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來藏書路 七千冊書裝滿屋 環衛工的「書將」路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劉國成翻閱家中藏書,這套《醫宗金鑑》是他花5000元購買的

  「心在書中,死在書裡」,這是四川內江57歲環衛工劉國成曾經在某書城的網名。他從中學時期便熱衷看書,隨後40多年裡不斷買書,如今藏書已有7000多冊,幾乎擠佔了家中大部分空間。

  他眼中的這些「精神財富」,曾被妻子看成廢紙一堆,勸他賣書換錢供兒子上大學,但他堅決不肯,仍是繼續悄悄買書帶回家中,至今如此。

  如今,兒子工作了,妻子儘管偶爾還有怨言,但只能「隨他去」。「我打算退休後開一個免費閱覽室,把財富留給更多人。」劉國成說。

  書之痴

  2005年,花5000元買下一套清光緒年間木刻本。家庭最困難時也不賣書。

  網名從「心在書中,死在書裡」到「書將」。

  書之多

  不到70平方米的小兩居,簡直就是一大間書庫。

  據他粗略統計,家中藏書至少7000冊,其中還有不少木刻本。

  書之情

  他:家裡書多,偶爾加幾本進去,她也看不出。

  妻子:家裡書越堆越多,我還看不出來?

  「讀書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家中藏書至少7000冊

  每天至少看書一小時

  「有錢就是大哥?我不得買帳。」這個戴著600度近視眼鏡的瘦老頭子,穿一身灰色褂子,底氣十足地說。

  初見劉國成,是在內江老城區一個不起眼角落的公共廁所,旁邊還有一個垃圾庫。他的工作就是和其他兩人輪流負責該公廁日常保潔和管理。工作空閒時,他一般擺一張獨凳,在公廁旁的巷道坐一坐。

  說話有底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擁有的財富,很多人沒法比。他那不到70平方米的小兩居,簡直就是一大間書庫:客廳內,兩面牆靠牆處成了「書牆」,堆滿整整齊齊的書,分兩層,最高處已近天花板。一間臥室也被書擠得像要爆出來,整面牆的書櫃已塞滿,靠窗處的書架上也滿是書,連床頭柜上的書都堆得高過窗戶上沿。據他粗略統計,家中藏書至少7000冊,其中還有不少木刻本。

  愛看書,但他並非出生於書香世家。父母都是拉糞船的環衛工,讀書時期,父母的艱辛讓他渴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中學時期,他便經常買書看,那時喜歡看中外文學名著。1980年高中畢業時,他已存下中外文學名著六七百本。

  可造化弄人,高中畢業時,因各種原因,他接了父母的班,也做起了環衛工作。儘管如此,劉國成喜歡看書的習慣沒有改變。早些年,他經常看書到凌晨一兩點,如今每天至少也要看書一個多小時。

  「無錢讀書,有錢淘書。」工作後,劉國成開始在舊書市場淘書,電腦普及後也在網上書城淘書。尤其是最近10多年,他淘下了目前家中所藏的大部分書。

  劉國成信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在內江藏書界也算小有名氣。「讀書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他說,自己看書是「雜家」,什麼書都看。「但最喜歡看工具書,工具書能給自己正確的指導,讓我少走彎路。」

  「我們讀書的人,一直都是把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家裡最困難的時期 妻子勸他賣書換錢也不幹

  最近這些年,劉國成每個月淘書,幾百元到2000多不等。每月工資從幾十元漲到三四千元的他,平均算下來,淘書花掉三分之一,剩下的交給妻子作為家用。最多的一次,是2005年花5000元買下一套62本清光緒年間木刻本《醫宗金鑑》。當時錢不夠,他還找朋友借了錢。那年年底,妻子楊某得知他所在單位其他同事都拿了獎金,但他回家卻說沒有。一問才知道,他是拿去還債了,因為此前買書借了錢。「當時,為了這個事,她念了我大半年,認為我買了一堆廢紙回去,不如買點好的衣服或吃的。」劉國成回憶說。

  前往劉國成家中的日子,是他特意選的,因為這一天他的妻子到成都看兒子去了。

  「我現在買書,都是放到外面等她不在家時拿回去,或者夾在衣服裡帶回去。家裡書多,偶爾加幾本進去,她也看不出。」劉國成並不是四川人所說的「耙耳朵」,他說,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妻子曾經對他買書有過抱怨,他也不想因此再和妻子鬧不快,所以乾脆「躲著點」。

