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瑰寶
收藏界的寵兒
景
泰
藍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銅器器物。
因在明朝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寶石藍、孔雀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景泰藍·歷史
景泰藍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工藝在我國出現始於元朝,忽必烈(元朝建立者)西徵時(1252年),俘虜了一批西亞的能工巧匠。阿拉伯地區的金屬胎琺瑯製品便這樣傳入中土,首先在雲南一代流行,以後受到京城人的喜愛,得以傳入中原。我國古代的工匠們很快地掌握了這門製作技藝,並結合我國本土的傳統工藝技法,幾經改良,製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金屬胎掐絲琺瑯器——景泰藍。
景泰藍
景泰藍作為宮廷藝術,從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在幾百年來一直被譽為重器,以此顯示皇威、帝尊。
景泰藍·歷史
明清兩代的帝王在宮內均設有專門機構,明代是「御用監」,清代為「造辦處」。明景泰帝朱祁鈺:大愛景泰藍工藝並推向極致。
景泰為宣德皇帝的兒子,因為宣德很重視銅器的鑄造,宣德皇帝朱瞻基酷愛藝術,非常迷戀冶銅藝術,宣德三年鑄造了三千隻異常精美的香爐,被後人稱為「宣德爐」。景泰在幼年時,便耳濡目染,但是,在鑄造方面,宣德年間的工藝已經達到了極端,已經無力再發展下去,只好在顏色方面另闢蹊徑,終於找到了新的藍色釉料。於是,就有了景泰藍的創製。因為事先對顏色的選擇及籌謀上極費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後,也對它極端鍾愛,所有御用陳飾全部都由景泰藍製作,種類之多不可勝數。到清朝乾隆時期,景泰藍的製作迎來了它的最高峰。這時期的景泰藍嚴格規定只有皇家可以使用,只有少量用於封賞二品以上大員及頒賜給大德高僧、寺廟作供奉之用
景泰藍
據史書記載,小到手上的扳指,大到室內的桌椅、花瓶、燻爐、床榻都用的是景泰藍。
景泰藍·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景泰藍的設計和技術人員不斷地開拓創新,從造型、題材等方面源源不斷地為景泰藍注入新鮮的元素。在顏色方面,元、明兩代只有7種用色,清代出現了20多種,而現在已經有70多種;2006年5月20日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位列「四大名旦」、「燕京八絕」之首。
而十八大以來,在國家領導人外事交往中,屢屢擔當國禮重任,泱泱大國,禮儀之邦,一帶一路,與國運同脈!當今中國與世界交往日益密切,景泰藍不負歷史使命,勇立潮頭,歷數近年來中國贈送的國禮,景泰藍可謂受到偏愛(喜鳳瓶、一帆風順、四海昇平、和平歡歌、直頸瓶、花觚、鼎式爐、雀之翎)
一件如此華貴,
幾近完美的物品,
一件不能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的藝術品,
一件「包含人溫度的東西」是可以傳世的!
景泰藍
在中國的古代工藝品中,絕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藍是個例外,景泰藍只在宮廷內製作,因為它是一門繁複的綜合工藝,不僅運用了青銅和瓷器的工藝,而且把繪畫和雕刻技術也融入其中,是美術、工藝、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煉等技術的結晶。
圖片:博雅堂
文字:博雅堂
編輯:奔尼
審稿:思貝
今 日 互 動
如果你喜歡藝術,
同時對我們的線上展覽十分感興趣
趕緊掃碼入群吧~
ArtTree雅趣藝術館,是一個結合文化藝術與生活的複合空間,除不定期提供藝術展覽,課程,工藝品,藝術沙龍,亦介紹國外的藝術家及作品,並把中國的藝術家帶向世界。雅趣傳遞美的概念,以不同的方式在公眾平臺呈現,致力於藝術生活化,為大家帶來美的享受。
雅趣承辦了商會協會高端會所的各類活動和聚會,完成了一次次藝術與心靈的對話和交流。