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曾經最神秘的珍品—景泰藍,為什麼當年只有皇帝可以享有

2020-12-19 貓叔話歷史

如果喜歡可以關注「貓叔話歷史」

在數百年之前的紫禁城中,有一種泛著幽藍光芒的器物,百年來它一直都是皇帝獨享的特殊器物,這便是紫禁城皇家寶庫中曾經最為神秘的珍品——景泰藍。這些如今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經常見到的景泰藍,為什麼當年只有皇帝可以獨自享有?而在曾經的歷史上,有許多皇家的瓷器、玉器,民間都有過類似的工藝來製作,為什麼景泰藍卻在明清兩朝出現以來,數百年幾乎沒有走出過宮廷?在它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神奇而複雜的製作手段?而在這幾百年之間,這一件件皇家用過的景泰藍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奇特的傳奇故事?

中國的古代工藝中大部分工藝都是官民共享。比如瓷器,我們有官窯就有民謠,比如玉器宮廷製作,民間也製作。只有一個獨特的工藝呢,他基本上在清末之前。是宮廷獨享的。在同光中興之前這門工藝沒有走入民間。這就是景泰藍,我們俗稱景泰藍它的學名叫掐絲琺瑯。我們先介紹一下什麼叫掐絲琺瑯,掐出圖案填上各種色料經過燒制,最後成為成品。掐絲琺瑯他是一個外來的物種,它不是中國的東西,我們今天都認為景泰藍理所當然應該是我們國家的事,我們的傳統文化,但實際上早期他是一個外來的文化。不管是什麼樣的文化,一旦進入中國,他就一定要起一個中國的名字,比如宣德爐,成化杯,萬曆櫃,這些都是當時朝廷流行的。但景泰藍不是當時流行的,它的叫法非常晚,並不是景泰年間開始叫,明朝一朝都不叫景泰藍,清朝的初年到了雍正年間有這樣的記開始叫景泰藍。

景泰藍這個奇特名字的由來在我們剛才的講述中揭開了謎底。但是這簡單的景泰藍三個字,卻還有一個謎團尚未解開,那就是有著多種色彩的景泰藍,為什麼偏偏要稱作「景泰藍」而不是「景泰綠」或是「景泰黃」呢,是因為這個工藝品以藍色基調為主。景泰藍是一個外來的文化,這個外來文化是波斯文化傳給我們的,波斯文化的主色調就是藍色。我們過去沒有這樣的文化看到這個東西非常驚奇,他是成品進入中國,這是她的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技術進入中國,我們喜歡這個商品,就會學這門技術我們自己來燒。在古代運輸成本是非常大的一個成本,不管做什麼事,首先要考慮這個成本。我們今天考慮運輸成本是非常低的,但是在古代這個成本是非常高的。

在清朝之前景泰藍作為皇家的專用品一般,老百姓是難得一見的。然而到了清代在北京形成了一個神秘的市場,曾經的皇家專用品景泰藍的身影也偶爾出現在了這個市場上,那麼當年這個神秘的古董市場究竟在京城的哪裡?曾經無比珍貴的皇家景泰藍究竟又是怎樣悄悄流向民間的呢?清朝晚期景泰藍的數量在增加,但是質量在下降,他的特點就是砂眼在增多,景泰藍是要燒制的,它填完彩料以後如果質量不能控制砂眼就會增多。

明代的玄武門到了清朝後,為了避康熙的嫌改成神武門,就在那個地方叫內市。這些名貴的東西,包括景泰藍都到了內市供大家挑選。喜歡的人也都跑到這個地方去買,買完了以後可能就帶走了不一定就進宮了。當時北京還有外市,剛才說的所謂內市就是指這一狹小的地方,外市是指北京各個古董商攤,這都屬於外市。內市有點像拍賣行,外市多少有點兒像潘家園。