  「家裡書越堆越多,我還看不出來?」楊某說,劉國成在兒子上大學前後那幾年對買書和藏書特別痴迷,買了很多書回家,但當時他每月收入僅幾百元。妻子最初並不反對老伴買書,1986年結婚後,她還曾和老伴在白馬鎮上擺攤租書3年。之所以抱怨甚至反對老伴買書,是因為兒子讀大學那幾年,家裡壓力大,老伴卻痴迷於買書。

  「兒子剛讀大學時,幾千塊錢的學費都湊不夠,最後還是親戚朋友幫助,我借了一些錢才夠。」楊某說,除了湊學費,兒子每個月都找她要生活費,每月三四百元,本科畢業後又考研,那是家裡最困難的時期。為此,她曾勸老伴兒少買點書,或者將家裡的一些書拿去賣了換錢。

  但當時,劉國成堅持認為,當初最困難時靠租書也能養活一家人,如今條件更好一些,他不可能賣書。「我們讀書的人,一直都是把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人過得幸福,首先是內心的幸福。」

  打算退休後開個免費閱覽室 好書有人欣賞,才能凸顯價值

  儘管對老伴兒藏書有些怨言,但楊某已習慣「隨他去」。一方面最近幾年兒子工作了,家裡條件相對改善了一些,另一方面,她生活的重心也轉移了。

  「我媽現在主要是關心我的個人問題來了。」兒子劉在讀書時並不知道家裡借錢供他讀書,直到畢業後母親才告訴他。他認為,正是母親操持得好,父親才有錢買書藏書。

  在劉在看來,儘管母親此前因為父親買書藏書的事有過怨言,但父母之間的感情很好。2016年,父母結婚30周年時,他的微信朋友圈留下一段祝福父母的話:「他屬虎,她屬龍,都說龍虎鬥,兩人也攜手走過30周年,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有人覺得我買書的錢還不如用來買車買房,但我覺得人不能只追求物質財富。」在劉國成看來,錢不能完全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更看重精神生活的積累,所以需要多讀書。「人過得幸福,首先是內心的幸福。」

  如今,每周末,劉國成仍會去城區的舊書市場淘書,也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經常換書,也有朋友偶爾來家裡看書,查閱一些書籍。」劉國成認為,互相分享和交流的樂趣就在於此,好書有人欣賞,才能凸顯價值。

