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愛上讀書,陋室藏書7000冊

2020-12-22 人民日報

「心在書中,死在書裡」,這是四川內江57歲環衛工劉國成曾經在某書城的網名。他從中學時便熱衷看書,隨後40多年裡不斷買書,如今藏書已有7000多冊,幾乎擠佔了家中大部分空間。

他眼中的這些「精神財富」,曾被妻子看成廢紙一堆,勸他賣書換錢供兒子上大學,但他堅決不肯,仍是繼續悄悄買書帶回家中,至今如此。

如今,兒子工作了,妻子儘管偶爾還有怨言,但只能「隨他去」。「我打算退休後開一個免費閱覽室,把財富留給更多人。」劉國成表示。

劉國成在家中翻閱藏書

父母都是環衛工

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有錢就是大哥?我不得買帳。」這個戴著600度近視眼鏡的瘦老頭子,穿一身灰色褂子,底氣十足地說。

初見劉國成,是在內江老城區一個不起眼角落的公共廁所,旁邊還有一個垃圾庫。他的工作就是和其他兩人輪流負責該公廁日常保潔和管理。工作空閒時,他一般擺一張獨凳,在公廁旁的巷道坐一坐。

說話有底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擁有的財富,很多人沒法比。他那不到70平方米的小兩居,簡直就是一大間書庫:客廳內,兩面牆靠牆處成了「書牆」,整整齊齊堆滿書,分兩層,最高處已近天花板。一間臥室也被書擠得像要爆出來,整面牆的書櫃已塞滿,靠窗處的書架上也滿是書,連床頭柜上的書都堆得高過窗戶上沿。

劉國成在家中翻閱藏書,客廳「書牆」接近天花板

《秦史》《紅樓夢》《醫宗金鑑》1953年版《新華字典》……從文學、歷史、哲學,到醫學、藝術,種類繁雜,這些書都是劉國成40多年來的收藏。據他初略統計,家中藏書至少7000冊,其中還有不少木刻本。

愛看書,但他並非出生於書香世家。父母都是拉糞船的環衛工,讀書時期,父母的艱辛讓他渴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中學時期,他便經常買書看,那時喜歡看中外文學名著。1980年高中畢業時,他已存下中外文學名著六七百本。

可造化弄人,高中畢業時,因各種原因,他接了父母的班,也做起了環衛工作。儘管如此,劉國成喜歡看書的習慣沒有改變。早些年,他經常看書到凌晨一兩點,如今每天至少也要看書一個多小時。

「無錢讀書,有錢淘書。」工作後,劉國成開始在舊書市場淘書,電腦普及後時而也在網上書城淘書。尤其是最近10多年,他淘下了目前家中所藏的大部分書。

網名從「心在書中,死在書裡」到「書將」,劉國成信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在內江藏書界也算小有名氣。「讀書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他說,自己看書是「雜家」,什麼書都看。「但最喜歡看工具書,工具書能給自己正確的指導,讓我少走彎路。」

劉國成在家中臥室整理藏書

兒子讀大學學費不夠

妻子勸他賣書換錢也不幹

最近這些年,劉國成每個月淘書,都要花幾百元到2000多不等。每月工資從幾十元漲到三四千元的他,平均算下來,淘書花掉三分之一,剩下的交給妻子作為家用。最多的一次,是2005年花5000元買下一套62本清光緒年間木刻本《醫宗金鑑》。當時錢不夠,他還找朋友借了錢。

那年年底,妻子楊某得知他所在單位其他同事都拿了獎金,但他回家卻說沒有。一問才知道,他是拿去還債了,因為此前買書借了錢。「當時,為了這個事,她念了我大半年,認為我買了一堆廢紙回去,不如買點好的衣服或吃的。」劉國成回憶說。

前往劉國成家中的日子,是他特意選的,因為這一天他的妻子到成都看兒子去了。

劉國成回望堆放在客廳的「書牆」

「我現在買書,都是放到外面等她不在家時拿回去,或者夾在衣服裡帶回去。家裡書多,偶爾加幾本進去,她也看不出。」劉國成並不是四川人所說的「耙耳朵」,他說,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妻子曾經對他買書有過抱怨,他也不想因此再和妻子鬧不快,所以乾脆「躲著點」。