明朝皇宮中那些精美絕倫的景泰藍。在當年一定給剛剛入關的清朝皇帝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們把這些皇家景泰藍視作珍寶的同時又製造出清朝獨有的景泰藍。

琺瑯彩,由於康熙重視他就開始普及,但是掐絲琺瑯在康熙一朝燒制的並不太多,可能是因為瓷胎畫琺瑯,銅胎畫琺瑯以及玻璃胎畫琺瑯影響了掐絲琺瑯的製造,到了雍正一朝呢,景泰藍明顯的增加。乾隆以後景泰藍的工藝越來越成熟做的非常精細,器物也可以做得越來越大。

乾隆雨後期景泰藍就急劇衰退,為什麼呢,國家的經濟衰退直接體現在奢侈品上景泰藍,在所有的工藝品中,成本是最高的。至晚清開始走入民間這時候北京,揚州,廣州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景泰藍的字號。乾隆四十四年,除夕乾隆吃年夜飯的時候,只有皇上的餐具是景泰藍的,剩下的底下的全部都是瓷器的其他材料的。就可見景泰藍,當時在宮廷中的一個地位。雖然當年的中國皇帝都把景泰藍當做寶貝來看待,由於當時的文人覺得景泰藍太過花哨不推崇以至於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中景泰藍卻遭到了一種出乎意料的冷遇。以至於除了故宮博物館,我們其他重要的博物館裡幾乎都沒有景泰藍的收藏,就是歷史上的這個原因。

