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此碼頭曾只供官員使用,距今200多年,被稱為天字第一碼頭

2020-12-25 芒果旅行日記

芒果旅行日記:廣州有座碼頭,距今200多年歷史,因曾只供官員使用,被稱為「天字第一碼頭」。

它就是天字碼頭,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中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是廣州目前使用時間最長的珠江輪渡碼頭。

天字碼頭曾經只供官員使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當年林則徐就是在廣州天字碼頭登岸開始了他在廣東查禁鴉片的壯舉,後被免職充軍新疆伊犁,離開廣東時也是在此登船。

圖為天字碼頭旁邊的日近亭(又稱接官亭),供接官之用;官員卸任離廣州時,也在此亭恭請聖安,然後才登船離開。

後來廣州通商之後,天字碼頭上檣帆林立,隨處可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還有各自兜售的小販,熱鬧非凡。

孫中山先生也曾經多次途徑天字碼頭,其辭去臨時大總統後,曾經取道上海、福州回廣東,在天字碼頭登岸,受到廣州人民群眾的熱鬧歡迎。

現在的天字碼頭是一個旅遊和輪渡碼頭,有水上巴士航線,有珠江日遊航線,還有最受遊歡迎的珠江夜遊航線,會經過廣州最繁華的廣州塔、珠江新城、獵德大橋。

在廣州市內可以坐地鐵到北京路站或海珠廣場站,再步行幾百米即可到天字碼頭。

天字碼頭在廣州著名商業步行街——北京路的南端,下船後如有興致的遊客可到北京路一逛,或者沿著珠江邊在沿江路上欣賞珠江夜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天字碼頭,廣州第一碼頭,也許很多遊珠江的遊客都曾到過這裡,不過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圖文原創勿抄襲。我是芒果,喜歡旅行喜歡歷史,歡迎關注芒果旅行日記,每天分享旅途見聞。