「家裡書越堆越多,我還看不出來?」楊某說,劉國成在兒子上大學前後那幾年對買書和藏書特別痴迷,買了很多書回家,但當時他每月收入僅幾百元。

妻子最初並不反對老伴買書,1986年結婚後,她還曾和老伴在白馬鎮上擺攤租書3年。之所以抱怨甚至反對老伴買書,是因為兒子讀大學那幾年,家裡壓力大,老伴卻痴迷於買書。

「兒子剛讀大學時,幾千塊錢的學費都湊不夠,最後還是親戚朋友幫助,我借了一些錢才夠。」楊某說,除了湊學費,兒子每個月都找她要生活費,每月三四百元,本科畢業後又考研,那是家裡最困難的時期。

「他工資給了我大部分,還是要留下一些買書,幸好親戚朋友幫助,也借錢給我們。」為此,她曾勸老伴兒少買點書,或者將家裡的一些書拿去賣了換錢。

但當時,劉國成堅持認為,當初最困難時靠租書也能養活一家人,如今條件更好一些,他不可能賣書。「我們讀書的人,一直都是把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因為這,我們也吵過,欠的錢也是這幾年才還了的。」楊某說。

劉國成翻閱家中藏書,這套《醫宗金鑑》是他花5000元購買的

退休後打算開免費閱覽室

供更多人閱讀發揮更大價值

儘管對老伴兒藏書有些怨言,但楊某已習慣「隨他去」。一方面最近幾年兒子工作了,家裡條件相對改善了一些,另一方面,她生活的重心也轉移了。

「兒子都30多歲了,我這幾年也說得少了。有時候說主要是覺得兒子萬一帶個女朋友回來,看到家裡這麼窄,還擺那麼多書,感覺不好。」楊某說。

「我媽現在主要是關心我的個人問題來了。」兒子劉在讀書時並不知道家裡借錢供他讀書,直到畢業後母親才告訴他。他認為,正是母親操持得好,父親才有錢買書藏書。

在劉在看來,儘管母親此前因為父親買書藏書的事有過怨言,但父母之間的感情很好。2016年,父母結婚30周年時,他的微信朋友圈留下一段祝福父母的話:「他屬虎,她屬龍,都說龍虎鬥,兩人也攜手走過30周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劉國成家中客廳,堆起的「書牆」

「有人覺得我買書的錢還不如用來買車買房,但我覺得人不能只追求物質財富。」在他看來,錢不能完全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更看重精神生活的積累,所以需要多讀書。「人過得幸福,首先是內心的幸福。」

如今,每周末,劉國成仍會去城區的舊書市場淘書,也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經常換書,也有朋友偶爾來家裡看書,查閱一些書籍。」劉國成認為,互相分享和交流的樂趣就在於此,好書有人欣賞,才能凸顯價值。

劉國成家中臥室也滿是藏書,床頭櫃書堆高過窗戶上沿

還有幾年即將退休,劉國成打算,在退休後找個地方開一間免費的閱覽室,將自己的書供更多人閱讀,發揮更大的價值。

「雖然家裡沒有礦,但是有滿滿的書,老爸一輩子的愛好和財富。」這是劉在的朋友圈所發,受父親影響也喜歡閱讀的他支持父親的愛好。不過對於他開閱覽室的想法,兒子則認為不太現實。

「父親對家裡貢獻還是大,只是有點理想化。」在他看來,自己工作以前,家裡主要還是靠父親的工資支撐。為此,他打算以後買一套大點的房子,專門留一間給父親擺書,然後其他人可以來家裡查閱。

(來源:紅星新聞)