但是不幸中的萬幸,就是我們景泰藍的這朵奇葩西方人非常認可,景泰藍在西方人心目中是代表中國燦爛的文明的。

相關焦點

  • 景泰藍價格為什麼這麼高?
    景泰藍是中國的傳世經典工藝品之一,發展史已經有百年,製作景泰藍的工藝水平,在不斷的進步。如製作景泰藍的工具,有了顯著的進步,這與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科學的進步,是密不可分的。可為什麼即使這樣景泰藍價格一直以來仍然是居高不下呢?
  • 幽藍冷豔 皇帝獨享: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5件景泰藍奇寶
    因為過於珍貴,一般人不配擁有,景泰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為皇帝獨享。明朝景泰年間,銅胎掐絲琺瑯的製作工藝達到頂峰,工藝成品的精美程度,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人們於是用「景泰」二字命名此種工藝品。又因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 紫禁城裡過大年,景泰藍「奉旨」回宮!
    清宮造辦處景泰藍製作場景北京市琺瑯廠作為中華老字號也於今日「奉旨」回宮過大年。眾所周知,北京市琺瑯廠被譽為當代造辦處,歷史可追溯至1680年(康熙十九年)。作為一門外來藝術,景泰藍自元代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很快便進駐宮廷,深受歷代皇帝的鐘愛。
  • 景泰藍與琺瑯是什麼關係?景泰藍為什麼又叫「奇寶燒」?
    (王子瑞 攝)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
  • 為什麼「一帶一路」的國禮要選用景泰藍?其不為人知的歷史
    景泰藍鋼筆、景泰藍首飾、景泰藍杯盞、景泰藍吊燈……在北京,就連涮羊肉的銅鍋,也有景泰藍的。處處可見的「景泰藍」,為什麼有資格作為「國禮」在國際上頻頻露臉?您可甭小瞧了它,生活在皇城根兒下也許不稀罕,時間往前倒600年,景泰藍的器物一般人可是看不到的。
  • 紫禁城真正的主人是皇帝嗎?其實大家都錯了,住這的人說話才算數
    紫禁城其實就是一個權力和地位博弈的地方。有些人窮極一生也沒能在這裡紮下根,而有些人卻能夠憑藉一時的運氣留在這座城市。說到紫禁城,相信大家最先想起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事實上,紫禁城裡還生活著另外一些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或許這些人才是紫禁城真正的主人。那麼這群神秘的人物究竟有著怎樣的身份呢?他們又是怎樣掌握和把控這座城市的呢?
  • 乾隆皇帝對這東西很痴迷,大費周章造出一百個,卻又毀掉了99件
    在中國,就算對「瓷器」不是很了解的人也能脫口而出「青花瓷」的名字,因為「元代青花」在中國瓷器文化中佔據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而元代青花瓷中又以「蕭何月下追韓信瓶」最為昂貴,曾拍出8億的天價,直到現在也是國家禁止出國展覽的珍品。儘管元代青花瓷價值不菲,但並非再沒有其他瓷器能與之匹敵,其實還有一件國寶能與「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瓷瓶」一較高下,那就是乾隆的最愛——琺瑯。
  • 景泰藍「和平尊」的價值和意義
    古朝時期,人們以擁有一件景泰藍收藏品為榮。而今人,依然對景泰藍的認可度是極高的。在收藏品市場中:一件上等的景泰藍,可抵十件陶瓷品。可見,景泰藍的收藏價值性是很高的。   綜合性的結合,來判斷一件景泰藍的實際收藏價值性。當然,景泰藍的收藏價值是十分高的。     景泰藍誕生於皇宮,是皇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皇宮大殿的主要陳設,亦是鎮殿之寶。紫禁城金鑾寶殿,或者是國子監闢雍宮、頤和園排雲殿等等,在這些帝王尊屬的殿堂,景泰藍的寶石般的光芒總是令人讚嘆。
  • 「雲遊」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四大門」,神秘又與眾不同的東華門
    這座史詩級的宏偉建築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作為皇宮禁地,紫禁城有「四大門」派有重兵把守:正門名為午門,東門名為東華門,西門名為西華門,北門為名神武門。「四大門」中唯有東華門顯得與眾不同,而又頗具神秘色彩。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自唐朝起,因「金鑾」二字的尊貴與霸氣,人們只把皇宮裡最彰顯帝王皇權至高無上的大殿稱為「金鑾殿」,而太和殿就是紫禁城裡的「金鑾殿。只有和「天子」皇帝有關的大事件,才能在這兒舉行儀式和慶典。太和殿和沿故宮中軸線依次往北的中和殿、保和殿,是明清皇帝處理國事的前朝。今天只簡單介紹一下太和殿。
  • 探訪景泰藍非遺傳承人 揭秘國禮「中國藍」的琺瑯傳奇