相關焦點

  • 清末民初廣州城,長堤碼頭西關豪宅
    【長堤】廣州長堤指珠江南北兩岸2·5平方公裡範圍,包括海珠區、東山區、荔灣區、越秀區段,是昔日廣州十裡洋場的發源地和中心地,曾經繁衍了廣州最有名的酒家、銀行、戲院等一大批著名的「老字號」。逢年過節,東南亞、港澳地區的達官貴人回廣州都要攜家帶口到這裡來採購用品、吃喝玩樂。
  • 天字碼頭新面孔上線,「一盅兩件」「搬」上遊船
    200號的天字碼頭歷經一個月的翻新升級,以全新的面貌、亮相迎接即將到來的國慶節。 22日,記者看到,外立面翻新後的天字碼頭立在江邊充滿「朝氣」,同時更換了部分更節能、明亮的燈具,中秋國慶長假期間將以嶄新面貌迎接四方來客。 日遊珠江享風清氣朗,夜遊江上看兩岸燈火輝煌。在即將到來的長假裡,遊珠江將是許多市民、遊客賞月團聚、休閒娛樂的選擇。記者了解到,廣州公交集團客輪公司推出豐富多樣的節日遊船活動,多艘主題遊船以不同的形式迎接雙節長假。
  • 再見了,廣州塔碼頭!珠江東岸最繁華碼頭將臨時遷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廣州塔碼頭的告別,悄然又突然。在廣州塔周邊的居民和遊客,總是習慣沿著珠江散步觀光,看著各式各樣的遊船划過江面,緩緩停靠在這個復古造型的碼頭邊,是廣州獨特的風景線。廣州人喜歡說「泊個好碼頭」,意思是「找到好歸屬,生活無憂」,而廣州塔碼頭,無疑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好碼頭」。
  • 四川發現|望江樓碼頭,成都中心城區最後一個被撤銷的碼頭(中)
    合江亭碼頭到北宋時荒蕪,南宋時又恢復使用,一直沿用到清朝。貞元年間,萬裡橋一帶港運繁忙,客商雲集,歌樓酒家,鱗次櫛比。明朝時,九眼橋一帶形成客貨碼頭,成為物資倉儲轉運的集中區。離九眼橋碼頭不遠處的望江樓,也是一個碼頭。
  • 珠江夜遊的幾個碼頭有什麼區別?分別在哪裡呢?
    >  大元帥府碼頭:原名叫石湧口碼頭,其前身是廣東水泥場運輸碼頭,位於內環路江灣大橋南側的大元帥府對面,孫中山於1917年被 選舉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海路軍大元帥,並在此碼頭登岸到達大元帥府,因此改名為大元帥府碼頭
  • 廣州塔碼頭臨時遷址 遷移至原有的中大碼頭位置
    廣州塔碼頭臨時遷址 遷移至原有的中大碼頭位置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許力夫  2020-05-16 位於廣州塔西側的廣州塔碼頭於5月15
  • 北外灘見證了上海老碼頭的輝煌歷史
    此碼頭在1918年時被稱為招商局中棧,1949年後,成方上港三區高陽路碼頭,後屬上港五區管轄,現在是北外灘囯際郵輪碼頭,東大名路500號,專門停靠7萬噸級以下囯際郵輪。其實,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成立於2002年,現擁有2個不同地點的郵輪碼頭。
  • 太古倉,曾經被遺忘的百年碼頭,如今廣州的「新外灘」!
    在廣州海珠區,有一個越夜越美麗的地方 就算你沒有來過,也一定聽過 這裡有港口、碼頭、倉庫、遊艇 也有霓虹閃爍的燈光,夏夜的風 還有令人難以忘懷的喧囂
  • 碼頭城市有最多好吃的美食!
    因為開埠而迅速繁榮起來的廣州,就因碼頭繁榮而發展出最豐富的飲食文化。粵菜被稱為商人菜,就是因為廣州雲集的各地客商、僑胞及外國商人,都參與到粵菜的形成中。比如外國人最熟悉的粵菜咕咾肉,就帶有碼頭文化的影子。
  • 《行者的世界》六:世界上最悲情的碼頭——鬆口火船碼頭
    鬆口港曾是廣東內河第二大港口,交通便利,順梅江而下至韓江可到潮州,汕頭,再乘海輪便可去往世界各地。「松口鎮」是嶺南地區四大古鎮之一,這裡的鬆口港曾是廣東省內河第二大港口,是粵東、閩粵贛交匯地各縣客家先民揮淚下南洋的第一站,客籍華僑根繫於此, 枝遍四海,這個「火船碼頭」(即蒸汽船)因此成為海外華僑記憶中的起點,千年古鎮鬆口現擁有海外華僑8萬多人,歷史上的客籍華僑漂洋過海多由火船碼頭登船,沿韓江轉汕頭直下南洋謀生, 「一條江水向東流,送郎送到火船頭,哪有利刀能割水
  • 廣州這個碼頭,又破又舊,為何成小情侶們的約會佳所?
    在廣州,有這麼一個地方,足夠文藝,足夠優雅,這裡是文藝小青年們的最愛,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古香古色倉儲碼頭,可以看到造型多變的仙女造型,這裡,就是太古倉碼頭。初來乍到,你看到的太古倉,好似又破又舊,但是很奇怪的是這裡為何成為小情侶們的約會佳所?原來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 青島晚報:記者探訪嶗山區沙子口碼頭和王哥莊港東碼頭 聽漁民講述...
