷害;而把錢花在孩子需要的東西上,並讓孩子明白精神上的富有遠比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

1.正確引導並適度把控孩子的合理需求

電視綜藝節目《非常靜距離之晴格格王豔的幸福生活》中,主持人李靜在節目中採訪王豔的育兒觀,王豔對兒子球球的教育,並不會因優渥的家庭環境放鬆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分清孩子當下的合理需求與願望需求的按條件式給予。

比如哪些是孩子目前所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和他想要的東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作為父母滿足孩子當前需要的東西。

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想要的東西,比如願望之類,就會有額外的附加條件,這時可以和孩子約定,比如想要某類玩具,我們得先完成什麼任務,然後由任務完成,再以獎勵的方式給予孩子。

讓孩子懂得任何東西都不是無條件給予,是要通過有所付出才能得來,珍惜所有的一切,而不是肆意揮霍;反之,如果無原則、無底線地過度滿足孩子的需求,勢必將導致孩子由於放任而變得無所顧忌。

朋友侄子李明,家裡總共7口人,是整個一龐大的家族一起住,全家上下對他是極其喜愛,尤其是爺爺奶奶,從小對這個小孫子是溺愛的不行,不論他要吃肯德基,爺爺帶他去吃;要買玩具,奶奶拿錢去買。

總之,被爺爺奶奶、全家慣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兒怕摔了」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長大後的李明,父母稍有不滿足,他便不依不饒,甚至打罵父母,肆意妄為,甚至夥同社會上的一些人盜竊吸毒,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

父母和長輩對孩子的過度滿足,是溺愛的溫床;一味地嬌慣孩子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導致其成為家裡的混世小魔王,無法無天,是這些孩子在當代家庭中的真實寫照,長此以往,容易形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惡習。

長大後也必將為自己日後的不良行為買單,而更應該反思的是某些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人都不能充分認識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2.讓孩子懂得成功背後的辛勞與付出,學會珍惜

近日,郭晶晶6歲的兒子,擦車掙零花錢,此消息一出,再一次讓人們不由地豎起大拇指稱讚: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值得追捧的價值取向。

「跳水皇后」郭晶晶在退役後加入豪門,老公霍啟剛在生活中不僅毫無公子哥作派,而是和郭晶晶一起攜手努力。

在育兒的理念方面,也同樣值得一些家庭學習。霍啟剛在社交平臺上曬出的幾張全家周末活動照片,讓幼小的兒女幫爸爸擦車體驗生活,體會勞動的不易,活動結束後的獎勵方式是:兒子年齡大,擦車完,獎勵零花錢;女兒年齡小,獎勵吃的。

讓他們知道買東西背後的付出與辛勞,不能喜歡什麼就要什麼;讓孩子通過成長磨礪出堅強的品格。

有句話叫「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不得不說,郭晶晶和霍啟剛在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很值得一些成年父母借鑑的。

與之有著同樣教子典範的,前世界著名的足球明星貝克漢姆的兒子布魯克林,利用周末時間,在倫敦的一家咖啡館打工賺零花錢,按人民幣折算為每小時以20元計。

要知道貝克漢姆的身價估算約3億美元,憑他在綠茵場上長期拼搏與俊朗挺拔的外表,為他帶來並獲得了無數的廣告單,而同樣身價不菲的貝嫂,夫婦二人同屬實打實的有錢人。

但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卻一點也不含糊,他們非常鼓勵布魯克林打工賺零花錢,希望他能很好的認識到」錢的價值與意義」,讓他明白什麼叫」辛勤的付出」才能有收穫的希望。

中國知名女作家丁玲講到:」對於孩子的培養,要著重在意志、性格和作風上的鍛鍊,請不要嬌慣孩子,在她看來孩子物質上的富足並不重要,關鍵是精神上的富足

「雖然物質上的滿足能讓孩子獲得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父母所給予孩子寶貴的精神財富,既可以磨鍊孩子堅強的意志,也更能讓孩子在未來走的更高更遠。」

3.如何教會孩子學會面對自己的物質需求

01. 父母應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一個良好的消費觀,是通過父母建立起來的,父母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孩子就會緊隨其後的模仿。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告訴孩子要適度消費,待孩子年齡稍大時,教他(她)消費要有計劃、有節制,並學會理財,把零花錢存起來,只買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02. 教孩子挑選切合自身實際的價格適中的物品,不盲目攀比。

當孩子年齡還不足以判斷某個物品的價值所在時,作為父母應當首先明確的告訴孩子,我們自身的經濟能力是怎樣的,在滿足實際經濟條件的前提下,作出合乎自身實際的適當選擇,挑最適合自己的東西,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合理消費。

03. 讓孩子知曉家中的經濟情況。

讓孩子知道家中的經濟條件,一方面更能讓孩子懂得合理消費的道理,不盲目跟風和攀比;另一方面,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學會為家庭考慮,也防止孩子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需求。