  還有幾年即將退休,劉國成打算,在退休後找個地方開一間免費的閱覽室,將自己的書供更多人閱讀,發揮更大的價值。

  不過對於他開閱覽室的想法,兒子則認為不太現實。「父親對家裡貢獻還是大,只是有點理想化。」 在他看來,自己工作以前,家裡主要還是靠父親的工資支撐。為此,他打算以後買一套大點的房子,專門留一間給父親擺書,然後其他人可以來家裡查閱。(記者 姚永忠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環衛工愛上讀書,陋室藏書7000冊
    「心在書中,死在書裡」,這是四川內江57歲環衛工劉國成曾經在某書城的網名。他從中學時便熱衷看書,隨後40多年裡不斷買書,如今藏書已有7000多冊,幾乎擠佔了家中大部分空間。他眼中的這些「精神財富」,曾被妻子看成廢紙一堆,勸他賣書換錢供兒子上大學,但他堅決不肯,仍是繼續悄悄買書帶回家中,至今如此。
  • 環衛工藏書7000冊,心在書中,死在書中
    「心在書中,死在書中」曾是劉國成的網名,40多年來他熱衷於看書買書藏書,70平方不到的兩居房子大部分被書堆滿,至今藏書至少7000多冊。為了改變命運而讀書劉國成並非出生書香世家,反而他父母是拉糞船的環衛工人,他從小把父母的艱辛看在眼裡,他渴望讀書改變命運,從中學開始他便經常買書看。到高中畢業時候,他已經藏書六七百本,都是中外名著。
  • 南陽市十四中學校教師楊連山,四十年藏書十萬多冊,,,,紅香圃
    南陽中學教師楊連山,四十年藏書十萬多冊楊連山,一九六二年六月生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李店鎮薛莊村我們一起為烈士尋找回家的路等數十篇文章發表在報刊上,著有永遠的穀子地一書,十七萬字的原生態實錄,拷問了烈士們生命的終極意義,追尋烈士們的初心,緬懷先烈們沙場悲壯犧牲,感天動地的事跡。二零零九年獲南陽第一屆讀書月讀書人物稱號,二零一四年一月獲河南好人稱號,二零一四年五月獲得南陽市第三屆道德模範提名獎,2016年獲南陽第八屆讀書月金牌推廣人稱號。
  • 晉江大貨車工程車使瀝青路變泥路 環衛工感嘆清掃難
    昨日上午9點30分,記者跟隨晉江市環衛處工作人員例行巡查到博覽大道時,負責該路段保潔任務的一環衛工朱先生無奈地向記者抱怨著。環衛工感嘆清掃難  順著朱先生所指的方向,記者發現,從博覽大道美旗城到吳厝安置房路段,數百米的瀝青路面盡遭「毀容」,原本乾淨的路面已經被泥土汙染,此時4名環衛工正賣力清掃著。
  • 巴金省吃儉用勤買書 一生藏書七萬多冊
    巴金故居現在收藏的書刊有近四萬冊,這是巴金捐贈給各圖書館後的遺存。那麼,巴金的藏書總計有多少呢?目前還難以作出精確統計,依據資料匯總:巴金捐贈給國家圖書館書刊共七千多冊,中國現代文學館九千多冊,上海圖書館6395冊,泉州黎明大學7073冊,南京師大附中六百多冊,香港中文大學七十一種1202冊(以線裝書為主),另外給成都慧園等機構也捐贈過圖書。如此算來,巴金的藏書總有七萬冊之多。
  • 環衛工生存現狀怎麼樣?我們和100名環衛工聊了聊
    設下此問,華商網全媒體於近日兵分六路,隨機和100名環衛工聊了聊。 負責北苑某路段保潔的王阿姨今年54歲,開過十幾年餐館,來做環衛工是因為在家悶得慌,出來活動活動。北客站附近張師傅57歲了,把子女安頓好後覺得自己得有個營生,心裡才不慌。 閒不住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環衛工人靠這份工作來維繫生活。
  • 8萬冊藏書何處去?上海66歲藏書家再開舊書店望會有緣人
    8萬冊藏書何處去?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花數百萬元聚書8萬冊瞿永發被稱為上海「最接地氣的藏書家」。在上海中心城區曾經最大的棚戶區虹鎮老街,他住了近60年。在2013年動遷以前,他家4層樓的老房子裡藏了6萬冊書,塞得滿滿當當,即使是一樓的廚房,除了必備的廚房用具,便是整堵牆那麼大的兩架子書。
  • 老年環衛工被領導吵哭了
    環衛工的領導來到現場,卻沒給環衛工帶來福音,而是指責為啥沒在7時30分前掃完。  這裡是鄭州市鄭上路立交橋下坡處,這裡的汽車飛馳,時速90~100公裡。  昨天上午,幾名五六十歲的環衛工被吵哭了,一名女環衛工哭著要撂挑子,但近10時以後,他們還是含著淚、冒著險開始打掃。
  • 環衛工缺乏「充電」意識,如何破題
    據報導,「環衛專班」的新生中有環衛行業一線管理人員、環衛器械銷售員,也有環衛裝備製造工人和環衛企業財務人資管理人員。不過,首批85名學員中僅有12名一線環衛工人。  為環衛工量身定做的專班,卻應者寥寥,實屬尷尬。環衛工不怎麼不買帳,問題不在環衛工身上。報導點出了原因,專業不對口——2020年秋季,「環衛專班」開設的本科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科專業為家庭農場經營管理及行政管理。
  • 環衛工「吊威亞」幹活兒!張家口農村環衛按「北京標準」來
    王慧琴是本村人,半年前,將滿60歲的她有了多年來的第一份工作,在京環橋西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幹上了環衛工人。今年5月,張家口橋西區與京環集團合作,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橋西區成為京環集團與張家口合作4年來,張家口市區首個實現環衛「北京標準」全覆蓋的區。