    9月1日是島城開海首日,記者先後探訪了嶗山區的沙子口碼頭和王哥莊街道港東漁碼頭,聽漁民們講述難忘的出海故事。滿載而歸的一艘艘漁船陸續靠岸,漁民還沒來得及下船,慕名而來的市民和遊客就蜂擁而至,搶購第一「鮮」。
  • 獅子山下的水餃皇后: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傳奇
    臧健和經常被外界稱為「水餃皇后」或者「臧姑娘」,其創立了「灣仔碼頭」品牌,並將它從小攤食品發展為家喻戶曉的水餃品牌,她的一生傳奇也被香港媒體稱為香港版「阿信的故事」。新華社稱,從小攤販到建立小工廠,再到佔據超市冷櫃速凍水餃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1997年,臧健和將灣仔碼頭七成股權售予美國食品公司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通用磨坊注資6000萬美元在中國內地設廠,並將銷售點擴至廣州、上海、北京等地,臧健和則留做顧問。
  • 廣州塔碼頭即日起暫停營業,珠江遊乘船需至中大、海心沙碼頭
    5月15日,「廣州交通」微信號發布消息,位於廣州塔西側的廣州塔碼頭為配合市政重要項目建設,於5月15日起暫停營業,碼頭將臨時遷移至濱江東路163號。
  • 一百多年的朝天門碼頭,兩千多年的古巴渝雄關,一座門一座城
    重慶,朝天門碼頭,這座城市最重要的地標,也是最能代表重慶歷史和文化的旅遊景區,朝天門就是重慶的象徵,到重慶旅遊,朝天門碼頭是必須要來的,否則就等於沒來過重慶。「江城」重慶因嘉陵江和長江而來,從古至今重慶的中心都在朝天門,兩千多年來從未改變。
  • 北外灘見證了上海老碼頭的輝煌歷史_城事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此碼頭在1918年時被稱為招商局中棧,1949年後,成方上港三區高陽路碼頭,後屬上港五區管轄,現在是北外灘囯際郵輪碼頭,東大名路500號,專門停靠7萬噸級以下囯際郵輪。其實,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成立於2002年,現擁有2個不同地點的郵輪碼頭。
  •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去世
    「水餃皇后」創立灣仔碼頭針對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去世的消息,灣仔碼頭官方微博今日凌晨發文予以確認,並稱「關於臧阿姨的信息,我們將與她的家人保持溝通,不日向大家傳達」。1985年,臧健和拿出200萬積蓄,設立第一家灣仔碼頭水餃工廠,開始了水餃的批量化生產。為購買到質量上乘的肉料,臧健和以高出市價5倍的價格親赴肉廠選購,不僅挑豬肉的品種、部位,就連肥瘦的比例都要計較。
  • 「灣仔碼頭」 創始人臧姑娘去世,曾被要求「共享」富豪丈夫,最終...
    當時因為意外,臧建和帶著兩個女兒從泰國回來時滯留在香港,租了個4平米左右的地方,一個月房租就要200多塊。  臧健和身上還剩500塊錢,她又不懂粵語和英語,只能去做賣力氣的工作。她打的第一份工是在酒樓,洗碗、洗毛巾、洗廁所。
  •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去世,長期為通用磨坊業績增長發動機
    經過考察,臧健和選擇了在當時人潮湧動的灣仔碼頭,帶著兩個小幫手擺攤賣起了她的「北京水餃」。但「北京水餃」只是一個泛稱,隨著生意愈發興隆,有人提醒該給水餃攤取個名稱,於是她在小推車「北京水餃」的上面加上了4個字:灣仔碼頭,灣仔碼頭品牌由此誕生,她的傳奇人也就此開始。
  • 重慶變遷的見證——朝天門碼頭
    朝天門碼頭,重慶最大的碼頭,是長江水運的重要碼頭,也是兩江樞紐,主要為官船停靠之所。據說此地古時叫巴郡,為水路進川的要衝,先秦張儀滅巴國建此朝天門,而後此地一直作為長江水道的重要碼頭,養活了巴郡的歷代百姓,也從側面說明了重慶(巴郡、楚州、渝州、恭州)當地是靠水為生的,故也有江城之稱。到了明朝初期,重慶衛指揮使戴鼎開始擴建重慶舊城,按九宮八卦之數造城門17座,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就是朝天門,門上據說有四個大字:「古渝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