古語有言:」人之初,性本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父母有時難免花錢大手大腳,無形中影響著孩子不良的消費觀念。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生活水平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他們卻以節儉而文明。瑞士人的富而不奢,給我們以啟示:父母在適度滿足孩子正常消費之後,更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這對於幫助孩子建立恰當的需求認知,讓孩子健康成長是每一對父母應盡的責任所在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一味地滿足他們各種需求,時間久了,反而會讓孩子對各種東西都會厭惡,因為願望容易滿足,就不會懂得珍惜,他們也不會體會到新鮮感和幸福感,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獨立完成某件事情後,以孩子渴望的某件東西作為鼓勵創造一些驚喜,增強孩子的幸福感,也讓孩子明白禮物來得不容易,更加珍惜。

而在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並不是物質上的給予,實際上是缺少關愛與陪伴。由於有些父母工作上的忙碌疏於陪伴與管教孩子,便通過滿足物質上的一切需求來彌補,其實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孩子的成長過程,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陪伴,所以,請父母用正確的方式替代溺愛帶給孩子的傷害,以保證孩子的將來走在正常的人生軌跡上。

相關焦點

  • 欲望的滿足要建立在良心上(深度好文)
    欲望的滿足要建立在良心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追求物質可以但不要迷失本心。做人做事,要守得住自己的底線,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王陽明關注現實生活,不反對適當的功利與物質追求,他認為「家貧親老,豈可不求祿仕?求祿仕而不工舉業,卻是不盡人事而徒責天命,無是理矣。」
  • 如何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
    隨著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長給孩子創造富足的生活環境無可厚非,只要孩子喜歡的東西,家長几乎都能滿足。但是,您是否發現這樣的情況:孩子對喜歡的東西都是玩幾天就擱置一旁,而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卻想佔為已有,哪怕這個東西他已經擁有,僅僅是顏色不一樣?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弄清楚孩子對物質需求的極其不滿足出於何種原因。
  • 蘇格拉底:幸福是精神體驗,物質的目的是使精神得到滿足
    01幸福內涵幸福是指人們自身主體對客體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是有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是主體對於自己實現的社會目的及理想價值而出現的精神上的快樂、滿足。幸福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可以基於現實而存在的,是個體的幸福與個體內心世界的一種呼應。
  • 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導讀: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還在對孩子使用物質獎勵嗎?不恰當的物質獎勵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於孩子來說,物質與精神需求哪一個更加重要點?其實都很重要
    所有人都認為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對孩子更重要很多家長一直以來都在糾結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的需求,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更重要。事實上,這個問題與產卵和下蛋的原則沒什麼區別,因為沒人能確定哪個是卵。家人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更為重要。
  • 低級欲望靠物質滿足,中級欲望靠煎熬滿足,終極欲望的滿足這樣做
    有一個非常富有的農夫找到智者:我希望擁有更多的田地,智者問他:你現在已經擁有足夠多的田地了,要額外的田地又有什麼用呢?富農說:有了更多的田地我就可以養更多的牛!智者繼續問道:有了更多的牛,你拿它來做什麼呢?富農回答說:我可以賣掉它,賺更多的錢。智者繼續問道:你拿那些錢來做什麼呢?
  • 及時行樂往往迎來雙倍痛苦 延遲滿足讓你走向富有
    對於生活物質享樂,你是否完全無法克制自己的衝動心理?是否一定現在就要擁有?是否沒有等待的耐心?如果你的答案全部是肯定,那麼你就有很大的概率變成徹頭徹尾的窮光蛋。所以,「及時行樂」在為你帶來的短暫歡愉過後,往往要使你承受成倍的壓力與痛苦。無論是金融專家還是心理學家都如此建議:適當地延遲滿足才能讓你真正走向富有。
  • 層次越高的人,物質需求越低
    同理,幸福不幸福,與貧窮、富有沒有必然的關係。有的人,粗茶淡飯,依然開心快樂;有的人,錦衣玉食,依然整天憂心忡忡。 你一心想賺錢,表面上看是努力上進,其實是掉入低層次欲望的漩渦,無法自拔,淪為了金錢的奴隸。即使物質條件再豐厚,也依然是改變不了層次低的屬性。除非有一天覺悟了,能夠真正意識到幸福的意義,並努力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努力追求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 養育孩子 不止滿足物質需求這麼簡單