  • 麵館愛心午餐 環衛工免費吃 老闆說:「我父母也曾是環衛工人」
    ◀麵館門口貼著為環衛工人提供愛心午餐的海報日前,家住渝中區石油路的周阿姨致電慢新聞-重慶晚報(爆料熱線966988;郵箱:3159339320@qq.com)記者稱,位於石油路萬科錦城的一家愛心麵館,每天為環衛工人提供愛心午餐
  • 健康九號邀請環衛工吃暖心年夜飯 被授予「環衛工愛心驛站」
    健康九號綠色食品連鎖超市組織邀請濟南環衛工人暖心年夜飯在此舉行。從紅燒大蝦、炸藕盒到糖醋鯉魚,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和200多名環衛工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定格出寒冬裡最溫馨的一幕,表達著愛心企業對環衛工人的敬意和關愛。談到請環衛工人吃年夜飯,健康九號綠色食品連鎖超市總經理寧振國介紹,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和員工每天都能看到在大街上忙碌的環衛工人身影。
  • 棘手情人節玫瑰頻傷環衛工暖心志願者垃圾桶裡來「挑刺」
    棘手情人節玫瑰頻傷環衛工暖心志願者垃圾桶裡來「挑刺」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2.21 星期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象徵著愛情的玫瑰此刻卻成了扎傷環衛工的「暗器」。昨天,環衛工們在交運溫馨巴士「愛心驛站」吃早餐時,細心的志願者發現了他們手上的創可貼。    昨天一早,在交運溫馨巴士大沙路「愛心驛站」,環衛工劉江和同伴幹完活後進來休息。 「馨飛揚」志願者在與劉江聊天時發現,劉江的手上貼著好幾塊創可貼。 「劉師傅手怎麼了?」「沒事,很快就好了。」面對志願者的詢問,劉江說。
  • 音樂餐吧免費招待環衛工
    本報訊(記者 申雷)12月21日中午11點30分,伴隨著《好日子》的歌聲,位於上海路北安街口的雙福壹號音樂餐吧變成了橙色的海洋,這耀眼的橙色來自興慶區的近百位環衛工人。 雙福壹號音樂餐吧負責人勉志軍說,他們從去年的冬至開始舉辦關愛環衛工活動,今年是第二年了。
  • 哈爾濱大學生環衛工堅守崗位3年,暴雪時曾3天2夜連續工作
    澎湃新聞 每天早上4點到崗,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整周無休,這是大學生環衛工姜長志3年多來的工作常態。
  • 80後大學生放下身段求職 做環衛工疏撈工等(圖)
    80後大學生放下身段求職 做環衛工疏撈工等(圖)   環衛工付莎莎:自信通過環衛工作得以實現  清晨5時,武漢火車站廣場,一隊身著橘紅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上崗了。他們頭戴統一的工作帽,整個臉部都被布牢牢遮住,這樣的裝束保證他們的臉部不被陽光灼傷。左手操著鐵簸箕和掃帚,右手握著鐵夾子的付莎莎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出生於1985年的付莎莎是這支清掃隊的隊長,她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三年了。
  • 愛心羊肉湯溫暖鎮江千餘環衛工
    「鎮江愛心人士真多,能夠為環衛工著想,為他們提供熱呼呼的羊肉湯!」12月10日早上7點多鐘,在北府路百盛家園「吳記羊肉」店,幾百名環衛工正排隊免費吃羊肉湯,路上行人不時傳來點讚聲。據了解,近幾日全市為默默服務的環衛工獻羊肉湯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關注。鎮江愛心人士紛紛響應「一碗羊肉湯,溫暖一座城」的號召,為環衛工人提供1000份愛心羊肉湯作為早餐,讓他們在嚴寒的冬日之晨,感受到鎮江城的溫暖!筆者在現場看到,環衛工們圍坐在圓桌前,邊吃著燒餅、饅頭,邊喝著熱心騰騰的羊肉湯,個個喜笑顏開。
  • 西安環衛工生存現狀:全年無休罰款名目多,罰多少沒依據
    圖片來源網絡遠有「以克論淨」,再有「數菸頭罰款」,近有「撒菸頭拍照」,今年以來西安環衛工多次因熱點事件登上熱搜榜。在這城市中,他們是否背負太多卻未獲得應有回報?設下此問,華商網全媒體於近日兵分六路,隨機採訪了100名環衛工。
  • 發現重慶之美丨他推薦的環衛工是不知道名字的「老熟人」
    得知自己被居民「偷拍」並推薦參選「重慶最美環衛工」,47歲的夏澤會害羞地笑了。她開玩笑說:「哪裡美嘛,雨那麼大,臉都被淋花了。照片上記錄的是7月26日早上發生在北濱路的一幕。當時正下著大雨,這裡因為地勢低洼,加上水篦子有垃圾堵塞,導致路面出現積水。夏澤會彎下腰用手清理水篦子,讓積水儘快排走。
  • 環衛工撿神秘紙袋上寫危險 打開一看是子彈
    環衛工撿到神秘紙袋上面寫著「危險!請交有關部門」讀者王輝(稿費30元)致電晚報熱線96678:環衛工掃街時掃到一個紙袋子,裡邊有14顆子彈,已經交到建設路辦事處巡防隊了。昨天上午10點多,環衛工薛永強在文化宮路與協作路交叉口打掃時,撿到了一個紙袋。袋子皺皺的,拿在手中沉甸甸的,上面寫有「危險!請幫助交有關部門」字樣,他打開一看,是14顆黃澄澄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