相關焦點

  • 環衛工藏書7000冊,心在書中,死在書中
    「心在書中,死在書中」曾是劉國成的網名,40多年來他熱衷於看書買書藏書,70平方不到的兩居房子大部分被書堆滿,至今藏書至少7000多冊。為了改變命運而讀書劉國成並非出生書香世家,反而他父母是拉糞船的環衛工人,他從小把父母的艱辛看在眼裡,他渴望讀書改變命運,從中學開始他便經常買書看。到高中畢業時候,他已經藏書六七百本,都是中外名著。
  • 四十年來藏書路 七千冊書裝滿屋 環衛工的「書將」路
    劉國成翻閱家中藏書,這套《醫宗金鑑》是他花5000元購買的  「心在書中,死在書裡」,這是四川內江57歲環衛工劉國成曾經在某書城的網名他從中學時期便熱衷看書,隨後40多年裡不斷買書,如今藏書已有7000多冊,幾乎擠佔了家中大部分空間。  他眼中的這些「精神財富」,曾被妻子看成廢紙一堆,勸他賣書換錢供兒子上大學,但他堅決不肯,仍是繼續悄悄買書帶回家中,至今如此。  如今,兒子工作了,妻子儘管偶爾還有怨言,但只能「隨他去」。「我打算退休後開一個免費閱覽室,把財富留給更多人。」劉國成說。
  • 宿舍藏書5千冊:關於「學霸」的那些事
    新華網昆明12月29日電(記者嶽冉冉)日前,雲南師範大學研一學生李詩白,因在宿舍藏書5千餘冊引發了網友的關注。宿舍藏書5千冊的「學霸」到底什麼樣?他的書究竟是不是擺設?他讀完了這些藏書嗎?「學霸」的日常生活會不會跟周圍同學格格不入?
  • 10平米陋室,藏書幾萬:最好的學區房,是孩子的書房
    根據來自1000多所學校的2萬名學生的研究數據,發現家裡的藏書數量與孩子學習成績有高度密切的關係。此外,美國內華達大學社會學家埃文斯在27個國家超過73000個家庭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發現:1、成長在有500本藏書的家庭裡的孩子會比成長在沒有藏書的類似家庭裡平均多受3.2年的教育。
  • 10平米陋室,藏書幾萬:最好的學區房,是孩子的書房
    根據來自1000多所學校的2萬名學生的研究數據,發現家裡的藏書數量與孩子學習成績有高度密切的關係。此外,美國內華達大學社會學家埃文斯在27個國家超過73000個家庭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發現:1、成長在有500本藏書的家庭裡的孩子會比成長在沒有藏書的類似家庭裡平均多受3.2年的教育。
  • 每天幹兩份工每半月買一次肉 希望把女兒接到城裡讀書,43歲環衛工...
    □楚天都市報記者 盧成漢 通訊員 李軍江城環衛工多數是武漢市以外的人員,扣除「五險」,大多數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來到大城市,他們生活得怎樣?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近來自英山縣的一名環衛工王松林,記錄了他勤勞與節儉的生活狀態。
  • 講座|辛德勇:因讀書而走向藏書
    《讀書與藏書之間》新版本言歸正傳。首先我要非常鄭重地在這裡向最初幫助我出版這兩本小書的賈元蘇大姐表示衷心的感謝。《讀書與藏書之間》初集出版於2005年11月,但賈元蘇大姐主動找我,提出要幫助我把這些關於讀書與藏書的文章匯集成一本書,是在2004年我剛調到北京大學不久的時候。
  • 【藏書之樂】我 的 天 堂 我 的 夢
    記得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自己掏了大價錢買回24冊《莫言文集》來讀。我看完了16冊,其餘8冊因為忙放到了一邊。去年夏天,在固原陪娘看病的那段日子裡,閒暇時,最喜歡去師專老巷子走一走。那裡有好幾家舊書攤。每次去,都有收穫。許多往日曾在書店看到卻因為價錢高沒有買得好書,居然在這裡經常見到。書攤老闆見我經常光顧,所以很樂意介紹一些書給我看。我像碰見了寶藏一般,在書堆中搜尋著。收穫挺大的。
  • 毛澤東到底有多愛讀書?他是北圖第一號讀者,個人藏書幾萬冊
    酷愛讀書,廣收博覽毛澤東從幼年起,就勤奮好學,酷愛讀書。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讀書欲望愈來愈強烈。為了增長知識、開闊眼界,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常常廢寢忘食地閱讀古今中外的各種書籍。後來,即使在最艱苦、最緊張的革命戰爭環境,他也總是不忘讀書。到陝北以後,毛澤東通過各種渠道,盡—切可能,從國民黨統治區購買各類書報。
  • 南陽市十四中學校教師楊連山,四十年藏書十萬多冊,,,,紅香圃
    南陽中學教師楊連山,四十年藏書十萬多冊楊連山,一九六二年六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李店鎮薛莊村截至目前,楊連山收藏了與紅樓夢有關的書籍一千多冊。每天面對自己喜愛的書籍,感受著那濃濃的書香氛圍,特別令人陶醉。另外,楊連山還收藏毛著、文革資料、文史哲等類書三萬冊,紅寶書連環畫三千多冊。此生能藏書三萬六千多冊,坐擁書城,可謂三生有幸,心願足矣。楊連山自2009年擔任學校圖書室管理員以來,創造性地開展校園讀書活動,營造校園濃鬱的書香氛圍。