    養孩子並不是滿足物質需求就可以的,孩子吃飽喝足不代表就能快樂、幸福成長。在孩子的人生中,爸媽這個角色你有沒有充分扮演好?是否盡到了爸媽的陪伴和教育責任?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還得教會孩子很多很多。爸媽不易做,我們都在學著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爸媽。
  • 《木筏生存》Raft怎麼無限刷東西 無限刷物質方法一覽
    導 讀 今天 九遊和大家講解木筏 求生Raft無限刷物質方法木筏求生Raft中玩家在一個木筏上漂流,需要利用鉤子來獲取資源。
  • 安迪雖然物質上很富有,知識上很富有,但精神上很貧瘠!
    在《媽媽是超人》中安迪就是很多明星家庭中缺乏陪伴的孩子之一,他在節目中的表現根本不像其他小孩,顯得很不合群,很孤僻,很成熟,心理上很成熟。很排斥更慢的交流,只有在奶奶面前才會展現他淘氣,天真的 一面。因為奶奶陪他最多和他交流的最多。和媽媽相處的他就很不自在,很彆扭,我們廣大網友看著他倆的相處也很尷尬!
  • 如何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
    近幾年來,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被越來越多的父母們所關注和認可 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的父母在對自己的孩子實施延遲滿足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當他們面對孩子對自己提出的合理要求時,是否還需要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呢?也有些時候,孩子會覺得我在故意刁難他,會不會從此不再跟我親近?那麼,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的方法能不能達到父母們所希望的效果呢?
  • 木筏求生 Raft 無限刷物質方法教程
    木筏求生 Raft 無限刷物質方法教程 2018-05-31 08:28  52PK遊戲網
  • 精選一組微觀世界的精彩圖片;物質是無限可分的嗎?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人類生存的宇宙是不是另外一個宇宙的微觀世界?這是一個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問題。當然,人類從感覺上相信世界是無限可分的,但是科學家從理性上認為世界不是無限可分的,物質分解到終極,終有一種存在是不能分解的,是組成世界的終極粒子。當然,人類也許永遠發現不了真正的終極粒子。
  • 英語美文:富有並非成功 追求精神上的滿足
    父母堅持要我上大學,不讓我進音樂學院,我也就上了大學。記得當時我還挺開心,因為雖然我熱愛小提琴,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練琴,我還有許多其他的愛好。我經商只是為了掙錢,除了能補貼家用給我帶來一點滿足以外,錢是我經商得到的一切。這是不夠的。我感到年華似水從我身邊流走。對職業的不滿使我痛苦不堪。我唯一的抱負是積攢足夠的錢,辭去商務,到歐洲學習音樂。於是,我每天黎明即起,練習小提琴,然後去"商業區"上班。幾乎來不及囫圇吞下倉促準備的早餐,弄得我可憐的媽媽惶恐不安。我不與業務合伙人共進午餐,總是找個便宜的餐館,隨便混上一頓,信手寫些和聲練習曲。
  • 時事||物質有價且有限,精神無價且無限
    700萬或許能給他帶來物質上的滿足和一定程度的心靈撫慰,但這27年來,他的精神世界是灰暗的。他本可以「在家疼愛妻子享受愛情,看著孩子們長大,努力工作給家人們美好的生活,追求理想實現理想,操持兒子的婚禮,寵溺自己的小孫子們...」但這些他都沒有。他的家人本可以「快樂幸福的生活,享受和睦的家庭氣氛,並把這種氛圍傳遞給下一代」,但他的妻子卻飽受生活的艱辛他的孩子飽受周遭的虐罵。
  • 孩子虛榮心強,不是因為「太富有」,而是因為「不滿足」
    虛榮心過強的孩子,喜歡通過擁有物質來展現自己的實力。常在同學面前誇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以突顯出自己的優越感,講闊氣趕時髦,特別注重穿著打扮,看見別人穿了件新衣服,自己也一定要買件漂亮的。他們不明白金錢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不願意通過勤勞節儉來積累自己的財富,從而在物質誘惑面前,做出一些鋌而走險的事情。 所以,當孩子的虛榮心過強時,父母一定要分析原因,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學習與生活,從現實出發,鼓勵孩子克服虛榮的壞習慣。 虛榮心強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可怕的不良心理。
  • 真正富有的人,都戒掉了貪心(悅讀)
    但有些人卻不這樣想,都以為只要自己有房有車,有存款,腰纏萬貫,就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就能過上讓人羨慕的生活。殊不知,欲望的深淵是看不到底的。懂得知足,才會真正富有內心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看似很富有,可毀掉的是信譽、以及美好的感情、也喪失了尊貴的人格和尊嚴。內心的富貴才是真正的財富,只可惜很多人『富』而不『貴』。90歲之後的李嘉誠仍然堅持工作。
  • 物質滿足不等於親子陪伴,做到這三點,才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一味的在物質上富養孩子,一味的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只會養出一個麻木不仁,索取無度,不知感恩的孩子。我叔叔家經濟條件一般,叔叔嬸嬸平時很節儉,但是對他們唯一的兒子卻很大方,只要兒子想要的東西就算是砸鍋賣鐵也給他買。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再苦不能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