    【解說】流光溢彩的花式、雍容華貴的瓶身……景泰藍是燕京八絕之一,以工藝複雜,精美絕倫著稱。作為皇家御用的宮廷至寶,它也被譽為是紫禁城皇家寶庫神秘的珍品。  近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順義的景泰藍工作室,見到了一件件精緻華美的琺瑯器皿:《華冠萬年燈》、《英武三星人》、《大國雄風將軍尊》……景泰藍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旭告訴記者,眼前這些景泰藍作品都需經過設計、制胎、掐絲、點藍、燒藍、打磨等八道工序及108道小工序。而其中最難的,就是掐絲和點藍。
  • 乾隆朝宮廷珍品,景泰藍的藝術特色和紋樣特點
    無論是在明朝還是在清朝,都曾經在宮廷之中設置專門製作景泰藍的琺瑯作,統治者刻意阻止琺瑯彩的工藝外傳,從而使得景泰藍工藝品成為皇家專享,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才有匠師為生計走出皇宮,將景泰藍的製作技藝帶入民間。所以我們如今看到的絕大部分清朝景泰藍文物都曾是宮廷之中的珍寶。對於景泰藍的痴迷,清朝皇帝無人能比乾隆皇帝更熱烈。
  • 乾隆皇帝喜歡景泰藍超過瓷器,重大宴會餐具只用它
    但還有一種工藝品在當時比瓷器更讓乾隆皇帝喜歡。乾隆四十四年,在這一年的除夕,皇帝擺家宴招待所有的家人,每個人的餐具都是不一樣的,有精美的瓷器,也有金銀器,但乾隆皇帝的餐具只有掐絲琺瑯。掐絲琺瑯獸面紋甗我們從餐具使用大致可以了解,掐絲琺瑯器當時在宮廷用器中的地位。
  • 「大國工匠」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戴嘉林
    》,它是明宣德皇帝的心愛之物,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中國收藏第一人」馬未都為之下跪膜拜的琺瑯重器,目前全球存世僅有2件,可謂傳世珍寶,世所罕見。為傳承中華600多年景泰藍皇家技藝,振奮民族精神,對自己從藝50年來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作出一個全面的總結,並祝願億萬中華兒女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康莊大道上奮發向上、再譜新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當代景泰藍泰鬥」戴嘉林,耗時數年,苦心孤詣,打造出景泰藍傳世珍品《戴嘉林景泰藍鳳耳香薰》,堪稱當代景泰藍標杆及經典力作。
  • 【香河非遺】景泰藍雜識
    為什麼叫景泰藍呢? 關於景泰藍的歷史由來及起源,專家學者持有不同觀點,有唐代說,元代說,明代說,甚至還有商代說,但在各種說法中,學者們都認可景泰藍工藝是一種綜合性工藝,是在中國本土傳統工藝如青銅、瓷器、金銀器、掐絲鑲嵌、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等長期發展的基礎上,吸收融匯了西亞地區的文化和工藝而形成的,這種工藝在明代進入繁榮時期,特別是皇帝朱祁鈺的景泰年間已經十分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
  • 國禮背後的故事:大廠景泰藍的古風新韻(組圖)
    「景泰藍是我國的傳統手工藝品,歷史悠久,民族特色鮮明。」看到景泰藍作為國禮大展風採,我省工藝美術大師、從事景泰藍歷史文化研究30多年的張向東非常自豪。他告訴記者,堪稱國寶藝術的景泰藍在中華大地誕生和發展,迄今有600多年的歷史。作為曾經的宮廷藝術,景泰藍與老北京有著密切關聯,同時,它還與我們河北,尤其是與離北京咫尺之遙的大廠回族自治縣有著不解之緣。
  • 林徽因和景泰藍的不解之緣
    景泰藍本名叫銅胎掐絲琺瑯,俗稱琺藍,也可以直接喚它嵌琺瑯,至於景泰藍一名,則來自雍正年間清朝宮廷的造辦處檔案裡。 它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一種特種金屬工藝品,誕生時間未有統一定論。有人說,最早的景泰藍出現在唐朝;也有人說,景泰藍是忽必烈率軍西徵時,從西亞和阿拉伯等地帶回中國的工藝。
  • 明成祖朱棣與紫禁城
    故宮由來明清兩朝皇帝的居所——故宮,已經建成了600多年。明清時期,故宮一直充滿的神秘色彩,它是皇權的象徵,威嚴而神聖。1402年,朱棣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取得勝利,從侄子朱允炆手裡拿下大明江山,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當時明朝的皇城在今天的南京,朱允炆一把火,把皇宮燒了個大半,從此銷聲匿跡。
  • 紫禁城的前世與今生
    考試在各地分階段舉行,每隔三年各地過五關斬六將的考生將來到紫禁城參加最後一個階段的考試,主考官是皇帝本人,分數最高的幾位考生將可在朝廷任職。文字素養是基礎,寫得一手好字是擔任官職的主要標準。 皇帝一生都被女人包圍,除了皇后之外,還有眾多嬪妃,這是因為皇帝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傳宗接代。在康熙統治期間,他就有38個正式冊封的妻妾。
  • 當年紫禁城是如何選址的?哪座山峰曾經留下朱棣和姚廣孝的足跡?
    定都閣 攝影:劉玉奎 供圖:北晚新視覺尋訪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當年紫禁城是如何選址的?這就不得不提到定都峰——位於門頭溝區潭柘寺鎮轄區一座小山峰。都遠遠超過了古都長安,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之一,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