  • 環衛工生存現狀怎麼樣?我們和100名環衛工聊了聊
    由此來看,西安亦面臨環衛工高齡化的尷尬。 華商網全媒體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環衛工休息室對於龐大的環衛工群體來說杯水車薪。僅有四五名環衛工對我們說可以到休息室休息,其他就算有休息室,也被當做了庫房。
  • 蘇州六千環衛工免費體檢 近六成人患上高血壓
    本月起,姑蘇區及吳中區木瀆鎮的6000多名一線環衛工開始體檢。已檢的300餘名環衛工的體檢結果表明,「三高」、「超重」和「尿隱血異常」等已經成為影響環衛工健康的前三位因素。從本月開始,市市容市政管理局與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臺灣)聯合開展一線環衛工人健康體檢活動,主要針對姑蘇區和吳中區木瀆鎮環衛部門及作業企業在崗在冊的、從事環衛一線作業的職工,共6000餘人。體檢將分兩年進行,費用由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臺灣)承擔。目前,已有300餘位環衛工在蘇州慈濟門診部接受了健康檢查。
  • 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
    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時間:2020-12-13 11:4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官方回應環衛工往轎車上鏟垃圾 已批評教育該環衛工 2月12日,四川德陽。11日,有網友反映,金山鎮一環衛工,故意把垃圾倒在路邊停放的轎車上。
  • 他家裡藏書近萬冊,堪比小型圖書館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統;列夫·託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對於讀書,今年70歲的周靜浩,幾乎可以用「書痴」來形容從15歲開始,他已藏書千餘冊,如今家裡的藏書更是達到了近萬冊。最近,周靜浩家庭還被評為浙江省「書香家庭」。走進他家裡,一股書香氣息撲面而來。書架上、床頭邊、客廳裡,角角落落都是書。
  • 健康九號邀請環衛工吃暖心年夜飯 被授予「環衛工愛心驛站」
    健康九號綠色食品連鎖超市組織邀請濟南環衛工人暖心年夜飯在此舉行。從紅燒大蝦、炸藕盒到糖醋鯉魚,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和200多名環衛工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定格出寒冬裡最溫馨的一幕,表達著愛心企業對環衛工人的敬意和關愛。談到請環衛工人吃年夜飯,健康九號綠色食品連鎖超市總經理寧振國介紹,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和員工每天都能看到在大街上忙碌的環衛工人身影。
  • 老年環衛工被領導吵哭了
    環衛工的領導來到現場,卻沒給環衛工帶來福音,而是指責為啥沒在7時30分前掃完。  這裡是鄭州市鄭上路立交橋下坡處,這裡的汽車飛馳,時速90~100公裡。  昨天上午,幾名五六十歲的環衛工被吵哭了,一名女環衛工哭著要撂挑子,但近10時以後,他們還是含著淚、冒著險開始打掃。
  • 他在萬州建了個文化大院 藏書一萬餘冊讓村民晴耕雨讀
    「剛出去的時候有些地名都不認識,打工那幾年,前前後後當過磚窯工、廚師、司機……」譚明海說,因為文化水平低,就只有靠下力掙錢,但每月掙的錢也就勉強夠一家人的生活費,根本存不了錢。2004年,譚明海回到老家,東拼西湊借錢做起了食品批發生意。「雖然做批發生意,錢越賺越多,但文化低做生意也吃力。」
  • 披星戴月14年想將家安在城市裡 拉板車的環衛工有一個住房夢
    環衛工肖忠旺將垃圾鏟到壓縮車內楚天都市報記者 盧成漢 通訊員 李軍安居才能樂業,對於從外地到武漢做環衛工人的師傅們來說,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是一個夢想。一家四口租住在12平方米房子裡1日凌晨1時許,51歲的江漢區滿春街環衛所環衛工肖忠旺,將2噸多的垃圾運送到小區外的垃圾壓縮車上,幹完一天中的第二份活,他朝天上望了望,便步行走向福建路31號對面的一條小弄,這裡是他一家四口租住的12平方米蝸居。他掀開布簾,讀高一的兒子已經熟睡。
  • 100個環衛工的新年願望被他們實現了!
    他們用這筆錢去實現了100名困難環衛工的新年願望當一群樸實勤奮的勞動者遇上一群溫暖可愛的圓夢人你一定要聽聽這個故事而這一天100名困難環衛工>雖然舞步稍顯笨拙動作也沒那麼專業但是真誠的笑臉感染著每一個環衛工武漢城管青年帶來一首《像我這樣的人》向辛勤的環衛工和溫暖的義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