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中國獨有,正名「銅胎掐絲琺瑯」,最早出現於元朝。
傳說元朝初年,皇宮失火,眾多奇珍異寶燒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五彩斑斕,泛著幽藍光芒的寶瓶。元朝皇帝愛不釋手,下令召集全國能工巧匠,燒制出與之相似的寶物。因為過於珍貴,一般人不配擁有,景泰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為皇帝獨享。
明朝景泰年間,銅胎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達到頂峰,工藝成品的精美程度,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人們於是用「景泰」二字命名此種工藝品。又因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清朝皇帝同樣偏愛景泰藍。紫禁城金鑾殿皇帝的寶座前,就擺放有景泰藍製品,其金碧輝煌彰顯著帝王風範,可見清朝皇室對景泰藍的重視。

收藏有景泰藍的博物館不多,景泰藍珍品大多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之中。這些珍品中,有5件景泰藍,以其超然的歷史地位,堪稱景泰藍奇寶。
第一件: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鼎式爐

這是一件元代的景泰藍珍品,年代極為久遠,造型酷似青銅三足鼎,莊重樸實,布局疏朗,掐絲線條奔放有力。明眼人一看便知,此物絕非凡品。
第二件: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獸耳爐

明朝景泰年間代表作,通體嵌滿藍色琺瑯,造型規整,顏色純正,色澤蘊亮,有寶石般的光澤。景泰帝朱祁鈺在位不足7年,期間內憂外患,戰亂不斷。景泰期間的景泰藍雖然是巔峰之作,但留存數量並不多,因此極為珍貴。
第三件:畫琺瑯牡丹紋唾盂

這件景泰藍珍品,造型別致精巧,鎏金閃耀奪目。若不知道它的名字,你一定猜不到它的用途。這是一件清朝乾隆早期的景泰藍生活用品,放置於乾隆皇帝的床榻之上,供皇帝吐痰之用。雖然用途有點噁心,但作為天子的貼身用具,又如此精美,也是一件實打實的寶貝呀!
第四件:掐絲琺瑯大佛塔

乾隆於1774年和1782年,先後兩次下旨燒造大型掐絲琺瑯佛塔,每次燒造6座。這12件巨大的佛塔分別陳設於紫禁城東北的梵華樓與西南的寶相樓內。寶塔宏大雄偉,顯示了乾隆年間殷實的國力和高度成熟的琺瑯工藝。僅這一座佛塔,即耗銀70萬兩,世所罕見。
第五件:紫檀嵌琺瑯五倫圖寶座屏風

這是一座廣東巡撫進獻給乾隆皇帝的寶座屏風,下置紫檀木底座。屏風共5扇,分別飾有鳳凰、仙鶴、鴛鴦、鶺鴒、鶯5種禽鳥圖案,分別表現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等5種封建倫理關係。這座景泰藍屏風構思奇巧,造價不菲,是琺瑯家具製品中的一件重器。
現如今,景泰藍製品已經很是常見,早已經不是皇帝專屬的工藝珍品。然而即便如此,真正精美的景泰藍,也依然是極少數。歷史並不能掩蓋它幽蘭冷豔的風範,時間越久,越有價值。
上面的五件景泰藍奇寶中,你最喜歡哪一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